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66.18 KB
- 文档页数:5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哪些?急性重症胆管炎是一种发生在急性胆管炎基础上的严重梗阻化脓,相应的会进一步提高胆道内的压力,致使血液中出现大量细菌、内毒素,进而会诱发胆源性休克、败血症,甚至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转化,这是一种最为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复杂且迅速、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
1临床症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产生多与结石梗阻或蛔虫在肝胆管污染坏死所造成的肝胆湿热内闭、脏腑不利、热腐成脓有关。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腹及右上腹痛、寒战、发热、寒战为主,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精神异常的情况,体温≥39℃或≤36℃,脉率≥120次/min,白细胞计数≥20×109/L,胆汁呈脓性且存在胆管内压升高的情况,血培养结果为阳性。
2治疗程序与处方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积极的开展抗休克、抗感染治疗,为及时解除梗阻和引流胆道,就需要及时开展手术治疗。
2.1术前准备抗休克:术前禁食帮助肠胃减压,使用鼻球或面罩进行持续吸氧,完成导尿管的留置工作,认真记录出入量;将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开通,必要时有必要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科学的检测;对血压、脉搏与末梢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时的进行心电监护。
同时,积极的开展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
2.2手术治疗对胆总管进行适当的切开减压治疗,重视T管引流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胆囊切除;若患者个人情况比较差,则可以先开展胆囊与胆总管双造瘘术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以后择期再开展根治手术。
2.3介入治疗采用内镜置鼻胆管的方式进行减压引流,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以后择期进行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
3护理措施3.1体液护理强化观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循环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为补液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可准确的记录出入量。
休克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确保血容量的尽快恢复;严格按照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皮质季度,必要时可以采用血管活性药物。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是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梗阻化脓,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入血液中而产生胆源性休克和败血症,进而转变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和迅速、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本病属中医急黄、厥逆、昏迷等病范畴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顶胀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
病情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
如未予以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2.体征:(1)体温常在40C以上,速达120—140次/分,血压降低, 呼吸浅快(2)剑突下常有压痛和肌紧张,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二、护理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准备:及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2、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疸三大症状,注意低血压,神志精神症状、胰腺炎和腹膜炎3、在危重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应注意,有感染休克者应做好一切抢救休克的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对有黄疸病人,应同时给维生素K1 静脉滴注术后护理1.加强监护:包括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定时观察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尤其是心、肺、肝和肾功能有无受损2.特殊观察:黄疸、腹部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3.特殊护理:T 型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流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返流(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3)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袋(4)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 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概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管梗阻、严重的胆道感染、胆结石、胆汁排泄不通畅伴发细菌感染、化脓和积脓,主要症状有寒战、发热、腹痛、黄疸、休克。
常发生在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病,还见胆道狭窄或者癌症梗阻,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发热,呈现败血症的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黄疸,可并发感染中毒性休克。
病因本病的特点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伴发胆管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积脓、胆道高压,大量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导致多菌种、强毒力、厌氧与需氧菌混合性败血症、内毒素血症、氮质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胆管结石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占80%以上。
胆道寄生虫最常见的是胆道蛔虫症。
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肠道蛔虫的感染率达50%~90%。
胃肠功能紊乱、饥饿、驱虫治疗不当或胃酸缺乏者,蛔虫容易钻入胆管。
蛔虫喜碱性环境,有钻孔习性,易进入胆管,引起胆管不完全性梗阻,细菌被蛔虫带人胆道,在胆道梗阻、胆汁淤积的情况下,大量生长繁殖,引起APC。
肿瘤主要是胆管及壶腹周围的肿瘤,以恶性肿瘤居多。
胆管狭窄包括胆总管下端狭窄,肝门部胆管及肝内胆管狭窄,狭窄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轻重程度不等,狭窄上段胆管扩张多伴结石存在。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好发于40~60岁,病死率20%~23%,老年人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非手术病例可高达70%。
好发于40~60岁人群。
症状起病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疼痛,一般呈持续性。
继而发生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体温可超过40℃。
常伴恶心和呕吐。
多数患者有黄疸,近半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可伴有血压下降,提示患者已发生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胆囊未切除者常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和肝脏。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可以表现为五联征,即腹痛、高热及寒战、黄疸、休克、神经精神症状,不要求五个症状全部出现。
