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与育种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50.95 KB
- 文档页数:7
一、名词解释1.基因:DNA分子中具有完整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片断。
2、等位基因与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两个基因;复等位基因则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一系列基因,只存在于群体中。
3、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个基因占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而在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4、纯合体与杂合体:纯合体是指等位基因中由相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型个体;杂合体是指由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型个体。
4、测交与回交:测交是指后代与隐性亲本型个体的回交;回交则是后代与任何一个亲本型个体的交配。
5、遗传力:遗传力是指某数量性状能遗传给后代的能力,通常用育种值方差占表型值方差的比率表示。
二、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根据分离定律,杂种一代通过自交产生的杂种第二代(F2)中,就一对性状而言,其显、隐性的比例为4:1。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3、蛋重遗传力为0.6(60%),说明平均蛋重60克中只有60%(36克)能遗传给子代(× )4、微效基因称为加性基因,它使杂种个体表现为中间遗传现象(√ )5、遗传力的值可以是0或1(×)6、遗传相关参数可以用于家畜早期选种(√ )7、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相同。
(√)8、近交都会产生衰退。
(×)9、低温保存精液的效果最好。
(×)10、近交的作用有基因纯合(群体趋于一致),生产性能下降。
(√)11、精液稀释时应遵循的原则为等渗、营养、提高质量。
(√)三、论述题1、简述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分离定律的意义主要有三方面:(1)判断个体的纯杂:方法是用被测个体与隐性亲本型个体回交,观察五头以上的测交后代,若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被测个体为纯种,否则为杂合体。
(2)固定有利性状:主要是固定显性性状,方法是用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多代的自群繁殖,且每代淘汰隐性性状的个体,经几代后即可将显性有利性状固定下来。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1. 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 又称广义实验动物。
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经过人们长期家养驯化,按科学要求定向培育的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又称狭义实验动物。
指经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遗传、营养、环境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动物机体内外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测出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4.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Animal, SPF):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或在清洁动物的基础上,不带对实验有干扰的微生物。
5.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s,CA):无人畜共患病和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6.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CV):无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体外寄生虫的动物7. 种(species):是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在实验动物学中,种是指有繁殖后代能力的同一种类的动物。
8.品种(stock) :育种学上的概念。
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构成的群体叫品种。
9. 品系(strain) :在实验动物学中把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称作品系动物。
10. 近交系的定义:近交系实验动物在兄妹交配20代以上,又可以追溯到一对共同亲代的,有时也可以亲子交配,并需与年轻一方的亲代交配,而形成的品系,一般称之为近交系。
目前,主要是在大鼠和小鼠中育成近交系的品系。
11. 基因纯合性:在一个近交系内的所有动物的基因位点都应当是纯合子,在本品系内任何个体交配的后代也应当是纯合子,即基因型一致,遗传特性相同。
从理论上说,这些动物是不应有暗藏的隐性基因的,用近交系动物做实验时,不会因为隐性基因的暴露而影响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动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具有影响多种性状作用的现象。
(遗传学p123)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均值的现象。
(育种学p255)3、近交:在畜牧学中,将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的选配方式叫近交。
(育种学p214)4、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上一代到下一代多经过的平均年限)。
(育种学p134)5、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后裔测定。
(育种学p150)6、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所决定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化且只能用度量衡测定的性状。
(遗传学p175)7、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p121)8、保种:就是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
