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技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生化常用指标检验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检验医学水平的快速提尚,临床检验结果是否具有尚度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已经逐渐成为评估临床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包括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以及报告分析等步骤中均有可能出现可以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m,导致医疗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探讨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加强检验质量的管理以及提高医疗质量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对我院在临床生化检验方面出现较大误差的例数进行复检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生化常规检验15000例次,其中经整理与分析发现有100例经复检后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约占%。
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临床因素与实验室因素,分别有30例与70例,因素包括严重溶血、血液采集方式以及实验室因素中标本处理不当等三个方面,分别为16例,占%;13例(如输液侧抽血)占%;69例(标本处理不当:水溶时间过长、温度>37T;、离心不完全、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占%;其余因素有样本加错1例,占%;标本送检不及时1例,占%。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检操作验人员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对100例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复检。
按照检验标本的临床因素以及实验室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m,抽取其中比例较高的因素,即严重溶血、血液采集方式以及实验室因素中标本处理不当等三个方面,各4例,分为a、b、c、d等4个标本号,对比分析各标本号复检结果情况。
数据处理将观察与检测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记录与整理后,录入EXCEL电子表格,并使用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各标本号之间的误差差异对比检验方法使用t检验法。
临床生化检验论文: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摘要] 目的探索测量的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furunoca400型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校准品等,测定临床生化指标测量不确定度。
结果以批内、批间重复性和方法偏倚为分量所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大小,主要取决于室间质评的靶值,而以长期重复性和校准品不确定度为分量所进行的评价,结果显示两者均构成合成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
结论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为临床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提供了一条捷径,便于检验科完成量值溯源工作。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价临床检验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人体标本的各种特性进行赋值。
所赋值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其分散性都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的观察。
故保证、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学的生命线[1]。
现在多以测量不确定度(u%)来表示准确性。
为反映本实验室检测质量,现参照相关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要求[2-3],对本室12项生化检验项目进行(u%)的评估。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及试剂 furunoca400型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校准品、室内质控品、定值质控品均为randox产品。
1.2 检测程序 (1)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正常校正,室内质控在控。
(2)批内cv:以1天内室内质控品20次测定结果计算;批间cv:室内质控品每天测定1次,收集20次结果计算。
(3)偏倚:以定值质控血清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百分差值及偏倚cv(bias)[2]。
△=相对差值平均值,sc=相对差值标准差1.3 方法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为速率法;总蛋白(tp)为双缩脲终点法;白蛋白(alb)为溴甲酚紫终点法;磷(p4+)为磷钼酸紫外法;尿素氮(bun)为尿酶谷氨酸脱氢酶法;肌酐(cr)为氧化酶法;尿酸(ua)为尿酸酶比色法;葡萄糖(glu)为氧化酶法;胆固醇(ch)为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tg)为gpo-pap酶法。
探究牛奶中的物质并测定其含量姓名:方娜学号:2010314003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地址:山西大学指导老师:李晨(Ⅰ)摘要:牛奶中含有各类活性物质,例如:水、脂类、蛋白质、乳糖等。
各类物质的含量不一,利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测定出不同物质的含量。
此次试验要论述的就是牛奶中水分、脂类、酪蛋白、乳糖的含量的测定,并且观察乳糖的糖脎和葡萄糖的糖脎的不同形态。
(Ⅱ)关键词:牛奶;水;脂类;酪蛋白;乳糖;糖脎(Ⅲ)引言:通过本次试验学习和掌握牛奶中水分测定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用索式提取器提取脂肪的原理和方法,学习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和掌握牛奶中乳糖分离的方法,观察糖脎的形状。
Abstract: milk contains various active substances, such as: water, lipids, casein, lactose. Various substances differ,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can determine different substance content. This test is about water, milk, casein, lactose lipid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to observe the lactose osazone and glucose osazone form different.Key words: milk, water, fat, casein , lactose, osazone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experiment study and master the methods of moisture determination in milk, learn and master the Soxhlet extractor for extracting fatty principle and method, lea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casein from milk principle and method,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lactose in milk separation method, observation of osazone formation.材料: 1.设备层析滤纸、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索式提取器、恒温水浴锅、试管、过滤装置、抽滤装置(布氏漏斗)、离心管(50ml)、离心机、小烧杯2.