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方向及策略目录1.内容描述................................................21.1 研究背景...............................................21.2 研究目的和意义.........................................32.普通科技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32.1 学术引领的概念及内涵...................................4 2.2 普通科技期刊在学术引领中的作用.........................52.3 学术引领的意义与影响...................................63.普通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现状......................83.1 现状概述...............................................9 3.2 存在的问题............................................103.3 影响因素分析..........................................114.普通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策略.....................124.1 内容建设策略..........................................13 4.2 编辑团队建设策略......................................14 4.3 国际化发展策略........................................154.4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165.普通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实施路径.................185.1 强化期刊特色与品牌建设................................185.2 加强与高端学术资源的合作与交流........................195.3 优化审稿流程与提高论文质量............................205.4 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226.普通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246.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改进..............................256.2 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机制建设..........................256.3 评价机制的动态调整与优化..............................277.结论与展望.............................................287.1 研究结论总结..........................................287.2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301. 内容描述普通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使命。
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访广东省科技厅厅
长黄宁生
叶青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当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吹来之时,广东又一次当仁不让地成为先行者。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明确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广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纲领性文件。
近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听他畅谈《决定》出台的前前后后,展望未来广东科技工作。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叶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技报告:广东科研创新的“印记”--专访广东省科技厅黄宁生厅长 [J], 何静;
刘启强
2.精准发力打造广东“创新政策工具包”--专访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 [J], 叶
青
3.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增创经济发展优势--广东省科技厅黄宁生厅长专访 [J], 刘毅
4.首创标杆勇于创新广东模式再领跑--专访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宁生[J], 罗廷
5.应运而生趁势而起--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畅谈新型研发机构 [J], 左朝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联合20多家高校图书馆及相关单位,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Web下载率、被引量等21个定量评价指标评估,以及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定性评审确定的[1],刊载某学科(或专业)论文较多,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使用率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受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作为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不仅是知识创新成果的传播载体,更是知识创新和产出的体现。
广东省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广东的期刊出版事业也发展蓬勃,科技期刊承担着科技强省的特殊使命,人文社科期刊肩负着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巩固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2017年广东省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期刊有近400种,是我国第五大期刊大省,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有63种[1],大多是80年代前创刊的“老牌”期刊,办刊历史悠久。
近年期刊数字化转型和传播力提升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2-5],中文核心期刊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理应大胆创新,积极提升期刊传播力。
本文以《产经评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球化学》《电镀与涂饰》《分析测试学报》等广东省63种中文核心期刊[1]为调查对象,采用访问期刊数据库、期刊门户网、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对期刊的出版现状展开调查。
通过中国知网出版来源检索功能收集整理全省中文核心期刊的基本出版信息;调查各刊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期刊网国内四大期刊数据库平台合作的情况;调查各刊构建期刊门户网站平台,以及采用微信公众号、期刊App等新兴数字化手段的情况等。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发展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期刊的办刊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情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期刊数字化转型提升期刊传播力,并为其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借鉴,从而促进全省期刊出版事业健康发展。
1 百家争鸣: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基本概况1.1 学科分布较广广东63种中文核心期刊的报道范围覆盖各大学科领域,其中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16种、社会科学类期刊12种、工程科技类期刊10种、基础科学类期刊9种、经济与管理科学类期刊7种、哲学与人文科学类期刊3种、农业科技类期刊3种、信息科技类期刊2种等,属科技类期刊的有38种,属人文社科类期刊的有25种。
广州基础研究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广州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广州基础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1. 现状广州作为我国的经济、商业和科技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目前,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广州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广州的基础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科研设施、人才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
