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与潮州单丛茶
- 格式:pdf
- 大小:642.91 KB
- 文档页数:2
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可以说它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在潮州,不论嘉会盛宴,或是闲处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担侧摊前,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讲究茶具器皿配备之精良和烹制之功夫。
茶壶、茶杯、茶盘、茶垫、水瓶、泥炉、砂铫、榄核碳等是必备的茶具。
而严格的烹制又需按泡器、纳茶、侯汤、冲点、刮沫、淋罐、洒茶等程序进行,方能得到工夫茶之“三味”。
正是这些特别的器皿和烹法,使工夫茶独具韵味,扬名天下。
真可谓一茶入口,甘芳润喉,通神彻窍、其乐无穷。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州方言潮州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
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被人称为“福佬语”或“学老语”。
潮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州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
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
尤其在异域他乡。
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据有关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
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问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大体相同。
现在的潮州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
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
关于潮汕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潮汕工夫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关于潮汕工夫茶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
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
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
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
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
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
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
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
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
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
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
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
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
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
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
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
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
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
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
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
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一、茶叶、凤凰单丛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喝茶了。
《诗经》中已提到采茶。
两汉之后,饮茶风大盛,但高潮还在唐朝,那时已经有茶会、茶宴。
陆羽著《茶经》,集中了喝茶的理论,开一代喝茶之风,自己也成为茶神。
《潮嘉风月记》中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可见,到了清代,潮汕工夫茶已十分普遍,且程式已经同现代工夫茶程式十分相似了。
投闽茶于壶内冲之,指的是福建产的铁观音。
其实,潮州的凤凰山也产名茶,称为凤凰单丛,可惜文中一字未提。
据《潮州府志》载:粤素不产茶,所给皆闽产。
近饶平之百花山、凤凰山多有植之者。
百花山又名待诏山,故称待诏茶,品亦不恶。
大埔则大麻、阴那等山皆产茶,亦尚可饮。
其余土茶皆苦而不香。
由此可见,凤凰茶至迟在清代已开始在潮州种植了。
茶與生活凤凰单枞,茶中的香水,气味的诗篇凤凰单枞是广东乌龙的代表,广东潮州地区喝茶气氛浓厚,其中属潮汕工夫茶最出名,原来网上看过一个图片,潮汕地区一个卖螺丝的路边小贩,旁边放着潮州地区常见的茶盘和茶具,一位家庭妇女形象的阿姨站在旁边一同拿起杯子喝茶。
