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小数除法第三单元解决问题:进一法、退尾法
- 格式:ppt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17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是学生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课的例10“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运算能力,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于何时使用进一法,何时使用去尾法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何时使用进一法,何时使用去尾法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应用。
3.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原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数【教学目标】“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教学例10〔1〕。
多媒体出例如10〔1〕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要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实际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求2.5千克里面有几个0.4千克,用除法计算。
〕尝试列式解答。
÷0.4=6.25〔个〕组织讨论:〔1〕这个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吗?〔2〕如果不符合,几个瓶子适宜?说出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小结:6.25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瓶子的个数只能是整数。
要用7个瓶子。
因为用“四舍五入〞法求出6个瓶子,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没处装,因此还需要1个瓶子,应该是7个瓶子。
讲解:这种取值方式叫“进一法〞,不管小数局部是几都要向整数局部进一。
2、教学例10〔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的丝带,这些红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读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个〕组织讨论:〔1〕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2〕用“四舍五入法〞保存整数应该是多少个?〔3〕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4〕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之后,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讲解:“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我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进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及应用。
3.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够理解并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容易混淆。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平均每千克苹果2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例题1:一件衣服需要用布料2.5米,现有3.6米的布料,够吗?解答:2.5 × 2 = 5(米)→ 不够例题2:一辆汽车油箱容量为50升,平均每升油行驶10公里,这辆汽车最多可以行驶多少公里?解答:50 ÷ 10 = 5(升)→ 5 × 10 = 50(公里)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小数除法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掌握情况。
类型三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讲解】1.进一法: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类似剩下的不足1份又不能舍去的情况时,我们不论要保留的数位后一位上的数是否满5,都往前一位进一,这就是“进一法”。
2.去尾法: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这种剩下的不足1份,无论保留数位后一位数是否满5,都去掉,这就是去尾法。
3. 比较两种不同的取值方法相同点:两道题目并没有要求商取近似值,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商的近似值,并都是整数,我们计算时只要除到十分位就可以了。
不同点:不管保留位数后一位是否满“5”,“去尾法”则把保留位数后一位舍去,“进一法”在商的个位加1。
【例题讲解】【例题1】判断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再口答下列题目。
(1)一批水泥,一辆车2.8次运完,实际要运()次。
(2)一块布可以做6.7套西服,实际做()套。
(3)52名同学坐旋转木马,每次最多可以乘坐12人,实际需要()次,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乘坐旋转木马。
(4)王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的单价是18.5元。
他可以买()本词典。
【解析】(1)运送水泥,2.8次运完,说明2次运不完,还有剩余,因此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实际要运3次;(2)做衣服,一块布料可以做6.7套,说明可以做6套,余下布料只够做0.7套,因此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实际做了6套;(3)52名同学们坐旋转木马,每次最多可以乘坐12人,可以乘坐4次,还剩4人需要乘坐1次,因此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实际需要5次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乘坐旋转木马;(4) 100元买单价是18.5元的《汉语词典》,可以买5本还剩7.5元,7.5元不够再买一本,应该采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实际上他可以买5本词典。
【答案】(1)“进一法”, 3次;(2)“去尾法”,6套;(3)“进一法”, 5次;(4)“去尾法”,5本。
【例题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⑴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⑵儿童乐园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解析】(1)假设都装0.4千克,根据“总重÷每瓶香油的重量=需要瓶子的个数”计算出需要瓶子的个数,然后联系实际,不够一瓶的油也要一个瓶子去装解答即可。
保密★启用前(解决问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法和去尾法)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解答题1.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百骑大栗树”,它生长在地中海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的山坡上,树干一周的长度达55米,大约需要多少个身高1.7米的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围住这棵大树?(人的双臂加胸部的长约等于人的身高。
)2.爸爸给生病的笑笑买了一盒药,有关说明如下。
如果笑笑的体重是30kg,那么笑笑每次最多喝几袋药?(结果保留整数)3.蛋糕房在教师节那天推出了一款节日蛋糕,每个需要面粉0.35千克。
预留出8千克面粉做这种蛋糕,教师节那天蛋糕房最多能接多少个这种节日蛋糕的订单?4.出版社装订一本故事书至少要用去24张纸,现在有1000张这样的纸,最多可以装订多少本这样的故事书?5.王老师要用200元买一些新年礼物送给五(1)班的同学,他先买了5本图书,每本19.6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钢笔,每支钢笔8.6元,王老师还可以买多少支同样的钢笔?6.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名为“冰墩墩”,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
每制作一只“冰墩墩”玩偶需要用布3.4米。
服装厂采用新的剪裁方法,现在制作每只“冰墩墩”玩偶节省0.2米布。
原来做120只冰墩墩的布,现在最多可以做多少只?7.服装厂购进一批布,原来做一套服装用布2.4米,可以做38套。
后来改进技术,每套服装节约用布0.4米,这批布现在最多可以做几套服装?8.每件上衣用布1.2米,每条裤子用布0.95米,小明的妈妈买了30米布,可以做几套这样的衣服?9.王老师用700元为希望小学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
先用去327.6元购买了21个书包,余下的钱购买文具盒,每个文具盒5.6元。
(1)平均每个书包多少元?(2)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10.运动会前,学校要给长3.5米、宽2米的长方体空沙坑里铺上48厘米厚的沙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主要围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小数除法的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运算规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算规则。
2. 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3. 小数除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计算,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算规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作业设计1. 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上的障碍或操作上的困难,它们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点,也是教师教学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的部分。
对于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而言,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法和去尾法是处理小数除法结果时的两种不同取整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解决具体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4.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结,了解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在讲解例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在课后作业和测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