其实质就是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尽量得到全面的保存,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育种学p314)9、伴性遗传:某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的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p134)10、杂合子: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学p113)11、选配: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叫选配。
(育种学p206)12、隐性: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却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叫隐性。
(遗传学p111)13、个体测定:利用个体自身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个体测定。
(育种学p149)14、选择差: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育种学p123)15、平均日增重: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叫平均日增重。
(育种学p90)16、同胞测定: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同胞测定。
动物遗传育种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A. 提高生产性能B. 改善肉质C. 提高抗病能力D. 增加动物数量答案:D2. 动物遗传育种中,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自然选择D. 人工选择答案:D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动物遗传改良的方法?A. 纯种繁育B. 杂交育种C. 基因编辑D. 人工授精答案:D4. 动物遗传育种中,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确定动物的遗传特征?A. PCR技术B. DNA测序C. 基因芯片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动物遗传育种中,遗传标记的作用是什么?A. 用于追踪动物的血统B. 用于预测动物的遗传疾病C. 用于预测动物的生产性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动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以下哪些?A. 微卫星B. SNPsC. 单倍型D. 染色体答案:A、B、C2. 动物遗传育种中,哪些因素会影响育种效果?A. 环境条件B. 饲养管理C. 遗传背景D. 繁殖技术答案:A、B、C、D3. 动物遗传育种中,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遗传多样性?A. 人工授精B. 胚胎移植C. 克隆技术D. 基因编辑答案:A、B、C4. 动物遗传育种中,哪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育种效果?A. 生产性能B. 繁殖能力C. 抗病能力D. 肉质答案:A、B、C、D5. 动物遗传育种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遗传标记的选择?A. 标记的多态性B. 标记的遗传距离C. 标记的经济成本D. 标记的可用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则。
答案: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优良性状、提高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
2. 描述动物遗传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答案: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定向改良动物的遗传性状、消除遗传疾病、提高生产性能等。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育种学概述遗传育种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方法应用于育种改良的学科,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遗传原理和方法,通过不同遗传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再生和遗传育种、种子繁殖等措施,改良和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从而提高生物体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定律、独立组合定律,这三个定律构成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 隐性和显性基因: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有些基因会显现出来,而有些则处于隐性状态。
这种显性和隐性的表现形式是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
通过这些基因的遗传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表现型。
3. 杂合和纯合:在杂交和自交过程中,基因型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杂合就是指由不同的两个纯合子交配,而纯合则是指由同一纯合子自交的过程。
4. 杂交优势和劣势:在杂交后代中,因为来自不同亲本的基因组合,有些会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性状,称为杂交优势,而有些则会表现出比亲本差的性状,称为杂交劣势。
5. 连锁和不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会相互连锁,而有些则是相对独立的。
通过对连锁基因的遗传,可以推测出染色体的连锁关系。
三、遗传改良1. 选择育种:通过对种群中个体的选择,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推进种群中优良性状的积累和传递,达到改良种群性状的目的。
2. 杂交育种: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常用的杂交育种包括杂交猪、杂交鸡、杂交犬等。
3. 突变育种:通过人为诱发或发现天然突变,改变物种的性状,从而获得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突变育种被广泛用于提高生育率、改良产奶量、改良外貌等方面。
4. 组织培养育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细胞,再通过诱导多能细胞分化形成无性系再生植株,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植株。