试剂蒙牛纯牛奶、无水乙醚、无水乙醇、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0.2mol/lpH4.7)乙醇:乙醚=1:1混合液、pH=7的缓冲溶液(如H3PO4缓冲液、50微克/毫升牛血清蛋白、50微克/毫升酵母核酸、50微克/毫升牛血清蛋白和50微克/毫升酵母核酸的混合物内容方法:1、牛奶中水分及粗脂含量的测定1.1试验目的1.1.1学习和掌握牛奶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的方法1.1.2学习和掌握用索式提取器提取脂肪的原理和方法1.2试验原理粗脂肪是脂肪游离脂酸、蜡磷脂、固醇及色素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5篇)临床医学检验已经成为疾病诊断、观察及了解被检者不良反应的重要辅助措施,为医护人员进行更好的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1]。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由于检验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要全面控制并保证其高质量是有难度的[2]。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故本院进行此次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本院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样品1500例,其中有525例为血液分析检验,488例为生化检验,300例为尿沉渣检查,187例为便分析检验。
方法:所有的检验样品均按照临床操作规范进行,无论是从检验样品的准备过程,还是到样品的分析都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如在准备常规的生化血液检查样片前,被检查者应在1周前便开始戒烟戒酒,不吃高糖高脂肪类的食物;在收取检验样品前两天开始食用流食;在抽血样品的前6h,被检验者要严格禁止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注意保持情绪稳定[3]。
在抽取检验样品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保管、送检和分析检验样品,注意检验样品对光线和温度的要求,并按照规定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判断标准。
检验失误有3种情况[4]:①检验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需要再次检验;再次检验的结果却与预期是一致的,进而验证了第Y次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失误;②在检验样品从保存、送检及分析的过程中,只要出现样本丢失或污染,都被认为是检验失误;③由于检验设备和检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情况等因素导致检验样品的结果失效等情况,也被认为是检验失误。
2结果在1500例临床检验样品中,一共出现342例,占。
其中以检验准备阶段的失误率最高,出现样品检验失误220例,占。
其中又以被检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准备为主要原因,共有213例,占。
3讨论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①从研究结果可以了解,临床医学检验失误率为,其中以被检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准备主要原因。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方法对我院检验科近年来出现的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防范对策。
结果在细致的操作和严格的防范措施下,将偏差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结论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必要条件,应当予以重视并学习。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化检验;质量控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2-02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生化检验所提供的具体信息是必不可缺的,而且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依赖于临床检验所提供的依据,这也就进一步的凸显了临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而这之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是目前临床上的一大重点,如何利用已有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客观的数据,提高检验质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就此,笔者就我院近年来临床检验科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在进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有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标本的储存以及运送过程等。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1、清晰的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检查对象、检查项目、疾病诊断、标本编号等,确保不出现误差,对于存在疑问的检验申请单应当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联系,对于不清晰的地方进行询问,以免出现误差,另外对于一些重点病例或疑难重症患者则应当咨询临床医师,及时进行沟通了解才能更好的保证标本质量;2、采集和存放标本应当注意认真、轻缓,防止标本出现污染、溶血或水分蒸发等因素导致检查结果的偏差;3、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应当要求患者暂时停止服用药物,避免血清中的药物残留对检验结果造成偏差,所以建议标本采集时间应当控制在清晨患者未服药之前;4、为了避免患者的饮食、剧烈运动以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干扰到检验结果,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好标本采集时间,并且在采集前一天应当通知患者第二天保持空腹进行抽血等。
关于医学检验论文范文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
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
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种能够通过使用特定仪器和方法,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变化进行检测,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的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生物化学检验论文篇一【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集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紧密相结合的应用性专业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体现民族学院的大医精诚,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检验人才,我们结合我校情况和临床生化检验教学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新模式教学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如下。
1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现状1.1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基础要求高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建立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了解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内容,才有助于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知识的深刻理解。
