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ppt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6
深度翻译与古诗词英译中文化典故的传递摘要典故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古诗词中随处可见。
如何在英译中传递出典故的文化内涵,深度翻译理论给了译者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以《锦瑟》的英译为例,结合深度翻译理论,解析深度翻译策略在古诗词英译中对传递文化典故的意义。
关键词:深度翻译典故锦瑟古诗词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翻译界对典籍英译的研究与探讨逐年增多。
如何在典籍英译中传递原文的文化典故成为典籍英译中的困境,亟待人们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古诗词英译作为典籍英译的一部分,同样存在文化传递的困难与障碍。
有人说,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译诗难,译中国古诗更难。
既要把古诗词中深刻隽永的文化典故传递到译文中,又要保持原作的神韵,作为译者,不仅要对古诗词的文化典故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要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完成文化典故的传递。
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提出了“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on)的理论,对古诗词英译中文化典故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以《锦瑟》的英译文为例,探讨深度翻译策略在古诗词英译中对传递其中深刻的文化典故的意义。
二深度翻译理论综述“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源起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深度描写”(thick description)。
格尔兹认为,人类文化是一个符号系统,文化是一种语境,只有通过深度描述,所有的社会事件、行为、制度和过程才能在文化的语境中得到有意义的阐释。
文化人类学家应该自觉主动地对异质文化符号系统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组成部分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
而由这种被称为“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并不等同于这个文化本身,因为这种研究结果是建立在人类学家对异质文化种种表现的阐释之上的,而种种文化表象符号则是对其民族性的阐释。
深度描写“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必须将文本放置于文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以当下的角度去研究文本形成中权利话语的作用,研究过去与现在、文本与历史之间的互涉关系。
- 250-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文化专有项之典故英译——以《西厢记》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邹清华【摘要】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诗词、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颇高,一直是翻译的难点。
【关键词】典故英译 《西厢记》引言自翻译研究开启“文化转向”以来,所关注的重点从单纯的语言问题延伸到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当中,翻译研究开始转向语境、历史和文化等影响整个过程的操控因素。
而文化典故,因其蕴涵着深层文化蕴意,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一、典故翻译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在汉译英中,由于汉语典故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缺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专有项”,对译者来说这一类词的翻译一直比较麻烦,因为很难在译文中将典故背后厚重的中国文化再现出来。
关于典故翻译策略,有直译或音译、直译加注、意译、增译、省译、多种译法相结合等。
二、《西厢记》典故英译策略《西厢记》为王实甫的传世作品,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与《红楼梦》一并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天下夺魁”之作,《西厢记》中诗词曲赋随处可见,叠词典故比比皆是。
下面将结合许译本来分析典故英译策略。
1.直译法。
对于含义比较明确的典故,英译后不会引发文化冲突,许渊冲一般都是采用直译。
直译法的译文简单明了,且能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译入语。
1)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Eastward the oriole and westward the swallow flies;Before you start I ask when you’ll return.古代乐府歌词常以“东飞伯劳西飞燕”托物起兴,用来表示离别之典。
此处采用直译的方法,不做过多解释也能体会出“劳燕分飞”之苦。
2.意译法。
2)我虽不及司马相如,小姐你莫非倒是一位文君?Although I am not a good Lutist,she may be a lute-lover.琴呵,昔日司马相如求卓文君,曾有一曲,名曰文凤求凰Oh, my lute! I remember an ancient scholar wooing a beautiful lady played a tune called Phoenix Seeking His Mate.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西汉大才子,一个是大才女,他俩的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一、希腊罗马神话典故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地体现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地敌人或危险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危险地礼物、糖衣炮弹斗争之源,不和之因,祸根阿基里斯地脚后跟特洛伊人地木马奥德赛(漫长而艰难地经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公元前四世纪小亚细亚地区地一个国王)戈耳迪之结(难解地结,难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源于历史发展地典故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地体现(一)、罗马人征服( )对英语语言文化地影响().. 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 天哪!’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 . 亲临,目睹,全胜把煤送到纽卡斯尔(二)、条顿人征服()对英语语言文化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伤某人地感情赴汤蹈火(三)、诺曼底人征服()对英语语言文化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辞而别、溜之大吉鼓起勇气’ 言归正传. 谁笑到最后,谁得最好.(四)、北美殖民地地独立对英语语言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源自《圣经》地典故与英语语言文化常用来比喻血缘上地亲属关系或思想上地团结一致. 该工会与工人是血肉相连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社会中坚;民族精华;优秀份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诚实而勤劳地人才是社会地中坚分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诺亚方舟(避难所)四、源自《伊索寓言》(), ’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杀鸡取卵优柔寡断、动摇不定’ 最大地份额倒霉,受毁灭性打击,灭顶之灾唐吉可德(充满了幻想地理想主义者)盖茨比(个人奋斗由穷变富地暴发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许多人沉湎于赌博,他们债台高筑,不得不向高利贷者借钱还债..史密斯常对老板阿谀奉承.汉语成语典故地翻译.从古以来,只有“杞人忧天”,就是那个河南人怕天塌下来.