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52
肺栓塞临床表现的鉴别诊断PE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呼吸和心脏系统方面,但也会出现其他系统的症状,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显示,在2454例急性PE的患者中,89%有临床症状,但血流动力学稳定,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7%的患者无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82%)、胸痛(49%)、咳嗽(20%)、晕厥(14%)、咯血(7%)。
呼吸困难是PE最常见的症状,轻者只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重者在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临床上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疾病包括: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自发性气胸、重症肺炎和ARDS等。
心力衰竭患者常有心脏病史,夜间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有助于诊断;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呼吸困难常为阵发性发作,诱因可为外界过敏原或上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常伴有咳嗽或白黏痰,呼气性呼吸困难较吸气更明显,夜间常有发作,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呼气性哮鸣音,重者在吸气和呼气相均可闻及哮鸣音,吸入β2受体兴奋剂、口服或静滴茶碱或激素可缓解症状,对不典型的患者可做气道激发试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生于长期吸烟者,早期仅表现为痰多和咳嗽,当肺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才表现呼吸困难,肺功能测定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晚期血气多表现为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即2型呼吸衰竭,当患者表现为氧分压降低与二氧化碳升高不成比例时或1型呼吸衰竭伴呼吸性碱中毒时,应警惕该病合并PE;肺间质疾病、自发性气胸、重症肺炎和A RDS均常表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病史及胸片或胸部CT等辅助检查,较容易排除。
胸痛鉴别的疾病主要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等。
PE引起的胸痛常表现为胸膜痛,深呼吸时胸痛加重,常由于栓塞部位靠近胸膜,局部肺组织缺血产生炎症渗出,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症,故胸痛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如未发生肺梗死,积液一般7~10天吸收,肺梗死引起的胸腔积液一般2~3周吸收。
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
*导读:约20%~30%患者未及时或未能获诊断和治疗而死亡,若能及时诊断和给予抗凝治疗,病死率可望降至8%,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
约20%~30%患者未及时或未能获诊断和治疗而死亡,若能及时诊断和给予抗凝治疗,病死率可望降至8%,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应仔细搜集病史。
血清LDH升高,动脉血PO2下降、PA~aO2增宽。
心电图有T波和ST段改变(类似心肌梗塞图形)、P波和QRS波形改变(类似急性肺心病图形)。
X线显示斑片状浸润、肺不张、膈肌抬高、胸腔积液,尤其是以胸膜为基底凸面朝向肺门的圆形致密阴影(Hamptom驼峰)以及扩张的肺动脉伴远端肺纹稀疏(Westermark征)等对肺栓塞的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最敏感的无创性方法,特异性虽低,但有典型的多发性、节段性或楔形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或增加,结合临床,诊断即可成立。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最特异的方法,适用于临床和核素扫描可疑以及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
表现为血管腔充盈缺损、动脉截断或“剪枝征”。
造影不能显示≤2mm 直径小血管,因此多发性小栓塞常易漏诊。
磁共振为肺栓塞诊断的有用的无创性技术,较大栓塞时可见明显的肺动脉充塞缺损。
肺栓塞易与肺炎、胸膜炎、气胸、慢阻肺、肺肿瘤、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胆囊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相
混淆,需仔细鉴别。
肺栓塞中高危诊断标准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针对
肺栓塞的高危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起病的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心悸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肺栓塞的可能性。
2. 临床体征,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低血压、发
绀等体征。
这些体征的出现可能提示肺栓塞的高危情况。
3. 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其水
平升高可能提示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可能性。
因此,高水平的D-二
聚体可以作为肺栓塞的高危指标之一。
4. 影像学检查,肺栓塞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肺
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或者CT肺动脉造影(CTPA)。
这些检查
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肺栓塞的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5. 临床评分系统,例如Wells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
肺栓塞的风险。
该评分系统综合考虑了多个因素,包括临床症状、
D-二聚体水平、既往疾病史等,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肺栓塞的高危情况。
总的来说,肺栓塞的高危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肺栓塞的高危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2年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
本指南将全面介绍急性肺栓塞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以帮助医生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急性肺栓塞是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导致的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常见原因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心房颤动、肿瘤和骨折等。
目前,急性肺栓塞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对其及时准确地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是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治疗的关键。
在临床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手段来帮助诊断,如临床评分体系、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以及肺动脉造影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与其他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肺炎、心肌梗死等。
三、治疗策略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分层来制定,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危重患者,我们通常采用血栓溶解治疗或机械取栓手术等紧急措施来解除肺动脉阻塞。
对于非危重患者,我们可以选择抗凝治疗、抗栓治疗或介入手术等方式。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支持性治疗,如氧气供给、液体管理和功能恢复等。
四、预后评估急性肺栓塞的预后评估对指导治疗和制定随访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病变、心肌损伤程度以及肺动脉内皮功能等指标来预测其预后。
此外,对于高危患者,我们还可以使用多种危险评分系统来评估其短期和长期的预后。
综上所述,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2年旨在提供一份权威、准确和实用的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
本指南将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建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的发布,进一步促进急性肺栓塞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提高我国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