根据医学院校的课程要求,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比国内外有关的教材并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要求,重点要强调知识更新,以最新的教材为主,使用周新教授主编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教材,融合其他参考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同时通过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浏览专业网站,将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及时地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弥补了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滞后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这样,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重点突出、实用,既利于教也利于学。
1.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由于涉及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显得困难,而且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需要教学的内容增多。
普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论文题目:大小青椒营养成分比照及营养分析学院:农学院班级:农学1302班:罗建学号:A01130151东北农业大学中国·2021年11月大小青椒营养成分比照及营养分析【摘要】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根底,是构成细胞的根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
糖类〔sugar〕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新代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
维生素c 〔Vitamin C〕那么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不同的青椒中蛋白质、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对人的营养价值也有差异。
本论文以大青椒8和小青椒为例,分别运用考马氏亮蓝G-250、3,5-二硝基水酸比色法和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其中蛋白质、复原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
了解和鉴定其营养成分含量上下,并进一步熟悉其营养价值。
【关键词】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营养成分青椒营养价值0前言:青椒为植物界,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茄科。
和红色辣椒统称为辣椒。
果实为浆果。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青椒由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来,青椒营养丰富,辣味较淡乃至根底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是作为调味料。
由于它青葱优美,有各种变异品种,有黄色,绿色,红色等。
所以是群众最喜爱的蔬菜之一。
青椒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
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它还可以防治坏血病,对牙龈出血、贫血、血管脆弱有辅助治疗作用。
一般人都会感觉到,吃了带有辛味的青椒之后,会心跳动加速、皮肤血管扩,令人觉得热乎乎的,所以中医对它的看法和辣椒一样,有温中下气、散寒除湿的说法。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高产品种不断出现,高产产品的营养价值怎样呢?现以大小青椒为例探究其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大青椒小青椒〔市场〕1.2实验原理3,5-二硝基水酸比色法:复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酸那么被复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酸。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中图分类号】r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83-02【摘要】:血液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
实际检验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客观与主观干扰因素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本文详尽深入地剖析了生理、药物、饮食、时间、体位、部位、标本保存、检测仪器等各因素对血检的影响和控制,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临床血液生化检测影响因素血液检验主要有生化检验、血常规和免疫检验等几种,其中血常规最常见,包括检验血相、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
非常细微的因素干扰都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医学检验是一门极其严格的科学,检验结果的偏差,会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产生误导作用,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极大。
把握住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理,找到其对策,可以使检验结果更加精确,使后期治疗更卓有成效。
本文将临床生化检验过程分为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三个阶段,并就各阶段可能对生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采血前的影响因素1.1 饮食因素:患者的饮食状况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规生化检验要求患者禁食10小时左右,即晚餐后不再进食,而在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这是因为食物中很多成份如糖类、脂类、电解质等会直接干扰生化标本的检测,而且进食后,人体内各种物质进行生理代谢,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血液生化成分,大大影响了生化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一般而言,一顿标准餐可迅速升高血糖和血脂,而高蛋白饮食可使血尿素氮水平大幅度增加。
有报道称,于餐后采集血液标本,其血清多呈乳糜状,这将严重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1.2 生理因素:男女性别的差异可影响某些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如肌酐、肌酸肌酶的指标,男性大于女性。
患者验血还应考虑患者的生物钟规律,为了避免结果异常,一般应在患者空腹约12~14小时后才能开始采样检验。
在检验前喝水会起到稀释血液的效果,使血色素、红细胞偏低。
柚子和桔子营养成分的分析摘要:果蔬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每种成分在不同的果蔬中的含量是不同的。
本综合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柚子和桔子的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蛋白质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成分的分析,并对各成分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有: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柚子的Vc含量都较高,而金丝蜜柚的还原糖含量比红肉蜜柚高,说明金丝蜜柚比红肉蜜柚甜。
柚子中只有一种过氧化物酶,而桔子因为去皮后在空气中存放了太长时间,使酶分解。
关键词:营养成分;综合实验;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蛋白质前言:果蔬中有维生素C、糖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如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有降血糖、降血脂、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还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本实验通过对柚子和桔子营养成分的分析,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果蔬成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可被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下面简称染料)所氧化,成为氧化型维生素C。