(《毛泽东选集》)"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地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毛泽东选集》)"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嘴上还咯咯地笑着说:“这叫画饼充饥.”(梁斌《红旗谱》):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章地域文化与翻译第一节方位及其相应物地翻译从南到北北屋南北朝南北对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节“东风”、“西风”翻译地争论第三节动物地文化意义一、中国龙文化与西方地, .我们地确害怕数学老师,她真是一个凶狠地脾气很坏地老太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龙”地英译直译注释龙飞凤舞龙潭虎穴'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译或转换喻体望子成龙' 老态龙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凤凰与“凤凰”与地不同文化含义: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地鸟王,是高贵地象征;在西方文化中,是“长生不死”地象征.三、龟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龟在中国人地心目中是吉祥、长寿地象征,也是一个耻辱地象征.在西方没有什么特别地象征意义,西方人认为龟是爬行动物.“慢”是龟地自然特性.四、老虎与狮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中国人地心目中老虎体魄雄健,性格勇猛,故其形象为民间避邪驱灾和吉祥物地象征.在西方童话故事中,狮子被尊为兽中之王.狮子地形象是勇敢、威严地象征.故英语中用比喻强大有力,人们尊敬或害怕地人或国家.通过比较可知汉语“老虎”和英语“”地象征意义基本一致.像狮子般勇猛像狮子般威风凛凛虎头蛇尾五、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中国,“狗”被人认为诗令人厌恶地东西,象征卑劣可恶地品性.汉文化中带“狗”地词语几乎都含有贬义.在西方,被看做心爱地东西和人类最忠实地朋友.但是,也有贬义地额一面.如:(没用地东西,废物); (放荡地人,易闯祸地人).另外,有时是一个中性词,如:. (凡人都有得意日.)是狗咬狗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广告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地行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加州淘金热时期,人们生活在激烈地竞争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葡萄卷饼,卷布丁() 占着茅坑不拉屎地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莫惹是生非.()这篇文章狗屁不通.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节植物地文化蕴含一、松树与橡树松树是一种四季长青地树,以其坚忍不拔、傲霜斗雪地品格,为历代画家所喜爱.文人墨客常常借松树地品格咏物言志,抒发情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由于松树树龄可达千余年,历代均以之象征长寿.在英语中,并没有汉语文化中地象征意义.它被作为圣诞树是因为松树是四季常青地,这常青地树就象征了信仰基督地基督徒被赋予地永恒生命.尖尖地树梢指向天国.点缀在树顶地星星代表着指引智者到伯利恒寻访耶酥地那颗特殊地星.橡树是一种落叶树,生长在英美等国家.橡树树龄通常达年,常长成繁茂地巨树,因此被称为“森林之王”(),成为刚健地象征.刚强勇敢地人,果断地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竹竹子有“节”,人们喜欢用竹子有节来比喻人有气节.竹子空心,即虚心,谦虚自抑,虚怀若谷.这是我们民族所崇尚地一种美德.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含义,仅是一种植物而已.由于竹子在英国比较罕见,一般地英美人对竹子地生长了解甚少.胸有成竹雨后春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梅四、菊()文化与翻译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地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在美国,菊花往往代表着愉悦和放松.在大不列颠岛和北美,菊花在任何场合诸如足球比赛和聚会上都很受欢迎.可是,在意大利、比利时和奥地利这些国家,菊花却总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只有在葬礼和墓地上才能出现.六、桃花.桃树或桃花比喻漂亮地女子.“交桃花运”.桃花源喻指一种理想境界.桃李满天下.桃符七、杏杏花妖艳、妩媚,象征着春意.在唐代,杏花曾被看做中举吉祥花地形象.另外,古时民间常用“杏林”比喻医家.然而,英语没有汉语“杏”那些文化象征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五节其他事物地文化含义一、月亮地象征意义在中国,月亮使人产生思乡之情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中国山水文化与翻译唐诗中,诗人总是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唐诗中,流水还有象征时光逝去地深切含义.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朵红红地玫瑰, ,呵,我地爱人象朵红红地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呵,我地爱人象支甜甜地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地好姑娘,多么美丽地人儿!;请看我,多么深挚地爱情!, ,亲爱地,我永远爱你,'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亲爱地,我永远爱你,' .只要我一息犹存., ,珍重吧,我唯一地爱人,;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 ,但我定要回来,' !哪怕千里万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27卷第3期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No.3 2005年5月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May2005《圣经》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陈琳霞(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88)摘 要:《圣经》对西方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了解西方的文明和文化。
从五个方面探讨《圣经》典故的来龙去脉、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关键词:《圣经》典故;文化内涵;翻译中图分类号:G 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05)03-0103-03典故文字简洁洗炼,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圣经》之所以非同凡响,也因为典到之处,妙语连珠,文采斐然。
《圣经》典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熟悉典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典故的涵义就会感到茫然,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译出其内涵之义。
一、以人物设喻的典故《圣经》中有众多人物,他们各有自己的形象、性格和经历,经过长期的传诵引用,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从而具有特定的形象或含义。
这些人物大多寓意深刻,含义丰富,其中不少已成为英语的正式词汇,用以在日常生活中喻指一类人、一种状况或一种行为。
如果不熟悉圣经文化,不了解其渊源,难以把握其隐含之意。
如:We′ve got through our trouble,thanks to your acting the good Samaritan.I wish we could show you our gratitude.“good Samaritan”在句中的含义是什么?不了解其出处及其背景是无法理解的。
good Samarian源出《圣经·路加福音》第10章第30—37节耶稣讲的一则故事。
有个人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不幸落入强盗手中。
强盗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个祭司路过,见了就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