《动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选择差:被选留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侯选群平均表型值之差。
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它是选择差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部分。
间接选择反应:利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通过对另一个性状的选择来间接选择所要改良的某个性状的选择方法。
育种值:各种基因型的加性效应值,个体加性效应的高低反映了它在育种上贡献的大小,因而称之为育种值个体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配合力: 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
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
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
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品种:畜牧学的单位,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适应一定自然和经济条件、能满足人类一定需求、具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家畜类群。
品系:指来源于同一头卓越的系祖,且有与系祖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这些畜群都符合该品种的基本方向。
广义: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表型选择:基因型选择:个体选择:对两部分同等重视,即把超出群体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家系内选择:完全忽略Pf只根据Pw选择,在家系内选择超出家系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动物遗传与育种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A 染色体B 基因C 蛋白质D DNA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的高茎和圆粒B 人的黑发和卷发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 番茄的红果和苹果的绿果3、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称为()A 完全显性B 不完全显性C 共显性D 镶嵌显性4、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A 细线期B 偶线期C 粗线期D 双线期5、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该动物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 4 种,1:1:1:1B 2 种,3:1C 4 种,9:3:3:1D 2 种,1:16、遗传平衡定律的前提条件不包括()A 大群体B 随机交配C 无突变D 选择7、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A 一对基因B 多对基因C 染色体变异D 基因突变8、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测定数量性状的遗传力()A 同胞测定B 后裔测定C 选择反应估计D 以上都是9、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不包括()A 亲本性状优良B 亲本配合力高C 亲本亲缘关系近D 亲本来源不同10、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不包括()A 杂种优势不是一两个性状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表现突出B 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C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环境条件无关D 杂种优势只在 F1 代表现,F2 代衰退11、回交育种中,回交的目的是()A 增加杂种后代的变异B 增强杂种后代的适应性C 把供体的目标性状转移到受体品种中D 提高杂种后代的生活力12、多倍体育种中,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A 秋水仙素B 生长素C 细胞分裂素D 乙烯13、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基因导入方法不包括()A 显微注射法B 病毒感染法C 胚胎干细胞法D 杂交法14、动物育种中,BLUP 法是指()A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 最佳线性有偏预测法C 最小二乘法D 最大似然法15、以下哪种家畜的繁殖力相对较低()A 猪B 鸡C 牛D 羊16、选配的作用不包括()A 创造新的变异B 稳定遗传基础C 把握变异方向D 加快育种进程17、在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中,原位保存的方法不包括()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建立保种场C 建立基因库D 建立动物园18、以下哪种分子标记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应用广泛()A RFLPB AFLPC SSRD 以上都是19、以下关于动物生长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动物的生长具有阶段性B 动物的生长具有不平衡性C 动物的生长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D 动物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0、动物遗传育种的最终目的是()A 培育新品种B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C 保护动物遗传资源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_____。
