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高压氧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的个案护理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 一、引言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 %,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 二、一般资料 患者:lijingqi,男,65岁,主因“头晕10天,伴口角歪斜3天”于2014年7月10日10:05以“脑梗死急性期”收入院,入院时血压:150/80mmHg。现患者头晕,无视物旋转,口角歪斜,口角流涎,双下肢无力,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胸闷憋气,纳食可,眠可,二便调。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现口服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尚可。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针灸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疾病偏瘫及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浅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浅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6-01T14:15:44.2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作者:袁炳强 [导读] 高压氧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贵航集团302医院贵州安顺 561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高压氧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内容有思维推理、记忆力、计算力等。结果:治疗两个月之后,100例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总分及汉密尔顿抑郁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高压氧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认知障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86-01 在当前的医学领域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中的第一死亡原因,其发病原因多,发生时间比较短,该类疾病发生之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高,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而且,该类疾病的治愈希望渺茫,康复进展比较慢,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如何做好该疾病的治疗工作,是当前社会大众比较关心的一件事情。本文,将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其具体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对比法研究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研究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2±10.42岁,研究所选取的对象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患者除患有脑血管类疾病以外,无其他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高压氧治疗和临床上常规药物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过程中,高压氧采用的是医用空气氧舱治疗,其压力为0.2MPa,等速加减压为20分钟,面罩吸氧时间为30分钟,途中休息时间为10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一般治疗2~6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辅以药物治疗,主要药物有降压类、营养脑细胞类、改善微循环类。而认知康复训练主要有注意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作业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而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常规康复治疗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或被动进行肩、肘、腕、指等各部位伸屈、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维持肌肉力量姿势转换训练、步行联系等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些训练一般每天1次,每次持续40分钟。其次,认知训练则是以思维推理训练为主,同时还会采用模拟购物、煮方便面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患者解决空间及结构训练,指导患者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游戏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记忆力、计算力和语言训练等。在训练时,由于每名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遵从个体化训练原则,循序渐进,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患者在使用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后,其各项指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HAMD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大,由此可见,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治疗的效果还是较为积极的。 3.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的增加其血氧含量,在短期内迅速改善大脑与机体的缺氧问题,而且高压氧还能提高血浆内的物理溶解氧量,使血氧分压增高,血管的弥散能力也会因此增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脑组织的有氧代谢。同时,高压氧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帮助脑部受损细胞供氧,使受损细胞能够更好的恢复,而且高压氧还能加速残留血肿的清除,使毛细血管能够在短时间内再生,其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帮助。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恢复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尤其应当注意的就是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如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高压氧禁忌问题,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等,都是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针对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还需做好注意事项说明,使他们充分的了解和熟悉高压氧环境,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如在进舱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不能携带火柴、打火机等。以免引起火灾或者是对高压舱造成破坏。在治疗时,尤其应当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有一定障碍,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可能不如普通人,对陌生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如果在治疗时,不能及时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说,治疗期间需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针对不同的

