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
- 格式:ppt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18
英语翻译学论文-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初探一、引言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年出生,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认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1]。
说它是科学,因为翻译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具有很严格的标准,比如一些科技术语、成语、度量单位或部分社交用语已经有了特定的翻译模式;翻译又是艺术,因为在很多场合要求译者进行选择判断,不能墨守陈规,否则只能反映表层意思,触及不到深层的含义。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1981年,在《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中,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1]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成为西方翻译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尽管已经年已耄耋,纽马克仍然笔耕不辍,不断发表学术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翻译理论。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探析,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二、文本功能及其分类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他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号召功能(vocativefunction)。
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一、本文概述1、介绍彼得·纽马克及其在翻译领域的贡献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翻译领域的贡献广泛而深远。
纽马克出生于1916年,拥有语言学和文学的背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并教授语言学和翻译学。
他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不仅在大学里担任教授,还积极参与翻译实践,为翻译界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集中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方面。
他强调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语义,同时也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他的理论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递。
纽马克还提出了翻译的五大原则,包括翻译的准确性、清晰度、流畅性、可读性和忠实性,这些原则为后来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除了理论贡献,纽马克还积极参与翻译实践,翻译了众多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他的翻译作品既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又兼顾读者的阅读习惯,展现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
纽马克的翻译实践为其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翻译界树立了榜样。
彼得·纽马克是翻译领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翻译理论的发展上,更体现在其对翻译实践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上。
2、概述文章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新观念,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观念,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彼得·纽马克是翻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出发,探讨其新观念的核心内容,包括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翻译的标准和评价等方面。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观念,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翻译观念,提高翻译能力,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内容将围绕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新观念展开,首先介绍其理论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阐述其新观念的核心内容。
- 219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山东科技大学/宋丽显【摘要】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关键词】彼得 • 纽马克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直译和转译两家争鸣的大背景下,纽马克将翻译分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他还认为不论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片面强调其中一种都是不可取的,翻译应当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次对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简介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的再现出来”。
采用语义翻译译出来的作品总是要逊色于原著,因为语义翻译既然想要保持原著的一切东西,就难免顾此失彼。
交际翻译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翻译方式,它深入地发掘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为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的最大突破之处就在于它首次突出了语言交际价值的作用。
虽然交际翻译强调从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出发,使译文趋于流畅,更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发挥。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 区别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交际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不拘泥于源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主观性;语义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具有客观性。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为他们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其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普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分析如何在保持原文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交际翻译策略实现科普文本的有效传播。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反应,对于科普翻译而言,如何在传递科学知识的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将首先对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核心理念、主要特点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结合《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实践,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交际翻译理论,处理科普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复杂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通俗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本报告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科普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科普翻译的发展和创新,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贡献力量。
二、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在翻译领域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种翻译方法在他的理论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原文在目标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
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在交际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关注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体风格等。
因此,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双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语言转换和文化调适。
纽马克还强调交际翻译中的“对等”原则,即译文应尽可能在目标语中再现原文的功能和效果。
152(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于1988年在英国第一次出版,P.N的翻译理论立足于翻译实践进而不断总结,在实践性的翻译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体现其具体翻译单位的可操作性和具象化的针对性,对于该理论下的实践过程起到了向导作用。
P.N理论更能体现交际、交流这一目的,而其本人以翻译作为双语对比分析的教学手段更是提倡重视语言的交际能力,这使得从事翻译专业的译者在进行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探究过程中能够在不完美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选择更加适合文本翻译分析的理论,从而达到目标语所需的翻译效果,传达出文本信息该有的真实度和忠诚度,进而达到译者转译文本内容最大的效应。
2 翻译理论和方法P.N认为按照文本的语言功能对翻译源语言文本的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翻译文本类型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解构分析案例,方可有针对性地合理体现文本功能理论和文本类型理论在翻译实践当中的理论指导意义。
有关P.N 翻译理论中文本类型理论和文本功能理论的研究随着翻译学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两个理论兼并融合发展,鉴于此,P.N在注重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吸纳了比勒和雅克布逊二人的语言功能理论模式,提出语言的六大功能。
P.N在吸收总结前人有关基于语言功能划分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把翻译源语言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量再现源语言文本意义。
(2)信息型文本对应语言的信息功能P.N认为较为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包括教科书、论文学术报告和科学论文等,信息型文本的核心在于信息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和准确度。
在翻译信息型文本过程中译者应该在目标语中把源文本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完全呈现出来,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要以目标语为导向,注重交际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P.N表明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核心在于外部的情景语境、话题的真实性以及语言之外的客观世界。
译者判定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是翻译前期的必要条件,这会直接影响翻译过程中应该选取何种翻译策略,有效地纠正和修改不同群之间的对应目标语的描绘,从而更好地传递文章中翻译单位的信息点进而实现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某种形式上的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