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5
康复科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ﻫ(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ﻫ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ﻫ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ﻫ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最新康复医学诊疗工作常规课件精品课件汇报人:日期:•康复医学概述•康复医学诊疗流程•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目录•康复医学中的物理疗法•康复医学中的职业疗法•康复医学中的营养疗法01康复医学概述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其任务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综合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使他们能重返社会,自理生活。
康复医学的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疾病、损伤、衰老和遗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问题。
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在医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康复医学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患者尽快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在医疗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康复治疗,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康复医学起源于二战后期的美国,当时主要针对残疾军人进行康复治疗。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医学定义的提出和推广,康复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康复医学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02康复医学诊疗流程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主要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患者病史采集身体检查特殊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肌肉活检、影像学等特殊检查。
030201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
确定诊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疾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
疾病分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如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