2. 问题广州基础研究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研设施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广州的科研设施仍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 人才队伍不足:优秀的科研人才是基础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但广州在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广州的基础研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3. 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州基础研究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增加科研设施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设施的投入,提升科研设施的先进水平,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提升基础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
- 提高资金投入比重: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广州基础研究发展中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关键在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投入,才能推动广州基础研究迈向更高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回顾广州基础研究在取得一定成就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对科研设施的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资金投入比重,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广州基础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收稿日期:2021-03-3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珠三角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体系与平台模式研究 (2018YFB 140420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调创新发展研究 (2020A 1010020020)作者简介:周慊(1983-),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㊁科技服务业关键技术;陈敏(1985-),女,广东汕尾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吴幸雷(1983-),男,河北邯郸人,本科,研究方向:科技政策㊁科技奖励㊂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周㊀慊,陈㊀敏,吴幸雷(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510070)摘要:科技服务业是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专业化㊁社会化服务的新兴产业㊂分析广东科技服务产业概况以及在研究开发㊁技术转移㊁检验检测㊁创业孵化㊁知识产权㊁科技金融等具体领域的发展,发现在产业规模㊁区域发展㊁高端人才㊁规范化建设㊁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㊂同时,从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㊁完善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㊁实施科技服务业人才战略㊁推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快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㊂关键词: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中图分类号:G 30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1)03-0006-07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GuangdongZHOU Qian,CHEN Min,WU Xing -lei(Guangdong Productivity Center,Guangzhou 510070,China )Absrt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a new industry that provides specialized and socialized service for the wholechai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Guangdong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field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inspection and testing ,business incub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industrial scale ,regional development ,high-end talents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model.Meanwhile ,the paper puts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new business forms ,perfecting the spatial layou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talents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in Guangdong.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0㊀引言科技服务业是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专业化㊁社会化服务的新兴产业㊂近年来,随着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东科技服务业涵盖研究开发㊁技术转移㊁检验检测㊁创业孵化㊁知2021年6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un 2021第5卷第3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5No .3识产权㊁科技金融等领域[1],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广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㊂1㊀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1.1㊀总体情况近年来,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达3276家,比上年增长40.6%,营业收入达3084.7亿元,比上年增加14.2%;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9年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达199283家,比上年增加2.4%;人才队伍逐渐壮大,2019年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47.33万人,比上年增加2.1%;集聚发展态势显著,科技服务机构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㊁深圳两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广东全省总量的86.1%[2]22-23㊂1.2㊀主要领域1.2.1㊀研究开发服务广东在研究开发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研发平台体系,以工程中心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和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体系[1]10,有力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㊂截至2020年12月末,广东建有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8家,省实验室10家,省重点实验室36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5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1家,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183家[3]㊂1.2.2㊀技术转移服务近年来,广东省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出了积极贡献㊂2020年,广东技术合同成交39845项,成交额3465.9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经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34家[4]㊂1.2.3㊀检验检测服务近年来,广东检验检测服务业高速发展,庞大的检验检测市场需求不仅有力推动了国有大