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74 KB
- 文档页数:2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1、补充血容量。
通知医师,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状况,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血浆或全血,以恢复循环血量。
2、控制感染。
应用抗感染药物,及时处理原发病灶,以后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敏感抗生素。
3、纠正酸碱失衡。
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可静滴5% 碳酸氢钠。
4、药物治疗。
血压较低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全身炎症反应。
5、另外还需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情况,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皮肤出现花斑、瘀斑等。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2)发热或低体温(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5)病原体检查阳性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观察要点】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情况,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理人员迅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
以下为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方法。
1. 快速评估:护理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并记录下来。
还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
2. 给予氧疗:肺炎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给予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给予吸氧面罩、鼻导管等。
3. 快速补液: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血管扩张和容量不足的情况,需要迅速进行液体复苏。
根据患者的血压、尿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并迅速静脉输入。
推荐使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4. 快速抗感染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感染的扩散和发展。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以静脉给药的方式迅速输注。
5. 血流动力学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力波形、心输出量等。
可以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
6. 控制感染源: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不仅要控制感染的扩散,还要消除感染的源头。
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7. 营养支持: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常存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肠内营养的方式给予营养补充。
8. 心理护理: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和家属往往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及时给予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1)监测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
若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均为病情恶化的表现。
根据病情每10~20min测1次脉搏和血压。
每2~4h测肛温1次,体温低于正常者保温,高热者降温。
2)意识状态:意识和表情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若原来烦躁的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表示病情恶化;反之,由昏睡转为清醒,烦躁转为安稳,表示病情好转。
此外,尚应了解不同年龄意识变化之特点,如婴儿中枢缺氧可迅速嗜睡或昏迷;幼儿常先呻吟不安或烦躁,渐至意识丧失,而儿童常呈间歇躁动等开始。
医护人员应了解其特点,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变化。
3)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面色苍白、甲床青紫、肢端发凉、出冷汗,都是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
若全身皮肤出现花纹、淤斑则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详细记录尿量:尿量是作为休克演变及扩容治疗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输液过程的护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1)溶液选择及用量:轻型病例输1/2张液(2:3:1液)每小时8~10m1/kg,休克纠正后减慢速度,以后用1/3~1/5张维持液,直到病情稳定。
重型病例采用三批输液:①用2:1等张含钠液10~20m1/kg(总量不超过300m1),在30~60min内静脉推注。
对疑有血液高凝状态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1/kg,滴速同上。
②继续输液用1/2~2/3张含钠液30~50m1/kg,于6~8h内输入。
③维持输液用1/5张含钠液50~80m1/kg,见尿后补钾,氯化钾剂量0.1g/kg. 2)输液过程的护理:应注意输液速度与量,输液过速或过量可造成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输液速度过慢或量少则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
故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速度与流量。
在判断输入量是否适当方面,主要观察一般情况、外周循环和酸中毒恢复以及尿量是否增加。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收入ICU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心ICU 4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感染性休克,分为内镜治疗(24例)与手术治疗组(16例),记录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ICU监护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在治愈率、并发症、ICU监护时间(分别为87.5%、3.7%、9.3±3.3d)均优于手术治疗组(分别为81.3%、20.8%、8.7±3.2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关键在于通畅引流,内镜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缩短ICU监护时间。
【关键词】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手术;预后【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12-03【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curative effect of acute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or 72 patients with AOSC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Of these patients,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has 24 cases and surgery group has 16 cases. The curative rate, complication rat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were recorded. Resul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between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and surgery group in age and distribution of sex and APACHEII scores(P>0.05).Howev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urative rate(87.5% VS 81.3%),complication rate(3.7% VS 20.8%),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9.3±3.3d VS 8.7±3.2d)(all P<0.05).Conclusion Emergency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decease complication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AOSC with septic shock.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0SC)是胆道急性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主要由于胆道梗阻,导致感染所诱发;易早期发生感染性休克,并病情进展快,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是胆管致死的重要原因。