脑梗死急性期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二)半身不遂 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5.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6.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 脑外伤是一种最常见的急症,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由于外伤使脑组织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脑血管功能紊乱、缺血脑组织变性坏死,产生脑水肿及局灶性神经系统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生命危险。现在高压氧可以迅速增加血氧含量,纠正缺氧状态,促进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一、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脑外伤肢体偏瘫后1-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1、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迅速降低颅内压。 2、高压氧可快速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改善脑组织和周身组织缺氧,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 3、高压氧下可增加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可弥补因脑水肿使毛细血管间距离加大而出现的缺氧区域。 4、高压氧下可增加对血肿周围的受损细胞的供氧,加速受损细胞恢复。 5、高压氧可以加速血肿的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的再生,加速病灶的修复。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确实有着显着的疗效,但还是有一些脑外伤患者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治疗脑外伤后遗症也需及早诊治,以取得最佳的疗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而干细胞可以治疗脑外伤后遗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其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效果 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是纠正组织缺氧状态,高压氧治疗是通过血液循环携带更多的氧到病损组织及器官,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疾病的治疗 高压氧作为脑外伤的首要治疗具有确切的功效,对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24T15:13:48.9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金星[导读] 对比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刘金星(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山东庆云2537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状态,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按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后CS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迅速纠正脑缺氧,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病变部位血液供给,促进脑细胞正常功能的恢复。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关键词】高压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脑组织和运动机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发生血栓、栓塞,造成脑组织缺血、低氧和水肿后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采用传统的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由于起效慢,周期长,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后继治疗。基于现代病理学研究和实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压氧治疗,因其方便、简洁、高效而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对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 (6 2.4±11.5)岁,平均病程(22.1±16.3)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3±10.5)。观察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8±11.7)岁,平均病程(22.8±16.9)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4±9.7)。所选病例均经头部CT和或头MRI确诊,为首次急性发病。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按常规每天给予脑血管病常用的抗凝溶栓、血管扩张剂、他汀类降脂剂、脑代谢活化剂、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或呋塞米脱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观察组在应用上述药物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使用国产单人高压纯氧舱,治疗压力为0.2Mpa,每天1次,每次治疗时间80min,12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患者高压氧治疗期间,注意观测其心率、血压、呼吸状态,防止氧气中毒和过敏。3个月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1%。有效:症状减轻,肌力恢复至Ⅱ—Ⅲ级或较治疗前提高Ⅰ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3个月后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是脑供血局部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时恢复缺血后的氧供是脑组织修复的关键因素。尽管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消血肿、降颅压等措施对提高脑供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起效较慢。而脑卒中后的患者生理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3个月内,过长的治疗周期影响了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使血中氧分压较常压状态提高17~20倍,极大地丰富了组织间的血氧含量和血氧储备,增加氧的有效弥散距离,迅速纠正脑低氧状态,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氧供给微循环和脑缺血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机体状态,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脑功能恢复。尤其对梗死组织周边的缺血性半影区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常压无法达到的促进作用。对上述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表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疗效更佳。参考文献 [1]徐彬,朱宏霞.高压氧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3. [2]谢伟坚,梅麒.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 [3]刘庆芳,李海.早期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

高压氧治疗原理1

高压氧治疗基本知识 高压氧疗法就是指在高于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得条件下吸入高浓度氧治疗多种疾病得方法。如今高压氧医学得治疗范围已遍及内、外、妇、儿、神经、职业、五官等多临床学科。医学界对其在复苏、抢救、治疗、康复等方面得独特疗效日渐重视,并延伸至运动医学、军事医学等领域。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得一部分。其疗效为国际医疗界所公认。它对全身或局部缺血、缺氧疾病得救治,有着独特得功效。中国更被世界同行誉为“高压氧医学大国”。 众所周知,氧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得第一需要,一个成人大脑重量约占其体重得2、5-3%,它得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得25%。缺氧几秒钟就会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大脑缺氧超过6-8分钟,则生命不可逆转。人从出生长大,可以不靠吃药成长,却须臾离不开空气中得氧气。由于高压氧为无创性物理疗法,符合人们回归自然得心理,因而被越来越多得人所认识与接受。国外甚至有个人购置高压氧舱,用于运动后恢复疲劳、美容、防早衰、延年益寿。高压氧疗法将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高压氧治疗原理 1、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CO中毒等各种毒物中毒; 2、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弥散能力,使氧得有效弥散半径加

大,组织内氧含量与储氧量增加,可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得疾病,如烧伤、冻伤、挤压伤、休克、植皮、植骨、断肢再植等; 3、防治各类水肿:高压氧对血管有收缩作用(肝动脉与椎动脉除外),故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组织渗出,改善各种水肿,如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0-40%;,治疗肢体肿胀、创面渗出、减少大面积烧伤病人得液体丢失; 4、促使侧枝循环得建立,增加血–脑屏障得通透性:促进有害气体得排出,可治疗因缺氧所导致得一系列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断肢再植、某些眼底病及皮瓣移植得成活; 5、加速组织、血管、细胞得再生与修复,特别就是缺血、缺氧组织。 6、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与产生毒素得能力:就是气性坏疽特效疗法。 7、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许多需氧菌及其它微生物得生长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增加某些抗生素药效,协同治疗感染性疾病; 8、增强放疗、化疗对恶性肿瘤得疗效。 高压氧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一)急症适应证 1、急性CO中毒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3、减压病 4、气栓栓塞症