动物遗传与育种考试试题第一题: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题)1. 动物遗传学研究的是:A. 动物的形态和结构B. 动物的行为和习性C. 动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D. 动物的进化和起源2. 下列哪项属于遗传学的基本术语?A. 染色体B. 细胞膜C. 叶绿体D. 线粒体3. 对于生物体的染色体,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结构一致B. 只有细胞核中才有染色体C.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不受遗传因素影响D. 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4. 遗传物质DNA的组成单位是:A. 染色体B. 染色质C. 糖基D. 核酸5. 以下哪项是遗传物质DNA的特点?A. 编码功能B. 外切酶功能C. 转录功能D. 氧化功能6. 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DNA和RNA都是单链结构B. DNA的复制是半保持性复制C. RNA的复制是全保持性复制D. 复制过程中不涉及酶的作用7. 遗传物质的转录是指:A. DNA被转录成RNAB. RNA被转录成DNAC. RNA被转录成蛋白质D. DNA被转录成蛋白质8. 下列哪个是遗传物质DNA的编码规则?A. 多肽序列B. 脂肪酸序列C. 核酸序列D. 糖酸序列9. 遗传物质的翻译是指:A. DNA被翻译成RNAB. RNA被翻译成DNAC. RNA被翻译成蛋白质D. DNA被翻译成蛋白质10. 动物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A. 物种的遗传差异B. 个体的遗传差异C. 组织器官的遗传差异D. 年龄的遗传差异11. 遗传物质的转录和翻译分别发生在:A. 细胞核和高尔基体B. 内质网和线粒体C. 细胞膜和细胞质D. 线粒体和细胞核12. 基因突变是指:A. 染色体数量的突变B. 染色体结构的突变C. 基因座位的突变D. 基因座位的互换13. 以下哪个是动物遗传学研究的重点?A. 基因结构和功能B. 子孙后代的数量C. 动物的生长速度D. 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14. 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是:A. 选择压力B. 突变C. 外界环境D. 遗传漂变15. 决定个体遗传特性的基本单位是:A. 等位基因B. 染色体C. 细胞核D. 酶16. 以下哪项在育种中被广泛应用?A. 重组DNA技术B. 克隆技术C. 基因编辑技术D. 基因突变技术17. 动物育种的目的是:A. 提高动物的遗传多样性B. 增强动物的遗传稳定性C. 选择和培育有利特征的个体D. 改变动物的遗传背景18. 下列哪项是育种中选择的主要方式?A. 突变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编辑育种D. 沉睡育种19. 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动物的遗传变异程度?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表型因素D. 非编码序列20.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方法是:A. 超限按钮B. 冷冻保存C. 常规繁殖D. 遗传修复第二题:简答题(每题20分,共5题)1. 请简要介绍遗传物质DNA的组成和结构。
湖南省考研草地科学与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动物遗传与育种学重点知识点解析湖南省考研草地科学与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动物遗传与育种学重点知识点解析第一章:引言动物遗传与育种学是草地科学与动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章将对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相关内容。
第二章:遗传基础知识2.1 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遗传物质是指生物体内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由核苷酸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四个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在于基因,基因是确定一个或多个性状的遗传单位。
基因由DNA编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得到蛋白质。
2.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突变和重组。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等。
重组是指DNA片段在染色体间的重新组合。
第三章:动物遗传学3.1 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参数估计是衡量遗传变异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突变细胞微核试验、散点图法和配子法。
3.2 遗传效应遗传效应是指基因对性状表现的影响程度。
常见的遗传效应有显性效应、隐性效应、加性效应和超显性效应。
3.3 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拥有的基因组合,表型是基因型在环境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状。
第四章:动物育种学4.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利用选择的手段改良家畜的性状。
包括单性状选择、多性状选择和综合选择。
4.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组合的方式利用优秀的遗传资源,获得较强的杂种优势。
常用的杂交育种方法有常规杂交、特殊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
4.3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基因转化、基因修饰等技术手段,直接干预和改变动物的遗传特征。
第五章:动物遗传改良与疾病预测5.1 遗传改良方法遗传改良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改良动物的肉质性状、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状。
动物育种与繁殖-复习题-F X T322037-1606(共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动物育种与繁殖复习题(课程代码322037)一、不定项选择题1.()留种方式下群体有效含量最大。
A. 公母数量不等,随机留种B. 公母各半,随机留种C. 公母各半,各家系等数留种D. 公少母多,各家系等比例留种2.保种群体中,一般不进行()。
A. 防疫B. 扩繁 C 选择 D. 选配3.采取人工授精一年后,群体的平均1-2岁体重比人工授精前高出50%,这是因为人工授精的作用与下列哪项有关( )A. 准确性B. 遗传变异C. 世代间隔D. 选择强度4.采用引入杂交的方法改良品种时,引入的外血以()为宜。
A. 1/2B. 1/4~1/8 C 1/16 D. 1/325.产生选择极限的原因在于()A. 选择间隔太长B. 无可利用的遗传变异C. 选择强度太小D. 育种值估计不准6.当需要改变原有品种的主要生产力方向时,应采用()。
A. 导入杂交B. 育成杂交C. 配套杂交D. 级进杂交7.动物驯化的途径可分为()。