医院外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应急预
案
(一)协助平卧位,判断患者反应,立即通知医生。
(二)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留取血标本,一路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输入适量5%碳酸氢钠;一路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适当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严格控制滴速,加强输液观察。
(三)给予氧气吸入4—6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四)对高热、寒战患者,分别采用降温和保暖措施,在退热过程中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同时做好相应的皮肤护理。
(五)遵医嘱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及解痉镇痛药物。
(六)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神志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七)通知禁饮食,记录出入液量。
(八)完善相关检查,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备皮、备血、留置胃管、尿管等。
(九)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护理常规
手术前
1.按外科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惧和d担忧,稳定其情绪。
3.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协助取舒适体位,遵医嘱使用镇痛剂和解痉剂,观
察用药疗效。
4.腹痛明显者禁食,水,疼痛缓解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清淡食物,忌暴饮暴食。
手术后
1生命体征监测: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血压平稳后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
5.体位:全麻术后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4—6小时后待病人清醒,可取半卧位,
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6.引流管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脱落,起床活动时,引流管应低于胆囊位置
2)保持引流通畅,防治受压,扭曲,堵塞,定时挤压
3)保持无菌,更换引流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T管夹管,T管通常放置2W以上,若引流胆汁澄清,病人食欲增加,体温正常,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可作夹管试验,观察夹管后有无腹痛,寒战,高热或黄疸等。
若无不适主诉,行胆囊造影证实胆管下段通畅可拔管,造影后应开放T管1-2天引流造影剂,防止过敏反应。
拔管后应观察切口有无渗液,腹痛,发热等
4.饮食指导: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肠蠕动恢复后,早期选用低脂,清淡,
营养均衡的饮食,观察有无腹泻
5.早期活动:手术日协助病人床上被动活动,次日可协助病人床上翻身,第二日可在
体力允许情况下下床活动,注意安全。
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肠蠕动恢复和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十、胆囊炎、胆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胆囊炎是指发生在胆囊的细菌性和(或)化学性炎症。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除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外
【手术前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
(1)生命体征的观察:高热、脉搏快、呼吸急促、低血压。
(2)腹部体征的观察:剑突下及有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3)神志的观察:烦躁、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提示中毒性休克。
(4)小便的观察小时尿量、尿比重的观察。
(5)实验室检查的动态观察:血象、血气分析、肝肾功及电解质等。
2、急性期一般取半卧位、禁食、静脉输液,准确使用广谱抗生素,
积极抗休克治疗。
3、慢性期可进半流质饮食和或普食,限制脂肪类的摄入。
4、有黄疸者可遵医嘱肌注VitK1。
5、诊断明确后,腹痛剧烈时可用解禁药和镇痛药,如阿托品和杜
冷丁。
6、抽血送检查,特别是寒颤高热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前送检,如
已使用抗生素,应标明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7、加强心理护理。
【手术后护理】
1、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腹部体征,警惕内出血和胆汁性腹膜炎。
2、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需继续监测重要器官功能情况。
3、观察皮肤巩膜黄疸消退情况。
4、T管按其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5、出院指导需强调低脂饮食。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又称重症胆管炎或机械化脓性胆管炎,是结石性梗阻伴细菌感染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1955年,Reynolds发现,严重病人除了以腹痛、发热和黄疸为典型临床表现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伴有休克和精神症状,后被称为Reynolds五联症。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2)既往史:有无胆道手术史,有无胆道结石、蛔虫、肿瘤、狭窄病史,有无用(服)药史、过敏史及其他腹部手术史;有无腹痛、腹泻、畏寒、发热、上腹部疼痛及放射痛等。
2.临床表现病人多有胆管疾病史或胆管手术史。
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凶险。
临床表现除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血压下降、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故常称Reynolds五联症。
病人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胀痛或绞痛、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出现黄疸。
腹痛一般较剧烈,呈刀刺样或撕裂样,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
疼痛位于剑突下或向肩背部放射,高热为此症的特点,多呈弛张热。
黄疸则随病程的长短及梗阻的部位而异。
低血压是此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多发生于病程的晚期。
体格检查时发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右上腹及剑突下方有明显的压痛,腹肌紧张,肝脏肿大,肝脏压痛及叩击痛,胆囊有时亦可肿大及压痛。
Murphy征阳性。
3.治疗原则一旦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积极抗休克和手术,应尽快切开胆道,取出胆石,减压引流,才能防止或终止休克的发生,使病人转危为安。
目前认为,在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果敢地进行手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予引流,病人才有转危为安的可能。
4.心理、社会因素(1)认知情况:病人对疾病的发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的情况。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本次发病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心理反应为担心手术效果、担心治疗效果等。
(二)护理措施1.维持体液平衡,预防休克(1)加强观察:严密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循环功能,如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每小时尿量等;及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为补液提供可靠依据。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瞩患者卧床休息,禁食。
根据病情选择舒适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液、输血,尽快恢复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二)病情观察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
