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基本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村基本情况简介村名村位于地理位置,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特色的村庄。
村庄总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具体小组数量个村民小组。
一、自然环境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村庄周边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新,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村内有一条清澈的溪流贯穿而过,不仅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村里的土地资源丰富,主要以耕地和山地为主。
耕地面积约为耕地面积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地则主要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如柑橘、核桃、板栗等,为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二、人口与民族村名村现有常住人口约具体人数人,大多数为主要民族族。
村民们勤劳善良,互帮互助,形成了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但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回到村里,与家人团聚,为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三、基础设施1、道路交通村里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连接了各个村民小组和周边的村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
同时,村里还开通了公交线路,村民们可以方便地前往县城和周边的乡镇。
2、水电通信水电供应稳定可靠。
村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通水,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通信网络也覆盖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可以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的信息。
3、教育医疗村里设有一所小学,为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此外,村里还有一个卫生所,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能够为村民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服务。
四、经济发展1、农业农业是村庄的主要产业之一。
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村里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养殖业养殖业也在村庄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村民们主要养殖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部分养殖户还发展了水产养殖。
梨园村基本情况汇报梨园村位于我县西部,地处群山环抱之中,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全村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委会,共有人口约1000余人。
村内交通便利,有多条公路贯穿全村,方便村民出行。
村内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备,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经济情况方面,梨园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还种植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村内还有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如养鸡、养猪、编织等,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村委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逐步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教育情况方面,梨园村设有完善的教育机构,有一所乡村小学和一所幼儿园,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村委会还积极引导村民重视教育,鼓励他们送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村民的子女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疗卫生方面,梨园村设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村委会还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康。
文化体育方面,梨园村注重文化建设,设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类文艺、体育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
环境保护方面,梨园村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保护村里的环境卫生。
总的来说,梨园村基本情况良好,经济发展稳步,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健全,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环境保护得到有效落实。
梨园村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将继续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写村的基本情况汇报
村的基本情况汇报。
我们村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地处交通便利的地带,周边环境优美,气
候宜人。
村子共有100多户人家,总人口约500人。
村民以务农为主,种植水稻、茶叶和蔬菜等农作物,也养殖一些家禽家畜。
村里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卫生院,基本医疗条件良好。
村子的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四面环山,山上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而且,村子周围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如瀑布、溪流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因此,我们村也有不少农家乐和民宿,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在村子的发展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村里修建了一条通村水泥路,解
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此外,村里还引进了一些技术和资金,发展了一些特色产业,比如茶叶加工、农家乐等,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然,村子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比如供水、供电等方面还需要改善。
其次是村里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医院的医疗设备需要进一步改善。
最后是村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
总的来说,我们村的基本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自然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村子的全面发展。
希望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村子的繁荣发展。
村级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就我所在村级基本情况进行汇报,具体如下:
1. 村级概况:我所在村位于XX市XX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约XX人,分布在XX个自然村内。
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 村级组织架构:村级组织分为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两个层级。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
的最高组织形式,由村委会主任和若干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大会是村民直接参与
决策的机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重大事项。
3. 村级经济情况:我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种植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还有茶叶、
果树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村民通过发展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村级经济有了较大
的发展。
4. 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村内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通信、道路交通等方面。
我们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农民的自愿捐赠,改善了村内道路,修建了公共厕所,完善了供水设施。
5. 村级社会事业:在教育方面,村内有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并与邻近村居协作
共建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在医疗保健方面,我们与周边社区医
院合作,每月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我所在村级的基本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
一步了解,请随时告知。
谢谢!。
村基本情况简介村名:阳光村一、地理位置与环境阳光村位于华中某省的南部丘陵地带,东临绿林镇,西接碧水县,南界山河乡,北靠翠屏山脉。
全村占地面积约1200亩,其中耕地面积569亩,林地面积约为400亩,其余为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用地。
阳光村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二、人口与社会结构总人口:现有村民307户,共计1138人,其中男性560人,女性578人。
年龄结构:青少年占比20%,成年人口占比60%,老年人口占比20%。
外来人口:约590人,主要为务工人员。
家庭组成:以核心家庭为主,平均每户人口为3.7人。
党员人数:党员33人,占总人口的3%。
三、经济状况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为13318元。
主导产业:电机制造、节日灯配件生产、水稻种植和蔬菜栽培。
合作社:成立有建国粮食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获得区级水稻高产示范方竞赛一等奖。
商业活动:村民以经商为主,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艺制作。
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交通: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0%,与周边乡镇有公交线路相连。
教育:设有村级小学和幼儿园,服务本村及周边儿童。
医疗:建有卫生室,配备有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定期有医生坐诊。
休闲设施:建设有一个中心公园,内设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区,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五、社会发展与规划近期成就:完成村庄整治、村部大楼建设和生态公园建设。
