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影基本知识(2-2)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4
2-2 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一、点的投影1、点的三面投影点是组成物体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如图2-9所示,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由空间点A(x,y,z)分别向三投影面作正投影,得其三面投影a(x,y)、a′(x,z)、a″(y,z),即过点A分别作三投影面的垂线,其垂足即为点A的三面投影;展开H面和W面,得到点A的三视图:a 、a′长对正,a′、a″高平齐,a 、a″宽相等,如图2-10所示。
图2-9 点的三面投影图2-10 点的三视图例1 :已知空间点B的两面投影b ,b′,如图2-11所示,求其第三面投影b″。
分析:空间点B的三面投影b 、b′、b″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作图: b′与b″高平齐,b与b″宽相等,则其交点即为b″。
图2-11 求点的第三面投影图2-12 求点的三面投影例2 :已知空间点D(5,4,3),如图2-12所示,求其三面投影。
分析:空间点D的三面投影分别为d(x,y)、d′(x,z)、d″(y,z),且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作图:分别在三投影轴上取x1=5,y1=4,z1=3,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分别作直线段,交点即为空间点D的三面投影(d 、d′、d″)。
2、两点的相对位置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空间两点间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两点的坐标值来判定,如图2-13所示。
X坐标确定两点的左右位置关系。
X坐标值大的点在左;Y坐标确定两点的前后位置关系。
Y坐标值大的点在前;Z坐标确定两点的上下位置关系。
Z坐标值大的点在上。
图2-13 两点的相对位置故A点在B点的右,后,上方,即B点在A点的左,前,下方。
3、重影点及其可见性判断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称这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此时,这两点位于同一投射线上,且有两个坐标的值分别相等,不等值的坐标之大小可以确定重影点的可见性,即X、Y、Z坐标值大的点分别位于左方、前方、上方,为可见点,如图2-14所示。
第二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学习目的】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学习要点】投影的基本特性;物体的三视图的绘制;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第一节 投影方法一、 投影的概念(一)投影法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在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
投影法与自然投影现象类似,就是投影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用投影法得到的图形称作投影图或投影,如图2-1所示。
CBA 投影中心投影线abcP投影面空间物体投影图2-1 投影的产生产生投影时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投影线、被投影的物体和投影面。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影子和工程制图中的投影是有区别的,投影必须将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轮廓全部表示出来,而影子只能表达物体的整体轮廓,并且内部为一个整体如图2-2所示。
(a)影子 (b)投影图2-2 投影与影子的区别二、 投影法分类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投影法分为两种。
(一)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从一点出发,经过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投影中心位于有限远处),如图2-3所示。
CBA 投影中心投影线abcP投影面空间物体投影图2-3 中心投影法缺点:中心投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适合用于绘制水利工程图样。
优点:中心投影法绘制的直观图立体感较强,适用于绘制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透视图。
(二)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经过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投影中心位于无限远处),称为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不同,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如图2-4所示。
(a )为斜投影法,(b )为正投影法。
(b)(a)cbaCB AcbaC B A图2-4 平行投影法优点:正投影法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方法也较简单,所以广泛用于绘制工程图样。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所讲述的投影都是指的正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