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2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5课时有几棵树|北师大版一、课题名称: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5课时有几棵树|北师大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加法的应用。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加法算式卡片、实物教具(如苹果、橘子等)。
2. 学具:算式本、铅笔、橡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树林,让学生观察树木的数量。
(2)提问:这片树林里有多少棵树?2. 课本讲解(1)课本原文内容:“小明看到一片树林,他数了数,一共有10棵树。
他再数一遍,发现又多了5棵树。
你能算出这片树林里一共有多少棵树吗?”(2)具体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通过观察实物教具,让学生体验加法的计算过程。
3. 随堂练习(1)例题讲解: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2)学生独立完成算式本上的练习题。
4. 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提问问答:教师提问:如果小明再买一个苹果,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小明现在有6个苹果。
教师提问:如果小明把他的苹果分给他的好朋友,每人分到2个,他能分给几个好朋友?学生回答:小明能分给3个好朋友。
5. 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①小明有5个橘子,爸爸又给了他3个橘子,小明一共有几个橘子?②小红有8个桃子,她再摘了4个桃子,小红现在有多少个桃子?(2)答案:①小明一共有8个橘子。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阐述: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注重体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前面的学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简单实际问题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⒊情感目标: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能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知识解决购物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应该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人民币是看的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因此,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时不能空空无物,需要依托具体实物来开展。
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是以情景教学法、模拟活动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并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习简单的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第5课时十几减6、5、4、3、2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进入了第一单元的第5课时,内容涉及十几减6、5、4、3、2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主要围绕十几减6、5、4、3、2的计算展开。
学生需要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
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我准备了PPT、计算器、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的文具盒里有12支铅笔,他拿走了6支,还剩下几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发他们对十几减6的计算兴趣。
接着,我通过PPT展示十几减6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然后,我通过PPT展示几个类似的十几减6、5、4、3、2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学生掌握了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后,我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十几减6、5、4、3、2的计算法则,并配合PPT 展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1. 计算13减6、15减6、17减6、19减6的结果。
2. 计算14减5、16减5、18减5、20减5的结果。
3. 计算13减4、15减4、17减4、19减4的结果。
4. 计算13减3、15减3、17减3、19减3的结果。
5. 计算13减2、15减2、17减2、19减2的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了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但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一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有关6和7的《解决问题》的一课时。
这一内容意在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图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能初步了解和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二、说学情分析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入学,因此组织性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总会正面引导。
一年级的孩子对“玩”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以快乐为本的,无忧无虑,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就必须首先从激发、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手。
因此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会更有效,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对孩子们学习数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
2、技能目标:学会用数学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难点: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园地第5课时答案1、在0°~360°范围中,与-120°终边相同的角是()[单选题] *240°(正确答案)600°-120°230°2、下列各角中与45°角终边相同的角是()[单选题] *A. 405°(正确答案)B. 415°C. -45°D. -305°3、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选题] *A、(-1,1)(正确答案)B、(-1,2)C、(-∞,-1)D、(-∞,+∞)4、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单选题] *A.-2(3X-1)=-6X-1B.-2(3X-1)=-6X+1C.-2(3X-1)=-6X-2D.-2(3X-1)=-6X+2(正确答案)5、2.如果规定收入为正,那么支出为负,收入2元记作,支出5元记作().[单选题] *A.5元B. -5元(正确答案)C .-3元D. 7元6、43.已知a+b=﹣3,a﹣b=1,则a2﹣b2的值是()[单选题] *A.8B.3C.﹣3(正确答案)D.107、2.比3大- 1的数是[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4C. - 3D. - 28、3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 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 [单选题] *A、∠C=90°,AB=8,BC=10B、AB=4,BC=3,∠A=30°C、AB=3,BC=4,CA=8D、∠A=60°,∠B=45°,AB=6(正确答案)9、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单选题] *A、f(x)=3x(正确答案)B、f(x)=4xC、f(x)= +2x-1D、f(x)=10、10.下列各数:5,﹣,03003,,0,﹣,12,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的0依次增加1个),其中分数的个数是()[单选题] *A.3B.4(正确答案)C.5D.611、x3可以表示为()[单选题] *A. 3xB. x+x+xC. x·x·x(正确答案)D. x+312、-950°是()[单选题]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正确答案)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13、25.{菱形}∩{矩形}应()[单选题] *A.{正方形}(正确答案)B.{矩形}C.{平行四边形}D.{菱形}14、36、下列生活实例中, 数学原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 从一条河向一个村庄引一条最短的水渠, 数学原理: 在同一平面内,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正确答案)B. 两个村庄之间修一条最短的公路, 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把一个木条固定到墙上需要两颗钉子, 其中的数学原理是: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从一个货站向一条高速路修一条最短的公路, 数学原理: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15、6、已知点A的坐标是,如果且,那么点A在()[单选题] *x轴上y轴上x轴上,但不能包括原点(正确答案)y轴上,但不能包括原点16、7.已知点A(-2,y1),B(3,y2)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则( ) [单选题]* A.y1 > y2(正确答案)B.y1 < y2C.y1 ≤y2D.y1 ≥y217、1. 在实数0、-√3?、√2?、-2中,最小的是()[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3C、0D、√218、2.(2020·新高考Ⅱ,1,5分)设集合A={2,3,5,7},B={1,2,3,5,8},则A∩B=( ) [单选题] * A.{1,8}B.{2,5}C.{2,3,5}(正确答案)D.{1,2,3,5,7,8}19、6.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能引出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单选题]* A.七B.八C.九D.十(正确答案)20、260°是第()象限角?[单选题]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正确答案)第四象限21、14.平面上有三个点A,B,C,如果AB=8,AC=5,BC=3,则()[单选题] * A.点C在线段AB上(正确答案)B.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C.点C在直线AB外D.不能确定22、6.方程x2=3x的根是()[单选题] *A、x = 3B、x = 0C、x1 =-3, x2 =0D、x1 =3, x2 = 0(正确答案)23、4.在﹣,,0,﹣1,4,π,2,﹣3,﹣6这些数中,有理数有m个,自然数有n 个,分数有k个,则m﹣n﹣k的值为()[单选题] *A.3(正确答案)B.2C.1D.424、17.若a与﹣2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是()[单选题] *A.﹣2B.C.D.2(正确答案)25、22.如果|x|=2,那么x=()[单选题] *A.2B.﹣2C.2或﹣2(正确答案)D.2或26、3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单选题] *A在第三象限,那么点A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B在第二象限,那么它关于直线y=0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正确答案)C在第四象限,那么它关于x轴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D在第一象限,那么它关于直线x=0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27、11.点P的坐标是(2-a,3a+6),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坐标是()[单选题] *A.(3, 3)B.(3,-3)C.(6,-6)D.(3,3)或(6,-6)(正确答案)2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单选题] *A. a2?a3=a?B. (﹣a3)2=﹣a?C. (ab)2=ab2D. 2a3÷a=2a2(正确答案)29、由数字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允许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单选题]*A、125B、126C、60(正确答案)D、12030、以A(3,2),B(6,5),C(1,10)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单选题] *A、锐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