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答案电子版本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答案电子版本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答案电子版本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答案电子版本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答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选择一项: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 生产的外部经济

C.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生产的外部经济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选择一项: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妥善解决选择一项:

A.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B. 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C. 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D. 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选择一项: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非排他性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选择一项:

A. 外部经济

B. 外部不经济效果

C. 交易成本

D. 公共产品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外部经济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

选择一项:

A. 科斯定理

B. 看不见的手

C. 逆向选择

D. 有效市场理论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科斯定理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选择一项:

A. 信息不对称问题

B. 逆向选择

C. 道德陷阱

D. 搭便车问题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是()

选择一项:

A. 产权原则

B. 交易成本原则

C. 多数票原则

D. 逆向选择原则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多数票原则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9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缺乏公平

B. 缺乏效率

C.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D. 利润低

E.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缺乏效率, 缺乏公平,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题目10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经济是指()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B.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 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D. 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E. 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题目1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不经济是指()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 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

C. 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D. 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E.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

题目1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经济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 政府的外部经济

C. 消费的外部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 生产的外部经济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生产的外部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消费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题目1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补贴

B. 明确产权

C. 企业合并

D. 征税

E. 提高利率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征税, 补贴, 企业合并, 明确产权题目1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非竞争性

B. 竞争性

C. 非排他性

D. 排他性

E.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竞争性, 排他性

题目1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竞争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E. 排他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题目1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 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 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 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 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三、判断题

题目1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科斯主张用产权明确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9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0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由于垄断会使效率下降,因此任何垄断都是要不得的。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产生逆向选择时,不一定都需要进行行政干预,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有力措施加以排除。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不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四、名词解释

题目27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非对称信息

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反馈

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题目28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反馈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题目29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反馈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题目30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反馈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题目31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反馈

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题目32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反馈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题目33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反馈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题目34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反馈

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题目35

完成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反馈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题目36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市场交易费用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

反馈

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市场交易费用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五、回答题

题目37

完成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政府对完全垄断的调节与管制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垄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效率;二是缺乏公平;三是和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垄断时产品价格高,产量低,抑制需求,不利于增加供给。

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通常对垄断实行管制,主要是通过法律形式,即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来控制垄断价格,限制垄断产量。政府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确定在什么标准上才算合理?总体来说,政府应降低价格、增加产量,价格降多少,产量增加多少,可从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为提高效率,实行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P=MC。

第二,为实现公平,减少或消除超额利润,减少超额利润的条件是

P=AC。

政府控制垄断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反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垄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效率;二是缺乏公平;三是和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垄断时产品价格高,产量低,抑制需求,不利于增加供给。

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通常对垄断实行管制,主要是通过法律形式,即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来控制垄断价格,限制垄断产量。政府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确定在什么标准上才算合理?总体来说,政府应降低价格、增加产量,价格降多少,产量增加多少,可从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为提高效率,实行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P=MC。

