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7
食用菌种植技术一、场地选择应远离畜禽场、垃圾堆、化工厂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洁无污染。
二、栽培管理1.选择菌种。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2.细致管理。
特别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
废料不要堆上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沼气处置后再用。
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分隔放置,绝不可以混放,以努力做到严苛杀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病毒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3.科学育菌。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
4.浇水。
施肥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细长、推动转潮;施肥有机肥人粪尿,涂点后,可以再用清水擦1次;施肥米醋。
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倍的食用米醋液展开菇面施肥,在播种前1—3天每天1次,通常可以减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施肥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细长;施肥葡萄糖、碳酸钙溶液,存有推动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
5.水分管理。
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
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1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1次水。
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
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5.水分管理。
菇房必须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必少于95%。
当自然温度达至16℃时,在畦内烧1次水,以后每天晚、中、晚各擦1次水。
洒水尽量喷到空间和地面,不要甩到子实体上。
在低温季节最出色喷药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6.温度管理。
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
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7.通风管理。
当气温较低时,每天必须掀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太少通风;早晚洒水前后加强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土壤管理与改良技巧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菌类,其栽培需要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与改良技巧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土壤管理与改良技巧,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生产效益。
一、土壤管理1. 耕作管理: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适当的耕作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种植,并进行适当的耕深。
此外,在栽培前要做好充分的耕作准备工作,除去杂草和根系,保持土壤的肥力。
2. 施肥管理:食用菌的生长对土壤中的养分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合理施肥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在施肥时,应根据菌种的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矿质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并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 土壤调理:食用菌的栽培需要合理调理土壤的pH值。
一般来说,食用菌对酸性土壤更适应,因此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或其它中性物质来提高土壤的pH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4. 水分管理:水分是食用菌生长所必需的,所以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食用菌对于土壤中水分的要求较高,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是栽培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
可以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提供适量的水分,并及时排除积水,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土壤改良技巧1. 有机物添加:有机物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至关重要。
农民可以使用厩肥、腐熟的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翻耕和覆盖:翻耕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而覆盖的作用则是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土壤中养分的损失,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土壤的作用。
3. 灌溉管理:灌溉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改良技巧。
通过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调节土壤湿度,提供所需的水分。
但是要注意控制灌溉的量和频率,避免因灌溉过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
4. 微生物添加:在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肥力。
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要求和改良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对土壤质量和环境要求较高。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要求和改良方法。
一、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要求1. pH值:食用菌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通常为5.5-7.5,酸性土壤会阻碍菌丝的生长,碱性土壤则会抑制菌丝的发育。
因此,在食用菌栽培中,保持土壤的中性或微酸性是非常重要的。
2. 营养成分:食用菌对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要求较高,特别是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
有机质含量越高,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产量就越好。
因此,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
3. 透气性和保水性:食用菌不耐缺氧,因此土壤要求透气性良好,以便保持适宜的氧气供应。
另外,食用菌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土壤保水性好能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要避免积水,以免导致病害发生。
二、食用菌栽培中的土壤改良方法1. 有机质的增加: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如粪肥、腐熟的堆肥等,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有机质的分解也会释放出一些对食用菌生长有益的物质。
2. pH值的调节:对于酸性土壤,可以使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对于碱性土壤,则可以施用花生壳灰、木灰等进行调节。