图片配的语言是:“买螺丝吗,饮茶先咯”。
在当地,茶既是待客最佳礼仪,以上对话,又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之一,老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潮汕地区得到更好的展现。
潮洲工夫茶目前已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据介绍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盛行于宋朝,它是在唐宋时期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千年,影响了日本的煎茶道、台湾茶道。
凤凰单枞是这里的特产茶,因产于凤凰镇凤凰山得名,最一开始被南宋末年的皇帝赐名宋茶,后人亦称之为宋种。
现今,在凤凰单枞多个品类中,宋种是比较贵的品类,其中,最出名的是宋种黄栀香,基本介绍凤凰单丛茶都会介绍这一株约600年历史,位于乌岽李仔坪,也被称为宋茶1号,在14、15年该茶树的成茶价格挂价每市斤100万,属于殿堂级的茶树了。
当然,在90年代。
当地茶农取其茶枝嫁接于其他的品种或株系,使得宋种黄栀子香得以保持和市场化发展。
香是凤凰单丛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所以被称为茶中香水。
但是,什么样的茶香能像香水?有人提出质疑,会不会是添加剂、香精的来的呢?其实不需要添加,原因如下:凤凰单丛的众多香气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决定因素:地理环境、茶树品种、制作工艺。
凤凰茶区海拔在400-1300米,地形复杂,四面高山环抱,峰峦重叠,全年平均气温在20-22度之间,常年温和湿润,雨水充沛,素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
凤凰茶区的地理环境非常利于单丛茶树积累芳香物质,从而丰富了茶叶的香气成分和品饮口感。
由于凤凰山区地形复杂,地区气候变化较大。
所以,从地理基础上造就了“地域香” 的特点,种在不同山头的凤凰单丛茶,香气多样多变且不同。
再说说品种,很多人可能以为凤凰单丛是一款茶,实际上这是一个类别总称,实际上是有百个茶树品种,而在当地有句话说“一丛一香”。
潮州功夫茶文化的特点潮州功夫茶文化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潮州功夫茶文化的特点,一起来看看。
潮州功夫茶文化的特点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
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
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工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
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
张华云先生曾作《潮汕功夫茶歌》一首云: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
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
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
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
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
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
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
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
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
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
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
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
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
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
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
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
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
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
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
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
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潮州功夫茶文化潮汕功夫茶在我国的茶叶历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有什么特别的历史特点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潮州功夫茶文化,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潮汕人的功夫茶结情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一杯功夫茶,泡出了海外游子的多少故乡梦,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乡情。
一杯浓浓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优美动人的故事。