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如点滴血塞通,胞二磷胆碱,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52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2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脑梗塞患者较48例未经高压氧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前者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后者(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高压氧;脑梗塞;疗效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机制比较复杂。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美国大约每年有50万人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并且死亡率超过50%,成为了美国死亡的第三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改善,这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得到上升,如果这种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如:脑梗死、过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imic attack,TIA)等[1]。为了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对我科对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 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为发病3 d以内,并经CT或磁共振证实为急性脑梗塞,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疗标准。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为40~80岁,前循环脑梗塞患者67例,后循环脑梗塞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神經功能缺损程度,梗塞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除外TIA,脑出血,出血性脑梗塞,及严重的心肝肾疾患。 1.2方法对照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如点滴血塞通,胞二磷胆碱,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52例,除了上诉治疗外,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2~ 2.5 ATA,吸氧60~80 min/次,1次/d,10 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两组病例治疗前均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分析等,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意识、眼运动、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定向力,语言,步态,面瘫8个方面评分(CSS评分)。随访3个月后,依据大便,小便,修饰,用厕,进餐,转移,活动,上下楼梯,洗澡9个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状况。临床疗效以CSS减分率判别,基本治愈为减分率90%~89%;进步减分率为18%~45%;无变化减分率为<18%。恶化病例减化率为评分增加。临床有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的总和。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随访3个月时良好生活能力状态Barthel指数≥95。而临床疗效评价作为次要指标。

高压氧禁忌症

高压氧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 1.未经处理的气胸; 2.未经处理的多发性胸骨骨折,胸壁开放性创伤; 3.空洞型肺结核,有咳血史; 4.视网膜剥离; 5.内出血,未控制。 二、相对禁忌证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可以作高压氧治疗,但原发病严重,且高压氧治疗特效,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1.伤风、感冒、鼻炎、鼻息肉等;咽鼓管堵塞; 2.高烧; 3.血压高超过213/13.3kPa(160/100mmHg); 4.精神分裂症; 5.癫痫大发作; 6.严重肺气肿、肺大泡; 7.早期妊娠(6个月以内);