氧化型染料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成为还原型后为无色。
用氧化型染料来滴定还原型维生素C,当滴至全部还原型维生素C被氧化后,在稍滴一点呈微红色为终点。
滴定用去染料量与样品中还原型维生素C 量成正比。
2.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是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硫酸脱水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再与蒽酮缩合成蓝色化合物,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和寡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细胞色素C的制备及测定摘要:本实验以猪心为主要原料,通过匀浆,抽滤,盐析,离心,透析等步骤提取其中的细胞色素C,并通过cytc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提取得到的细胞色素C的产量、产率和纯度,最后通过cytc溶液波峰扫描测定细胞色素C溶液的光吸收峰。
测得蛋白质含量为1.288mg/ml,产量为15.11mg,产率为58.33mg/公斤,符合标准。
Cytc 氧化型吸收峰在410nm和530nm,cytc还原型吸收峰在410nm和530nm处。
关键词:细胞色素C 制备产率 cytc正文1.前言:细胞色素C广泛存在于需氧细胞的线粒体中,是一种含血红素辅基的单链蛋白质,呼吸链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
是一种含铁卟啉基团的蛋白质,在线粒体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aa3之间,细胞色素C的作用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传递电子。
细胞色素C分子中含赖氨酸较高,所以等电点偏碱,为pH 10.8,分子量为12000~13000道尔顿。
它易溶于水及酸性溶液,且较稳定,不易变性,组织破碎后,用酸性水溶液即能从细胞中浸提出来。
细胞色素C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因为还原型较稳定并易于保存,一般都将细胞色素C制成还原型的,氧化型细胞色素C在408nm、530nm有最大吸收峰,还原型细胞色素C的最大吸收峰为415nm、520nm和550nm,这一特性可用于细胞色素C的含量测定。
由于细胞色素C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常以此为材料进行分离制备。
本实验以猪心为材料。
向心肌中加入三氯乙酸溶液,一起进行匀浆,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沉淀下来,细胞色素C则存留在三氯乙酸中。
将硫酸铵粉末加入到三氯乙酸抽提液中,硫酸铵与抽提液中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一起沉淀下来,细胞色素C仍留于溶液中。
进一步用三氯乙酸酸化此溶液,细胞色素C就沉淀出来,然后透析并鉴定之。
鉴定及测定细胞色素C用消光法。
在550毫微米波长下,细胞色素C的克分子消光值为:氧化型细胞色素C:K1=0.9*10^4/克分子/厘米还原型细胞色素C:K2=2.77*10^4/克分子/厘米其含义为浓度是1克分子/升或1毫克分子/毫升的氧化型细胞色素C溶液,通过1厘米的光程,其消光值为0.9*10^4。
生物化学实验论文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姓名:班级:学号:萌发小麦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Enzymatic properties of the diastase from germinant wheat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本实验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材料,提取得到淀粉酶液,研究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并测定萌发小麦种子不同位置α淀粉酶和总酶活力。
不同的温度、PH条件下和加激活剂或抑制剂情况下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的程度不同,产物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由此可知道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同时激活剂可以增强酶活性和抑制剂可以抑制酶活性。
由实验可知低温抑制酶活性,高温使酶失活,40℃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受pH极为显著,酶在最适PH值时,表现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时,活性逐渐较低。
对于淀粉酶,酸性失活、碱性抑制,最适pH=5.6;氯离子是小麦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是小麦淀粉酶的抑制剂。
对酶的活力进行测定时,麦芽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5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从而得到单位质量样品一定时间生成的麦芽糖的量来表示酶活力。
关键词:酶活性淀粉酶温度 pH值激活剂抑制剂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而成,只有在适当的温度、pH 和离子强度下才具有生物活性。
酶是生物体系中的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包括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都是在特定的酶催化下反应的,由于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和组织功能分化的结果,酶在机体中受到严格的调控,使错综复杂的代谢过程有序进行。
可以说,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即告终止。
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储存多糖,尤其是在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籽粒中淀粉酶活性更强。
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
结果生理因素、检验仪器和试剂因素、饮食因素与标本因素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强化标本与检验系统质量管理,认真开展项目复查、妥善保存检验记录,能够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
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存在着较多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严格管理操作规程,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制,能够提升临床生华检验质量,提高控制成效。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2临床生化检验对临床诊断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检验质量影响因素11 生理因素影响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中指标确定参考值也应当体现差别性,以成年人与新生儿对比为例,新生儿因为肝脏匮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结合的胆红素就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在生化检验中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数值将会明显超过成年人。
患者性别差异也应当兼顾,适龄女性在月经期的性激素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患者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血清游离乳酸和脂肪酸、血糖上升[1]。
多项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生理因素对检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12 环境设备与试剂影响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设备,都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持最佳使用状态,使用中的人为不当操作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在生化试剂使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运用,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对试剂灵敏度产生影响。