虽然不是酒,却胜似酒,多少人由此而陶醉。
诗人李曙光曾高声咏唱:“淳朴的乡亲捧起你/捧起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对故乡缠绵的眷恋/一杯功夫茶,是一阙古老的歌谣。
” 一杯功夫茶,体现出潮汕人谦逊礼让的美德。
一杯功夫茶,还能体现潮汕人的爱心。
客无亲疏,每当你进了门,主人便会立刻冲泡起功夫茶,一杯香浓的功夫茶,一番热情的话语,为你驱走疲倦,为你带来温馨。
宋人杜小山说:“寒夜客来茶当酒。
”郑板桥也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可谓茶香飘飘,香飘四海,人情冷暖,情暖人心。
喝一杯潮汕功夫茶,享受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功夫茶,引出多少茶文茶趣,就让我们都来品那茶香飘飘的潮州功夫茶吧……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的起源功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
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
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
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
潮汕功夫茶是什么茶说到喝茶,就不得不提到闽南地区了,这里的人每次只要有人来都会泡茶来招待。
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
那么潮汕功夫茶是什么茶呢?本期的茶文化知识,为你解析。
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功夫茶是潮州人独特的饮茶习惯。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
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
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
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
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
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
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
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功夫茶以浓度高着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
潮州凤凰单丛茶品鉴冲泡方法(附如何鉴别单丛茶好坏的方法)您是喜欢喝单丛茶的'清香型'或者是'浓香型'?' 清香型'--这类茶叶在制作时采用了轻发酵的制法,焙火也轻.以鸭屎香、大乌叶、芝兰香,黄枝香,玉兰香,八仙等为代表,飘香清爽,香高味醇种类繁多,体验多样。
并且其中有俗有雅,香有层次。
为各种自然花香和果香,有清爽也有深沉的。
即使低档清香单丛滋味也不会存在同档清香观音青臭烧喉的现象。
' 浓香型'--这类茶叶在制作时采用了重发酵的制法,焙火较重.在本地我们都叫'凤凰单丛'或者'乌岽单丛',但不是说上面说的清香型的就不是凤凰单丛了, 这里是'狭义'的叫法.比较有代表的是蜜兰香,汤口厚实绵滑,回甘生津,蜜韵十足(蜜兰香也有轻发酵焙火轻的,它是属于清香型的)现在说点实际的事情。
茶掌柜在与茶友们交流单枞茶碰到的问题,现总结如下,为了让大家看得舒心,我尽量以教初学者的办法给大家描述问:什么是单丛茶?我平时喝绿茶(观音、普洱),它和这些有啥区别?答:单丛茶是潮汕的一种茶叶,属于乌龙茶(六大茶类中的青茶)。
特点是有自然花香或蜜香,味道比绿茶可能浓厚强烈.如果你经常喝绿茶,以下可能您喝单丛碰到的感受:1,不知道如何冲泡。
单丛和其他乌龙是要用功夫茶具,包括盖碗或者紫砂壶等冲泡的。
用玻璃杯很难冲泡一些单丛。
如果要品出单丛的真味,建议还是置办茶具一套,也就是盖碗或者壶加小杯子。
(最低配置)。
若你不愿,放一点点玻璃杯泡还行,放太多就不太好。
2,你会觉得,这茶咋这么香。
单丛有着绝佳的香气,有的茶香气很高长,而且香型丰富。
有时您会觉得是不是放了香精或者是窨花。
现在市面上香精假货和窨花的都有,但是我得说,真的好单丛是不需要任何添加,只用茶树叶子做青做出的浓郁花香。
3,怕太强烈自己受不了。
其实单丛可以泡淡点,一样很舒适好喝。
潮汕功夫茶【功夫茶介绍】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功夫茶茶艺】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
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
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
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
潮州功夫茶的历史介绍潮州功夫茶的历史介绍潮汕功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潮州功夫茶的历史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基本概述潮州工夫茶,是指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一带的饮茶习惯。
潮州工夫茶艺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潮州工夫茶艺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现在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
在粤东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
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