2.严密观察病人的腹部体征。
当病人腹痛剧增,出现腹膜炎体征伴高热、寒战、黄疸、急性腹痛伴休克时,应立即汇报医生。
(三)症状护理1.腹痛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遵医嘱正确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
2.高热时,可采取头枕冰袋、酒精擦浴、灌肠(4℃生理盐水)等物理降温方法。
观察体温变化,及时评估降温效果。
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四)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五)心理护理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活动与体位:去枕平卧位6个小时,头偏向一侧。
之后可予以半卧位。
鼓励早期活动。
2.饮食与营养:待蠕动恢复后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食。
(二)病情观察1.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
3.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用药,观察用药反应,做好药物宣教工作。
(四)引流管的护理1.各引流管标志应明确,固定妥善,确保引流通畅。
2.观察和记录各引流管的引流量、性质、颜色等,并做好记录。
3.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4.按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
(五)并发症的护理1.出血。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休克等的早期表现。
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胆瘘。
观察腹痛性质、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有无胆汁性腹膜炎症状。
健康教育1.嘱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2.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3.告知病人T型管留置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4.告知病人胆管结石有一定的复发率,出现腹痛、高热、黄疸时应及早来院诊治。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常规一、目的为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及疾病护理常规,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二、范围全科护理人员三、定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以胆管梗阻和感染为主要病因的一种危重胆道疾病,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
是结石性梗阻伴细菌感染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是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最凶险的并发症。
急性胆管炎和AOSC是胆管感染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程度。
引起AOSC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次之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
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经T形管造影或PTC术后也可引起。
四、内容(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胆道疾病发作史和胆道手术史。
2.身体状况:(1)局部情况:评估患者有无肝区肿大肝区疼痛,能否扪及胆囊,有无突发性剑突下或右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或腹膜刺激征等。
(2)全身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发病急、进展快,有无胆道感染的Charcol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是否伴有体克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即Reynoids五联征。
3.心理一社会状况: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急骤,一些患者就诊时间较晚,来院时往往病情复杂而危重,可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症状,患者表现为痛苦、烦躁、焦虑不安或精神萎歴,重者意识不清。
必须对患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消除思想顾虑以取得配合(2)病情观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般具有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征,还可出现 Reynolds五联征。
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之前就发生了神志淡漠,昏迷症状,甚至短期内发生感染性休克。
在准备手术的同时,必须: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腹痛、发热、黄疸三大症状的发展趋势。
②对症治疗:降温,吸氧,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以防误吸,留置尿管并观察每小时尿量。
急性胆管炎护理措施简介急性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主要由胆管的感染和炎症引起。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黄疸等。
为了促进患者康复,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胆管炎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疼痛控制、休息和康复等方面。
1. 饮食管理•遵循低脂饮食: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入高脂食物,如油腻食品、肥肉和蛋黄等。
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汤、水果和蔬菜等。
•充足的水分摄入:患者应多喝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清水或其他无刺激性饮料。
•避免刺激性食物: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和不适。
2.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敏感性测试结果,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合适的抗生素。
患者应按医嘱规定准时服用,并遵守疗程。
•解痉药物:对于伴有胆管收缩不良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解痉药物以缓解疼痛和促进胆管的排空。
3. 疼痛控制•应用药物控制疼痛:对于存在腹痛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疼痛程度来决定是否给予镇痛药物。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药物。
•温热敷:患者可在疼痛部位进行温热敷,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松弛胆管。
4. 休息与康复•相对卧床休息: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在发病期间,可以适当卧床休息,促进身体的康复。
•进行合理的锻炼: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锻炼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建议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游泳等。
•遵循医嘱:患者应定期复诊,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康复。
同时,遵循医嘱的饮食控制、药物使用和其他治疗措施,以促进康复进程。
结论急性胆管炎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药物治疗、疼痛控制、休息和康复,患者可以减轻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最终恢复健康。
同时,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和预防病情复发的目的。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常规一、行肝胆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瞩患者卧床休息,禁食。
