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血压与外科手术患者转归
- 格式:pptx
- 大小:68.17 KB
- 文档页数:20
妇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
低血压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引发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因此,对妇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妇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了解低血压的原因1. 手术因素: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此外,手术创伤、失血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2. 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
3. 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感染、肺栓塞、心脏功能障碍等,都可能引起低血压。
二、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血压(1)术后每小时监测血压1次,若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应立即通知医生。
(2)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低血压症状。
2. 体位护理(1)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头部充血,增加回心血量。
(2)若患者血压持续下降,可采取中凹卧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3. 避免剧烈活动(1)术后初期,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血压下降。
(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四肢屈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4. 营养支持(1)术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以满足机体恢复所需。
(2)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术中失血和水分。
5. 药物治疗(1)根据医生嘱托,给予患者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2)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6.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7. 预防并发症(1)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预防术后感染。
8.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围术期控制性降压的研究进展黄硕,韦珊珊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河池547000[摘要]控制性降压是在手术麻醉中采用各种药物和方法,在保证患者安全、不引起重要器官损害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使患者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方法,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控制性降压的新药物和方法不断涌现,而脑氧饱和度监测也为控制性降压提供了新的指导。
本文就目前控制性降压的用药和方法展开综述。
[关键词]术中;控制性;降压;进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5(b)-0194-05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ioperative Controlled HypotensionHUANG Shuo, WEI Shanshan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Hech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echi,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7000 China[Abstract] Controlled hypotension is a method to consciously maintain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at a low level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patient safety and not causing damage to vital organs by using various drugs and methods in surgical anesthesia. The objective is to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improve surgical field of view, shorten opera‐tive time and increase surgical safe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new drug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ed hypotension keep emerging, and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monitoring also provides new guidance for con‐trolled hypotensi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drug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ed hypotension.[Key words] During surgery; Control; Reduce pressure; Progress控制性降压是指通过各种血压调控技术或药物干预,人为地降低患者血压。
早期急性低血压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原因和护理策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且术后发生早期急性低血压患者共42例,分析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比较血压变化。
结果导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血管活性药物、血容量不足、过敏反应、镇静镇痛药物、电解质紊乱。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4h所有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提高,差异显著。
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较多,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血压、改善预后。
【关键词】早期急性低血压;心脏外科手术;原因;护理策略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心脏外科手术的难度相对较大,且手术风险性高,患者术后用药多,容易出现并发症。
早期急性低血压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要提高对术后早期急性低血压的防治水平,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
本次研究共选取42例患者,在分析术后并发早期急性低血压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护理对策,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42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早期急性低血压。
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为(51.48±2.38)岁。
42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2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25例患者合并冠心病。
入组前所有患者均明确表示对本研究目的和过程知情、同意,并且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完整,且无意识和沟通障碍。
本次研究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要求。
1.2研究方法对术后发生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对策。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积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关于术后并发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救治措施,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综述术中低血压对手术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术中低血压(intraoperative hypotension,IOH)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IOH不仅对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有影响,而且影响患者的预后。
IOH不仅是麻醉相关死亡最常见因素之一,也与术后并发症及30 d与一年病死率相关。
London指出:过去的教训提示我们,对IOH过于纵容或持更常见的放任态度可能深深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为此,本文就IOH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引起共同关注。
1. IOH定义IOH常见,但尚无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
Bijker等分析4大麻醉杂志关于IOH的130篇文章,多达140种定义。
很多指标被用来描述,如SBP或MAP下降低于某一阈值、与基础值的变化、参数的组合、低血压持续时间、液体或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等。
常用SBP和威MAP的绝对值或与基础值比来定义,但是从来没有用DBP来定义过。
如SBP<100 mmhg或70="" mmhg(1="" mmhg="0.133">100><70 mmhg或40="">70>~40%等。
基础血压大多是麻醉诱导前的血压。
有定义特别提出低血压持续多长时间才是低血压。
IOH既往用SBP下降定义居多,近年用MAP下降定义增多,如MAP<50、55、60 mmhg或65="" mmhg或下降至诱导前血压的30%或40%,并关注其持续时间。