型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催生一批以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同时还吸引了通用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㊁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等国外知名检测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国有㊁民营㊁外资三足鼎立的态势㊂2018年,广东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060家,全国排名第一,实现营业收入411.74亿元;全省注册认证机构共143家,拥有有效认证证书32.7万张,获证组织9.3万家,位列全国首位[2]24㊂1.2.4㊀创业孵化服务近年来,广东积极支持综合型㊁大型及专业化孵化器建设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㊂2018年,广东纳入国家火炬统计的孵化器达962家,众创空间886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25;全省孵化器内在孵企业超3万家,带动就业总人数55.6万人,毕业企业1.6万家,累计毕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效益突出[2]25㊂1.2.5㊀知识产权服务近年来,广东知识产权服务由专利代理㊁商标代理等低端服务业态向知识产权信息服务㊁战略咨询㊁商用化等高端服务业态发展㊂在代理服务方面,目前广东共有专利代理机构及分支机构787家,执业专利代理师2530人;在法律服务方面,建立知识产权国家级快速维护中心㊁维权援助中心分别为7家和6家;在信息服务方面,已建2021年6月周㊀慊,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un2021立涵盖我国㊁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WIPO㊁EPO等重要组织的专利信息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在运营服务方面,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系列试点,搭建珠海横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特色试点平台㊁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线上运营交易系统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㊂1.2.6㊀科技金融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形成创业投资集聚活跃㊁商业银行信贷支撑有力㊁社会资本投入多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㊂在场内交易市场服务体系方面,截至2019年年末,深交所创业板市场已发展79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61347.62亿元,总发行股本4097.11亿股,总流通股本3061.87亿股[5]㊂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方面,广东拥有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2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截至2019年年末,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展示㊁挂牌㊁托管公司分别有13141家㊁3515家以及3617家,累积融资总额超1137亿元,各项综合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展示企业7066家,融资总额超602.25亿元㊂在创业投资服务体系方面,2017年广东私募股权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机构注册资本合计为1892.59亿元,人员规模为2.9万人,创业投资金额为319.4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6]㊂在科技信贷服务体系方面,广东省科技厅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㊁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多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银行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设立科技支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形成富有成效的科技信贷体系㊂2㊀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广东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产业规模㊁区域发展㊁高端人才㊁规范化建设㊁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㊂2.1㊀产业规模仍偏小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大省,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超10%,但科技服务业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总体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不大㊂2017年,广东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与北京(7.6%㊁9.2%)㊁上海(3.7%㊁5.2%)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1%㊁3.9%)[1]11㊂此外,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企业盈利能力也相对偏弱,2019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3084.7亿元[2]22,而北京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6420.79亿元,比广东高出一倍多㊂2.2㊀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城市区位㊁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的差异,广东各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7]㊂从科技服务业机构来看,2019年,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总量的比例为91.1%,集中了全省大多数科技服务业机构;在珠三角内部,广州㊁深圳科技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5.3%和29.7%,远高于珠三角其他城市㊂从科技服务业人才来看,2019年,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省总量的比例为91.8%,广州㊁深圳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6.0%和30.3%,集聚效应突出㊂广东科技服务业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珠三角特别是广深两市领跑明显,区域之间创新能力差距较大,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面临重大挑战㊂2.3㊀高端人才较缺乏科技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㊂当前,广东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但部分人员专业能力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不强,从事管理㊁技术咨询㊁金融和企业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足,高端研发人才和具有创新性㊁跨领域整合与管理实务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8]㊂此外,目前许多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导致高端适用型人才匮乏,这也制约了广东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㊂2.4㊀规范化建设滞后广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引导和规范科技服务业发展,但与行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7]㊂一是缺乏完善的科技服务业制度体系㊂广东尚未出台专门保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㊁管理体制㊁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无法可依[8];同时,科技服务机构信誉评价制度㊁科技服务行业自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广东在科技服务行业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㊂二是市场标准有待完善㊂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科技服务机构的认定标准不完善,各类机构建设存在 散乱小 