8.月经期; 9.极度衰竭患者。 在临床上考虑某种疾病是否使用高压氧治疗时,应注意如下情况: l.首先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地诊断。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评价。 2.了解高压氧对正常机体的不良影响,也就是在进行高压氧时,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如气压伤、氧中毒、减压病以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参考“高压氧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了解并检查病人是否合并有高压氧洽疗的禁忌证,以便综合评价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时,会给该病人带来多大程度的损伤。 4.高压氧治疗会给病人带来多少益处,即高压氧对病人所患疾病的疗效。如神经衰弱病人和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二者受益相差甚远。 5.要了解病人所患疾病,除高压氧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疗法或药物?它们的疗效?副作用多大?以及费用,以便与高压氧治疗比较。 6.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等。 把上述各种因素,客观的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高压氧治疗给病人带来“利”和“弊”各占多少。利大于弊者可取,弊大于利则应舍弃。笔者认为: l.高压氧治疗对健康人无益。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以亿年计算,早已适应地球的环境。一个大气压力、空气、阳光、水、食物是人和其他大部分生物的最适宜条件。高气压、高分压氧气肯定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健康的人没病可治,所以不会从高压氧治疗中得到益处,也就是高压氧给健康人的“利”为零。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分析及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血管疾病 我国是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高发地区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占了很大比例,发热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有大量文献资料表明[1,2],脑梗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发热,即使程度较轻微,也可以使脑缺血所致的神经损害显著加重。本文将2001年2月~2004年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脑梗死急性期伴发热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可供分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6例,其中脑梗死急性期伴发热142例,男105例,女37例,年龄47~82岁,平均63.3岁。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认。其中基底节梗死63例(单侧54例,双侧9例),脑叶梗死41例,皮质下梗死33例,脑干及小脑梗死6例,丘脑梗死4例。多发性脑梗死14例。 1.2 方法 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登记,记录患者发热期间CT显示的梗死体积,所有患者均在新入院7天内常规测量腋温,连测3天,其体温平均值>37.2℃者为发热;医源性输液反应的发热不入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原因 本组496例患者并发急性期发热的有142例,发生率为28.63%;感染性发热137例,占96.48%;均有临床阳性体征或细菌学阳性结果证实。其中呼吸道感染102例,尿路感染21例,皮肤口腔黏膜感染14例,非感染性发热5例(3.52%)。 2.2 脑梗死面积与发热关系 脑梗死面积以发热期间CT检查为标准,按Adams方法:<1.5cm为腔隙梗死;1.5~3.5cm为小面积梗死;>3.5cm为大面积梗死。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发热关系:梗死面积越大其体温异常发生率越高。见表1。表1 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发热关系(略)注:脑梗死面积不同之间体温异常,P<0.001 3 护理对策 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是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重要原因,本组病例中,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占全部感染病例的89.9%,因此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除嘱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眼球位置和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及加强心理护理外,还应防治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其护理重点如下:(1)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吸痰并吸出口咽部分泌物。(2)做好呼吸道护理,护理中应注意翻身拍背,对病情严重者取侧卧位或俯侧卧位,口角放低,每2~3小时翻身1次,掌握正确叩背方法,以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流出。(3)对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应给予鼻饲,以免患者因吞咽呛咳、误吸而引起感染。(4)体温与脑组织耗氧量及脑血流量成正相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 一、概念 在高压(超过常压)的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缺氧性疾病和相关疾患的方法,即高压氧治疗。 二、基本原理 1、压力作用 2、血管收缩作用 3、抗菌作用 4、清除作用体内的气泡在压力升高时,其体积将缩小。缩小梗塞的范围;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 高压氧有α-肾上腺素样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利于脑水肿,烧伤或挤压伤后的水肿减轻。需注意的是,虽然局部的供血减少,但通过血液带入组织的氧量却是增加的。 氧本身就是一种广普抗生素,它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 体内大量的氧可以加速体内其他有害气体的消除。如:CO、二氯甲烷、N2等。 5、增加机体的含氧量 ①血中的氧含量增加。高压氧下,由于压力的升高,大量的氧气溶解在血液中,血液带入 缺血组织的氧量增加。 ②组织中的氧含量增加。生理研究证明,组织毛细血管或静脉血的氧张力和氧含量相当于该组织的氧张力和氧含量。经测定常温常压下平均每公斤组织含氧13毫升,而在0.3MPa 下吸氧,平均每公斤组织含氧量可达52毫升。 ③血氧弥散距离增加。气体弥散的规律告诉我们:气体是从高分压环境向低分压环境弥散以取得平衡,弥散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分压差的大小,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越快,距离越远。通常脑的毛细血管网的平均距离约为60μm。正常情况下人脑灰质毛细血管的弥散距离的有效半经约为30μm,而在高压氧下可达100μm。在炎症、外伤、烧伤等情况下,组织细胞水肿,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加大,在常压下吸氧满足不了组织细胞的氧供,特定高压氧的应用可使上述缺氧情况一扫而光。 三、适应症 一般来说,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高压氧治疗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高压氧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压力的不同,吸氧浓度的不同,治疗效果不同;不同的疾病可能选择不同的治疗压力和吸氧方式。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5-10-14T16:51:22.59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曾金明赵小峰陈强冯俊芳陈慧芳徐伟健廖 [导读] 上海中冶医院上海所有患者均符合1 95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 T或M R确诊有脑卒中病灶[2]。 曾金明赵小峰陈强冯俊芳陈慧芳徐伟健廖玉明王苗苗 (上海中冶医院上海 200941)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探索一种较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共收集病例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康复手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高压氧治疗;PNF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43-01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临床急救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较晚,存活下来的患者却有很高的致残率,达到80%[1],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在脑卒中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组患者在PNF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1--2014.12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有收集40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2-80岁(61.85±10.03),病程4周至12个月;高压氧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83岁(64.70±8.84),病程4周至12个月。治疗前,两组年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 95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 T或M R确诊有脑卒中病灶[2]。 1.3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急性肺部疾病、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智能低下及脑卒中后引起的重度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评定标准治疗前、后予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是评定患者的上、下肢功能,从反射活动、协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能力与速度等方面评定,上肢有33项,每项评分0分最差,2分正常,上肢总分为66分,ADL 评分,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 M BI ) 评分,包括有:进食、洗澡、梳洗、穿衣等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康复手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方案:升压20分钟,稳压治疗70分钟,20'(5')×3--1.2ATA(大气压)(吸纯氧20分钟,间隙吸空气五分钟,稳压治疗压力1.2ATA),减压15分钟,一次/天,10次/疗程,治疗4--8个疗程。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二组治疗前、后比较表 3 讨论 脑卒中后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引起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现代康复易化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正常运动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证实所有人均有发育与再发育的潜力,PNF就是利用牵张、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及运动模式,同时运用对角线、螺旋形和抗阻为基本运动的方式,来刺激本体感觉器以达到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性和关节活动度等,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的异常活动模式,如异常肌张力、异常肢体运动模式、不对称性姿势、躯干控制障碍、平衡功能下降、运动协调性下降、功能性活动能力丧失等,最终达到肢体功能改善功的作用。 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的脑卒中,其病理生理均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高压氧(Hyperbaric Pressure HBO)运用在各种器官、组织的缺血、缺氧疾病。HBO有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区域的的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使得远离毛细血管的神经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其机理是:1、在脑卒中急性期,高压氧能提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脑血流量下降,液体从血管内的外渗情况也随之减少,纠正缺氧状态,使乳酸生成减少,增加脑组织能量代谢恢复,脑神经细胞的肿胀减轻,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2、当组织微区微循环灌注不足,单位时间获得的氧量,尤其是血溶解氧不可能明显提高,弥散入组织的氧不足,就不能改善组织氧化和维持正常代谢;如果进行高压氧治疗,就能有效改善组织微区血流灌注量,就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灶的血流灌注量,促进