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使其接近中性或微酸性,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3. 通风排水的改良:可以采取改善土壤结构的措施,如添加适量的腐叶土或腐木屑,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另外,必要时可以进行排水沟的开挖,避免土壤积水现象的发生。
4. 消毒处理:在食用菌栽培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和害虫,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等。
综上所述,食用菌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包括适宜的pH值、充足的营养成分、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等。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改良土壤通风排水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农民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栽培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室内栽培:这是一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菌栽培方式,通常使用培养箱或培养室进行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常见的室内栽培方法有瓶培法、槽培法、袋培法等。
2. 室外栽培: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一种菌栽培方式,通常在栽培基质上种植菌种,利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进行生长。
常见的室外栽培方法有堆栽法、堆肥圈法、床栽法等。
3. 栽培基质培养:栽培基质培养是利用适宜的培养基来培养食用菌,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锯末、稻草等。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木耳、香菇等菌种的栽培。
4. 磨菌法:将菌种培养于磨菌内,培养基质为脱氧琼脂,利用液态培养基进行栽培。
这种方法适用于栽培大部分无柄菇类,如蘑菇、鸡腿菇等。
总之,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旨在提高菌类产量和质量。
它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
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利用菌的营养生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以及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以达到菌类产量和质量最大化的目的。
1.菌类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相应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定菌类的生长行为,以达到最佳的营养生长。
2.病原菌抑制在菌类栽培过程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滋生,以防止病原菌对菌类的损害。
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保证菌类健康生长。
3.菌类繁殖在菌类栽培过程中,通过种植菌类的分裂芽,可以增加菌类的产量。
通常可以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对菌类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菌类产品。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既可提高菌类产量,又可改善质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还可以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投入。
1.提高菌类产量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菌类产量,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以及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产量。
2.改善质量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质量。
根据不同的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节省空间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
另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时间成本,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2023-11-11CATALOGUE目录•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生长环境与控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采收与加工•食用菌市场与前景•附录:相关法规与政策01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定义食用菌是指一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常见种类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灵芝、银耳等。
食用菌的定义和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蛋白质,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蛋白质含量有所差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多糖为主,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食用菌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D、钙、铁等。
栽培历史食用菌栽培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目前,全球各地均有食用菌栽培产业。
栽培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新型栽培技术,如工厂化栽培、液体深层发酵等。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与现状02食用菌栽培技术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干净、环境卫生良好的地点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
同时,考虑到食用菌对土壤质量的要求,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如化肥厂、农药厂等。
栽培场地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搭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菇房、菇棚或露天栽培场地。
栽培设施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要考虑到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栽培设施栽培场地与设施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培养料种类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
培养料应具备营养丰富、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等优点。
培养料配制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将各种培养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水、石膏粉等辅助物质,调节培养料的湿度和酸碱度,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需要。
菌种制备与选择菌种类型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如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等。
