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6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二、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讲述美苏争霸中双方战略态势及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中)、丘吉尔(左)、斯大林(右)二战时,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
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情报局,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分析至此,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便确定下来。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方法:针对本课内容及特点,我采取自主、互助、合作式的教学方式:简单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重难点由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得出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和平意识。
也认识到美苏竞争,归要结底是实力的竞争。
从而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含义、实质及表现。
2、分清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事件,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实质。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两幅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展示的这两幅图片,使我们不由地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起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初中历史冷战中的对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原因,知道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冷战中的主要对峙事件,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实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原因2. 冷战中的主要对峙事件3. 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 冷战时期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2. 冷战对峙的原因和后果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为例,深入剖析冷战对峙的特点和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冷战对峙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内容1. 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原因: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意识形态的对立。
2. 冷战中的主要对峙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3. 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冷战对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时期的背景和原因,引发学生对冷战的兴趣。
二、讲解冷战背景和原因(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意识形态的对立。
三、分析冷战中的主要对峙事件(15分钟)1. 教师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为例,深入剖析冷战对峙的特点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冷战对峙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四、讲解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冷战对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冷战时期的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案例分析:朝鲜战争(10分钟)1. 教师展示朝鲜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
2. 学生分析朝鲜战争的特点,如:意识形态对立、军事冲突等。
3. 讨论朝鲜战争对冷战局势的影响。
七、案例分析:越南战争(10分钟)1. 教师展示越南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着重介绍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情况。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美国针对苏联展开冷战,最终形成两极争霸的格局。
美苏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的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所以本课的历史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等。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对学生进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
难点:美苏争霸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美国国旗、苏联国旗教师:在二战中美国和苏联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1942年,随着《联合国家宣言》的颁布,两国确立了盟友的关系,并肩作战,为打败法西斯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示:苏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中、美苏会师、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二战时美苏士兵合影教师:二战结束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大国的关系由战时的紧密合作变成了战后的拔刀相向,这道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设计意图:通过二战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两国的关系,然后进行一下转折,给学生设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一个新战场的开启展示:美国二战后经济占世界的比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讨论:上述两个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教师:那么美国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呢?展示:(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治”。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中讲述的美苏敌对关系,可以上承二战中的美苏盟友关系及战后美苏两国的发展;课中冷战中形成的两极格局可下接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课中所呈现的美苏霸权主义行为,让我们认识到当今世界仍然受着霸权主义的威胁。
因而,这一课在整个世界现代史中起到一个暗线贯穿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学习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1、掌握冷战的含义及表现;两极格局形成及结束;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2、引用图片、文字史料、表格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美苏冷战的表现和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评价冷战,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美苏争霸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引导学生树立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难点:美苏争霸的实质及决定因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名言“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帕麦斯顿(十九世纪英国首相)”教师:相信大家都听说这句名言,英国首相的这句名言成为英国外交的根本,它也向我们指出了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建立在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原来的盟友也可以变成敌人。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二战前后,有两个国家真实地演绎了这句名言,它们是?”学生:美国和苏联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
美苏两国的争斗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设计意图:从名言入手,更加明确的指出美苏冷战、争霸的实质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图片《二次世界大战时身为同盟国的美国以海报描绘一个友善的俄国士兵》教师:“结合所学,小组展开合作,找出二战期间美苏为盟友的例证。
”学生:1、美苏联合其他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协调行动,召开雅尔塔会议3、美苏协调中国抗战教师: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事例向我们大家证明了,二战中美苏为反法西斯成为盟友,但是这种关系在之后的和平时期并没有维持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二战后的美苏。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主要讲述了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本课内容涵盖了冷战政策的出台、两大阵营的形成、冷战对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基本态势和发展脉络,认识冷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听说过一些基本概念,但对于冷战的内涵、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冷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内容,掌握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形成过程,认识冷战对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战政策的出台,两大阵营的形成,冷战对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冷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冷战时期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冷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冷战政策的出台、两大阵营的形成等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对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冷战时期的历史脉络。
5.课堂互动:设置一些关于冷战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对战中的对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美苏争霸的基本史实,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
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美苏争霸的实质及决定因素【教学方法】【课前准备】PPT【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这副图片,思考这个问题:二战前后美苏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回答。
左图反映出两国的关系怎么样?生回答。
右图呢?生回答。
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苏联针锋相对,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试图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双方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争霸。
1991年,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本课共两目内容:第一目:冷战政策。
介绍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建立世界霸权而推行的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第二目:美苏争霸。