map被广泛用于非心脏手术和心脏手术中(含cpb)评估围手术期风险的术中指标。
在非心脏手术的高危患者中map下降大于基础值20%超过1="">50、55、60>全身麻醉后低血压常见于全身麻醉诱导后与手术开始之间,特别是在诱导后5~10 min。
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超过40%和MAP<70>70><60>60><70>70>加之IOH定义的多样化,每位麻醉医师对低血压的承受水平又不同,导致术中对低血压判断与处理千差万别。
∙什么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平行减少,并使术野清晰,减少对神经血管的误伤,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如果控制性低血压应用正确,则可以安全有效的发挥它减少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的优点,这样就可以使输血量降低或不输血内科输血指征(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8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0时输注。
(3)血小板:血小板数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伴有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30×109升,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且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4)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毫升/干克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5)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症或缺IgA抗原但已有IgA 抗体的患者。
(7)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
中性粒细胞<0.5×109/升时输注。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1)全血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
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外科术后低血压护理查房目录CONTENTS •外科术后低血压概述•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评估•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外科术后低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外科术后低血压护理查房总结与展望01外科术后低血压概述外科术后低血压是指手术后血压低于正常值的现象,通常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定义根据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外科术后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分类定义与分类血容量不足心血管系统紊乱药物作用发生机制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血或体液丢失,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手术刺激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失常等,从而导致低血压。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镇静药、血管活性药物等可能影响血压,导致低血压。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
体征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或无法触及,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表现。
临床表现02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等,判断是否存在低血压。
观察法测量法询问法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并分析血压变化情况,以评估低血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03020101020304血压情况症状表现生命体征病因及诱因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情况,以及术后血压的变化趋势。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了解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及可能的诱因,如血容量不足、心血管疾病等。
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分析评估0102030405明确需要评估的患者,一般为术后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
通过观察、测量和询问等方式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低血压的原因、程度和持续时间。
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
临床气管插管导致患者血氧饱和度低病例分享、因素分析、治疗护理过程和转归、经验教训及气管插管操作规程病例介绍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姓名:安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
病例简述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天”以“腹痛原因待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综合外科治疗。
紧急行阑尾切除术后,于术后转入ICU,转入时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可见气管插管距门齿23㎝处固定,转入后给予接呼吸机辅助呼吸,PSIMV模式,PS17cmH2O,PC17cmH2O,PEEP10cmH2O,FiO2 40%,f设15次/分,予持续多参数生命监测,示体温:35.2℃,心率90次/分,血氧饱和度88%,呼吸15次/分,血压88/71mmHg,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考虑患者血氧低与低血压有关,遵医嘱予患者快滴液体,调节去甲肾上腺素0.5ug/kg.min,效果不佳,患者血氧饱和度未改善,予调节至呼吸机氧浓度100%,查看气管插管,予监测气囊压力,26cmH2o,重新固定气管插管。
护士通过排除监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自身循环等多方面因素,效果甚微,患者血氧饱和度再次降至64%,及时与医师沟通,予患者吸痰,效果不佳。
医师下达床边胸片,紧急行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患者气管插管插入过深,予调节气管插管深度,予20.5㎝处固定,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
予胸片确认导管深度,位置正确,患者转危为安。
分享理由1.观察不到位:对于患者观察,责任护士只考虑患者是术后带入的气管插管,没有考虑气管插管术中插入的是否存在风险,以及未做好患者导管的交接。
因为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后运行正常,潮气量500ml左右,根据患者体重计算患者潮气量正常,没有过多的考虑气管插管的因素。
2.专业知识的缺乏:通过对该患者的护理可知,护士对于有些专业知识不精通,如气道的解剖位置,气管插管插入的深度,自己惯性思维认为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后运行正常,就证明气管插管没有问题,没有过多的考虑深度问题。
旗开得胜术后低血压的判断与处理一、血压的一般概念基础血压:在特定的基础情况下,受测者身体、精神及代谢都处于静息状态时(如清晨刚醒而未起床的时刻)测到的血压值低血压:SBP<100mmHg和/或较基础值降低>30%二、低血压的危害1.脑卒中风险➢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直接相关➢低血压每多持续1分钟,术后脑卒中风险增加1.3%2.心肌缺血及心梗风险一项低危非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心梗风险因素评估的回顾性研究,SBP<100mmHg且持续10分钟,术后一周心梗发生率增加3.肾脏损伤风险当MAP<55mmHg持续时间在1~5、6~10、11~20、>20min时,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分别增高18%、19%、32%、51%,心肌损伤发生风险增高30%、47%、79%、82%。
4.增加术后死亡率术中收缩压<80mmHg,持续时间每增加1min,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风险则增高3.6%。
三、术中低血压的易发因素1.患者因素➢年龄≥50岁➢高血压史1旗开得胜➢BMI增加➢ASA III-V级➢嗜酒➢术前MAP<70mmHg或≥110mmHg➢体能减退(12min行走小于400米)➢低血容量2.手术因素➢创伤较大的手术(开胸、开腹)➢长时间手术3.麻醉因素➢全身麻醉(常见于诱导期)➢腰麻➢硬膜外阻滞(平面高于T6)➢全麻+硬膜外四、麻醉围术期低血压的原因1.血管内血容量不足➢持续性血容量丧失➢第三间隙液体过量丢失➢术前肠道准备2.外科手术中出血➢输液不足➢毛细血管内液体渗漏,如脓毒症,严重烧伤,与输液相关的急性肺损伤3.心肌收缩力降低➢围术期心肌缺血/梗死➢术前合并心室功能障碍(心肌病,心瓣膜病)2旗开得胜➢心包填塞➢严重的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性紊乱➢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负性肌力作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4.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脓毒症➢急性变态反应(过敏或类过敏性反应)➢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损伤,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五、处理1.回顾病史,有无内科夹杂症,手术过程有无异常,麻醉过程有无异常2.检查生命体征,重复测量血压,观察皮肤颜色,指甲颜色,毛细血管床充盈时间,有无皮疹3.监测ECG、SpO2、ETCO2、CVP、尿量、指尖Hb、血糖和血气分析4.检查外科创面和引流,核对出血量,体检腹部有无膨隆5.有硬膜外的病人,首选停用硬膜外,测量阻滞平面,回抽硬膜外导管6.扩充血容量:合理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7.纠正酸中毒8.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9.如果低血压是由外科因素引起的,及时联系外科医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