菌种应具备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真菌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基质选择: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质,一般选择麦秸、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菌种接种:将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3. 菌网培养: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基质移到黑暗的环境中,稍加增温,促进菌网的生成。
4. 露天培养:菌网形成之后,将基质移到通风良好的露天环境中,进行光照养分的吸收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瓶装培养:香菇可以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
首先将香菇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整个瓶子后,倒扣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刨床培养:在露天的地方,清理好地面,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再用稻草、麦秸覆盖上一层。
保持适宜的湿度,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3. 窖穴培养: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将基质堆积成约50厘米高的堆坡,覆盖上一层保温材料,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1. 棚架培养:搭建适当的棚架结构,将预先培养好的平菇菌种放在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喷水保持湿润,待平菇菌丝生长完整后,开始移动菌棒,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菌棒培养:将平菇菌种接种在菌棒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黑暗环境中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子实体成熟后,用清洁的工具将菌棒剪断,将平菇采摘。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菌种接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栽培食用菌注意什么安全栽培食用菌是一项具备一定风险的农业活动,为了确保人们食用食用菌的安全性,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准备:食用菌栽培的首要条件是选择适合的土壤。
土壤应含有充足的有机质,pH值应在6.5-7.5之间。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修复和调整。
此外,定期进行土壤消毒,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减少菌株受到病害侵袭的可能性。
2. 种菌选择:种菌是栽培食用菌的关键,要选择健康、活跃的种菌。
任何有不良状态的种菌(如变色、有坏臭味等)都应予以淘汰。
此外,种菌的来源应可靠,最好是经过认证的菌种才能确保菌株的纯度和健康性。
3. 微生物管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微生物的污染和侵袭的风险。
为了确保菌床的健康和避免传染病的爆发,需要严格实施微生物管理措施。
包括保持生产区域的清洁和卫生,做好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减少外部微生物的输入等。
4. 温度控制:食用菌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控制环境温度。
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20-25摄氏度是大多数食用菌适宜的温度范围。
在种植过程中,需根据菌种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控,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对菌床的不良影响。
5. 湿度管理:食用菌对湿度要求较高,要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
这要求在菌床的湿润度和通风度上进行精确控制。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菌床发霉和病害的发生;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菌丝干燥,影响菌丝生长。
菌床中的水分应通过喷灌、覆盖保湿材料等方式进行调节。
6. 施肥管理:食用菌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养分供给。
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保证菌床中的养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菌实体的形成。
施肥应注重使用有机肥,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以防止化学残留。
7. 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更易发生。
为了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安全、合规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说明。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一、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1. 选择基材:食用菌的栽培基材通常选择有机物质,如木屑、稻草、麸皮等。
基材的选择要考虑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将所选基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以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基材的要求有所区别,所以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煮沸消毒:将混合好的基材进行煮沸消毒,以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煮沸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通常在80-100摄氏度下煮沸1-2小时。
4. 冷却降温:将消毒的基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降温。
降温后的基材应达到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
5. 接种菌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加入到冷却后的基材中。
接种量要适量,以免造成竞争性菌株的过度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污染。
6. 培养发酵:将接种好的基材放入培养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环境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7. 菌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菌丝会逐渐覆盖整个基材表面,形成白色的菌丝床。
此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8. 结实体形成:当菌丝床完全覆盖基材表面后,会开始形成结实体。
结实体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可能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
9. 收获和储存:当结实体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采用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收获的食用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储存,延长其保鲜期。
二、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1. 基材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基材,保证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控制: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基材的营养均衡和适宜性。
3. 消毒控制:煮沸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以杀灭有害微生物,保证无菌环境。
4. 温湿度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结实体的发育。
