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产房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32
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规模化猪场作为生产猪肉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巨大的生产任务。
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的关键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猪的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猪场的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段,以及如何实施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一、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规划、全面预防、合理管理、优化配套和持续创新。
1. 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基石。
在规划阶段,需要确定养殖规模、养殖种类、养殖设施、饲料配方、疫苗接种计划等因素,并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方案。
2. 全面预防全面预防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重要原则。
通过加强疫病防控、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提高饲养水平,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保证猪的健康。
3. 合理管理合理管理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关键。
合理管理包括养殖技术、饲料管理、疫苗接种、兽药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猪场的盈利能力。
4. 优化配套优化配套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包括养殖设施的改善、设备的升级、生产工艺的改进等。
通过不断优化配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5. 持续创新持续创新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动力。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等创新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常用手段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常用手段包括猪舍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兽药使用管理等。
1. 猪舍环境控制猪舍环境控制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饲料的配制与喂养、饮水管理、定时定量喂养、饲料采购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规模化猪场产房管理作者:王永存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3期自繁自养的规模化猪场管理的重点在种猪,而种猪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产房管理。
做好产房管理能够提高仔猪成活率、发育整齐度,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1;; 产前准备1.1 产房清洁饲养人员按照配种计划,提前打扫好产房卫生。
待产母猪舍特别是临产母猪舍,要在临产前1周,清扫好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温暖,严格消毒。
1.2 母猪产前准备母猪临产前采食量往往会有所减少,不利于产后恢复体况和泌乳,因此,必须保证供给充足的既适合产前母猪营养需要、适口性又好的饲料。
为了提高母猪食欲和抗应激能力,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E、B1等。
为防止产后发生乳房炎,对体况较好的母猪,产前3天,停止使用青绿多汁饲料,减少10%~20%(每天减少1公斤)的精料采食量,产仔当天不喂料或者少喂料;对体况较差的母猪,可不减喂料量,或在饲料中添加麸皮,以减少产后便秘,也可保证母猪顺利产仔。
提前15天驱虫、杀螨,提前7天进入产房。
1.3 工具、药品准备母猪进入产房后,就要准备好接产用品,如接产手套,消毒好的抹布、剪刀、洗手盆、肥皂等;备好接产可能用到的药物,如5%碘酒、催产素、高锰酸钾、密斯陀(一种以改善饲养环境为手段,提高生产效益的天然外用功能性产品)等,夏秋季还要准备些驱蚊灭蝇的药物;备好产后仔猪所用的红外线保温箱、保温板、保温灯等保温装置,电子秤等。
2; 接产接产人员时刻注意观察临产母猪表现,以便做好必要的准备。
如果发现母猪食欲减少,起卧不安,呼吸加快,基本停止采食,阴户松弛红肿,频频排尿,尾根两侧凹下,乳房膨大发亮,两侧乳头向外呈八字形张开,用手挤压最后一对乳头,有黄色乳汁呈喷射状喷出,即是母猪的临产征兆,一般会在2~4小时内产仔。
这时候注意安抚母猪,稳定情绪,可轻微抚摸腹部,让母猪自然躺卧;用温水轻轻清洗阴门、尾部;接产人员把指甲剪短、磨光,洗净手臂,等待母猪产仔。
导读产房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的核心区域,高效的管理及精细化的操作流程是成功饲养仔猪的关键。
在为期约6周的产房生产周期中,要经历空圈消毒、母猪提前上产床、分娩与接产、哺乳与免疫、断奶准备等阶段 。
产房工作人员只有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协助母猪提供更多的合格断奶仔猪。
采用仔猪26~28日龄断奶的生产模式,可将产房的工作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产房的准备,第二阶段 母猪转入与接产准备,第三阶段 接产与产后处理,第四阶段 仔猪去势与补料,第五阶段 断奶准备与免疫,第六阶段 断奶转群。
今天先介绍前三个阶段:01产房的准备工作重点产房内设施设备的检修、清洁与消毒,并进行空舍干燥。
操作流程1.清理所有剩料、粪便、排净地沟污水。
2.检查产房内设施有无损坏并及时维修,断电,将地拖、插座等用塑料袋包好。
