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7诗歌比较鉴赏题突破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58.50 KB
- 文档页数:29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江村杜甫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
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
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
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
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的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愤慨。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塞上听吹笛高适从军北征李益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共采集著名唐诗宋词元曲等七万余首,包含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诗,宋词,辽,金,元朝,明朝等作品,一起来做一下 x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创新试题:古代诗歌鉴赏吧~1. (20×× ·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土(1)请简要讲解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环绕首联来写的。
答:(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答:解析 (1)答复下列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
先分析颔联的详细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 2)答复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
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成心夸张安南与京都的间隔; 《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方“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
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渡湘(2)不同点:《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2. (20××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故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
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