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融资模式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长期以来,我国轨道交通缓慢主要是受资金困扰。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资金,加快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发办[2003]81号文),提出实行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
1、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融资的基本模式有政府融资和市场化融资两种模式。
1.1政府融资模式政府融资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特定的政府融资主体展开,实行"政府职能、运作"。
其融资主体是经政府授权,代表政府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资金来源渠道主要包括:(1)政府财政拨付的资本金(自有资金),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城市建设基金、土地批租收入、人防专项资金、地方政府按规定收取的各种费用及其他预算外资金等;(2)国债资金;(3)国内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4)依托于政府信用的商业贷款等。
1.2市场化融资模式市场化融资是以企业信用或项目收益为基础,以商业贷款、发行股票等商业化融资为手段,筹集资金并加以运用的金融活动。
市场化融资的主要融资渠道有:(1)项目融资,包括PPP、BOT、BOO、TOT、ABS等;(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等;(3)租赁融资;(4)国内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贷款;(5)私募发起人、发行股票等股权融资;(6)依托企业信用发行企业债券。
1.3、政府融资模式与市场化融资模式的比较政府融资能依托政府财政和良好的信用,快速筹措到资金,操作简便,融资速度快,可靠性大。
其融资量的大小,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所能提供的信用程度。
缺点是对政府财政产生压力,受政府财力和能提供的信用程度所限,融资能力不足;不利于企业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者和投资者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内建设的地下、地面或高架的铁路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
城市轨道交通能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且对城市的经济和环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费用,因此其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和混合所有制投资等几种。
二、政府投资模式政府投资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主导,政府出资建设,政府负责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
政府投资模式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政府投资模式的优点是政府承担了主要的风险和责任,在项目建设中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政府投资模式也能够降低项目的资金成本,使得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更加可控。
政府投资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府的财政压力会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的日常运行和其他领域的投资。
其次是政府投资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很难获得项目的真实情况,容易导致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浪费和损失。
三、社会资本投资模式社会资本投资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有效的引入社会资本,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项目的投融资效率。
社会资本投资模式还能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市场化运营,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社会资本投资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较大,社会资本投资方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需要政府做好风险防范和保障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投融资模式研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形成了各类地铁、城市轻轨和铁路城际联络线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PPP投融资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投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PPP模式简介PPP是一种公共私营合作项目,即政府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PPP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发达国家尝试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引入市场机制,以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投资,增加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PPP模式,其主要特点为:1. 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2. 风险共担,比如在工期延误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承受相应的损失3. 政府出资的部分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私人企业也会获得一定的基础设施管理权4. 依托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方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服务5.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其服务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属于典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设和营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单靠自身的财力投资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而PPP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BOT、BOO和TOD三种方式。
1. BOT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
在这种方式下,政府部门通过竞争方式找到一家有实力的私营企业,由其在政府监督下投资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并由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
在一定时期之后,该企业将所持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资产转让给政府,届时政府将获得该资产的绝对所有权和管理权。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分担建设和运营的风险,同时借助市场力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融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融资现状主要依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等渠道,但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且风险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及加强风险管理等策略,以应对挑战,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通过多元化融资策略、信用评级提升、债务期限结构优化、风险评估与应对等措施,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我们有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融资方面实现多元化,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一举措将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确保其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融资;融资结构;融资成本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逐渐演变成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成部分。然而,轨道交通项目因其庞大的投资规模与长期的回报周期,使得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难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融资状况,研究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融资现状分析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融资主要途径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等方式。政府投资在融资中发挥着引导和带动作用,然而,财政资金毕竟有限,难以满足全部融资需求;银行贷款受政策调控影响大,且利息负担重;债券发行受市场状况限制,发行成本较高。此外,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参与度不高,多元化融资体系尚未形成[1]。
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融资存在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运营所需资金量巨大,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资金筹措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资助和银行信贷。尽管政府财政资助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政府财力的局限性,其难以满足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的资金需求。银行贷款虽然能够提供相对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但受到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鉴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资金需求庞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缓慢等特性,社会资本对此类项目的参与意愿相对较弱,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融资渠道的选择。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尽管政府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已经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2]。
2021年13期 (5月上旬)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问题及对策分析王晓晓 遵义市PPP项目服务中心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运量大、污染小、快捷方便的交通模式,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青睐。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其投融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数据检索、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渠道的建议,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形成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多元化投融资模式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设、规划线路规模和投资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截止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45座城市开通地铁运营线路244条,总长度7 969.7公里,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7 085.5公里。
“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还多。
可预见的是,在“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造价高,建设和投资周期长,资产设备沉淀成本大,运营成本高,具有明显的可替代性和较强的外部竞争环境,这样的经济学特性使得其投融资环境具备如下特征: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现状(一)“政府财政+银行贷款”为主导方式这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及未来依然存在的主要投融资模式,即政府出一部分资本金,再通过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作者选取不同城市三个项目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表1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亿元)政府投入银行贷款等洛阳城轨1号线170.5840%60%济南城轨R2线一期199.340%60%石家庄地铁3号线一期139.6740%60%可以看出,示例项目40%的项目资本金由当地财政资金解决,剩余60%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以三亚市有轨电车示范线为例三亚市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投资批复14.7亿元(其中资本金占比25%),采用BOT模式实施:三亚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公交集团作为出资人代表,通过竞争方式选定社会投资人。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是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议题,对于城市的交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大规模集中,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寻求更加有效的资金渠道和合作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鉴于上述背景,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各大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速度、质量和运营效益。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的投融资模式,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涉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
通过对不同投融资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模式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体系,提升投融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比较有助于促进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概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指城市内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交通工程项目。
投融资模式是指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融资渠道等相关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通常包括政府投融资模式和民间投资模式两种主要形式。
政府投融资模式是指政府作为主体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行融资与投资。
政府通常通过政府基金、国债、地方政府债务等方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融资模式分析报告
2017年11月
目录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概况 (4)
二、轨道规划布局经济性 (6)
三、投融资模式分析 (9)
1、完全政府投融资模式 (10)
2、政府主导投融资模式 (11)
3、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12)
四、企业偿债资金来源 (13)
1、区域地位及支持力度 (16)
2、财政实力及财政性资金 (16)
3、轨道沿线配置资源 (17)
4、自身经营能力 (17)
5、债务压力 (19)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有效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与地面交通资源的矛盾,关系民生需求,运营票价受政府调控,属于典型的准公益性行业。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尽管普遍运营亏损,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其投资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截至2016年末,我国已有30座城市开通了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结合2016年全国各直辖市、地级市统计数据来看,仅满足申报地铁项目基本要求的城市就有55个,预计未来仍有部分城市可获批新建项目。
中债资信对全国20家城市轨道交通发债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相似性,其投资、运营和偿债不仅仅内生性地依赖城市核心的定位、规划和迁移带来的运输需求,更多地还依赖股东(政府)支持、地铁资源运作和票价带来的持续现金流。
从轨道交通行业及企业表现特点来看。
前期规划方面,成熟期的轨道交通运营与城市核心的定位、规划和迁移与城市轨道交通持续运营质量密切相关,新建轨道交通项目从经济性角度一般围绕城市核心区延伸,但城市核心区受行政规划、旧城改造及新区发展等因素影响,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过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过程中,若城市核心远距离迁移将对企业投资运营效益和长期偿债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未来投融资方面,以现有公开资料测算,未来全国每年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直接投资规模预计在4,000~5,000亿元左右,其中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每年债券融资规模约600~750亿元,加之存续债务周转需求,轨道交通行业债券将达到千亿元左右的发行规模。
偿债资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