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5.69 KB
- 文档页数:1
致死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死亡的关系。
方法:对本院收治138糖尿病死亡病人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0例,死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5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死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1例。
结论:糖尿病较非糖尿病人死亡率明显增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20-01clinical analysis of diabetic mellitus.【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ath. methods:138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iabetes death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results:of 10 ca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ed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in 5 cases,3 cases died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died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renal failure in 2 cases,1 cases died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conclusion:diabetes compared with non diabetic pati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tality.近五年我院收治了糖尿病人138例,其中有21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属血糖状态而继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以及临床症状,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波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控制好坏有关。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感染、过度刺激、手术、外伤或饮食控制不良的情况下,可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如严重脱水、恶心呕吐、神志障碍或昏迷,此时应考虑出现了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轻则可危害患者多个系统、多个器官,重则有生命危险。
一、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及昏迷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并发症,是指由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过量、食物摄取不足或推迟进食、运动量过大以及酗酒等各种原因导致血糖浓度低于2.5毫摩尔/升,临床产生此相应症状者即为低血糖症。
主要症状轻中度低血糖表现为出虚汗、心悸、心跳加快、头晕、颤抖、饥饿、双腿无力或全身无力、紧张、焦虑、恐惧感、脸色苍白、怕冷、头痛、血压轻度升高,同时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复视、听力减退、嗜睡、突然的性格行为改变;严重低血糖表现为失去定向能力、言语含糊等,最后出现昏迷,昏迷6小时可造成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二、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胰岛素不足或升糖激素不当升高引起的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诱因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停用,饮食不当(饮食过量或不足,大量吃甜食、酗酒等),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其他应激情况(急性感染、手术、创伤、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有时可无明显诱因。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三多一少”等临床症状加重,患者感觉软弱、乏力、肌肉酸痛;发病中期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呼吸加深加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头昏、头痛、烦躁、反应迟钝甚至嗜睡、昏迷等,临床脱水症状显著;发病严重者出现心肾功能衰竭、休克、深度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三、乳酸性酸中毒由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张之栩;高爱芹;饶小胖【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所有的住院DKD患者800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558例)和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组(24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Apoa)、甲状旁腺素(PTH)、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脑钠肽(BN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等指标.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0例DKD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558例(69.75%),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肥厚(LVH)、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脑血管疾病(CVA)、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LA)的患病率分别为12.50%(100/800)、4.13%(33/800)、4.37%(35/800)、13.75%(110/800)、35.00%(280/256);DKD患者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分别为2.50%(20/800)、3.75%(30/800)、12.50%(100/800)、17.50%(140/800)、33.50%(268/800),DKD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8,P=0.001).合并心血管疾病组与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BP、饮酒率、吸烟率、HbA1C、Scr、SUA、TC、LDL-C、UACR、Apoa、PTH、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UA、Apoa、LDL-C、UACR及β2-MG水平是DKD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DKD患者易于检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SUA、Apoa、LDL-C、UACR及β2-MG水平影响DKD 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19)005【总页数】5页(P331-335)【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作者】张之栩;高爱芹;饶小胖【作者单位】266109 青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肾内科;266109 青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肾内科;266109 青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DKD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性明显增加,反之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D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3]。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6T13:52:19.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郑精选林进光林涛陈志健陈志强[导读] 血糖控浓度、胆固醇浓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紊乱是造成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相关危险因素及控制血糖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疗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其中50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观察组),其中50例无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健康人体(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正好相反,两组组胆固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比对照组容易并发冠心病,且脑血管意外表现为缺血性脑梗塞。
结论血糖控浓度、胆固醇浓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紊乱是造成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脑血管意外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有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昏厥、打喷嚏、步态异常以及突发性短暂说话困难等,临床上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研究人员不断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专业研究,以期提高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水平。
现将我科收治的50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以及50例无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健康人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疗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其中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为(49.6±8.4)岁,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5.1±4.6)年。
另外健康人体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2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为(50.6±9.4)岁,病程为3~9年,平均病程为(6.1±3.6)年。
观察组患者除了糖尿病,没有其他心、肾等方面的疾病史,对照组人体没有其他如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史。
两组的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研究方面研究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方法具体为:①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应定期对其进行常规血压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7.0%)监测以及血脂监测等,必要时还可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化验检查。
②对所有患者予以糖尿病饮食照顾,并服用降血糖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对于某些空腹血糖浓度较高且存在短暂性进食困难的患者,应予以适量胰岛素治疗,以改善其脑循环,并降低其血糖血脂。
对于一些脱水剂和含水量浓度过高的药物,应慎重使用,避免患者服用到高血糖的药物而导致血糖升高,增大发病风险。
1.3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4.O软件实现。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比较观察组中的总胆固醇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甘油三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蛋白指标为0.94±0.13,低于对照组的1.34±0.21。
这一结果表明,血糖控浓度、胆固醇浓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紊乱是造成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有可能导致脑梗死现象,可根据5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几分差值,可将患者分类为以下几种情况:基本痊愈、无变化以及恶化。
当患者的功能障碍积分差值为(90-100)%时,患者的恢复水平达到基本痊愈的状态,残疾程度为0。
而当患者的功能障碍积分值为-18%时,表明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症状,残疾程度为2级。
3讨论
在临床上应警惕年纪较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仔细分析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可对其进行糖耐量试验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
治疗时还应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病况,通过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降低发病风险。
血糖的高低对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巨大的影响[2]。
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在经过控制血糖治疗后,其发病风险得到了降低,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对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以及无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健康人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后,得知,患者处于基本痊愈状态时的功能障碍积分差值为(90~100)%,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时的工呢过障碍积分差值为±17%,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时的功能障碍积分差值为-18%。
且观察组的总胆固醇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甘油三酯指标分别为6.01±1.82、14.12±6.03、3.25±0.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血糖控浓度、胆固醇浓度是影响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意外的因素。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血糖浓度的控制程度,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确保由糖尿病引发的脑血管意外不会导致患者死亡。
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并发风险,临床上可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少峰,乔芳.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 8(24):104-105.
[2]力莉伟,张智军.青午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6(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