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西溪湿地里的植物
西溪湿地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杭州市的“绿肺”。
这里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
1. 水杉:西溪湿地是全球最大的水杉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众多
的水杉树木。
水杉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树干呈灰褐色,树叶椭圆形,绿意盎然。
2. 荷花:荷花是西溪湿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湿地中的池塘和
水沟里生长着各种品种的荷花,颜色各异,有粉红色、白色、黄色等。
花朵盛开时,荷叶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3. 蓬莱草:蓬莱草是一种湿地植物,常见于西溪湿地湿润的土
地上。
它生长低矮且茂密,叶子呈椭圆形,嫩绿色。
蓬莱草是湿地生
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可以吸收水分,保持湿地环境的平衡。
4. 紫藤:紫藤是西溪湿地中一种美丽的攀援植物。
紫藤的花朵
呈蓝紫色,蔓延在枝条上形成一片紫色的花海。
每年春天,紫藤都会
绽放出迷人的花朵,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只是西溪湿地中的一小部分植物,这里还有许多其他的植物
物种,如竹子、水葱、芦苇等。
这些植物共同构成了西溪湿地这片独
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人们的目光和赞美。
“示范村整治村"规划浅析——以江山市为例“西湖十八景”赏析安庆菱湖风景区市民公园设计白蚁的主要种类为害特点与防治方法探讨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难点分析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保护与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杜鹃花资源北方地区园林植物配置北方园林之皇家花园——避暑山庄北方园林之私家花园北京道路绿化养护的探讨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夜景照明设计技巧北京鹫峰国际梅园规划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温室环境设计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规划建设初探北京卫星城与郊区城市化关系研究北京亦庄卡尔生活馆景观营造构思标杆建筑城市中央和城市精神滨河大道凤凰广场的改造与设计博雅西园景观设计不同光照强度对杜鹃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与浓度对菊花幼蕾分化效果研究不同芍药品种花粉萌发力研究不同消毒剂种类与浓度对草本植物叶片消毒效果观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氮素分析不同种源麻栎种子营养成分变异不同种源香樟树幼苗抗寒性研究步入绿色生态环境的创作天地—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彩色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选择配置草本观花花卉盆栽的春夏季管理技术(可选一种或多种花卉)。
草本观叶花卉盆栽的春夏季管理技术(可选一种或多种花卉)。
草本花卉的春季播种繁殖技术及苗期管理(可选一种或多种花卉).草本或木本花卉扦插繁殖的室内外技术对比,或同类不同品种的花卉扦插成活力对比。
草本植物在地面装饰中的应用研究草坪腐霉枯萎病的防治草坪种子生产研究进展茶花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禅宗思想与文人园林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长兴县龙山公园设计说明常见园林树木育苗技术调查分析成都市高新区绿地景观现状调查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城市公园实例—法国圣路潘克拉斯公墓城市广场的设计与研究城市规划对文化保护至关重要城市建设需要非正常季节绿化施工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欧洲城市考察见闻城市景观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与旧城区景观环境更新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探讨城市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城市绿化安全分析城市绿线划定方法探讨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以桂林两江四湖滨水景区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城市行道树坛城市园林--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城市园林的困境与出路——兼论上海的城市园林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城市园林水景,铺装与道路,园椅与园灯等现代园林小品任选一对其发展及作用作分析设计论文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研究城市园林中的生态意识与功能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及对策城市中的建筑节能与环保城市住宅小区绿化种植设计初谈我国园林建筑的民族形式川西建筑风格及其探讨——川西邛笼建筑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春夏季盆花的室内外组合摆放(室内外可选一种或都选)。
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特点摘要杭州园林以植物造景取胜,植物造景特点明显,其中植物种类丰富、造景手法娴熟和景观风格多样是其主要的特点。
关键词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特点杭州园林除了湖光山色的自然因子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园林植物景观取胜。
杭州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种类、配置方式和景观效果有以下的特点。
1植物种类丰富1.1地被植物的广泛应用杭州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许多植物生长,因此植物品种丰富。
在园林中,除了种植大量的乡土乔木和灌木外,地被植物应用也及其广泛。
据有关统计,城市绿地中已有的地被植物种类共计144种,隶属于53个科。
其中草本类有87种,灌木类有45种,藤本类有12种,以百合科、菊科植物用得最多。
