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胆管炎.ppt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31
202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文)病因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 itis, AOSC )。
急性胆管炎和AOSC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AOSC 也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 。
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管急性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的结果。
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管狭窄,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经T管造影或PTC术后亦可引起。
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粪球菌、肠球菌);合并厌氧菌者常见。
在致病菌中,单一细菌感染约占40%,两种细菌感染占40%,三种或三种以上细菌感染者占20%。
临床表现1. 病史与症状患者多有胆道疾病史。
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
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疽)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s五联症。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也可表现为躁动、谵妄等。
2. 体格检查体温常持续升高达39-40"C或更高。
脉搏快而弱,达120次/min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可出现皮下疾斑。
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可有肝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可>20X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胞质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血小板计数降低,最低可达(10-20) X 109 /L; 肝、肾功能受损,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氧血症,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哪些?急性重症胆管炎是一种发生在急性胆管炎基础上的严重梗阻化脓,相应的会进一步提高胆道内的压力,致使血液中出现大量细菌、内毒素,进而会诱发胆源性休克、败血症,甚至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转化,这是一种最为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复杂且迅速、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
1临床症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产生多与结石梗阻或蛔虫在肝胆管污染坏死所造成的肝胆湿热内闭、脏腑不利、热腐成脓有关。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腹及右上腹痛、寒战、发热、寒战为主,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精神异常的情况,体温≥39℃或≤36℃,脉率≥120次/min,白细胞计数≥20×109/L,胆汁呈脓性且存在胆管内压升高的情况,血培养结果为阳性。
2治疗程序与处方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积极的开展抗休克、抗感染治疗,为及时解除梗阻和引流胆道,就需要及时开展手术治疗。
2.1术前准备抗休克:术前禁食帮助肠胃减压,使用鼻球或面罩进行持续吸氧,完成导尿管的留置工作,认真记录出入量;将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开通,必要时有必要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科学的检测;对血压、脉搏与末梢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时的进行心电监护。
同时,积极的开展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
2.2手术治疗对胆总管进行适当的切开减压治疗,重视T管引流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胆囊切除;若患者个人情况比较差,则可以先开展胆囊与胆总管双造瘘术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以后择期再开展根治手术。
2.3介入治疗采用内镜置鼻胆管的方式进行减压引流,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以后择期进行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
3护理措施3.1体液护理强化观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循环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为补液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可准确的记录出入量。
休克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确保血容量的尽快恢复;严格按照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皮质季度,必要时可以采用血管活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