未来规划:计划进一步完善粮食功能区,加大田园式生态公园建设力度,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上内容是阳光村基本情况的简介,展现了其地理、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概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阳光村正朝着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目标迈进。
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一、村庄概况该村庄位于中国南方,属于一个小县城的下辖乡镇。
村庄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000人。
村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村庄内有一条小河流经,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二、村庄历史该村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是一个由几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逐渐发展壮大,人口也逐渐增加。
在20世纪初,村庄开始兴建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三、村庄经济该村庄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
村庄内还有一些养殖场,主要养殖猪、鸡、鸭等家禽。
村庄的农产品主要销售给周边的城市和乡镇,也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地区。
除了农业,村庄还有一些小型工厂和企业,主要生产一些小型机械、建材等产品。
这些企业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四、村庄文化该村庄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村庄内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如编织、木雕等,他们的作品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此外,村庄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和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化的平台。
五、村庄教育该村庄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村庄内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为村民的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此外,村庄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六、村庄医疗该村庄的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村庄内有一所卫生院,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同时,村庄还有一些私人诊所和药店,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七、村庄环境该村庄的环境非常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
村庄内有一些公园和绿化带,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村庄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了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八、村庄未来发展该村庄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村庄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
某村位于XX市XX县,地处东经XXX度,北纬XXX度,
总面积XXX平方公里。
村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片肥沃的
农田和优质的水源。
村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发达。
当前村内居民总数约为XXX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占大多数。
村民主要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村内的居民文化水平较高,多数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注重教育和知识的传承。
村民具备较强的劳动力和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有村级独立的学校、医院、商店和社区服务中心。
交通便利,有铁路和公路相通,方便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电力供应良好,有稳定的供电网络,同时有互联网覆盖村内,村民可以随时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
村内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农田种植主要以水稻、小麦和蔬菜为主,产量丰富。
养殖业以猪、鸡和鱼类为主,产品销往周边城市和乡镇。
渔业资源丰富,村民以捕捞和鱼塘养殖为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供应。
村内注重农村改革和村民自治建设,成立了村委会和农合组织,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推动村内产业的发展和村民利益的保障,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总之,某村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良好基础设施的农业村庄,村民们勤劳智慧,团结务实,致力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和
农村经济的繁荣。
同时,村民注重教育和文化传承,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和自治建设,为村庄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XXX村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中国省市的一个偏远山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作为典型的农村村庄,XXX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人口情况:目前,XXX村共有260户家庭,总人口约1000人。
人口以农民为主,主要从事农业和农村副业。
村内人口构成相对稳定,外出务工者不多。
教育情况:XXX村设有一所农村小学,供村民子女接受基础教育。
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一到两个班级。
由于村庄地处偏远,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生毕业后考取高中的比例较低。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
基础设施:XXX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目前,村庄内没有电视、网络等现代化通信设施,也没有自来水、排污系统等,居民主要依赖自建水井取水,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用水。
村内道路状况较差,雨季时泥泞不堪,交通十分不便。
公共卫生:XXX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只有一所村级医疗机构,缺乏专业的医生和设备。
居民在面对一些重大疾病时,需要前往城市医院就诊。
同时,由于环境条件较差,村庄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流行,防疫工作亟待加强。
村民文化生活:虽然XXX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村民们对文化活动非常热衷。
村内设有一座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各项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
村民喜欢观看电影、表演、舞蹈等文化活动,在空闲时间里也会自发组织一些文艺小团体。
以上是XXX村的基本情况。
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相信XXX村的发展前景一定会逐步改善。
村基本情况简介范文
该村位于XX市的XX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风貌的
村庄。
该村总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人口约XX人。
历史悠
久的村庄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
该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农业发展得盛,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村庄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同时,村民们也发展了养殖业和渔业,为村庄经济增添了一份额外的收入。
除了农业,村庄还充分发展了旅游业。
由于村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
村庄内有许多古老的景点和民俗活动,如古老的建筑群、传统的节日庆典等,让游客们仿佛回到了古代的世界。
村庄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道路畅通,供电供水等基本设施完备。
此外,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齐全,为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然而,村庄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对外联系较为困难。
部分村民仍存在贫困问题,经济发展亟待提升。
同时,村庄面临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体来说,该村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方。
通过
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提升基础设施,并积极解决村民的经济困难和环境问题,该村有望实现经济繁荣和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兴隆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兴隆村位于XX省XX市,地处于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
为了更好地了解兴隆村的基本情况,特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为兴隆村的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村庄的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地理环境兴隆村地处山区,地势较高,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村庄周围环山,水资源充足,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地势较高,交通相对不便利,这对村庄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人口状况兴隆村目前共有人口80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70%。
由于村庄地处山区,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较为普遍,导致部分老年人和儿童人口相对较多,人口结构较为不均衡。
同时,村庄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对村庄的人口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四、经济发展目前,兴隆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支撑,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由于地势较高,村庄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田的耕作面积较小。
此外,兴隆村还养殖了部分牛、猪、鸡等家禽。
农产品的销售主要以乡村集市和周边城市为主,商业网络较为薄弱,造成农产品市场份额较小的局面。
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兴隆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村庄目前仅有简易水泥路通往村中心,交通不便。
同时,由于地势较高,村内供水和供电设施存在一定困难,供水和供电不稳定,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不便。