一般的有沿阶草、吉祥草、山麦冬、二月兰、八角金盘、洒金叶珊瑚、大吴风草;低矮的花灌木有杜鹃、麻叶绣球等;宿根花卉有福禄考、玉簪等;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虞美人;藤本如扶芳藤、常春藤;另外还有南天竹、肾厥等地被。
1.2水生、湿生的植物品种丰富杭州园林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生植物群落。
应用的沼生植物主要有慈姑、金钱蒲、泽泻、芦苇、花叶芦竹、芦竹、海寿花、雨久花、旱伞草、美人蕉、紫露草、花叶菖蒲、黄菖蒲、千屈菜等;挺水植物主要有花叶水葱、水葱、香蒲、再力花、花叶芦苇、花叶芦荻、斑茅、蒲苇等。
通过应用丰富多样的水生、湿生植物,使山体、绿地和水体自然衔接,达到了在保持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不变的同时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为保持水质清洁,大量运用漂浮植物与浮叶根生植物,如浮萍、紫萍、莼菜、中华萍篷草、白睡莲、泽泻等。
不同的水域条件,适合不同的水生植物生长,在岸边,选择大花兰草、千屈菜;浅水中,选择鸢尾;沉水植物选用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则选用莲、水芹、慈姑、菖蒲等。
深水区种植如荷花、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1.3色彩丰富的花境杭州西湖南侧滨江大道的花境是城市园林中极为吸引人的一处景观,材料丰富,风格多样。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生态环境工程案例很多,以下提供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案例名称: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概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该项目旨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工程内容:1. 水环境治理:通过建设生态湿地、水生植物净化等措施,改善湿地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种植、土壤改良等措施,恢复湿地的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动物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改善动物栖息地等措施,保护湿地的动物种群,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科普教育:建设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技术应用:该项目采用了多种生态工程技术,包括生态湿地技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
同时,还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环境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该项目还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效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杭州市的重要生态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虽然该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避免了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同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旅游热点,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总结: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工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工程案例。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生态工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西溪湿地动植物简介西溪湿地位于中国浙江杭州市西部,是一个面积约1066公顷的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
西溪湿地是淡水湿地和森林草地的组合,是杭州市内最大的自然湿地,其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全国闻名的大型综合湿地保护区之一。
下面将简单介绍西溪湿地的部分动植物。
动物西溪湿地是鸟类的天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途中的驿站。
西溪湿地现有鸟类186种,其中有30多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黄嘴鸥、红池鹭、黑鹳、金雕、白肩鹤等。
此外,西溪湿地还有鸟类丰富而且生态系统完整,竹林、稻田、池塘、森林等栖息地兼备,适宜多种水禽、鸟类和野禽的繁衍生息。
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很多个体数量很少的物种,如小夜鹰、红头潜鸭、鹰嘴鸭等。
除了鸟类,西溪湿地还有其他不少的动物。
例如,中国特有种的白鹇在西溪湿地生长良好。
棕榈鼠、灰鼠、黄家鼠等啮齿类动物常见于湿地内草地上。
和其他一些湿地一样,西溪湿地也有蜻蜓、蝴蝶和蜜蜂等昆虫。
植物西溪湿地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多,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等。
这里有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和湖泊植物,包括菖蒲、香蒲、田菁、雀稗等;有山地森林、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包括槐树、罗汉松、杉树、榕树、枫树、桂花等;还有草地上的草本植物,如蒲公英、白瓣橐吾、银叶草等。
这些植物为该湿地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总之,西溪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植被和动物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在这里,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回归和生命的延续,也正是由于西溪湿地得到充分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才让它成为杭州市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和生态示范区。