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观察与护理。方
法 我们对2008-2010年住院的3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根
据发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呼吸功能的监测与护理、循环功能的监测与护
理、肾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护理、肝功障碍的监测与护理、休克的观察与护理、急
性重症胆管炎的观察与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和护理,
使患者安全度过疾病危险期和并发症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结论 通过
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观察、治疗与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及时掌握
疾病变化的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就能为重症患者存活赢得希
望,提高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 感染性休克 观察 护理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腹部外科危及生命的急腹症,该病来势凶,病情变化快,
极易引发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我们通过对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及时掌握疾病
变化的信息,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就能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与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2008-2010年住院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
(70.5±10.3)岁,均有胆道病史,发作病程4-76小时,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30
小时。并发DIC4例,胰腺炎9例,梗阻性黄疸7例。胆囊切除术后5例。
2 护理
2.1重要脏器的监测与护理
2.1.1呼吸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护理 休克早期,由于组织灌流减少,携氧能力
降低,致呼吸速率增加,引起呼吸性碱中毒。随着休克的继续,微循环障碍加重,
引起肺间质水肿,气体交换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性酸
中毒。护理上应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定时翻身、扣背,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大流量给氧(6-8升/min),根据病情和
临床血气分析,尽早采取通气支持,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预防ARDS的发生。
2.1.2循环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护理 休克早期,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交感神
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脉搏增快)。随着休克的继续,胰腺释放的心肌抑制因
子引起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受到影响,心输出量减少,心肌缺血,引起心功能
不全,心衰。护理上应持续床旁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
以及临床症状,应及时处理。根据CVP调节输液量,防止输液过多引起心衰。
2.1.3肾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护理 休克早期,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
少,可引起尿量减少。随着休克的加重,当收缩压<70mmHg时,肾小球滤过作
用停止,可致少尿或无尿。若休克继续,肾血管收缩,可致肾小管缺血性坏死,
引起肾衰。护理上应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量、色、尿比重、渗透压,
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变化,血清K+、Na+、Cl-、Ca2+和酸碱平衡的变化,及时
处理电解质失衡,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2.1.4肝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护理 护理上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
化,保持“T”管引流通畅,观察引出物的量、色、质。严密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
原、纤维蛋白原等的变化及皮肤、牙齿、口腔黏膜、胃肠道出血症状。
2.2抗休克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2.2.1扩容补液的护理 补液时应快速输入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不足,接着
补充一定量的胶体液,以维持渗透压。在容量补足的同时,输入碱性液体及时纠
正酸中毒。补液时应根据病人的CVP、血压、脉搏、尿量、皮肤的温度和颜色、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微循环状况,来决定补液的速度、种类和数量。
2.2.2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多巴胺是常用的扩血管升压药,小剂量时具有强心
和扩血管作用。一般给予5%500ml+多巴胺80mg静滴,以20滴/min开始,根
据病情、血压调节滴速,最大浓度不超过5ug/(kg?min),使收缩压保持在
90mmHg以上即可。
2.3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监测与护理
2.3.1控制感染
①手术引流,清除原发病灶。
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有效抗生素,联合应用。
③加强支持治疗,增加病人抵抗力。
2.3.2临床症状的监测与护理
⑴腹痛:绝大数患者有上腹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随着症
状的加重,可出现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腹痛常伴恶性、呕吐,由于结石坎顿和阻
塞,炎症刺激胆管平滑肌和括约肌痉挛所致。
⑵寒战、高热:多为弛张热,由于胆道梗阻,压力增高,感染逆行扩散入血
引起。体温常在39℃以上,最高可达41℃。
⑶黄疸:黄疸的原因:结石引起的梗阻;肿大的胆囊压迫胆道;炎症刺激造
成胆管水肿、梗阻。
⑷腹胀:是由于炎症刺激胆管平滑肌和括约肌痉挛引起,加上中毒性休克,
造成麻癖性肠梗阻,引起腹胀。腹胀不仅影响伤口的愈合,还影响呼吸功能。必
要时尽早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预防ARDS。
2.4“T”管引流的护理
2.4.1妥善固定“T”管。
2.4.2保持“T”管通畅。
2.4.3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质。
2.5心理护理 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通工作和家属的安抚工作,使患者在
心理上对各种不良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在生活上给予必需的照顾,使其情绪稳
定,能配合治疗。
3 讨论
通过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根据
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时掌握疾病变化的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就能为重症患者存活、治疗赢得希望,就能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
愈率。
参 考 文 献
[1] 宋志芳主编.机械通气与危重病治疗学,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ISBN978-
5091-2077-4.
[2] 李梦樱主编.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ISBN 7-117-0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