工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
历史文化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已有千年历史。
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
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潮州工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潮州工夫茶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张华云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
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
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
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
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讲讲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希望大家喜欢。
潮州工夫茶冲泡技巧及冲泡茶艺1问:什么是好的凤凰单丛茶?答:1:外形——凤凰茶以细长而紧结,乌润的为上佳,有的时候看到有。
少的为好。
(秋、冬茶除外)断碎过多的不要。
霉变的不要。
上佳凤凰茶品,可以见保留着小的白色的芽头,证明制作精良。
2:汤色——凤凰茶以金黄明亮为上,或者橙黄明亮。
感觉自然觉得吸引,有时会因焙火的原因可能汤色并不太透明,不用担心,一样是好茶。
3:香气——干香:舒缓者上,有清新的自然花香,是好茶。
香气细锐不易察觉但是香感非常舒适的,是极品。
闻干香最好是把盖碗烫热,然后放干茶,摇一摇逼出香味。
汤香:基本可以把单丛分三个层次——低档的,香气高飘刺激但是很快消失(香精或者是做的不好的清香型),或者香气浊(火功大的浓香)。
中档,香气高长持久,馥郁宜人。
但是饮茶汤时,茶汤里的香味比较弱。
高档的茶汤里香气缭绕,香气细锐绵长,香感舒适,悠悠回味,泡每泡的时候都感觉不太相同,真正做到齿颊留香,香从喉底一直通到鼻腔的感受。
单丛有一个奇特的香味感受方法,就是闻冲泡后的杯盖内部。
低档单丛杯盖香低甚至无,中档单丛杯盖香,但是不持久,拿着晃一下,杯盖里的香走一小半。
香比较俗,有水味。
高档单丛,雅致香紧紧抓牢杯盖,猛晃也不散,而且很持久。
即使冲茶的时候香不飘散开来,却抓着杯盖,是好凤凰茶。
(以上是普遍情况,也有珍稀名贵茶有不同情况)。
而蜜兰香单丛香气是蜜香。
叶底香:大家最易忽略的。
而上好的单丛有叶底香,淡淡的,雅雅的。
4:滋味——低档浓香单丛味厚有火味,清香的味薄貌似鲜爽但是容易苦涩。
中档的浓香,味厚而醇滑,有层次感,水顺滑。
回甘好。
中档的清香比较爽口,回甘也不错。
高档的茶都类似:汤里有香味,厚重绵滑醇和,回甘有力而不刺激,久泡不苦涩,舌底生津,舒适。
神奇的潮汕树叶——单丛(上篇)前言茶,在潮汕也称为“茶米”,喝茶,在潮汕也叫“食茶”。
之所以与“米”并称,原因无它,正是因为茶在潮人心中,茶,如同大米一样,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不论在哪,不论和谁,不论谈什么事情,开口一般都是一句:“坐,食茶”。
正如之前的一个段子所说,在潮汕去别人家里吵架,都是要先坐下来喝一杯茶的。
这张火爆一时的汕头马拉松图片,也正说明了,潮汕人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喝茶。
说起潮汕茶文化,很多人也都会联想到“工夫茶”三个字。
工夫茶在潮汕盛行,不仅因为潮汕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盛产优质水仙、单丛茶叶,也与单丛等乌龙茶的冲泡技艺特点有非常大的关联。
按张新民老师的说法,工夫茶与乌龙茶是相辅相成的,潮汕工夫茶就是为了更好地冲泡出乌龙茶而诞生一套冲泡技艺,主要用于潮州凤凰、饶平领头、安溪及武夷几个地方所产的乌龙茶,当然,不同的茶叶,冲泡特点也稍有不同。
篇幅关系,本文先从单丛这一潮汕本土茶叶说起,聊聊凤凰与乌龙茶的关系,也说说单丛的由来、特点、分类,也包括了单丛的采摘与制茶技艺,以及种种因素对单丛成茶品质的影响。
当然,还有工夫茶的冲泡步骤,以及每个步骤讲究的要点。
一、凤凰单丛的由来单丛,属于半发酵型乌龙茶,是四大乌龙茶——广东乌龙的代表,以工艺繁复、香气高扬、带自然花香、回甘醇厚、耐冲泡而著称。
单丛的主要产地是潮州凤凰与饶平岭头。
岭头单丛主要是白叶单丛,其实也是从凤凰公社的水仙引种的,所以总的来说,凤凰单丛名气更大,潮州凤凰镇也在1995年被评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说起凤凰镇,就不得不提一下凤凰镇与乌龙茶的关系了。
(一)凤凰与乌龙茶起源在一些茶类研究的书籍或论文中认为,凤凰镇是乌龙茶的起源。
当然,你可能也看过另一个说法,那就是福建武夷是乌龙茶起源。
其实这里所说乌龙茶起源,我认为涉及两个概念,一是茶树茶种的来源,二是制茶工艺的起源。
乌龙茶属于双子叶植物山茶目山茶科茶属茶种,认为武夷是乌龙茶之源的,提到的是唐末宋初的北苑茶,《闽通治》所记载的时间是977年。
潮汕工夫茶展开全文工夫茶是潮汕(主要是指今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精细用心”的意思)。
工夫茶的基本特征,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
茶壶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不涣散,而且也是因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消遣、享受和作为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外地人不知道往往很难理解,总怪异喝水干嘛不用大一点的杯子。
潮汕工夫茶的起源据考证,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的茶俗,由于士人品茶讲究理趣,追求品饮过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趋小巧精致。