高压氧治疗原理

高压氧治疗基本知识 高压氧疗法是指在高于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吸入高浓度氧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如今高压氧医学的治疗范围已遍及内、外、妇、儿、神经、职业、五官等多临床学科。医学界对其在复苏、抢救、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疗效日渐重视,并延伸至运动医学、军事医学等领域。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其疗效为国际医疗界所公认。它对全身或局部缺血、缺氧疾病的救治,有着独特的功效。中国更被世界同行誉为“高压氧医学大国”。 众所周知,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一个成人大脑重量约占其体重的2.5-3%,它的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5%。缺氧几秒钟就会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大脑缺氧超过6-8分钟,则生命不可逆转。人从出生长大,可以不靠吃药成长,却须臾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由于高压氧为无创性物理疗法,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国外甚至有个人购置高压氧舱,用于运动后恢复疲劳、美容、防早衰、延年益寿。高压氧疗法将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高压氧治疗原理 1、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CO中毒等各种毒物中毒; 2、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弥散能力,使氧的有效弥散半径加大,组织内氧含量和储氧量增加,可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如烧伤、冻

伤、挤压伤、休克、植皮、植骨、断肢再植等; 3、防治各类水肿:高压氧对血管有收缩作用(肝动脉与椎动脉除外),故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组织渗出,改善各种水肿,如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0-40%;,治疗肢体肿胀、创面渗出、减少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液体丢失; 4、促使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有害气体的排出,可治疗因缺氧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断肢再植、某些眼底病及皮瓣移植的成活; 5、加速组织、血管、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特别是缺血、缺氧组织。 6、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的能力:是气性坏疽特效疗法。 7、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许多需氧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增加某些抗生素药效,协同治疗感染性疾病; 8、增强放疗、化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 高压氧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一)急症适应证 1、急性CO中毒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3、减压病 4、气栓栓塞症 5、各种原因引起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 6、休克的辅助治疗 7、脑水肿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35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35例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7-22T16:52:31.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贺延梅1 李焱2 杜焱3 薛一涛3 [导读] 增强氨基酸代谢,激活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加速磷酸键合成,促进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贺延梅1 李焱2 杜焱3 薛一涛3 (1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HBO组加用高压氧治疗,1次/天,每次60min,10次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且能显著改善预后。【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43-02 Curativ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On 35 Case Of Cerebral Apoplexy He Yanmei1 Liyan2 Duyan3 Xue Yitao3 (1.Qianfo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 (2.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on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 Methods 70 patient with cerebral apoplex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PO group, 35 cases were included in each group. All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dication. Besides regular medication, the HPO group was treated by two courses of HPO treatment, each course consisted of 10-days treatment, 60 min treatment each day. Observing the curative effect, scores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and Barthel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each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urative effect, the scores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edication, HPO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long-term prognosis. 【Key words】Hyperbaric oxygen cerebral apoplexy curative effect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笔者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两年内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5例均为本院收治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经临床及颅脑CT或MRI确诊;2、起病为1-5天;3、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2、血压160/110mmHg以上者;3、其他HBO禁忌症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HBO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63.2±7.4岁,脑梗塞患者26例,脑出血患者9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1-77岁,平均64.1±7.8岁,脑梗塞患者28例,脑出血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常规给予相应治疗,包括降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大型多人高压空气舱,治疗压为0.2MPa,稳压后吸氧60min,中间休息10分钟,1次/天,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3疗效标准[1]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并参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HBO组 35 9 15 7 4 0 88.57%* 对照组 35 5 10 8 9 3 65.71% 注:两组比较*P<0.01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治疗后 HBO组 35 24.37±4.138 11.54±7.4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