在公共服务方面,村庄有一所学校和一所卫生院,但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
此外,村庄也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居民娱乐和休闲的场所相对较少。
六、发展机遇与挑战由于地处山区,兴隆村对土地和水资源有限,这是该村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同时,交通不便也制约了村庄的经济发展。
但是,兴隆村也有一些发展机遇。
首先,村庄周边的山区风景优美,如果能够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将为村庄带来新的经济来源。
其次,村庄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村庄的经济效益。
七、发展建议为了促进兴隆村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水平,优化农产品品质,扩大销售市场;3. 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居民的受教育和健康水平;4. 挖掘和开发村庄周边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5.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经济效益。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382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20人,其中文盲4人,非文盲916人,非文盲率为99.57%,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910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7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40-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334人,培训面达36.70%。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北村: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3051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881人,其中文盲21人,失能1人(布阿提克木),非文盲1859人,非文盲率为98.88%;近三年共脱盲1人:2007年--吐克孜〃巴克。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917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10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6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611人,培训面达31.87%。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877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137人,其中文盲28人,非文盲1109人,非文盲率为97.54%,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198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40-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401人,培训面达33.47%。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三大队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2156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350人,其中文盲24人,非文盲1326人,非文盲率为98.22%,近三年共脱盲1人:2006年—徐太霞。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434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6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468人,培训面达32.64%。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6912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4399人,其中文盲101人,失能1人(马虎),非文盲4297人,非文盲率为97.70%,近三年共脱盲2人:2006年—妥福龙,2007年—亚尔买买提。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984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10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6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602人,培训面达30.34%。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
五大队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506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873人,其中文盲20人,非文盲853人,非文盲率为97.71%,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003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6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327人,培训面达32.60%。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2139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308人,其中文盲5人,非文盲1302人,非文盲率为99.54%,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376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446人,培训面达32.41%。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肥料使用技术等。
七大队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689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39人,其中文盲6人,失能1人(刘晓斌),非文盲932人,非文盲率为99.36%,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981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6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325人,培训面达33.13%。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2493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500人,其中文盲35人,非文盲1465人,非文盲率为97.67%,近三年共脱盲2人:2006年--方美有、高新民。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596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9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498人,培训面达31.20%。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肥料使用技术等。
九大队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558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79人,其中文盲9人,失能1人(库拉依汗),非文盲969人,非文盲率为99.08%,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029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7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383人,培训面达37.22%。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645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74人,其中文盲10人,失能1人(王建明),非文盲963人,非文盲率为98.97%,近三年共脱盲3人:2006年—王金英;2007年-吐乃克、米拉木汗。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1102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7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378人,培训面达34.30%。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良繁场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645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732人,其中文盲4人,非文盲728人,非文盲率为99.45%,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767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271人,培训面达35.33%。
培训内容有棉花田间管理、枸杞栽培、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946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625人,其中文盲4人,非文盲621人,非文盲率为99.36%,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608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4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215人,培训面达35.36%。
培训内容有枸杞栽培、饲草饲料青贮与利用青贮、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等。
二牧场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1323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811人,其中文盲4人,非文盲807人,非文盲率为99.51%,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827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5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265人,培训面达32.04%。
培训内容有枸杞栽培、饲草饲料青贮与利用青贮、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缩节安在棉花化控上的应用等。
三牧场
2008年底,我村总人口966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554人,其中文盲7人,非文盲547人,非文盲率为98.74%,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564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4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221人,培训面达39.18%。
培训内容有枸杞栽培、饲草饲料青贮与利用青贮、家畜疫病防治、牛羊饲养管理、棉蛉虫防治技术等。
新农公司
2008年底,我公司总人口560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393人,其中文盲8人,非文盲385人,非文盲率为97.96%,近三年无脱盲人员。
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人数364人,2008年共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培训班1天时间,每次有30-40多人参加培训,2008年共培训129人,培训面达35.44%。
培训内容有枸杞栽培、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牛羊饲养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