这个湿地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以获得对自然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多的欢乐。
对于这片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植物配置是极其重要,本文将围绕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进行阐述。
1. 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浙江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耐寒、抗旱、适应湿润环境的能力。
湿地也需要用植物来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洪水灾害,为水体净化提供条件。
2. 参考自然界的系统学分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植物配置工作纳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教育和自然保育项目中,并利用植物学中现有的分类法,设计了一套植物配置方案。
西溪湿地公园中的植被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它们分别属于生物学中的植物界、门和纲。
3.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植物配置中,重点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价值,保证湿地的生态平衡和景观的美学价值。
植物在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净化湖水,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4. 植物的保护除了湿地植物对环境的保护,西溪湿地公园还对植物进行了良好的保护,保证植物能够顺利地生长。
例如,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进行了适当的育苗,通过将野生植物移植到指定区域中,提高了它们的存活率,并给它们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湿地公园也对植物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保障了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是优秀的,它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设施不但美化了景观,而且对环境保护、环境净化和水文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植物配置对于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西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工作应该继续得到重视,加强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
杭州常用园林地被植物及其配置方式杭州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有着丰富的地被植物资源。
(见附表《杭州园林常用地被植物名录》)。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了达到“黄土不露天”的要求,杭州园林部门对地被植物的应用较为重视,早被作为提高园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一些公园、风景点的空旷地、山坡、林下、岸边和路旁,较广泛地栽种地被植物,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景观,兼收绿化和美化的效果。
在十年浩劫中,地被植物特别是可供观花的地被植物,曾遭到严重的摧毁。
但由于它的实用功能和观赏功能已被人们所重视,目前正在逐步恢复和发展中。
现将在各种环境中比较常见的园林地被植物的配置方式分述如下:(一)草地(草坪)草地,在杭州园林中是最常见的,也是面积最大的园林地被。
“一塍芳草碧芊芊”,有的已形成大片草坪,有的则穿插在花木树丛之间。
草质柔软,游人活动其间,感到宁静舒适而整洁,增添游兴,提高了公园效能。
草地大都由禾本科的结缕草、绊根草、假俭草、细叶结缕草等组成。
有单一种类铺设的草地,也有数种混合组成的草地。
面积最大的达35000平米,如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的大草坪,辽阔而平远,适于大规模地开展群众性活动。
(见2-2图)面积小的仅200平米,环境宁静,亦宜于游憩、赏玩。
用单一细叶结缕草铺设的观赏草地,在杭州植物园应用较多,也有用络石结合道路两旁,缓坡,坡脚,林缘铺设的,(图7-1)与名贵的山茶、含笑、玉兰等观花乔灌木相配,纤细柔和,色泽艳丽,显得更为秀致。
(二)路旁(花径、花境)为了使游人不断欣赏到因时序而递换的各种花卉景色,在园路两旁,根据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各异,选种一些与立地环境相适应,花色鲜艳,又常绿的葱兰、韭兰、鸢尾等地被植物,成片群植或小丛栽种组成花径,使原来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矮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景物协调地衔接起来(图7-2)。
杭州西溪湿地对杭州生态建设的作用及面临问题摘要:该文针对杭州西溪湿地,探究其对杭州生态系统建设的作用,以及目前人类活动对杭州西溪湿地的影响。
关键词: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生态问题水是生命之源。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一直与水生生相息。
人类的生活、生产等等都离不开水。
城市的建设往往也选择临江靠海,例如上海、杭州、伦敦、纽约,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息的生机和活力。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的6%,却为地球20%的物种提供了栖息繁殖地。
杭州西溪湿地历史悠久,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是杭州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对杭州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湿地的定义《湿地公约》中给湿地的定义是:不论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体[1]。
依据此定义,可以发现大多数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等均可划分为湿地,而且从定义中还可显示出,湿地与城市或其他生态系统的交叉、联系更加频繁和普遍。