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3 饮食方面影响患者在检验前以及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也会与生化检验质量发生联系,饮食能够对血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tg、glu、alp等成分受饮食干扰可能性较大,tg尤为明显,其升高之后会引发血清、血浆乳白状浑浊,对比色、比浊、滴定等检验项目准确性产生影响[2]。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6-01【摘要】: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临床生化检验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化检验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重要过程,对这三个过程进行全面的、完善的质量监管,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检验结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近年来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更多的高科技使用于临床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是现代医学诊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疗临床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才能使临床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全程强化质量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质量控制的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1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1.1 健全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制度是保证质量监控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实验室操作规程手册;其次对实验仪器建立完整的使用、校对及保养制度;再次必须制定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以及质控记录等相关管理制度;另外还应建立检测试剂的配制标准化及定期更换制度。
与临床生化检验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在我们长期工作过程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不断健全。
1.2 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必须明确检验质控的重要性,能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并可独立操作各项检验项目检验人员要具备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检验的过程中准确无误的做好每一步检验步骤、准确的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安排检验人员定期学习新的检验技术及相关内容,定期培训考核,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能力是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4-01【摘要】:检验结果可为临床医师的疾病诊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这些检验结果及患者的临床情况来观察疾病的变化,判断预后和疗效。
当然,临床生化检验也不例外,不过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果要使检验结果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病情,那么就得控制好影响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影响因素检验结果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也突飞猛进。
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使检验方法学向超微量高精度,自动化方面发展。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就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则需要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
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实验室样本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保存又同分析前质量控制息息相关。
1 检验仪器及试剂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1 检验仪器。
不管设备仪器怎样更新,但维护和使用这些设备是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
首先要熟读使用手册,了解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
如,我们在使用罗氏p800全自动仪时,十分注意到仪器的保养和维护问题,做到每天工作完后冲洗一次,定期检查,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污染,保证仪器正常运转。
全自动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后,仪器的试剂针要接触各种试剂,仅仅通过常规冲洗并不能清除交叉污染或携带污染。
为了减少污染,测试项目顺序上应有合理的安排,知晓各项试剂中的组成成分,正确的排列测定项目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将互有影响可能在试剂探针,反应比色杯、搅拌棒或样品探针发生交叉污染的项目组合,以及规定的解决方法(如变换项目或试剂位置,选用特殊清洗剂,增加清洗次数)予以合理设定。
调整通道(加样)顺序设置避免交叉污染的程序,将有交叉污染的项目放在不同的仪器上。
以上事例说明,我们要熟练使用仪器就必须熟读说明书,要使检验结果更趋准确,就得使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稳定状态。
摘要:不同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一般是不相同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生长的同一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也不同,因此,研究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硝酸盐本身毒性不大,但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
我们都知道,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是很高的,人体摄取的硝酸盐约80%来自蔬菜,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一般是有这样的规律:根类>薯类>叶菜类>葱蒜类>豆类>茄果类。
近年来,随着大量施用氮肥,蔬菜硝酸盐污染已引起重视。
测定和比较不同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可鉴定其品质为食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硝酸盐氨缓冲液蛋白质沉淀剂前言:硝态氮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氮源之一,也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特别是叶菜类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人吃下后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在调制和研制过程中也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硝酸盐含量又成为蔬菜及其加工品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氮肥的大量施用,硝酸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测量和比较各种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不仅能反映蔬菜的氮素供应情况,而且对检测蔬菜及其加工品的品质也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剂材料:胡萝卜,小瓜,莲花白,黄瓜,土豆,白菜。
试剂:氨缓冲液(Ph=9.6~9.7),蛋白质沉淀剂Ⅰ(铁氰化钾),蛋白质沉淀剂Ⅱ(硫酸锌),吸附剂(活性炭)。
1.2 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光光度分光计,研磨设备,石英比色皿。
