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一数学暑假教案 5升6-5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
- 格式:doc
- 大小:635.50 KB
- 文档页数:13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3. 计算方法:a. 周长的计算:对于三角形,周长=底+腰×2;对于矩形,周长=(长+宽)×2;对于圆形,周长=2×π×半径。
b. 面积的计算:对于三角形,面积=底×高÷2;对于矩形,面积=长×宽;对于圆形,面积=π×半径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采用讲解法,讲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图形模型、直尺、圆规、剪刀。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3. 教学课件: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3. 讲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周长和面积。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分享解题心得。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始动,生活引入1、出示学校操场照片。
提问:这是哪儿?漂亮吗?对操场,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2、引入课题:要想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先要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任务,明确目标: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②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怎样?③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怎样推导出来的?[简析:由学校照片引入,感受学校的美,激发了学生爱校爱学习的情感;又引出操场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
(教师出示结语)计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
(教师出示结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3、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第128页,图略)(二)复习周长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师对应板书)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也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高招?3、想想议议(2):老师家有一块菜地宽45米,长比宽的3倍还多5米。
《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教材版本:实验版 . 学校: .第一课时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教学过程说明:留给备课教师在备课时填写自己上课所需内容.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好,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你能说一说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么求的呢?(指定学生回答)师:今天各种各样的图形又有了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导入)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教学自主探究一例1:下图中,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56厘米,长为20厘米,AEBD 是梯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学生阅读图文,获取信息师: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阴影部分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知道吗?高知道吗?生:阴影三角形的底和高都不知道。
师进一步提问:能通过转化把它转化成能求出的图形的面积吗?2.学生小组讨论,将不能求的三角形转化为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3.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这里学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如果学生会做就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说,如果学生不会教师与学生复习梯形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假设学生不会:4.复习梯形的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等积变形)师板书如下梯形:师:在上面的梯形中,哪些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小组合作,找一找。
学生汇报:△ADC面积=△BDC面积△ABD面积=△ABC面积△AOD面积=△BOC面积5.回归本题,成功转化后学生独立完成答案:△EDB面积=△ADB的面积AD长度:56÷2-20=8(厘米)阴影部分面积:8×20÷2=80(平方厘米)6.小结师:说一说,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的思路步骤是怎样的?步骤:I.思考用常规方法解决的办法,如果能就用常规方法解决,这里需要掌握的知识有面积公式、三角形的等积变形;II.如果不能,考虑转化:常用的转化方法有:割补法、添加辅助线、平移旋转等。
师:三角形的等积边形是面积计算中常会用到的知识,大家要熟练掌握哦。
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教案文章内容过多,并涉及不简洁显示内容过多。
单击此处翻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以下为简介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娴熟地进行计算。
2.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构建平面图形的学问网络。
3.在同学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用硬板纸作成的六种平面图形。
学具预备:打印好课本第128页中间的两组图形和六种平面图形,发给同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们常说狐狸聪慧、狡猾,聪慧的狐狸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我是小狐狸,我的花园秀丽吧!我想在四四周上篱笆,预备去买材料,应当先干什么呢〞师:谁来帮帮小狐狸!生:……师:很好!应当先算出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才能打算买多少材料。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
1.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生:围成一个图形的全部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要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用什么计量单位生: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五个手指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演示: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表述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那么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选择哪个计量单位适宜呢生: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用米作单位比拟适宜。
2.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争辩、沟通,最终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段长度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汇报争辩结果,你们是怎么发觉的找一个同学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看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计量什么用的单位生:它们是计量面积用的单位。
〔板书:面积〕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生:物体外表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形态的。
2.能够计算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掌握计算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中,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使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两个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知识点讲解通过PPT课件,让学生认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基本概念,进而引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通过不同图形的示意图,让学生感知周长和面积的变化。
2. 计算演示通过黑板演示,让学生掌握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训练通过“阳光小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练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图形与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内容比较丰富,而且是以图形为主,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因此本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重点。
五、教学技巧1.形象化、活泼化的教学方法,生动而不失深入。
2.通过黑板演示、讲解、实例演示,结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比较容易忽略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区分两个概念,强化其应用意义,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习题练习。
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平面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平面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1. 引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平面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面形面积与周长的基本技巧。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2.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所学方法解决有关面积和周长的问题。
2.3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 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区分和运用不同形状的计算公式。