根据病情选择舒适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液、输血,尽快恢复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二)病情观察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
2.严密观察病人的腹部体征。
当病人腹痛剧增,出现腹膜炎体征伴高热、寒战、黄疸、急性腹痛伴休克时,应立即汇报医生。
(三)症状护理1.腹痛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遵医嘱正确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
2.高热时,可采取头枕冰袋、酒精擦浴、灌肠(4℃生理盐水)等物理降温方法。
观察体温变化,及时评估降温效果。
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四)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五)心理护理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活动与体位:去枕平卧位6个小时,头偏向一侧。
之后可予以半卧位。
鼓励早期活动。
2.饮食与营养:待蠕动恢复后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食。
(二)病情观察1.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
3.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用药,观察用药反应,做好药物宣教工作。
(四)引流管的护理1.各引流管标志应明确,固定妥善,确保引流通畅。
2.观察和记录各引流管的引流量、性质、颜色等,并做好记录。
3.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4.按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
(五)并发症的护理1.出血。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休克等的早期表现。
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胆瘘。
观察腹痛性质、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有无胆汁性腹膜炎症状。
健康教育1.嘱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2.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3.告知病人T型管留置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4.告知病人胆管结石有一定的复发率,出现腹痛、高热、黄疸时应及早来院诊治。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
常规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梗阻化脓,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入血液中而产生胆源性休克和败血症,进而转变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和迅速、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本病属中医急黄、厥逆、昏迷等病范畴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顶胀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
病情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
如未予以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2.体征:(1)体温常在40℃以上,速达120—140次/分,血压降低,呼吸浅快
(2)剑突下常有压痛和肌紧张,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二、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及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2、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疸三大症状,注意低血压,神志精神症状、胰腺炎和腹膜炎
3、在危重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应注意,有感染休克者应做好一切抢救休克的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对有黄疸病人,应同时给维生素K1静脉滴注
术后护理
1.加强监护:包括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定时观察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尤其是心、肺、肝和肾功能有无受损
2.特殊观察:黄疸、腹部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流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返流
(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
(3)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袋
(4)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
拔前先在饭前管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1—2天后全日夹管,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以拔管。
拔管前还需要在X线下经T管行胆囊照影管,通常用%碘化钠做照影剂,照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引流2——3天,以引流照影剂,减少照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照影后2—3天即可拔管
(5)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
1—2日会自行封闭
(6)拔管后一周内,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4、伤口护理:观察并记录伤口的性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皮肤护理:黄疸病人往往因胆盐刺激使皮肤齐痒,可用温水擦洗,协助病人剪短指甲,必要是戴手套,保持床铺清洁,柔软
6、协助病人排痰及早期活动
7、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感染
8、心理护理:病情重,心理负担重,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三、健康教育
(1)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遵医嘱坚持服用利胆药物
(3)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舒畅
(4)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检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5)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延误病情
四、辩证施护
1、气滞型
主证:右上腹疼痛或绞痛,纳呆、嗳气,恶心呕吐,常因情绪变化,饮食不洁而诱发或加重,一般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无黄疸,右上腹有局限性压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
施护
(1)、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2)、针刺止痛。
用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观察疗效
(3)如腹痛加剧,寒战高热并出现黄疸者,提示有胆道梗阻,应立即报告医生(4)呕吐缓解后进食清淡、低脂、易消化饮食,如茉莉花茶,佛手瘦肉汤等2、湿热型
主证:表情较急重,多有寒战、高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寒热往来,血压脉搏变化很大。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紧或弦数,大便多为灰白色燥结,小便量少,色深
施护
(1)、高热护理:给予物理降温;可遵医嘱针刺大椎、曲池穴以退热
(2)对高热禁食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3)便秘者予大承气汤灌肠,以泻热通
3、中毒型
主证:高热、寒战后(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患者有时无明显高热寒战),突然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冷汗及手足厥逆等,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沉细数
施护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中毒性休克的表现
(2)给予吸氧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
(4)若发现胆囊穿孔及胆道四联症“腹痛、寒战或高热、黄疸、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