第二,为实现公平,减少或消除超额利润,减少超额利润的条件是

P=AC。

政府控制垄断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题目38

完成

满分1.00

标记题目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汇总

《 期中练习题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 ) A .使 ∑=-n t t t Y Y 1)?(达到最小值 B.使∑=-n t t t Y Y 1达到最小值 C. 使 ∑=-n t t t Y Y 1 2 )(达到最小值 D.使∑=-n t t t Y Y 1 2)?(达到最小值 2、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为 ?ln 2.00.75ln i i Y X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 A. B. % C. 2 D. % 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可决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为( ) ~ A.)1/()1()/(R 2 2---=k R k n F B. )/(1)-(k )R 1/(R 22k n F --= C. )/()1(22k n R R F --= D. ) 1()1/(2 2R k R F --= 6、二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TSS=RSS+ESS 。则 RSS 的自由度为( ) 9、已知五个解释变量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8002=∑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误 差项μ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D. 20 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下列哪些假定是正确的( ) A.0)E(u i = B. 2 i )V ar(u i σ= C. 0)u E(u j i ≠ ) D.随机解释变量X 与随机误差i u 不相关 E. i u ~),0(2 i N σ 2、对于二元样本回归模型i i i i e X X Y +++=2211???ββα,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 A.0 =∑i e B. 0 1=∑i i X e C. 0 2=∑i i X e D. =∑i i Y e E. 21=∑i i X X 4、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答案解析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答:用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 201804 X XY Y P Y MRS X P ?=-===?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 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 X P 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因此,MRS 12=P 1P 2=23 。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 和消费者C 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 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热茶。 (2)消费者B 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喝咖啡,或者单独喝热茶。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 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 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略,参考教材。 请用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 4 5= 用?=,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故99%置信限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计量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 () n=30 R 2 =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3.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历史如系下表。 某国的货币供给量X 与国民收入Y 的历史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货币供给量Y 对国民收入X 的回归方程,利用Eivews 软件输出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C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F-statistic Sum squared resid Prob(F-statistic) 问:(1)写出回归模型的方程形式,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 (2)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如果希望1997年国民收入达到15,那么应该把货币供给量定在什么水平? 14.假定有如下的回归结果 t t X Y 4795.06911.2?-= 其中,Y 表示美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天每人消费的杯数),X 表示咖啡的零售价格(单位:美元/杯),t 表示时间。问: (1)这是一个时间序列回归还是横截面回归?做出回归线。 (2)如何解释截距的意义?它有经济含义吗?如何解释斜率?(3)能否救出真实的总体回归函数? (4)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 Y X ?弹性=斜率,依据上述回归结果,你能救出对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吗?如果不能,计算此弹性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 15.下面数据是依据10组X 和Y 的观察值得到的: 1110=∑i Y ,1680 =∑i X ,204200=∑i i Y X ,315400 2=∑ i X ,133300 2 =∑i Y 假定满足所有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求0β,1β的估计值; 16.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 、劳动投入L 和资本投入K 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 = 4000美元 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 – 500 = 5800美元 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数学 B.经济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第六版答案Appendix-E

271 APPENDIX E SOLUTIONS TO PROBLEMS E.1 This follows directly from partitioned matrix multiplication in Appendix D. Write X = 12n ?? ? ? ? ? ???x x x , X ' = (1'x 2'x n 'x ), and y = 12n ?? ? ? ? ? ??? y y y Therefore, X 'X = 1 n t t t ='∑x x and X 'y = 1 n t t t ='∑x y . An equivalent expression for ?β is ?β = 1 11n t t t n --=??' ???∑x x 11n t t t n y -=??' ??? ∑x which, when we plug in y t = x t β + u t for each t and do some algebra, can be written as ?β= β + 1 11n t t t n --=??' ???∑x x 11n t t t n u -=??' ??? ∑x . As shown in Section E.4, this express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OLS using matrices. E.2 (i) Following the hint, we have SSR(b ) = (y – Xb )'(y – Xb ) = [?u + X (?β – b )]'[ ?u + X (?β – b )] = ?u '?u + ?u 'X (?β – b ) + (?β – b )'X '?u + (?β – b )'X 'X (?β – b ). But by the first order conditions for OLS, X '?u = 0, and so (X '?u )' = ?u 'X = 0. But then SSR(b ) = ?u '?u + (?β – b )'X 'X (?β – b ), which is what we wanted to show. (ii) If X has a rank k then X 'X is positive definite, which implies that (?β – b ) 'X 'X (?β – b ) > 0 for all b ≠ ?β . The term ?u '?u does not depend on b , and so SSR(b ) – SSR(?β) = (?β– b ) 'X 'X (?β – b ) > 0 for b ≠?β. E.3 (i) We use the placeholder feature of the OLS formulas. By definition, β = (Z 'Z )-1Z 'y = [(XA )' (XA )]-1(XA )'y = [A '(X 'X )A ]-1A 'X 'y = A -1(X 'X )-1(A ')-1A 'X 'y = A -1(X 'X )-1X 'y = A -1?β . (ii) By definition of the fitted values, ?t y = ?t x β and t y = t z β. Plugging z t and β into the second equation gives t y = (x t A )(A -1?β ) = ?t x β = ?t y . (iii) The estimated variance matrix from the regression of y and Z is 2σ(Z 'Z )-1 where 2σ is the error variance estimate from this regression. From part (ii), the fitted values from the two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课后 习题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 将均衡价格P e=代入Q d=50-5P,得Q e=50-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代入Q s=-5+5P,得Q e=-5+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Q e=。如图2—3所示。