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双方的各自表现及其出现的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
处理方法: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运用讨论归纳法,通过分析、讨论所给的材料,透过表面的文字材料逐渐看清问题的本质,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美苏争霸中,如何理解国家实力决定其外交政策。
处理方法:首先,通过自主探究法,使学生简单了解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两国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然后,通过知识串联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联系之前所学的美苏两国在此期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理解国家实力决定其外交政策这一本质。
教学方法1.讨论归纳法: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问题,由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2.自主探究法:在学生自学本课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知识串联法:以本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联系前面所学相关内容,从而辅助本课难点问题的突破,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的能力。
世纪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设计一:多媒体展示德黑兰会议三巨头。
问题:二战结束了,这场战争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
从丘吉尔的比喻中,你可以看出二战后这几方力量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普遍衰弱,英法沦为二流国家,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势力均势所取代。
在这一背景下,曾经在二战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美苏两国能否继续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呢)(多媒体出示课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冷战概念进行分析,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冷战政策的主要实施区域?(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西欧)问题2:冷战政策的主要针对对象?(预期效果:学生回答——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问题3:为什么战时的盟友会成为此时的敌人?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二战前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实力对比情况简表问题:1939年的美国和战后初期的美国在各个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分析,预期效果:通过图表使学生了解;战后美国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实力的增长,已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头号大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教师总结:资本主义头号大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两者的不同在于:头号大国仅仅是指经济实力,霸主是指不仅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压倒性优势,而且军事实力也占绝对优势。
伴随着这些增长的还有美国的政治野心)创设情境二: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画像及其所说过的话问题:从杜鲁门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美国有什么样的政治野心?(预期效果:学生回答——称霸世界)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二战后出现的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过渡:但是,美国想要称霸世界,还需要越过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创设情境四:多媒体出示战后苏联军事实力简介的材料学生通过材料进一步了解美国针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原因。
问题:美国为什么不采取武装进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战后国际形势及民心所想,得出结论。
(预期效果:学生回答——首先,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受到打击,美国认为必须压制苏联。
其次,美苏势均力敌,美国并不占压倒优势。
第三,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卷入一场新的世界战争。
既要遏制苏联又不能采用战争手段,只能搞枪炮不冒烟的冷战)(教师总结:冷战政策是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而在欧洲实行的政策。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而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1946年3月,他在美国小城富尔顿发表了这样一段演说。
在这段演说中他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到了欧洲的安全、和平。
还鼓吹英美联盟对抗苏联,“铁幕演说”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问题1:“两种生活方式”指哪两种?(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问题2:材料二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问题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何意义?(看完材料后,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通过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实质,这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而公开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渗入”标志着美苏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2)经济:马歇尔计划教师讲述:1948~1952年,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90%是赠予,英国首相丘吉尔称这个援助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度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
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问题过渡:马歇尔计划真的像丘吉尔所赞誉的那样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吗?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及法国总理对这一计划的评价问题1:请看漫画,漫画左边财大气粗、衣冠楚楚的人物喻指哪个国家?(美国)。
问题2:漫画右边人物衣衫褴褛,有何含义?(欧洲经济濒于崩溃)。
问题3:漫画左边的人物声称马歇尔计划是“一片善意”,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美国的目的是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元气,控制西欧,对付苏联)。
(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过渡: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是美国感到这样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它希望看到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足以与苏联对抗的西欧。
为此美国精心拼凑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北约的标志图片及《北大西洋公约》内容。
北约的标志,)“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K教师指导学生对条约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军事上实现了战略同盟,通过集体防御来对抗共产主义。
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而历任北约总司令都由美国人担任这一事实,也可看出北约是由美国操纵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冷战政策,苏联也不甘示弱,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学生看书并回答:经济上,成立经互会;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创始情境四:多媒体展示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渡:综上所述,冷战表面上是资本主义阵营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实质上是美苏两国的较量。
伴随着冷战的进行,美苏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争霸。
问题:赫鲁晓夫这段谈话的意图是什么?(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问题:赫鲁晓夫这番谈话的依据是什么?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情况。
(学生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随着各方面实力的增长,苏联提出了新的对外政策,即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问题过渡:美苏争霸在20世纪50~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美苏都有不同的态势和不同的外交战略。
请根据表格在书上找出相关内容。
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美苏争霸表格。
独立完成表格的前三部分。
问题过渡:美苏在不同时期,攻守互有转换的原因是什么?温故知新:通过回忆第8~10课及本课内容,结合以下三幅图片,分析原因。
创设情境四:多媒体展示美苏争霸三个时期代表事例的图片: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尼克松访华1988年5月15日,苏联首批撤出阿富汗的官兵正登机回国(学生分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三组,就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表现的图片分别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讲解各个时期美苏争霸的不同表现出现的原因)第一组: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苏联经济的恢复取得很大成就,国防工业获重大突破,但与美国相比其经济发展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虽试图与美国一较高下,但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处于下风。
第二组:尼克松访华。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美国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且遭遇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陷入越战泥潭;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军事上一些方面超过美国。
因此,美国改变其对外政策,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从尼克松访华起,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苏联则入侵阿富汗。
第三组: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调整经济政策,但债务负担加重,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苏联由于长期争霸造成经济负担沉重,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被迫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阿富汗撤军。
(教师总结: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美苏争霸中对外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
1991年,经济上的困难最终拖垮了曾经强大一时的苏联,而它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局面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