4. 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 平面形的模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 黑板或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 教材、教辅资料和练习册。
4.2 材料准备-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或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给出对应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 整理相关的练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5.1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形状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5.2 学习任务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每个小组分配不同形状的问题,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解决各自的问题。
5.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田地的面积和周长计算、一张地图上某个建筑物的面积和周长等,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5.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让学生能够应用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解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模型和实物模型来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周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2.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概念。
解释周长的计算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使用图形模型和实物模型来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平面图形的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解释面积的计算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模型和实物模型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应用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应用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
使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5.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练习题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下面是我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设计的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中的两个方面: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
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平面图形,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矩形围成的栅栏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栅栏的周长和面积。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画出矩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图形,讲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 演示计算:用直尺和圆规在黑板上演示如何计算矩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5.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游泳池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平面图形,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概念:平面图形边界线段的长度计算方法:矩形:2(a+b)圆形:2πr面积:概念:平面图形内部的大小计算方法:矩形:ab圆形:πr²七、作业设计(1)边长为6cm的正方形(2)半径为5cm的圆形(3)长为8cm,宽为4cm的矩形2. 妈妈在厨房的墙壁上挂了一个长为3m,宽为2m的壁挂式装饰画,请计算这个装饰画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1. (1)周长:24cm,面积:36cm²;(2)周长:31.4cm,面积:78.5cm²;(3)周长:24cm,面积:32cm²。
第6讲奇妙的数学之旅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二)[教学内容]:《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假版,5升6年级第6讲“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会解决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探究、观察、比较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灵活解决常见的综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发现问题、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般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解决: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关于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数学问题,并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解答,同时能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思想。
情感态度:通过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能力,体验学习佳一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决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能够灵活转化,求出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个同学能大胆猜测一下,怎么围面积最大?引导学生验证猜测:、分组讨论:、分组汇报:)、拓展:第小题中,怎样围面积最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3、验证猜测,得出结论。
)生尝试练习。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本题的解题思路。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教材:例1:60÷(1+1+2)=15(米) 15×2×15=450(平方米)例2:4×4÷2-2×2÷2=6(平方厘米)例3:12-30÷5=6(厘米)例4:36×2÷6-9=3(厘米)(9-2-3)×6÷2=12(平方厘米)大胆闯关:1、4种 5×4=20(平方厘米)2、6×4=24(厘米) 6×6-1×4=32(平方厘米)3、40×2=80(平方厘米)4、20×12÷(20+12)=7.5 (厘米) 7.5×7.5=56.25(平方厘米)练习册:1、6.5+8=14.5(米)2、48÷(1+3)=12 (分米) 48-12=36(分米)2×(12×12÷2+36×36÷2)=1440(平方分米)3、(15×8-30)×2÷15-8=4(厘米)4、(20-1×1×4)÷4÷1=4(厘米) 4×4=16(平方厘米)5、6+6+2+18=32(平方厘米)补充练习1、如图,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年级《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六年级《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复习前学生已经系统复习和整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本节课整理和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
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发展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有能力去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时间的迁移等各种原因,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淡忘,导致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借助各种素材,进一步建立这些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形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网络。
进一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5讲、数学世界杯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教学内容]:
《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5升6第5讲“数学世界杯——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性质,灵活运用。
2.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推理类比能力。
以及发散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学生的几何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在应用中灵活的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引导、同学交流、同学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感受解决问题以后的愉悦感。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的适时调控以及有效的课堂营销方式,建立起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感,增强学生的向师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能够灵活转化,求出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通过平移、割、补等方法,灵活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
)师说: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可以求出四边形ABCD
点击下一步动画展示:
通过等量代换。
将多边形变成梯形,求出梯形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导交流:你从题目中获得那些信息
2.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教材:
探究类型1:120×2=240厘米
探究类型2:14厘米
探究类型3:8×6÷2-8×4÷2=8平方厘米
探究类型4:135×2÷(8+15+4)=10厘米
10×4÷2=20平方厘米
大胆闯关:
1、(15×8÷10+15)×2=54厘米
2、12÷3=4厘米
12÷4=3厘米
(4+3)×2=14厘米
3、24÷2=12平方厘米
12÷3×2+12=20平方厘米
练习册:
1、200÷(1+2+2)×2=80厘米
2、(240-8)×(200-8)÷4=11136平方厘米
3、(39-3×3)÷2÷3=5厘米 5×5=25平方厘米
4、(480÷2-150)×150=13500平方厘米不好围成的面积不是最大的,活动范围小。
5、10a+10b=34×2 a+b=6.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