计量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最新

计量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 ⒈(12分)某人试图建立我国煤炭行业生产方程,以煤炭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经过理论和经验分析,确定以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电力消耗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变量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建立了如下形式的理论模型: 煤炭产量= 固定资产原值+ 职工人数+ 电力消耗量+μ 选择2000年全国60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数据为样本观测值;固定资产原值用资产形成年当年价计算的价值量,其它采用实物量单位;采用OLS方法估计参数。指出该计量经济学问题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⒉(12分)以表示粮食产量,表示播种面积,表示化肥施用量,经检验,它们取对数后都是变量且互相之间存在关系。同时经过检验并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包括滞后变量),得到如下粮食生产模型: (1) ⑴写出长期均衡方程的理论形式; ⑵写出误差修正项ecm的理论形式; ⑶写出误差修正模型的理论形式; ⑷指出误差修正模型中每个待估参数的经济意义。 ⒊(6分)对于上述粮食生产模型(1),假设所有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都不相关。 ⑴如果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用非矩阵形式写出关于参数估计量的正规方程组; ⑵从以上正规方程组出发说明,为什么不能采用分部回归方法分别估计每个参数; ⒋(9分)投资函数模型 为一完备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中的一个方程,模型系统包含的内生变量为C(居民消费总额)、I(投资总额)和Y(国内生产总值),先决变量为(政府消费)、和。样本容量为。 ⑴可否用狭义的工具变量法估计该方程?为什么? ⑵如果采用2SLS估计该方程,分别写出2SLS估计量和将它作为一种工具变量方法的估计量的矩阵表达式; ⑶如果采用GMM方法估计该投资函数模型,写出一组等于0的矩条件。 ⒌(6分)建立城镇居民食品类需求函数模型如下: 其中V为人均购买食品支出额、Y为人均收入、为食品类价格、为其它商品类价格。 ⑴指出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是否合理,为什么? ⑵为什么经常采用交叉估计方法估计需求函数模型? ⒍(9分)选择两要素一级CES生产函数的近似形式建立中国电力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 其中Y为发电量,K、L分别为投入的资本与劳动数量,t为时间变量。 ⑴指出参数γ、ρ、m的经济含义和数值范围;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6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第10~12章)【圣才出品】

第二篇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 第10章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回归分析 10.1 复习笔记 考点一:时间序列数据★★ 1.时间序列数据与横截面数据的区别 (1)时间序列数据集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时间序列数据与横截面数据被视为随机结果的原因不同。 (3)一个时间序列过程的所有可能的实现集,便相当于横截面分析中的总体。时间序列数据集的样本容量就是所观察变量的时期数。 2.时间序列模型的主要类型(见表10-1) 表10-1 时间序列模型的主要类型 考点二:经典假设下OLS的有限样本性质★★★★

1.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假设(见表10-2) 表10-2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假设

2.OLS估计量的性质与高斯-马尔可夫定理(见表10-3)

表10-3 OLS估计量的性质与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3.经典线性模型假定下的推断 (1)假定TS.6(正态性) 假定误差u t独立于X,且具有独立同分布Normal(0,σ2)。该假定蕴涵了假定TS.3、TS.4和TS.5,但它更强,因为它还假定了独立性和正态性。 (2)定理10.5(正态抽样分布) 在时间序列的CLM假定TS.1~TS.6下,以X为条件,OLS估计量遵循正态分布。而且,在虚拟假设下,每个t统计量服从t分布,F统计量服从F分布,通常构造的置信区间也是确当的。 定理10.5意味着,当假定TS.1~TS.6成立时,横截面回归估计与推断的全部结论都可以直接应用到时间序列回归中。这样t统计量可以用来检验个别解释变量的统计显著性,F

统计量可以用来检验联合显著性。 考点三:时间序列的应用★★★★★ 1.函数形式、虚拟变量 除了常见的线性函数形式,其他函数形式也可以应用于时间序列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对数,在应用研究中经常出现具有恒定百分比效应的时间序列回归。虚拟变量也可以应用在时间序列的回归中,如某一期的数据出现系统差别时,可以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 2.趋势和季节性 (1)描述有趋势的时间序列的方法(见表10-4) 表10-4 描述有趋势的时间序列的方法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第8章部分计算机习题详解(STATA)