5. 通风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食用菌栽培工艺流程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食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的栽培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食用菌的栽培工艺流程。
一、基础设施建设。
食用菌的栽培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一个通风、采光良好的场地,然后搭建温室大棚或者简易的菌棚,以保证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水源、电源等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栽培工作。
二、菌种培育。
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因此菌种的培育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选取高质量的菌种,然后进行培养和繁殖。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等。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观察和调控,以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三、基质准备。
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土壤,因此基质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
通常采用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
在基质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消毒和调理,以保证基质的适宜性和清洁度。
四、接种和培养。
接种是将培育好的菌种接种到基质中,培养是指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在接种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外界环境的污染,促进菌丝的均匀生长。
五、管理和调控。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管理和调控工作。
这包括对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监控和调整,对病虫害的防治和控制,以及对菌丝的生长和发育的观察和调节。
只有做好这些管理和调控工作,才能保证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
六、采摘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成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摘和加工了。
采摘要轻柔,避免损伤菌丝和菌盖,加工要及时,避免品质的下降。
采摘后的食用菌可以进行清洗、去皮、切片等加工,也可以进行腌制、晒干、冷冻等处理,以便长期保存和销售。
七、贮藏和销售。
最后,采摘和加工好的食用菌需要进行贮藏和销售。
贮藏要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霉变和腐烂,销售要选择适宜的渠道和方式,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价格。
《食用菌栽培》课程题库基础理论部分一、判断题1.培养料通过发酵,可将杂菌全部杀死。
()2.所有的食用菌都是属于担子菌纲的菌类。
()3.食用菌不能进行光和作用,可以在完全黑暗中生长。
()4.多数食用菌生长需要偏碱环境。
()5.在金针菇生长中,充足的散色光可促进菌柄伸长。
()6.目前所有的食用菌都可以人工栽培。
()7.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光线越强,颜色越深。
()8.竞争性病原菌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菌丝生长阶段。
()9.食用菌喜偏酸环境,在拌料时要将pH值调至酸性。
()10.接种时带口罩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菌类吸入体内。
()11.菌种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5%以上。
()12.黑木耳是中温型食用菌。
()13.多数食用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14.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都是无性繁殖。
()15.蛋白质可被食用菌直接吸收利用。
()16.组织分离培养的母种可直接扩繁原种。
()17.紫外线灯杀菌的有效范围是灯管照射下1m。
()18.食用菌的菌丝体耐低温不耐高温。
()19.各种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阶段都需要温差刺激。
()20.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叫初生菌丝体。
()21.食用菌种类中,普遍耐高温而不耐低温。
()22.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都是有性繁殖。
()23.防治食用菌虫害的主要药物是甲基托布当津。
()24.有些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时需要变温刺激。
()25.多数食用菌生长需要偏酸环境。
()26.木腐性菌必须用木屑栽培才能获得成功。
()27.在金针菇栽培中,适当的CO2浓度可促进菌柄伸长。
()28.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增强光线和降温可促进子实体分化。
()29.病原菌对食用菌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寄生性危害。
()30.拌料时应先将石灰、石膏溶在水中,然后再拌入料中。
()31.发酵后的培养料是无菌的。
()32.凡是可食用的微生物都是食用菌。
()33.食用菌属真核生物。
()34.双孢菇是中温型食用菌。
()35.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充足的光照。
()36.培养基中PH值愈大,则酸性愈强。
()37.用孢子分离培养的母种可直接扩繁原种。
()38.金针菇和滑菇都是低温型菌。
()39.为了防止霉菌滋生,要避免高温高湿。
()40.葡萄糖可被食用菌直接吸收利用。
()41.巴氏低温消毒后的培养料是无菌的。
()42.平菇是变温结实性菌。
()43.食用菌有的是同宗结合,有的是异宗结合。
()44.食用菌能迅速地利用木糖和甘露糖。
()45.大多数食用菌能很好的利用硝态氮。
()46.培养料中拌入石灰是因为食用菌是碱的。
()47.草菇在有性生殖中属初级同宗结合菌类。
()48.初生菌丝是双核菌丝,能形成子实体。
()49.草菇的菌托是由菇蕾期的外菌幕发展来的。
()50.危害食用菌的线虫也是属昆虫纲。
()51.食用菌都属于担子菌。
()52.菌种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5%以上。
()53.香菇是高温型食用菌。
()54.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
()55.草腐生食用菌都需要覆土出菇。
()56.麸皮可被食用菌直接吸收利用。
()57.组织分离要选用成熟的子实体。
()58.紫外线灯杀菌的范围是灯管照射下2m。
()59.所有的食用菌子实体生长中都需要较强的散射光。
()60.香菇、滑菇的包块栽培通常是采用半熟料灭菌。
()二、填空题1.食用菌可食用部分叫,它分布在外,其功能是。
2.次生菌丝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叫。
3.食用菌竞争性霉菌有、、和等。
4.香菇在食用菌分类中,属于纲,目,科,属。
5.在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可划分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即和生长阶段。
其中为营养生长阶段,为生殖生长阶段。
6.食用菌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和。
7.多数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时要求的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要求的空气湿度是。
8.金针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分化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
9.栽培食用菌的碳源培养料有,氮源培养料有,无机盐的来源是。
10.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条件是:压力达到,持续时间。
11.无菌室中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间是。
12.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加入高锰酸钾。