由此,也可体现出湿地对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杭州西溪湿地的基本信息2.1 地理位置西溪湿地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位于杭州市西部,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16公里。
地理坐标位置介于东经120°02'至120°16',北纬30°15'至30°17'。
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2.2 物种分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已鉴定的昆虫标本有480种,分属于15目、133科、417属。
地被植物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徐利平刘慧春摘要:在简要阐述地被植物的含义及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实施保护过程中所遵循的地被植物应用原则,对建成后的西溪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景观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最后展望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被植物的应用前景,对其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园林植物;地被植物;研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应用;展望1地被植物的含义地被植物一般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1]。
草坪植物依其性质也属地被植物,但通常另列为一类。
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不仅用于小面积绿化,也可应用于较大的地面,它除用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可丰富园林景观,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地被植物除了具有草坪植物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2~5]。
2西溪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km,是罕见的城市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在西溪湿地的地被植物应用中,草本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宿根种类为主,一、二年生及球根植物也有少量应用。
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6]。
该系统的生产者由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组成。
对于西溪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应依据其生境条件,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种植。
2.1固堤护坡的原则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6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
湿地河道、驳岸常年浸泡于水流中,为防止水土流失或因较大水流冲击而导致坡道塌陷滑落,采用地被植物来防止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而低成本的方式,不但可以固堤护坡,更可以起到绿化、美化河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2遵循原生态原则西溪湿地公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是杭州市政府在启动西溪湿地保护工程所遵循的首要原则[7]。
因此在植物选配时,要做到在最大程度上吻合西溪原有的植物群落组成,在尽量不破坏西溪湿地原始植被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使其与原始植被极佳融合,达到原生态原则,恢复自然植被。
在人为的建设下,绿化美化西溪湿地,获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最佳效果。
2.3体现田园野趣原则较之杭州西湖,西溪被称为杭州的“村姑”,她质朴、素雅、野趣、恬静,而富有1 600多年的文化积淀。
为了体现西溪湿地的本质特征,尽量选择极具地方特色、管理粗放、富于野趣的地被植物。
当徒步湿地或乘坐轻舟前行,不同的乡村美景呈现眼前,不拘一格的布局,一步多景的风格,充分显示出湿地的野趣,又韵味十足,凸现文化积淀。
2.4体现休闲、娱乐及观赏效果西溪作为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在湿地生态能承受的范围内,需要体现休闲、娱乐、观赏的旅游功能。
因此,湿地的建成,必须达到一定的观赏效果,这就要求植被具有季相变化。
春赏野花、夏观绿荫、秋看芦花、冬品枯藤,做到季季有景,季季不同,以满足湿地休闲旅游之功用。
3西溪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3.1湿生地被植物这类植物是西溪湿地公园中的主体植物,主要应用的植物品种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又称芦头、芦柴苇子,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
圆锥花序,花期10-1月,灰色。
芦苇是最能够体现西溪湿地特色的植物品种之一,园区浅水区域有大量种植,其中以“秋雪庵景区处的配置最佳。
东面、南面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在深秋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白茫茫的景象,可谓“秋雪濛钓船”!此处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形成了以天空为背景,以水域为主体,极为宽阔的大视野,营造出典型的湿地景观,堪称西溪湿地的精华区块。
此外,西溪沿山河大坡地处也有较大面积的配置。
芦荻(Phragmites australis),又称荻花,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花期9-10月,花序白色,该植物也是能够体现西溪湿地特色的植物品种之一,每到深秋时节,荻花随风摇曳,夕阳西下,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洁白如雪,美丽异常。
园区在主航道两边、沿山河岸边及保留鱼塘田埂上都有大量种植。
野茭白(Zizania latifolia),又称茭笋、菰,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
为凸显西溪湿地野趣的一面,园内木栈道、航道水域边等处都有大量种植。
野茭白是露天环境下萌芽最早的湿生地被之一,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时,浅绿色的嫩芽给留有隆冬余寒的西溪增添了无穷的活力,让人们在寒冷中看到大自然的生机。