班级:金融学×××班姓名:××学号:×××××××C8.1SLEEP75.RAW sleep=β0+β1totwork+β2educ+β3age+β4age2+β5yngkid+β6male+u 解:(ⅰ)写出一个模型,容许u的方差在男女之间有所不同。这个方差不应该取决于其他因素。 在sleep=β0+β1totwork+β2educ+β3age+β4age2+β5yngkid+β6male+u模型下,u方差要取决于性别,则可以写成:Var u︳totwork,educ,age,yngkid,male =Var u︳male =δ0+δ1male。所以,当方差在male=1时,即为男性时,结果为δ0+δ1;当为女性时,结果为δ0。 将sleep对totwork,educ,age,age2,yngkid和male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ⅱ)利用SLEEP75.RAW的数据估计异方差模型中的参数。u的估计方差对于男人和女人而言哪个更高? 由截图可知:u2=189359.2?28849.63male+r

20546.36 (27296.36) 由于male 的系数为负,所以u 的估计方差对女性而言更大。 (ⅲ)u 的方差是否对男女而言有显著不同? 因为male 的 t 统计量为?1.06,所以统计不显著,故u 的方差是否对男女而言并没有显著不同。 C8.2 HPRICE1.RAW price =β0+β1lotsize +β2sqrft +β3bdrms +u 解:(ⅰ)利用HPRICE 1.RAW 中的数据得到方程(8.17)的异方差—稳健的标准误。讨论其与通常的标准误之间是否存在任何重要差异。 ● 先进行一般回归,结果如下: ● 再进行稳健回归,结果如下: 由两个截图可得:price =?21.77+0.00207lotsize +0.123sqrft +13.85bdrms 29.48 0.00064 0.013 (9.01) 37.13 0.00122 0.018 [8.48] n = 88, R 2=0.672 比较稳健标准误和通常标准误,发现lotsize 的稳健标准误是通常下的2倍,使得 t 统计量相差较大。而sqrft 的稳健标准误也比通常的大,但相差不大,bdrms 的稳健标准误比通常的要小些。 (ⅱ)对方程(8.18)重复第(ⅰ)步操作。 n =706,R 2=0.0016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 =-10+5P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图2—3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 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 =-10+5P 和需求函数Q d =50-5P 表示, 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 =6,且当P e =6时,有Q d =Q s =Q e =20;同时,均衡数量Q e =20,且当 Q e =20时,有P d =P s =P e =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 =6和Q e =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和(3)及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 (i =1,2)上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2中,由均衡点E 1变动到均衡点E 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 1和E 2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图2—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 2.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d =-ΔQ ΔP ·P 1+P 22,Q 1+Q 22),有e d =2002·2+42,300+1002 )=1.5 (2)由于当P =2时,Q d =500-100×2=300,所以,有e d =-d Q d P ·P Q =-(-100)·2300=23 (3)根据图2—4,在a 点即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 OG =200300=23 或者 e d =FO AF =23

计量经济学题目和答案

计量经济学期中考试题 一、写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经典假设。 二、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分别违背了经典假设哪个条件?分别造成得后果就是什么? 三、739家上市公司绩效(NER)与基金持股比例(RATE)关系得OLS估计结果与残差值表如下: 残差值表: 1.计算(1)、(2)、(3)、(4)、(5)划线处得5个数字,并给出计算步骤(保留4位小数)。 2.根据计算机输出结果,写出一元回归模型表达式。 3.您认为上述回归式用考虑自相关问题吗? 4.异方差得White检验式估计结果如下, = 0、0604+0、0008RATE t-0、00004(RA TE t)2 (1、3) (0、1) (—0、3)R2=0、000327, F=739 (1)White统计量=?(2)White统计量服从何种分布?(3)结合

本例,相应自由度就是多少?(4)EViews给出得相应概率就是0、89,试判断原回归式误差项中就是否存在异方差。 5.假设上市公司绩效值(NER)服从正态分布,模型满足同方差假定条件。(1)作为样本,739个上市公司绩效值得(NER)分布得均值与方差就是多少?当基金持股比例(RATE)为0、40时,上市公司绩效值条件分布得均值与方差就是多少?(方差写出公式即可) 四、我们想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国外生产总值(FGDP)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对出口贸易额(EX)得影响,建立线性模型: 样本区间为1979年-2002年,GDP与FGDP均以亿美元为计量单位.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上述模型,回归结果如下(括号内得数字为回归系数估计量得标准差): = —2200、90 +0、02*GDP+1、02*FGDP +9、49*R EER (830、52)(0、0026)(0、3895)(3、4315) R2=0、98, DW=0、50 white检验(有交叉)得统计量为:T*R2=20、96;GDP、FGDP =0、87,rGDP,REE与REER之间得相关系数分别为:rG DP,FGDP R= —0、24,rFGDP,REER= —0、28 1。判断上述模型就是否满足经典假定条件;如果不满足,简要写出修正方法(15分) 2.检验原假设:与()(5分) 3.检验整个方程得显著性()(6分) 4.解释回归参数估计值=0、02得经济意义(4)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第四章答案生产函数