潮汕工夫茶冲泡的考究工夫茶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工夫茶很讲究选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味。
茶叶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盛茶器皿以江苏宜兴的朱砂泥制品为佳;瓷杯要选用细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手艺;品茶讲究色、香、味外,还讲究“喉底韵味”。
而饮茶程式、礼仪更是繁复。
比如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还有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工夫茶的影响工夫茶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工余之暇举家品茶,有客到必待之工夫茶。
而遍布世界的潮汕人也把工夫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街边店铺如果看到里面摆有工夫茶具,就可以判定一定是潮汕人开的店铺了,而潮汕的学生到外地读书也往往少不了带茶具到学校冲。
工夫茶不但在潮汕地区非常盛行,也延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梅州的丰顺、大埔、梅县等地。
潮汕工夫茶(一)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菜比肩齐名。
许多外地人,是在潮汕菜桌上见识了潮汕工夫茶的。
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发展的探索开题报告潮州己有七百多产茶年历史。
历史上,潮州茶叶单株采制模式的创立,造就了潮州单丛茶这一地域特色鲜明的花色乌龙茶类,与闽北大红袍、闽南铁观音、台湾冻顶乌龙并驾齐名。
自明代以来,潮州茶叶一直是历代朝廷的贡品,清代以后,潮州茶叶输出国外,在东南亚诸国,港澳地区富享盛誉,近代扩大出口至日本、欧盟等国。
潮州是广东乌龙茶重要产区,也是中国乌龙茶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潮州单丛以本土优质资源为主导,独特的地理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技术和优质品种相得益彰,使潮州单丛以香气享誉,深受茶叶界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屡获国内外名茶称号。
茶叶已是潮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是潮州市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山区赖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了解潮州茶叶这一特色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优势,剖析存在问题,落实措施转变潮州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提高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力度,对潮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意义重大。
一、潮州茶叶现状分析(一)生产现状2011年,潮州市茶园面积13.8万亩,茶叶产量2万吨,茶叶产值20亿元。
1.茶区分布:茶叶生产分布在全市35个镇8个林(农)场。
万亩以上茶叶主产区有凤凰镇、浮滨镇,5000亩以上茶叶产区有铁铺镇、新塘镇、新丰镇。
2.茶园状况:良种茶树面积大。
全市茶树良种率为96.01%。
品种以本市优质茶树品种凤凰单丛种(52856亩)和岭头单丛种(76707亩)为主体,占茶园面积93.89%;其它优质品种凤凰水仙和石古坪乌龙共8437亩,占6.11%。
投产茶园面积大。
全市投产茶园面积13.1万亩,占茶园总面积(总面积13.8万亩)94.93%(其中衰退茶园面积约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14.49%)。
投产茶园产量偏低。
投产茶园中高产茶园(亩产100公斤及以上)32568亩,普产茶园(亩产50—100公斤)75191亩,低产茶园(亩产50公斤以下)23241亩。
单丛茶冲泡,泡单丛茶有“准、高、快”3个要点!总的来说,冲泡和品饮凤凰单丛茶,首先要讲究水,其次是重视冲,再次是懂得品,最后要会识味。
要深刻理解和体悟潮州工夫茶的固有情趣和人文意境,最好还要知茶德。
冲泡凤凰单丛茶方法泡茶用水泡茶,普通纯净水即可。
总的来说,冲泡和品饮凤凰单丛茶,首先要讲究水,其次是重视冲,再次是懂得品,最后要会识味。
要深刻理解和体悟潮州工夫茶的固有情趣和人文意境,最好还要知茶德。
冲泡凤凰单丛茶方法泡茶用水泡茶,普通纯净水即可。
自来水,因为硬度较高,含氯,所以不推荐用来泡此好的单丛茶,香和滋味不好喝不说,浪费了好茶,可惜。
至于山泉水、旧年蠲的雨水、梅花上的雪水等“白富美”气质水,虽更佳但稀有、成本较高,不够接地气,有闲时或偶可尝试。
茶具茶具可按个人习惯来选择,常用的盖碗(玻璃、瓷质)和紫砂壶即可。
盖碗,冲泡能够更加完美的体现单丛茶的“香”及感受香的层次变化。
高山茶、高品质茶,都会有不同的香气变化,使用盖碗能更好的表现出来,通过嗅闻每道茶后的盖香,热闻和冷后闻,会给你惊喜变化,更好的愉悦自己。
而紫砂壶冲泡,则更加体现其味其韵,滋味更加“醇顺甘柔”,无法像盖碗冲泡时嗅闻香的不同层次变化,但如能静下心来,细品幽香,可从汤中品香,如果茶香入水、入汤,那茶的品质就更上一层了,我们常称之为“香入水”、“落水香”、“水含香”。
除此之外,也推荐单丛茶的玻璃杯泡法,风味与众不同。
泡茶要点:泡单丛茶有3个要点准:投茶量要准。
投茶量对茶汤影响很大。
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手也难泡无量之茶。
单丛茶准确的投茶量,一般常建议控制在5-8克为宜,根据茶器容量和实际情况调整分量。
茶水比例建议1:20或1:25之间最适宜,滋味不淡,甜度增加,耐泡度又好,汤感更醇顺,且节省茶。
1:20,即20ML水量的容器,用茶1克。
常见120ML容量的盖碗或紫砂壶,投茶6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