等到野茭白长到繁茂之时,漫步木栈道,风儿吹来,茭叶娑娑作响,好似大自然在弹奏乐章,同时还可以嗅到久违的“稻花香”,好似走在农人的田间,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一路走来,伴着幽幽的清香,让人流连忘返。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基生叶剑形,数枚花生茎顶,花黄色。
园中多种植于浅水岸边及宽阔水面中间突出的滩地上,黄色的花朵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绿叶丛中穿梭飞舞极为美丽。
香蒲(Typha angustata),又称鬼蜡烛,为香蒲科多年生草本。
穗状花序呈蜡烛状,花期6-7月。
多植于浅水湿地处,香蒲叶片清新而飘逸,随风起舞,极具动感。
等到冬季,叶儿枯黄,蜡烛状的花序仍旧高高耸起,挺立在寒风中,又可以给湿地增添无穷的野趣。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又称水枝柳,为千屈菜科多年生植物。
花紫红色,花期7-9月。
千屈菜株丛整齐清秀,花期长,园中多片植于水边“,泊庵”水域岸边就有大量配置,采用断断续续的种植方式,紫红色的花朵随着曲曲折折的水系忽明忽暗,给平静的水平线注入无穷的活力,打破水系一成不变的格局。
另外,湿地中配置的芦竹(Arundodonax)、莎草(Cyperus rotundu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灯心草(Juncus effusus)、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ri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湿生植物,也给西溪湿地增添了无穷的野趣。
3.2滨水地被植物这类植物主要用于坡体布置,在保护坡体不被水流冲刷的前提下,还可以衬托水景[8]。
或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通过倒影,形成美丽的滨水景观。
西溪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植物: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为早熟禾科蒲苇属多年生草本,花期为秋冬,圆锥花序大,羽毛状,银白色。
喜光,耐寒。
园中多丛植于水岸边,清新而秀丽,因其四季常青,经冬不凋,又可以给冬季的西溪带来生机。
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又称南迎春,为木犀科茉莉属常绿灌木,枝细长拱形,四季常青,柔软下垂,花黄色,花期4月,延续时间长。
春季黄花绿叶相衬,艳丽可爱,园区常植于驳岸、岛屿四周,细枝拱形下垂水面,倒影清晰,甚是美观。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又称黄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花白色,浓香,花期6-8月。
栀子叶色亮绿,四季常青,花大洁白,芳香馥郁,园中常对植于桥头或丛植于岸边。
初夏时节,花香浓郁,游人走过,携香而去。
野蔷薇(Rosa multiflora),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花白色单瓣,芳香。
多花,3-4月开花,多植于陡坡,悬挂于水岸边,洁白如雪的花朵在枝头绽放,引得蜂飞蝶舞,水中的倒影也清晰可见,极具韵味。
除以上所叙述的几种外,羊蹄(Rumex japonic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var.major)等植被也适于营造美丽的湿地景观。
3.3林下阴地地被植物蓬蘽(Rubus hirsutus),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小灌木。
单数羽状复叶,花白色,果鲜红色,成熟于5月,园区主要种植于林下,素雅的花朵在林下成片出现,蔚为壮观。
它是最能体现西溪湿地特色的植被之一。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
叶丛生基部,叶形多变,长椭圆形至广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
花紫堇色,长囊形,花期3-4月,淡紫色的花朵在林间地头昭日开放,好似翠绿的地布上缀着朵朵小蓝花,像极了“村姑”的头巾。
二月蓝(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又称诸葛菜,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二年生草本花卉,总状花序,顶生,花为蓝紫色,早春2月开花,盛花期3-4月。
园区多配置于林下、林缘或草地边缘。
花开时节,成片蓝紫色的花朵,给早春的西溪平添了些许生机与活力。
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玄参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
花单生于苞腋,苞片呈叶状;花冠淡蓝色,有放射状深蓝色条纹。
花期2-5月,淡蓝色的花朵在初春时节开放,花朵星星点点。
此外,石蒜(Lycoris radiate)、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鸭跖草(Commelina commelis)、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rofii)等植被,也应用于西溪湿地,这类植物在背阴处及林下布置,自然成群。
3.4游步道边及开阔地带地被植物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菊科多年生草本,头状花序金黄色。
花期夏、秋季,园区多植于游步道较空旷的区块,成片的金鸡菊给平静的西溪增添些许活泼与动感。
漫步曲曲折折的游步道,抬眼望去,一大片金灿灿的花海,既减少了游人的疲惫之感,又可以增添游赏乐趣。
野菊(Chrysanthemum coccineum),为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头状花序,白、粉红、紫红、暗红等色舌状花,花期秋季。
丰富的色彩给湿地秋季单调的枯黄色调增添了活力。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为忍冬科忍冬属半常绿缠绕藤本。
花初开白色,后转为黄色,芳香,花期5-7月。
园区多植于游步道两侧、坡岸上,黄白相间的花朵,给游人无限美的享受,极富自然情趣。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花红紫色,偶有白色,园区多配置于游步道两侧,大片红紫色的花朵在路边出现,好似织就的彩缎。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别名谷莠子、莠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圆柱状花序,随风摆动,好似田野中的“麦浪”,放眼望去,好似走在农人的田间地头。
其在湿地中用作草坪地被植物,容易成景,形成极富野趣的风景线,但在养护过程中应人为控制其生长范围,以防止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