13.在培养料中拌药消毒,多菌灵的用量为,石灰的用量为。
14.物体表面消毒可用,空间消毒可用,生产工具消毒可有。
15.一支母种可以扩繁支母种,一支母种可以接瓶原种,一瓶原种可以扩繁瓶或袋栽培种。
16.液体菌种培养基与母种培养基营养基本相同,只是缺少。
17.是食用菌次生菌丝的特殊结构。
18.食用菌侵染性病害有、和等。
19.平菇在食用菌分类中,属于纲,目,科,属。
20.袋栽平菇采用的塑料袋规格为:长cm,折径 cm,厚度 mm。
21.袋栽香菇采用的塑料袋规格为:长cm,折径 cm,厚度 mm。
22.食用菌菌丝体要求的光线是,子实体生长要求的光线是。
23.香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转色期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
24.栽培木腐菌的碳源培养料主要是,氮源培养料有,无机盐的来源是。
25.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高压灭菌条件是:压力达到,持续时间。
26.无菌箱中药物熏蒸消毒的时间是。
27.食用菌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和。
28.石膏的主要成份为。
29.无菌操作接种,操作点距离酒精灯火焰效果最好。
30.一瓶原种可以扩繁瓶栽培种,袋栽培种。
31.食用菌丝体的主要作用是,还具有功能。
32.滑菇在生物分类中,属于纲,目,科,属。
33.食用菌分为腐生、共生、寄生三种营养型,人工栽培食用菌是属于型。
34.中低温型平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分化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
35.接种必须在条件下进行。
36.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常压灭菌条件是:温度达到,持续时间。
37.分离培养得到的母种转管次数不能超过次。
38.作为菌种分离的菇体,表面消毒用或,然后用冲洗。
39.黑木耳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是,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是。
40.平菇的栽培种类有、、和等。
41.栽培平菇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是:玉米芯,麦麸或米糠,石膏。
42.在我省适宜地栽香菇的地区是,其气候特征是。
43.大多数食用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
44.出耳期光线越弱,黑木耳颜色越。
45.在食用菌生产中,最常见的竞争性病害是由菌引起的。
46.按使用的培养料分,木耳的品种可分为段木种、和三大类型47.菌种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子实体组织分离、和三种方法48.菌种生产的主要工艺程序是配料、、、冷却、接种、、检查和成品出厂。
49.食用菌利用最普通的单糖是糖和塘。
50.食用菌利用最好的无机氮是态氮。
三、选择题1.从营养型上讲,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属于()A、寄生菌B、腐生菌C、共生菌D、兼性寄生2、菌种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A、100%B、70%C、90%D、75%以上3、为保持食用菌产品质量采收前()A、喷足量的水B、少喷水C、不喷水D、喷营养液4、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B、药物防治为主C、预防和药物防治并重D、治小治早5、使用高压锅灭菌时,维持压力时间到后()A、应立即人工排气降压B、应自然降压C、应迅速打开锅盖6.、食用菌的干品含水量应在()A.50%B.30%C.20%D.14%7、多数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PH值应为()。
A.3-4B.5.5-6.5C.4-5D.7以上8、竞争性杂菌发生最有利的条件是()。
A.低温、低湿B.高温、低湿C.低温、高湿D.高温、高湿9、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宜的C/N比为()。
A.10:2B.20:1C.30:1D.40:110、子实体是食用菌的()。
A.营养体B.繁殖体C.休眠体11、从营养型上讲,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属于()A、寄生菌B、腐生菌C、共生菌D、兼性寄生12、菌种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A、100%B、70%C、90%D、75%以上13、为保持食用菌产品质量采收前()A、喷足量的水B、少喷水C、不喷水D、喷营养液14、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B、药物防治为主C、预防和药物防治并重D、治小治早15、食用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中国D.新加坡16.、食用菌的干品含水量应在()A.50%B.30%C.20%D.14%17、多数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PH值应为()。
A.3-4B.5.5-6.5C.4-5D.7以上18、竞争性杂菌发生最有利的条件是()。
A.低温、低湿B.高温、低湿C.低温、高湿D.高温、高湿19、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宜的C/N比为()。
A.10:2B.20:1C.30:1D.40:120、子实体是食用菌的()。
A.营养体B.繁殖体C.休眠体21、多数食用菌菌种在常规低温下可保存()。
A.1个月B.4-6个月C.1年D.2年22、使用高压蒸气灭菌锅时维持压力时间到后()。
A.应立即人工排气降压B.应自然降压C.应迅速打开锅盖23、.食用菌栽培中杂菌种类最多的是()。
A.细菌B.霉菌C.病毒D.粘菌24、食用菌栽培中杂菌种类最多的是()。
A.细菌B.霉菌C.病毒D.粘菌25、用甲醛对接种室进行熏蒸灭菌其用量为()。
A.3-4ml/m3B.5ml/m3C.6-10ml/m3D.15ml/m326、平菇子实体发育温度()A、7-10℃B、13-17℃C、20-27℃27、食用菌的干品含水量应在()A、50%B、30%C、20%D、14%28、在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大多时间菌丝体细胞是处于()阶段。
A、单核B、多核C、双核D、核数目不定29、食用菌的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A、菌种传播B、覆土传播C、水流传播D、栽培管理传播30、在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是为食用菌提供()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维生素31、木屑麦麸培养基的含水量应为()A、50%B、60%C、70%D、80%32、在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是为食用菌提供()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维生素33、中温型的里木耳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是()A、2-4℃B、12-14℃C、22-24℃D、32-34℃34、用感官鉴别木屑培养基含水量,常以手紧握培养基而观其表象,适宜含水量的迹象是()A、手上不见水痕B、手上有水痕但无水滴C、指间略有水滴D、指间有水滴流出四、简答题1.消毒和灭菌有什么区别?2.香菇转色期应给予什么条件能促进转色?3.优良菌种的标志是什么?4.栽培金针菇时,当发菌结束后应怎样进行催菇处理?5.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各有哪些优缺点?6.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有什么区别?7.栽培黒木耳时,当发菌结束后要做哪些出耳前的准备工作?8.在我省用大棚栽培金针菇应选择什么季节和时间进行栽培生产?9.试述配制食用菌培养基的原则?10.在菌种生产中对接种室、接种箱及培养室常用那几种消毒灭菌法?11.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上如何做好通讯换气这一作业?12.简述食用菌良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13.试述优良原种和栽培种的主要特征?14.试述平菇生料栽培中发菌过慢的主要原因?15.在食用菌栽培中常发生的竞争性杂菌有哪些,怎样进行防治?16.试述室内栽培食用菌对菇房彻底消毒、灭菌、杀虫方法?技能操作部分1、无菌室(箱)消毒灭菌2、母种培养基制备3、母种扩繁无菌操作4、高压灭菌5、组织分离6、原种谷粒培养基制备7、栽培种培养基制备8、母种接原种和原种接栽培种9、拌料10、发酵料制作11、平菇装袋与接种12、机械装袋13、常压灭菌14、香菇打孔接种15、覆土出菇中的覆土方法16、发菌期光、湿、温、气控制17、出菇期光、湿、温、气控制18、病菌污染处理19、出菇期杀灭病虫20、菇棚和接种帐消毒一、操作部分(共30分)1、母种培养基制备(5分)要求:学生每组做1000m L母种试管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