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580.00 KB
- 文档页数:39
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应激反应轻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儿腹外科手术当中。
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导致患儿神经内分泌以及呼吸循环等出现变化,加之小儿和成人在生理特征上有所不同,所以在麻醉时要格外当心。
那么关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都需要知道哪些事情呢?下文为大家简单进行科普。
1什么是小儿腹腔镜手术?小儿腹腔镜外科起源于70年代,且在90年代这一技术发展趋于成熟,目前也被广泛应用在小儿肿瘤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以及胃底折叠术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适合腹腔镜手术,如凝血功能障碍者、腹壁组织或是腹腔内急性感染患者就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讲,腹腔镜手术中只有较小的局部创伤,且在手术之后,脏器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患者在手术中也很少有全身应激性反应,其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一些小儿科疾病传统治疗理念。
2 腹腔镜手术对小儿生理功能造成的影响2.1气腹对循环功能影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会对心脏造成压迫,导致心脏舒张出现障碍;二是会导致胸腔内压因此升高,静脉回流也会因此所降低;二是对腹主动脉造成了压迫,交感神经造成了血管收缩,同时加之心搏出量减少,所以只能是通过对末稍血管阻力进行增加来维持正常的血压;三是因为腹内压有所升高,进而导致患儿出现心率减慢情况;四是因为患儿在手术期间出现缺氧现象或是呼吸性酸中毒,造成心律不齐。
腹内压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是气腹对患儿循环功能造成的主要影响,而手术时间、患儿年龄以及手术中体位等均会对其循环功能造成影响。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头高位15到20度,那么患儿的回心血量会减少,前负荷也会随之减少;当患儿头低位时,其心脏充盈会升高,眼内压以及颅内压也会因此增加。
此外,小孩主要是腹式呼吸,在满足手术视野暴露的基础之上,要尽量确保压力较低,这样能有效减少其对患儿呼吸造成的影响。
所以在麻醉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较低负压,同时还要避免快速充气,这样才能使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到最小。
麻醉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腹腔镜下小儿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麻醉管理食管裂孔疝指胃的一部分或腹腔内脏器经食管裂孔疝及其旁入胸腔,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胃肠道症状,重者会影响肺和气管发育。
食管裂孔疝患儿心肺脏器多发育不良、营养差,加之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循环等系统生理影响。
因此腹腔镜下小儿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对麻醉管理要求极高。
1 .病历摘要患儿女,年龄4个月,体重7kg,因〃咳嗽3天〃于2016年9月28日入院。
咳剧时面色涨红,有咳吐1次,非喷射性,伴喉头痰鸣及进食后恶心,无喘息、气促、呼吸困难。
专科检查:咽稍充血,两肺呼吸音粗,闻及中等痰鸣音;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
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两肺下叶炎症,食管裂孔疝。
上消化道造影提示:食管裂孔疝。
诊断:食管裂孔疝、支气管肺炎。
经儿内科抗感染治疗后转入小儿外科,拟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
患儿入室后放在铺有恒温毯的手术床上,设置温度为37o C o连接监护仪,监测脉搏、SPo2、心电图心率(HR)142次∕min,SpO299%。
患儿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管,诱导前充分抽吸胃肠减压管,并头高足低体位,静脉予阿托品0.01mg∕k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剂 2.5mg∕kg s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2μg∕kg,罗库滨俊注射液”>罗库漠镀注射液0.6mg∕kg,吸入8%七氟烷新鲜气流量5L∕min0诱导期间按压环状软骨,面罩辅助呼吸时使用低潮气量、低气道压手法,可视喉镜下插入3.5号带套囊的普通气管导管,深度12cm,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后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模式,设置参数:潮气量70mL呼吸频率25次/min、吸呼比1:2o 建立左模动脉监测有创血压,动态监测血气分析,术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体温(肛温)、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02)、气道压力。
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管理要点引言: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麻醉管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麻醉管理能够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儿的舒适,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管理的要点。
一、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 患儿评估: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等因素,评估患儿的麻醉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 麻醉药物准备:准备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诱导药、维持药、镇痛药等,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麻醉诱导和维持1. 麻醉诱导: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诱导药物,静脉注射诱导药物,使患儿迅速进入麻醉状态。
2. 麻醉维持:维持麻醉状态的药物可以选择吸入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儿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术中监测与保护1. 心电监测:监测患儿的心电图,以及心率、心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连续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监测患儿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评估患儿的通气情况。
4.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患儿的血压,确保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5. 体温监测: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保持患儿体温的稳定。
四、术后镇痛管理1. 术后镇痛计划:根据手术的程度和患儿的年龄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术后镇痛计划,包括使用镇痛药物、局部麻醉等方式。
2. 镇痛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包括静脉镇痛药物和口服镇痛药物,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 镇痛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患儿的镇痛效果,根据患儿的反应调整镇痛方案。
五、术后监测与护理1.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 术后护理: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儿的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患儿的通气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六、围手术期管理1. 术前准备:提前评估患儿的麻醉风险,做好麻醉方案的制定和药物的准备工作。
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要点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来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手术的方法,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而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来说,麻醉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要点。
一、术前评估在为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之前,医生需要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史、麻醉史等信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二、麻醉药物选择在选择麻醉药物时,一般会使用全身麻醉。
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静脉麻醉、气管插管麻醉等方式。
常用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芬太尼、异氟醚等。
对于高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三、呼吸道管理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中需要维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以确保氧气的供应。
在麻醉诱导后,医生需加压给氧,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若患者存在气道分泌物较多或气道反射亢进的情况,可选择适当镇静和肌松药物进行辅助。
四、术中血压控制在腹腔镜手术中,患者体位改变和气腹会对患者的血压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患者的血压稳定,应密切监测术中的血压变化,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尽量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五、体温调控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由于镜下视野狭窄以及手术环境等因素,容易出现体温下降。
因此,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十分重要。
术中可使用温毯、温热气体等方式进行体温调控,避免低体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六、麻醉深度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麻醉深度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包括:脑电双频指数(BIS)、熵、自发性电活动等。
七、术后镇痛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一定的疼痛,需要进行有效的镇痛处理。
可以通过静脉镇痛药物、局部麻醉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八、术后观察和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部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