问题,制约了行业规范化发展㊂三是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管理有待加强㊂目前,广东在科技服务行业既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执业资格考核制度,也没有不合格人员的退出机制,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道德不受管理和约束,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难以提升[7]㊂2.5㊀服务模式待创新广东有相当比例的科技服务机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存在部分机构设立不规范㊁ 官办 半官办 官民合办 色彩较浓等问题㊂许多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仍偏向于传统,政务服务比例远高于面向市场的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的联系过密,从而导致一些服务机构依附性强㊁独立性差,缺乏市场意识㊁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科技与经济的桥梁纽带功能未能有效发挥㊂近半数科技服务机构是事业法人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和政府的各类项目,业务发展严重依赖政府,面向市场的服务业务开拓不足,市场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企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㊂3㊀促进广东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㊀㊀针对上述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㊂3.1㊀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3.1.1㊀积极培育跨界融合新业态一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外包㊂促进外包服务向更复杂㊁知识含量更高的核心业务发展;支持信息服务㊁研发设计等领域的企业基于大数据和云模式,帮助用户进行数据挖掘,针对用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服务,形成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模式㊂二是鼓励 互联网+新业态 的快速发展㊂充分发挥开源社区㊁社会实验室㊁创新工场等互联网创新平台的作用,为创客提供项目孵化服务;支持软件工具开发和数据分析㊁计算㊁存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㊁共享㊁开发和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㊁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加强企业研发的信息资源保障;积极发展基于 互联网+ 的研发设计资源共享㊁研发设计外包众包及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研发设计新模式㊂三是支持平台化服务发展㊂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机构,整合相关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综合科技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支持科技咨询机构㊁知识服务机构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积极应用大数据㊁云计算㊁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9],创新服务模式,聚焦优势2021年6月周㊀慊,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un2021领域,开展网络化㊁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㊂3.1.2㊀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技术㊁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国家级㊁省级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㊁工程实验室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利用互联网㊁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创意设计㊁研究开发㊁检验检测㊁标准信息㊁品牌推广等科技服务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㊂二是引导大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向技术研发㊁市场拓展㊁品牌运作的服务企业转型,推进服务专业化㊁市场化㊁社会化㊂鼓励大型企业加快剥离科技服务业务,将技术研发㊁检验检测等部门注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市场化经营,培育出一批开展科技服务的龙头企业㊁示范企业㊂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高集群内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相互协同㊁配套服务水平,通过在制造业集群内搭建金融㊁信息服务㊁研发设计等服务平台,围绕制造业集群构建区域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共生㊁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㊂3.2㊀完善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3.2.1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一体化发展㊂鼓励广州㊁深圳创建科技服务业示范城市,加强与香港㊁澳门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科技服务人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增长极㊂推动佛山㊁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积极开展与广州㊁深圳科技服务业的联动布局,通过建立省级或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机构㊁因地制宜创新业态等方式,实现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㊂支持有条件的珠三角城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㊁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㊂3.2.2㊀打造粤东西北科技服务业延展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龙头科技服务业机构采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㊂粤东西北地区要围绕本地区优势产业需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资源外溢,大力引进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整合科技服务资源,促进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发展㊁产业高质量发展㊂3.2.3㊀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空间布局,研究制定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规划㊁专项政策和认定管理办法,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㊂支持广州㊁深圳依托 广州 深圳 香港 澳门 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㊁功能完善㊁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㊂推动专业科技服务集成化发展,支持建设技术转移集聚区㊁研发园区㊁创业孵化园等创新服务功能集聚区㊂鼓励科技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运营模式,推进集聚区多元化发展㊂3.3㊀实施科技服务业人才战略3.3.1㊀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利用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和扶持政策,有计划㊁有目的地引进科技服务领域重点产业的国内外科研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将引进科技服务创新团队纳入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重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㊁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服务创新团队㊂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为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来粤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8]㊂3.3.2㊀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㊀㊀引导广东省内高校设立科技服务业相关专业,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开设科技服务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有重点地培养本科生㊁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扩大人才培养规模㊂在基础条件良好