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28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A、需求拉上论B、成本推进论C、开放型通货膨胀D、隐蔽型通货膨胀2、把通货膨胀归咎于产品成本提高的是学派。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C、货币主义D、马克思主义3、下列不属于通货紧缩三要素定义。
A、物价水平持续下降B、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C、社会总需求持续下降D、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4、认为通货紧缩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的观点。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5、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是的观点。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6、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持这种观点的是。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7、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A、控制需求B、改善供给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8、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A、改善供给B、紧缩性收入政策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9、通货膨胀对策中,冻结工资和物价属于。
A、控制需求B、改善供给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10、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削减政府支出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C、增加税收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11、下列不属于通货紧缩有害的方面。
A、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B、实际利率上升,债务人负担加重C、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吸引力下降D、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占领市场份额而运用降价促销战略。
12、下列不是通货膨胀的成因。
A、银行信用膨胀B、财政赤字C、经常项目顺差D、资本项目逆差13、认为通货紧缩可能的原因是资产泡沫破灭对经济产生的致命的影响。
A、凯恩斯B、格林斯潘C、弗里德曼D、舒尔茨14、在通货紧缩成因分析中,认为严重通货紧缩是货币紧缩的结果。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领会和掌握以下几个问题:通货膨胀十怎样形成的;他对经济的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途径和措施;通货紧缩的特征。
二 本章考核知识点概要(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度量(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四)通货膨胀的治理(五)通货紧缩三 本章知识框架图四 知识点精讲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通货膨胀:如何为通货膨胀科学定义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传统的通货膨胀概念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对称,一种表述是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
另一种表述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008年4月单选19题,2007年4月单选20题)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度量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含义 度量 成因 对经济的影响 治理 含义 度量 成因 对经济的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的度量标志1、消费物价指数2、批发物价指数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主要用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紧缩的度量标志1、消费物价指数2、批发物价指数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4、货币共给状况5、经济增长率减缓或负增长(2006年4月单选16题,2005年4月单选18题、多选29题)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一)通货膨胀成因理论: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2007年4月单选19题)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术语解释: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菲利普斯曲线滞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通货膨胀税二、填空题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的两种表现形态。
2.()是测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3.按照市场机制作用的程度不同,可将通货膨胀分为:()、()。
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又可分为()、()。
5.货币均衡的两个基本标志,一个是商品市场上()的稳定,一个是金融市场上的()稳定。
6.产生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是()流通,通货膨胀是其所特有的现象,但并非()现象。
7.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有两种表现模式,一种是(),另一种则是()。
8.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货币工资的变动与()之间存在的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判断正误1.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隐蔽型的,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是公开型的。
2.通货膨胀是在任何货币制度下,因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3.当出现物价上涨现象时,就意味着出现了通货膨胀。
4.治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是个关键。
5.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采取赤字财政政策的政府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受到损失。
6.成本推进说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7.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实际货币数量减少,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采用固定利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逃避通货膨胀对债权债务的影响。
8.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胀。
9.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使货币购买力增强,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经济有利。
10.通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投资倾向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11.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价格效应倾向于使消费者缩减消费,而收入效应则使他们缩减支出。
12.在高通胀的情况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
四、单项选择题1、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物价上涨,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结构型通货膨胀D.混合型通货膨胀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术语解释:通货膨胀—是指因为货币供给过多,币值下降而出现的物价持续性的整体上升的现象。
隐性通货膨胀---指没有通过物价上涨而通过其他非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种货币现象,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澳大利亚籍的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用来描绘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条曲线。
滞胀—指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停滞并存的一种现象。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因为生产领域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推动的物价持续性整体性上升的现象。
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民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通货膨胀税----在通货膨胀期间,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
人们把政府在此期间所获得的增加的国民收入形象地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二、填空题:1.货币供求失衡2.物价指数3.公开型、隐蔽型4.工资推动型、利润推动型 6.纸币、必然 6.北欧小国型、我国的比例失调型7.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型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三、判断正误题:1. √2.× 3 × 4.×5.×6.√7.×8.×9.× 10.√ 11.√ 12. ×四、单项选择题:1.B2.D3.A4.C5.D6.D7.C8.C9.B 10. A五、多项选择题:1.CD2.AC3.AC4.ABC5.ABCD6.BCE7.AC8.AC9.ABC 10.AD 11. AD 12.ACD六、简答题1.衡量通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答: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1)零售物价指数,包括生活费用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特点是:反映了与居民日常消费有关的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具有灵敏性,但反映的范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