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99 KB
- 文档页数:8
动物的运动的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运动方式及适应性意义。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认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掌握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动物运动在生存与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动物运动方式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动物运动在生存与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动物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介绍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1)生理机制:骨骼、肌肉、关节的协同作用。
(2)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飞行等。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动物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动物的运动2. 内容:(1)生理机制:骨骼、肌肉、关节的协同作用(2)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飞行等(3)动物运动在生存与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
(2)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3)谈谈动物运动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2. 答案:(1)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骨骼、肌肉、关节的协同作用。
(2)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爬行动物的爬行、鸟类的飞行、鱼类的游泳等。
(3)动物运动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有助于捕食、逃避敌害、寻找配偶、适应生活环境等。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年的生物学基础,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有所了解,但对骨、关节和肌肉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和完成运动过程中还需要什么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很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嘴、动脑、动手,去发现、归纳、总结,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以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从而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动手,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分析、表达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五、教法和学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动物的运动》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
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
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
但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生:思考并回答。
师:播放视频:猎豹捕食猎物的视频。
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二)运动系统的组成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你所了解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生:从水、陆、空进行讨论,交流。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动物的栖息环境与运动方式。
《动物的运动——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科目及名称生物学适用对象八年级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解读课标中指出,动物运动和行为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本节在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从而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更为深入的认识。
利用视频中昆虫、鸟、哺乳动物等的运动器官,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动物运动能力有强有弱,究其原因,部分是因为运动器官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出运动系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关节的组成,屈肘动作,伸肘动作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媒体手段多媒体PPT教学设计思路/流程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
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在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构建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展示多姿多彩的动物运动视频及图片引出课题。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3、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2、通过实验、动手活动制作模型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2、通过共同完成各项活动,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重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难点:运动的实现问题导学动物运动的意义:一、运动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能再举出其他的运动方式吗?_____________二、运动的基础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1)骨连结(2)关节①思考关节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关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软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3)骨骼肌思考:(1)一块骨骼肌能附着在一块骨上吗?(2)只有骨和关节能运动吗?三、运动的实现(1)骨骼肌有什么特性?(2)归纳屈肘伸肘运动屈肘时:_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____舒张伸肘时: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____舒张(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者协调配合,在____________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和辅助下完成的。
(完整word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伸肘和屈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PPT的展示,理解动物的运动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2.形成爱惜自身运动器官,进行合理而科学运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策略:本节课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1、从骨骼与肌肉的位置关系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由学生分析得出肌肉两端的肌腱应附着在不同的骨块上,这样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骨骼产生相对的运动。
2、通过PPT(关节模式图)使学生看到哺乳动物关节各个部位的组成,对关节结构有一个感性认识,再通过绘图的练习,掌握此知识点。
3、通过对自身结构的探究,了解屈伸肘的动作是由相应的两组肌肉完成的。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深刻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运动系统的模型、图片和PPT板书设计: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三、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四、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五、结尾处,小编送给大家一段话。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
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
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
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
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
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
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
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
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
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
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
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
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
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法和手段
导入新课
播放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
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媒体播放
观察鸡足(爪子)关节的结构
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动,运动情
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
特点呢?
.解剖和观察鸡足关节。
2.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实验操作
(强调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器械伤手)。
人体关节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
识。
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讨论
骨骼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结,骨骼在运动中起支
持作用。
观察、思考。
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
图片展示
骨骼肌的结构
.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观察、思考、讨论。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部的结构。
播放动画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
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
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
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
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
大家做示范和说明。
模型制作
播放动画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评价。
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
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讨论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讨论
动物运动的意义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
逃避敌害。
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
信息的能力。
分组讨论
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
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
各样的生活环境。
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讨论
六、课后反思
.成功经验
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XX
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
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
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解剖和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
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
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
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
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改进措施
关节结构的观察,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哺乳动
物的关节。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还不
够好,使用图钉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
七、点评
.优选媒体资源,展示运动之美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屏幕上展示着第二十四届雅典奥运
会“亚洲飞人”刘翔飞跃跨栏的一瞬、女排姑娘顽强的最后
一扣、射击冠军王义夫紧扣板击、篮球“巨人”姚明一记重
扣……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无不再次拨动师生们激动的心
弦。为国争光,体育强国,运动之美,力的炫耀。荧屏又翻
动着猎豹追捕着羚羊、袋鼠互相争斗、大象与它的孩子们欢
快地洗浴、海面游动的鲸喷溅着高高的水柱、丹顶鹤在空中
展翅飞翔……这些图片材料是要告诉学生们──人和动物
的运动方式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运动的和谐,运
动之美。
2.探究关节的秘密,开启智慧的天窗
小心地拿起家兔的骨骼标本,看看骨与骨的连接,耸耸
自己的肩膀,摇摇自己的臂膀,交叉双手转一转手腕,脚尖
触地晃动一下脚踝,感受的是关节、骨与肌肉的关系。托起
手中的解剖盘,白白的“凤爪”任尔挑选。轻轻地划开鸡爪
上的皮肤,剪开肌腱,触摸光滑的软骨,了解关节的结构,
感受它的牢固、柔韧与灵活。稍然地实现着“做中学”。
3.模拟制作体验过程,关注评价激活思维
两片天蓝色塑料薄板,两个橡皮筋,几个图钉,试一试
模拟探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关系。若要模拟制作的成功,
先与老师一起做一做伸肘与屈肘动作。耐心地体会,细致的
琢磨,想明白啦,塑料板代表两块骨骼,图钉相当于连接骨
的关节,橡皮筋联合起来模拟伸肘与屈肘动作时的骨骼肌运
动情况。教师发现学生能力的差异,请上台来一一叙述制作
的道理,有不合适的地方,先由本小组同学给予纠正,后由
老师予以评价和指导。重在过程与能力建构,认同学生存在
的差异。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4.认知过程为美的追求,思与想的系统升华
动物具备了关节、骨骼和肌肉即可完成各种运动吗?回
忆动物世界的精彩,吟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丽诗
篇,明白了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需要能量的供给,还
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这样才能实现
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感性认识
的体验,理性思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