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中,建立一批科技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培养一批懂技术㊁懂市场㊁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高端人才㊂支持和引导大学㊁研究院所㊁服务机构㊁社会组织等合作成立科技服务社会教育组织,对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㊁认证和辅导㊂依托全省生产力促进体系打造人才引进㊁培训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及社会培训各类科技服务人才㊂3.3.3㊀加强科技服务业从业资质认定与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科技服务业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包括培训㊁考核㊁认证㊁资格管理等各项内容的科技服务业人才认证体系,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技术经纪人㊁科技咨询师㊁评估师㊁信息分析师等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体系,引导科技服务业形成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骨干队伍㊂3.4㊀推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建设3.4.1㊀加强统筹协调与组织管理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省㊁市㊁县三级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业的管理工作,以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完善科技服务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㊂探索建立跨部门合作协商机制,鼓励地方科技部门㊁高新区㊁产业园区等建立科技服务业管理机构,注重发挥相关协会㊁学会㊁联盟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以行业组织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市场规范和实现行业促进,共同支持和推进广东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㊂3.4.2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由‘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明确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㊁权利义务㊁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形成法律定位清晰㊁政策扶持到位㊁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㊂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有序放开科技服务市场准入,加强对业内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约束,健全科技服务机构信用体系㊂3.5㊀加快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3.5.1㊀深化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㊂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服务各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方法㊁按照市场规则助推科技服务业各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释放服务能量,提高服务效率㊂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㊂将一些技术性和事务性较强的公共管理工作,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转移给有条件㊁有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或企业承担,同时进一步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㊂三是深化科技服务机构改革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科技服务机构改制,支持企业㊁高等院校㊁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企业㊂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能力,推进具备条件的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实现市场化㊁企业化经营㊂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㊂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风险投资体系㊁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对科技服务企业的贷款业务,创新适应高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㊂3.5.2㊀探索科技服务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㊂支持高校㊁科研院所㊁科技服务机构围绕广东全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覆盖创新链全过程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㊂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与商务㊁法律㊁标准㊁金融㊁会计等各类服务机构合作,提供综合性㊁社会化科技服务,2021年6月周㊀慊,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对策Jun2021强化服务竞争优势㊂促进服务机构间的业务协同㊁服务机构与产业集群间的供需协同[10],探索应用研发㊁技术转移㊁创业孵化和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㊂加快生产力促进体系和创新驿站站点建设,建立覆盖全省㊁服务要素快速流动㊁服务网络开放共享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㊂3.5.3㊀培育发展新型科技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创新创业创富相统一㊁产学研一体化㊁运作机制市场化㊁科研团队国际化的新型科研机构㊂鼓励科技服务机构集成资源,以科技服务为交易主体,建立融合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科技服务组织㊂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加快知识创新㊁技术创新㊁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众创空间㊁开放平台㊁众包服务㊁用户参与设计㊁大数据分析㊁新媒体营销等新技术㊁新模式㊁新应用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张寒旭,邓媚.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广东省的战略抉择[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22-23.[2]顾乃华.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3]南方PLus.南方会客厅|打造 科技王牌军 ,广东这么干!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解读[EB/OL].(2021-01-26)[2021-02-23].http ///kjzx_n/mtjj/content/post_3185286.html.[4]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通知[EB/OL].(2021-02-24)[2021-03-01].http //www./kjb/tzgg/202102/826696c6d6d3431faad18cc1 4b8ffc90.s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 2751b6d1.[5]深交所.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9年报实证分析报告[R].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2019.[6]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风险投资报告:2017[R].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7]李丽.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政府作用及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48-53.[8]卢金贵,曾祥效,陈为民,等.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5,24(22):11-15.[9]陈春明,薛富宏.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4):100-104.[10]华勇谋,赵庶吏.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6):36-40.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
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展望
