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7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机电专业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境激趣】观看视频《劳动合同短期化让人忧》设问:(1)是什么原因让小刘很担心自己的未来?(2)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在现实工作中,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2课第1框题: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板书)。
要维护个人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学会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学生思考、讨论【引思明理】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板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45第1自然段,结合《劳动合同短期化让人忧》视频讨论: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违背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哪些原则?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书)(2)劳动者的义务(企业劳动合同短期化违反了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是企业规避法律的不合法行为。
)(1)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板书)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学生思考、讨论(板书)(3)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板书)(1)视频中劳动合同法有哪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规定?(2)这对我们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有什么启示?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板书)协商解决和调解都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但是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能越过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板书)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劳动者履行义务对单位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教师强调:劳动者享有权利,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履行义务有利于单位的发展,最终对劳动者个人有益,进一步强调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我们应当知道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是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避免今后产生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就意味着确立了劳动关系,那么作为劳动者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劳动义务?二者的关学生思考、讨论授课教师:文婕。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及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本课《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二课第一框题,是《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拓展和深化,属于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
而且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本身是签订劳动合同和增强劳动者权利义务意识的目的所在和教学的落脚点。
二、说学情首先,中职学生没有直接相关的生活经历,例如没有劳动经历、未签订过劳动合同等;其次,学生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合同意识、维权意识不够强烈;再次,对于自己作为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知道的比较少。
所以,中职学生需要掌握作为劳动者最基本、最需要的法律知识,为今后顺利参加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奠定基础。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能力特点,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能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能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具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具有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能够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能够运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很多,很多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淡漠、法律知识的缺乏又制约着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而广大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
所以,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切身体会,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均缺乏了解。
所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教法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依法维护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法律保护。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特殊权益。
2. 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3.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法律保护,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2. 教学难点:劳动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法规及维护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劳动者合法权益:阐述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特殊权益。
3. 讲解劳动法律法规:介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4. 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权。
5. 讨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课后作业:1. 列举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
2. 简述劳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 分析一个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提出维权途径。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2. 评价内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认识、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维护途径的应用。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列举劳动者合法权益、理解劳动法律法规、分析案例并提出合理维权途径。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文本。
2. 案例材料:选取涉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第一课时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2)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运用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从教学大纲看,依法维护权益属于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本身是签订劳动合同和增强劳动者权利、义务意识的目的所在及教学的落脚点。
从现实来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很多,很多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淡漠、法律知识的缺乏又制约着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而广大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
所以,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劳动合同本身来看,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就业时的一个重要步骤,能否成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不仅表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正式确立了劳动关系,而且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固定和明确下来,从而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保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纠纷。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等现实问题。
从学生自身实际来看,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均缺乏必要的认识。
所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3.结构线索本学时的主题是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逻辑结构是:怎样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这是成为劳动者、确定劳资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成为劳动者后作为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和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劳动者享有权利,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理解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与途径,知道劳动者维权的法律依据,熟悉解决劳动争议的形式等。
第十二课第一框维护劳动权益教学设计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许本洲吴万永教学内容第十二课第一框维护劳动权益课时 1教学目标认知了解实现就业的途径;懂得正确签订劳动合同;知道劳动合同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懂得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权益。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正确维护劳动权益的意识,在求职、劳动的过程中,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运用能识破求职过程中的陷阱,识别不规范的劳动合同,选择最经济、最有利的方式解决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避免自身劳动权益受侵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劳动合同的签订。
教学难点:识别和防范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种侵权行为。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事先布置学生做职校生就业方式的调查;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印发职校生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复印件。
学生:预习课文;调查职校生的就业方式;收集与就业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活动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作者简介:许本洲,男,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处主任,德育学科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南京市职业教育德育中心组兼职教研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参与过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参编了国规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及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先后主编、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职场导航》等教材、专著10多本,有10多篇论文先后获奖或发表。
教学设计使用说明:“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同步进行。
可参见本课表格式教学设计(点击下载)。
本课教学课件下载:维护劳动权益课件。
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课题:一、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2.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坚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从教学大纲看,依法维护权益属于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本身是签订劳动合同和增强劳动者权利、义务意识的目的所在及教学的落脚点。
从现实来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很多,很多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淡漠、法律知识的缺乏又制约着劳动者依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而广大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个人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
所以,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劳动合同本身来看,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就业时的一个重要步骤,能否成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不仅表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正式确立了劳动关系,而且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固定和明确下来,从而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保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纠纷。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等现实问题。
从学生自身实际来看,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规范性、有效性等均缺乏必要的认识。
所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教学时数:理论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案例:不签合同的现象比过去少了很多,但是劳动合同一年一签,甚至一年几签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是比较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