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高中历史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薄伽丘和《十日谈》1.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可能是( B )A.要求学生努力提高考试分数,否则给予惩罚B.重视体格锻炼,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C.专心于学业课程,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D.严厉纪律要求,禁止学生课堂讨论解析: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注重人、肯定人。
据此分析选项中体现此核心的内容:A中“给予惩罚”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B中“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中“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D中“禁止讨论”说明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应选B。
2.“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
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B )A.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B.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C.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解析: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D )A.反对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解析:《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项是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在,B项是《红楼梦》的作品内容,两者均没有C项的内容。
教学设计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从容说课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及其作品。
人文主义贯穿本课始终,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催生出众多彪炳史册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探究、讨论、欣赏中化解重点难点,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实质,体味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人文风采。
教学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人文主义。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及课件。
2.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的时间和性质;人文主义;薄伽丘及《十日谈》;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的戏剧。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
3.运用:探究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2.情景再现、对比分析、课堂讨论、课堂表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情景导入】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压制。
14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资本主义的摇篮意大利兴起,并次第扩展到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无论思想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高举着“人文主义”的旗帜,以其诗作、画作、剧作宣扬人性,抨击教会的虚伪,帮助人们冲决宗教神学的网罗,从上帝的羔羊变为独立的个人。
在这些文艺复兴的巨匠身上无不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彩。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自主合作探究:】1、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用希腊罗马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经济、阶级、思想、催化剂)2、文艺复兴真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吗?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3、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薄伽丘便应运而生。
《十日谈》是描绘10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郊外的别墅中度过的一段时光。
那里仿佛世外桃源,风景宜人。
他们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摆脱死神的阴影,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10天,正好组成100个故事,于是就有了《十日谈》的书名。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著名诗人,他享誉世界的作品是《神曲》。
《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讲述了作者的灵魂经过层层折磨,终于得以会见恋人神奇经历。
它是诗人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写成的。
《神曲》堪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伟大作品。
它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反映现实,其价值是不朽的,在意大利、欧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神曲》的主导思想是人文主义的萌芽。
彼特拉克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学案序号】12【编写人】【审核人】【学科联系人签字】【课程标准】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2.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定标自学】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2.背景:(文艺复兴最早出现于意大利的原因)(阅读48页1、2自然段归纳)(1)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阶级基础:新兴________________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3)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垄断西欧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4)思想基础:意大利较多地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补充)(5)导火线:____________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3.特点: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文艺复兴为何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反封建思想?(1)当时封建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其他思想。
(2)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4、实质:新兴______________反封建的__________运动。
4.思潮:人文主义。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
针对训练: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二、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一)进程:1、兴起:14世纪,意大利,文学前三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盛:15世纪,意大利,艺坛三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扩展:16世纪,西欧,英国:__________(二)代表人物及其成就:(阅读课本P48页第三自然段、P49页和50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选择题1.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以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财主因为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就被判火刑,但他疏通关系后被释放。
很明显,该故事把斗争矛头指向教会,讽刺其腐败,选C项。
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像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像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
”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 )A.古希腊神话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C.宗教改革D.浪漫主义文学解析:选B。
材料明显歌颂人性之美,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
本题容易错选D项。
我们只要认识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含义,它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建立之初,对社会失望而不绝望。
3.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与“圣像图”明显不同,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 )A.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反动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C.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D.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解析:选D。
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创作的人物,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所有人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真实,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解析:选B。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练习岳麓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基础夯实1.“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结合”实为(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故选C项。
答案C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 ) (导学号52400049)A.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B.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抨击宗教神学,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答案D3.“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 )A.禁欲主义思想B.苦行主义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蒙昧主义思想解析题目中所引内容的核心是要求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因此,C项正确。
答案C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鲜明地提出“我是自己的主人,想做就做”。
从本质上看,这种观点的积极意义是( )A.有利于人性的解放B.否定了宗教对人生的价值C.忽视了道德的作用D.是对世俗政权的公开挑战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有利于人性的解放,这是其积极的历史意义;B、D两项并非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C项明显属于消极影响,排除。
答案A5.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他借“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口赞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3.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4.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5.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 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6.“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
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A.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B.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C.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7. 近代社会的巨变迫使人们扔掉以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标签,重新思考‘我是谁’”。
以下选项与这一论断相符的是A.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唤起“人的觉醒”B. 英国的启蒙思想家否定君权神授C. 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主义D. 欧洲的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8.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含答案)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背景1.思想中世纪基督教会长期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
2.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政治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4.天灾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二、兴起14世纪,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
三、成就1.文艺复兴前三杰代表人物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著作《天主教会》《神曲》《歌集》特点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十日谈歌颂现世生活,揭露教会僧侣的腐败丑恶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风气之先河地位“人曲”-“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品特点评价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其作品成为欧洲画廊拱《蒙娜丽莎》的善恶顶之石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专注人体,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优雅、和谐、高度完美“画圣”3.英国的莎士比亚(1)著作:《哈姆雷特》。
(2)特点: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影响: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深远。
四、核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旗帜和主要的社会思潮,其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五、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六、作用1.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1.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
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思想:人文主义。
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十二、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1.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3.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史发展特征的能力。
4.通过理解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思想解放运动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渗透“人类的进步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升华”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分析法【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在近代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1.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3.教学疑点: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学情分析】1、本课面向高二文科班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和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合作探究和自我学习能力。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板书设计】12.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走进一个时代二、了解一群巨人三、感受一种精神授课过程:【展现课题】12.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导入】播放视频师: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作,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雕塑,令人目眩神迷。
而这些作品都出自同一个时代,恩格斯曾这样评价过这个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能产生巨人的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时代,了解一群巨人,感受一种精神。
(板书)第十二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师:我们首先走进这个时代,了解这个时代。
(幻灯片)板书(走进一个时代)上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生:禁欲苦行、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权至上等。
师:好,请坐。
1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主备: 审批:
【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内涵。
【知识梳理】见练习册
【重点突破】
1.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由于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资产阶
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故借助古罗马、希腊文化的复兴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
想文化。
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区别
中世纪绘画和雕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圣像图”姿态和表情都是固定
不变的。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艺术作品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
笔法解释了人性的善恶。他们的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包括耶稣等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
形态与常人无异,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课堂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
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自己。”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人文主义者“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哪些主张?
(2)依据材料二,比较图一与图二在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这
种不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
2
因。
【课堂练习】
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
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
教
2.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使欧洲人死亡2 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改变了
欧洲历史。与此相关联的是( )
A.宗教改革开始 B.《十日谈》面世 C.新航路开辟 D.《悲惨世界》
发表
3.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
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
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
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
局
4.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
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
说明他( )
①反对信仰基督教 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③追求现世的幸福 ④代表新兴资产
阶级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
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种思想应是提倡( )
A.实用主义 B.享乐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6.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
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3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7.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即“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
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据此推断,当时的人文主义法学者的研究倾向是( )
A.复兴古罗马法律体系B.笃信基督教神学思想C.崇尚英国君主立宪制D反对法国的
共和政体
8.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
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
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9.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人,受教皇之托接手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修筑。他创造
的教堂前广场柱廊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琪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该处成为罗
马最壮丽的景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
A.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伟大的艺术工作者B.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杰出的人
文主义者
C.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卓越的建筑大师 D.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教皇的忠
实仆从
10.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
《圣经》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D.近代的儒
学思想家
12.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B.拉斐尔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C.米开朗琪罗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D.达·芬奇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13.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
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
思潮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14.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
4
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
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
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