1 .3材料处理:供试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农贸市场购买所得,在测量之前洗净晾干。
白菜和莲花白是取内部新叶作为研究材料,小瓜、黄瓜是皮内部分作为研究材料,白菜为绿色叶片部分,胡萝卜、马铃薯均为地下块根的皮内部分作为研究材料。
所有材料均为鲜样采样。
1 .4实验方法: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紫外吸收法。
称取样品1g,放入乳钵中研磨成匀浆,用300ml 蒸馏水冲入100ml 容量瓶中,同时用蒸馏水30ml 放入另一100ml 容量瓶中做空白校正,两瓶分别加5ml 氨缓冲液(ph=9.6),30ml 蒸馏水,0.5克粉末状活性炭,振摇静置20分钟,加入蛋白质沉淀剂溶液I,II 各1ml 后充分混合,蒸馏水定容到100ml (V ),摇匀,放置5-10min,定量滤纸过滤;取滤液用石英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19nm 处测定吸光度(A )。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探求也在继续深入,对我们周围的事物鉴别和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保证了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各种进入人体内的物质,特别是各种药物,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生物检测。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生物检测技术的在食品中的应用。
并对此技术的应用前景做出一定的阐述和猜想。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机体安全、安全性实验、生物效价测定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视野不断的开阔,对进入我们人体的物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药物,不仅要求其要发挥自身功效,而且还要求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最小化。
因为化学检测技术无法鉴别和检测达不到目前人们的检测要求,所以人们发明了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检测(bioassay)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检测物质的质量和功效的技术。
用于生物检测用的生物体可以是各种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常用的是微生物和某些动物。
生物检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安全性实验和生物效价测定。
1.安全性实验当外源物质进入人体时,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危害机体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各种进入人体内的物质,特别是各种药物,必须进行一系列安全性实验。
药物的安全性试验应严格按照药典的规定进行。
安全性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试验、刺激性实验、溶血试验、热源实验、过敏试验等。
2.生物效价测定生物效价是指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
生物反应是生物体对某一物质的特有反应。
利用生物检测方法检测生物效价的物质主要包括抗生素等生长抑制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刺激物质。
食物的成分:食物中一般包含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类和糖分,对这些成分的检测和含量判定是食品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而特定物质的检测则是针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判断。
例如鱼类食品中降解产生的一磷酸肌苷和次黄嘌呤,能够反映鱼肉的新鲜程度,可以利用黄嘌呤氧化酶制成生物传感器,对鲜度进行评价。
各种生物检测技术的简介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体中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抗原、细胞、激素等,将这些活性物质进行处理制成生物功能敏感元件,并以这种识别元件接触待测物质,其产生的光热信号或符合产品能够通过信号转换器来传播信息并放大输出,得到相应检测结果,这就形成了生物传感器。
这是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具有使用微量、操作简便、检测高效、灵敏度高等明显优势,在生物分析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成分检测的多个领域获得了不小的突破,例如应用于沙门氏菌检测,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一天之内;在日本,采用生物传感器对鱼类、肉类新鲜度的测试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商业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生物传感器会在食品工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免疫技术:免疫技术是生物检测方法中最灵敏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
基于蛋白质物化性质的雷同,免疫技术或标记探针技术常用于分辨性质类似的蛋白质,具体应用手段包括荧光抗体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反应法、沉淀反应法、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等。
核酸探针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也叫基因探针技术,对不同的基因链之间具有高敏感的鉴别性。
针对不同核酸链所含的互补碱基序列可以结合成分子杂交链的特性,可以在已知的基因片段上加入可识别指针,例如同位素或生物素,用来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相同来源的序列。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进出口环节,用来对常见的致病菌和病原体进行检验。
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简称PCR 技术,能够在生物体体外快速扩增指定DNA 序列,早期应用于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后来延伸到食品检测领域。
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或致病菌具有较为明确的遗传性质,如果能够对其基因序列和遗传背景进行监测,那么食品是否受到这些污染也就一目了然。
PCR 技术正是利用微生物特异基因的扩增来准确判断病原存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采用。
例如牛肉中的大肠杆菌监测、水产品以及肉制品奶制品中小肠耶尔森氏菌的感染等项目中, 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PCR反应体系。
另外,人们逐渐发现将其与基因探针技术相结合,能够发挥更高的作用,获得更快速的成果。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发展前景:食品检验工业一直趋向于简便、快捷、灵敏和微量化,而生物检测手段正具有相契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大展身手。
当前,各项检测技术方兴未艾,在其巨大发展空间的鼓舞下,必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需求,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在生物学家、分析化学家和食品工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代生物检验方法必将走向成熟,在食品科技领域发挥出举足轻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勇,崔堂兵,于平儒等.现代生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王林,王晶,周景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赵冬云.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7(16).
[4]赵人铮,陈景衡,杨俊.生物酶技术与酶免疫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
[5]陈家华,方晓明,朱坚,现代食品分析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唐春林,车阵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