科技论文数据量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必
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刊载科技论文,传播科技研究成果,提供学术交流的园
地,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桥梁作用。广东是经济大省,科技期刊的发展
也比较早,本文就近年来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广东省科技期
刊的发展提供依据。
标签:广东省;科技期刊;现状
1 广东省科技期刊的现况
1.1广东省科技期刊在国内基本情况 广东省属华南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
资源,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占据第1位,作为经济及科技强省,广东目前拥有约
180种科技期刊,约占全国期刊3.9%,但其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距”期刊强省”
尚有较大差距[1]。广东省科技期刊在改革开发初期发展迅速,涌现了很多优秀
期刊,在全国影响较大,但广东省的学科发展不平均,部分期刊在全国处为较为
领先的位置,且许多学科领域有较为优秀的期刊,一些重点学科如医药领域发展
是比较迅速的,而有些的工科子学科基本没有核心期刊。
调查发现,广东省科技期刊总体影响力偏低,近年广东省科技期刊入选核心
期刊的数量仅占全国入选率的3%左右。已经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科
技期刊,其影响因子的进一步提高非常困难。广东省科技期刊面临稿件质量整体
偏低,高质量文章外流,已发表文章被引用次数少,国际编委和国际审稿人少,
期刊出版周期长,导致论文情报价值低,浪费了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自然科学领
域的权威性较高,在这些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被国内学者认为是代表了优秀
的研究成果[2]。2008年,广东省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
录的论文30988 篇,占全国论文总数472020篇的6.56%,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中排在第3位。
1.2 广东省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数据库情况 改革开发的今天,中国不仅要引
进好的技术,也要走出国门,将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传播出去,这包括中国人在
外国刊物发表的文章数量增加及我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大权威数据库越来越多。
2008 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I)和美国《科
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中国科技人员的论文共240172 篇,比2007 年增
长22.1%。其中广东省科技论文为10028 篇,占全国科技论文总数的4.2%,比
2007 年增长19.9%,在全国31个省( 市、自治区) 中排名第9位,比2007
年下降一位[3]。
近年来,我国科技研究取得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机构作者作为第一作者
的国际论文共20.41万篇,2004年~2014年(截至2014年9月)我国科技人员
共发表论文约136.98万篇,按数量计,排在世界第2位,论文共被引1037.01
万次,排在世界第4位[4]。根据来自NSI 2011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学者2001
年在SCI化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7972篇,2010年发表论文共2万6 641篇,10
年时间内论文数量增长了3倍以上[5]。无论从期刊数和发表论文数看,我国均
算得上是科技期刊大国,从质量上看,还不尽如人意,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
7.57次,而世界平均值为11.05次/篇,说明论文被引用较低。
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有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
EI、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英国《科学文摘》(SA)和
SCI、美国《生物医学检索系统》(Medline)等等。张冰等(2013年)报道,广
东省被上述7大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总数为70种(排除重复后),累计
113种(次),进入4个数据库的期刊只有3 种(仅占收录期刊的4.3%);进入3
个数据库的期刊有8种(占收录期刊的11.4%);进入2个数据库的期刊有18种
(占收录期刊的25.7%);进入1种数据库的期刊有41 种(占收录期刊的58.6%),
说明广东省科技期刊在这7个国际权威数据库中的学术地位普遍地是较低的[6]。
2 展望
广东省每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希望科研成果进一步可以推动经
济发展,但是高质量的论文外流,新的科技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外杂志,导致我们
还要花大价钱买进我们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借助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提
高国内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
2.1优化学术评价体系 科技期刊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术评价体系的
影响,学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势必推进科技期刊的发展。首先,通过提高”国
民待遇”改变国内期刊自我矮小的思维方式,要使国内科技期刊得到发展,不要
一味崇拜SCI。其次,不断完善国内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术评
价体系,使得我国科技期刊分级明确,对于一些质量差的期刊,国家可以取缔,
鼓励优秀期刊发展。
2.2出版体制转型及期刊产业化 国内科技期刊出版者大都依附于科研机构
或学术组织,能独立经营的很少。调查研究表明,广东省科技期刊目前产业化程
度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大部分科技期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上级主管
部门拨款,期刊仅限收取版面费和刊登广告来勉强维持,市场竞争力弱[7]。近
年我国正进行出版体制转型,希望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提高国内科技期刊竞争力,
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随着出版体制转型的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期刊进入市场
化,提高竞争力。
2.3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期刊业面临加入 WTO 和全球经
济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与竞争挑战。中国科协与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
升计划”以每年上亿元的额度资助几十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目的是为了使我们
的期刊”走出去”,进入国际舞台。广东省期刊也要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发展本省
期刊向国际化靠拢。
3 小结
广东省科技期刊近年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体制转型未完善、
办刊理念单一、市场竞争意识弱,应实施科技期刊品牌战略,发挥品牌优势,积
极开展广告经营,发展多元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尽早达到与”经济强省”相对应
的”科技强省”。
参考文献:
[1]盛文彦,吴惠勤,龙秀芬,等.广东省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
信息,2015,(2):37-38.
[2]马卫华,陈月娉.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
理研究,2014,14:73-77.
[3]郭红,潘云涛,苏成,等.广东省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63-67.
[4]王重洋,陈杭亭.我国科技期刊所存在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
7:45-46. [5]段桂花,张维维,林松,等.学术评价体系助力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提升[J].编辑学报,2015,27(3): 254-256.
[6]张冰,张楚民,王建华,等.广东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数据库的现状分
析[J].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0):9-14.
[7]周全,刘淑华.广东省科技期刊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期
刊研究,2005,16(3):295-299.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