第四章 生产函数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 在表中填空。 (2) 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 始的?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此时,平均产量开始大于边际产量。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线TP ,边际产量线MP 和平均产量线AP 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本身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参考第4题图。 (2) 首先,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 MP=TP ′(L, K),TP= ∫MP 。 ②MP 等于TP 对应点的斜率,边际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值曲线。斜率值最大的一点,即边际产量线拐点。 ③MP =0时, TP 最大;边际产量线与横轴相交。MP >0 时, TP 递增; MP <0 时, TP 递减。 其次,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①若MP >AP ,则AP 递增;平均产量上升的部分,边际产量一定高于平均产量; ②若MP <AP ,则AP 递减;平均产量线下降的部分,边际产量线一定低于平均产量线。 ③若MP =AP ,则AP 最大。MP 交AP 的最高点。 2 1 ()()()TP TP L TP AP L MP AP L L L '-''===-

最后,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AP=TP/L ②原点与TP 上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值等于该点的AP 。 ③从原点出发与TP 相切的射线,切点对应AP 最大。 3.已知生产函数 Q =f(L ,K)=2KL- 0.5L 2-0.5K 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 =10,求: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 TP L 、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厂商劳动的投入量。(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3. 解:(1)把K=10代入生产函数得短期关于劳动的总产量函数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为:2200.55050 200.5L L TP L L AP L L L L --===--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2 200.550 20MP TP L L L ''==--=- (2)当0L MP =时,即20L=0L=20-?时,L TP 达到极大值 。 当L L AP MP =时,即50 200.5L 20L L -- =-,L=10时,L AP 达到极大值。 ()()L MP 20-L 1''==-,说明L MP 始终处于递减阶段,所以L=0时,MP 最大。 (3)L L AP MP L 10=?=,把L 10= 代入AP 和MP 函数得: 50 200.5=2055=10L AP L L =-- -- ,20=2010=10L MP L =-- , 即 L=10时,L AP 达到极大值,L L AP MP =。 4.区分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边际报酬变化具有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情况。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③指导意义不同。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二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联系:随着投入要素增加,产量一般都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5.已知生产函数为Q =min (K L 3,2)。求:(1)当Q =36时,L 与K 值分别是多少? Q D C TP L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B B ′ C ′ AP L O L 2 L 3 L 4 MP L L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

计量经济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普通最小二乘法:为使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观测值在总体上最为接近使Q= 最小,从而求出参数估计量的方法,即之。 2、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的定义:TSS度量Y自身的差异程度,称为总平方和。TSS除以自由度n-1=因变量的方差,度量因变量自身的变化;RSS度量因变量Y的拟合值自身的差异程度,称为回归平方和,RSS除以自由度(自变量个数-1)=回归方差,度量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变化部分;ESS度量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称为残差平方和。RSS除以自由度(n-自变量个数-1)=残差(误差)方差,度量由非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变化部分。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以数学和统计学为方法,以电脑技术为工具,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数量规律的研究,并以建立和应用经济计量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科。而且必须指出,这些经济计量模型是具有随机性特征的。 4、最小样本容量:即从最小二乘原理和最大似然原理出发,欲得到参数估计量,不管其质量如何,所要求的样本容量的下限;即样本容量必须不少于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包扩常数项),即之。 5、序列相关性:模型的随机误差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的情况。 6、多重共线性: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多重共线性。 7、工具变量法:在模型估计过程中被作为工具使用,以替代模型中与随机误差项相关的随机解释变量。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工具变量法。 8、时间序列数据: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9、截面数据: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10、相关系数: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 11、异方差: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提出了若干基本假设,其中包括随机误差项具有同方差;如果对于不同样本点,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12、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是模型以外决定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影响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的元素。因此,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并不受系统的影响。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虚变量。一般情况下,外生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