A. 驯养和驯化B. 狩猎和饲养C. 饲养和培育D. 饲养和繁殖8.动物遗传资源保护除了原位保存,也可以()保存。
A. 原地B. 易位C. 异地D. 冷冻9.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观察到一牛群有64%的无角牛,假定无角牛受单一的显性基因控制,则该牛群“无角”基因的频率为()A. B. C. D.10.合并选择可以利用()的信息。
A. 家系B. 个体 C 个体和家系 D. 亲属211.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扩展到商品群是通过()。
A. 繁育体系B. 杂交C. 选择D. 繁殖12.家系选择比个体选择更有效的条件是,当性状()时。
A. 中等遗传力B. 高遗传力 C 低遗传力 D. 遗传力接近113.家畜四肢骨的生长波是()。
A. 从上到下B. 从左到右C. 从前到后D. 从下到上14.假定奶牛的乳脂含量与乳蛋白含量的相关系数为,都有中等遗传力。
判断1、“驯养的动物”和“驯化的动物”其真正的区别在于在人类的饲养下能否正常繁殖。
(×)2、牦牛与黄牛杂交后代,雄性是不育的,因此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种”。
(×)3、原始品种肯定是地方品种。
(×)4、原始品种一般多是地方品种。
(√)5、能在家养的条件下人工繁殖是驯化的标志。
(×)6、培育品种在经济价值、适应性和抗病力上均优于地方品种。
(×)7、印迹基因的表现与基因的不同来源(即父源、母源)以及后代的性别都有关系。
(√)8、巴氏小体只在雌性哺乳动物中才出现。
(√)9、动物的毛色是质量性状,因此它的遗传是不受环境影响的。
(×)10、在不同组织的细胞中,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11、A、T、C、G所编码的DNA序列包含了所有的遗传信息。
(×)12、在自然情况下,哺乳动物是不能孤雌生殖的。
(√)13、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4、矮小型突变小鼠正反交结果不同,这是由于印迹基因呈单亲遗传。
(√)15、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6、增强子可以跨越上千碱基而发挥基因调控作用。
(√)17、Igf-2基因只有来自于父本的才表达。
(√)18、普拉德-威利综合症发生的原因是父源基因异常(√)19、只有哺乳动物中才有DNA甲基化现象。
(×)20、参与DNA转录调控的蛋白因子被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21、从玳瑁猫的遗传来看,二条X染色体在不同的部位失活情况是不同的。
(×)22、刺鼠毛基因(agouti)是正常野生型的决定基因(√)23、c基因纯合时可阻止色素的形成,这与隐性上位作用的机制是一样的(×)24、Dd基因型会使毛色发生一定程度的淡化(√)25、S基因会决定毛色斑点的有无(√)26、白羽鹌鹑是著名的蛋用品种,它的毛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7、猪阴囊疝的遗传具有重叠作用(√)28、繁殖性状的高遗传力很高(×)29、生长发育相关的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30、鸡的胡桃冠是由于互补作用决定的(√)31、一般而言,泌乳量越大乳脂率会越低。
(×)32、通过选育可以同时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量,因为二者具有遗传上的相关性。
(×)33、奶牛的产奶量可以用4%标准乳来表示,因此没有必要分别选育泌乳量和乳脂率。
(×)34、生产性能测定的个体越多选择强度越大,选育效果也就越好。
(√)35、眼肌面积大的个体,其肌肉的大理石纹一般也会比较丰富。
(×)36、大理石纹是判断肌肉脂肪含量的客观标准。
(×)37、家畜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效率是一对正相关性状。
(√)38、肉色是一个主观评分指标,可以用平均值来表示一个畜群屠宰测定时的肉色。
(×)39、基因座可以包含多个等位基因,而处于染色体固定位置上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和即为基因座。
(×)(基因座的定义:基因组中任何一个已明确的位置上的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或具有调控作用的DNA序列)40、孟德尔群体性状特点是由基因组合体系决定的,可用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表示群体遗传组成。
(√)41、对于复等位基因,测交不能判别被测交个体的基因型。
(×)选择1、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因素可以简要概括为:种、料、管、病,分别指的是遗传育种、营养饲料、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2、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因素中,最稳定持久但反应较慢的是遗传育种。
3、人类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经历了驯养和驯化两个阶段。
4、品种应具备的六个条件是:来源相同、性状及适应性相似、遗传稳定性、一定的遗传结构、足够的数量和被品种协会承认。
5、家畜的品种按改良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原始品种、地方良种和培育品种三类。
6、畜禽的性状一般可以分为质量性状、数量性状、阈性状三类。
7、与原始品种相比,培育品种的不足之处在于抗逆性。
8、我国畜禽地方品种在选育上着重要改进的是生长速度。
9、我国特有的高繁殖力猪种是太湖猪。
10、印迹基因的建立时期是配子发生时期。
11、生产性能测定的形式有大群测定、抽样测定、个体测定。
12、肌肉中水分约占70%,可分为三类:水化水、非活动自由水和自由水。
13、测定肌内脂肪的评定方法是:大理石纹、乙醚抽提法。
14、同质选配会使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纯合子的频率会升高。
英译汉domestic animal:家畜Species:种Breed:品种Strain,line:品系Gene:基因Trait,Character:性状Qualitative Trait:质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数量性状Epigenetic inheritance:表观遗传Epigenetics: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Parent imprinting:亲本印迹CpG island:CpG岛Parthenogenesis:孤雌生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Histone acetylation:组蛋白乙酰化Maternal behavior:母性行为Epistasis:上位作用(上位效应)Barr body:巴氏小体insulators:隔离子boundary elements:边界元件locus control region,LCR:座位控制区PWS:普拉德-威利综合症AS:安格尔曼综合症DES:二乙基乙烯雌酚Genistein:金雀异黄素performance testing:生产性能测定station test:测定站测定on-farm test:场内测定secondary trait:次级性状ADG:平均日增重FCR:饲料转化率mating system:选配linear evaluation:体型线性评定assortative mating:品质选配,选型交配inbreeding:近交outbreeding:远交inbreeding depression:近交衰退inbreeding coefficient:近交系数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同质交配,选同交配或同型交配negative assortative mating:异质交配,选异交配或异型交配histonemethyl transferase,HMT: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Chromatin remodeling:染色质重塑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MARs:核基质附着区scaffold attachment regions,SARs:核骨架附着区名词解释1、家畜(广义):在人类的控制干预下能够进行正常繁殖、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具有有利于人类的经济现状、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家养的驯化动物。
2、品种: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等)的家畜或家禽。
3、品系:是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
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或起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符合品种标准。
4、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
5、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所决定,性状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是连续分布。
6、质量性状:是指在个体间没有明显的量的区别而表现为质的中断,呈现或有或无、或正或负的关系。
7、剂量补偿效应: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中的某些调节因子能使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
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这样就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然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这个过程就称为剂量补偿。
8、表观遗传: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信息的现象。
9、基因组印迹:也称亲本印迹,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基因组的化学修饰(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而使基因或DNA片段被标识的过程。
10、表现度:基因表现的程度,即在环境影响下基因在表现上的差异。
11、基因间的互作:任何性状都会受许多对基因的影响,不同对基因间也不完全是独立的,有时它们会共同作用影响某一性状。
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的互作。
12、上位效应: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能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
13、互补作用:是指两对基因(或显性或隐性)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一个新性状的发育。
14、互补基因:产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15、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现出来,只有当这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的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16、遗传力:群体中各数量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17、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18、遗传相关: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由于遗传原因导致的相关程度19、系水力:也叫保水力,其测定方法为(肉样总水分-压后损失水分)/肉样总水分所得的百分比。
20、选配:是指人为确定个体或群体间的交配系统,即有目的地选择公母畜的配对,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型,试图通过培育而获得良种、或合理利用良种的目的。
选配是对畜群交配的人工干预。
21、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
22、育种值:一个个体所携带的影响一个数量性状的加性效应值的总和。
23、加性效应值: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独立的基因效应)总和。
24、表遗传修饰:在细胞核DNA序列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的可逆性、可遗传的改变。
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组蛋白的修饰等。
问答1、什么是品系?它有哪些特点。
答:品系是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
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或起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符合品种标准。
2、表观遗传的特点有哪些?染色质上的哪些变化会影响表观遗传?答:其特点有:(1)无DNA序列变化;(2)可遗传;(3)基因表达水平或表型发生改变;染色质上发生的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的各种化学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会影响到表观遗传。
3、同时具有黑色和黄色条纹的猫一般都是雌性的,其判断依据是什么?答:猫的黑色和黄色条纹是由B和b基因决定的,这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在哺乳动物中由于剂量补偿效应的存在,正常情况下雌性哺乳动物的两条X染色体有一条染色体随机失活,从而同时具有黑色和黄色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