3.用清水(用高压水枪)将地沟、产床、保温板/胶皮垫以及顶棚墙壁打湿,冲圈人员用钢丝球将挡板上的油渍、污渍擦掉。
4.5.彻底冲洗干净后用复方戊二醛 1:200 消毒,12小时后清水冲洗干净后用 1:200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消毒。
6.打开门窗彻底干燥产房,空舍5~7天(视实际情况而定)。
特别关注1.冲洗前要确保电路、设备已用塑料袋包裹好,冲圈人员应穿靴子和雨衣做好防护工作,防止短路及触电事故的发生;2.冲洗时绝不留死角,特别是墙角、食槽底部、粪沟等不易接触到的部位;3.冲洗完成后一定要保持良好通风,使产房尽快干燥。
4.仔细检查一遍舍内所有饮水器,确保下一批母猪及仔猪正常饮水。
02母猪转入与接产的准备工作重点将妊娠期达到107天的母猪及时从妊娠舍转入产房,调节产房的温度使母猪有舒适感,准备接产用各种工具。
操作流程1.清洁与消毒母猪母猪转入产房前,先将3~5头母猪赶至专门设置的冲洗栏内用水枪和刷子将其体表的粪污刷洗干净。
在秋冬气温较低的季节,应使用40度左右的温水洗刷母猪体表。
洗刷干净后,再用刺激性较小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消毒母猪体表。
规模化猪场产房细节管理论文摘要从母猪产前、分娩时、产后等3个环节对母猪生产细节管理进行介绍,并简述了仔猪的护理细节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仔猪护理;细节管理技术母猪生产是猪场繁殖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关系着仔猪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状况、种猪的持续使用等,还关系着规模化猪场管理及猪场的整个经济效益。
如果在产房管理细节上不加以注意,会造成母猪体势下降、仔猪死亡率偏高、病害频发等现象。
饲养者只有从细节管理着手,加强工作责任心,采取合理的产房管护方式,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运营效益,促进猪场正常繁殖、发展、更新。
1 母猪生产细节管理技术1.1 母猪产前管理母猪在产前,饲养者应特别对其饲料进行调理,营养合理搭配,全面补充蛋白、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消化能,调整精粗料比例,增强母猪体质,促进胎儿发育,并定期做好全面的检查检疫,提高母猪抵抗能力,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
母猪临产前,应对产房、产床、保温箱、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并对母猪进行清洗,刷去污物、粪便,特别是阴道四周、下腹、乳房等地,用碘酒冲洗消毒,以减少病菌源,从而避免仔猪拉稀、患皮肤病等,同时要注意水温。
调整产房保温、通风设备,备足干净水,做好登记记录[1]。
在将母猪驱赶至产房的过程中动作要轻,不要对其造成伤害,了解生产习性。
入产房后要将母猪喂养的饲料调整为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治便秘、炎症和无乳等问题。
产房内确保温度在18~22 ℃,每天协助母猪做适量运动,以方便生产、减少嗜睡并及早发现问题[2]。
1.2 母猪分娩时的管理母猪临产时乳房膨大、乳头胀大潮红、挤时有乳汁流出,阴户松驰且频繁排尿,产前1 h会分泌黄色黏稠物,还会出现阵痛造成母猪活动和叫声异常。
此时饲养员应采取助产措施,用高锰酸钾擦洗净阴户和乳头,减少病菌。
母猪在产仔时第1~2头生产的时间较长,有时会在2 h左右,在此期间可补充营养,添输鱼腥草20 mL+地塞米松15 mg+阿莫西林3 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以恢复母猪体力。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管理,确保养殖场的运作安全、有效。
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是养殖场所有员工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二、安全管理1.严禁吸烟和带火源进入养殖场,特别是生产车间和饲养区。
2.猪舍内照明设备必须固定牢靠,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3.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等电器设备,如有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
4.储备猪饲料的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做好防潮措施。
5.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予以处理。
6.定期进行猪群体检,确保疫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7.猪舍内放置应急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三、生产管理1.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猪只的合理饲养量和饲养周期。
2.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和疫苗注射,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
3.做好猪只饲养记录,包括饲料投放量、生长情况等,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
4.根据猪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放量,以保证猪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
5.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猪舍的卫生环境良好。
6.严格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确保猪只的体温适宜。
四、环境管理1.定期清理猪舍周边的杂草和垃圾,保持场区的清洁整洁。
2.进行科学合理的废物处理,包括猪粪和饲料残渣的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猪舍周边设有相应的围栏和警示标识,确保场区的安全和秩序。
4.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猪舍内外的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
五、人员管理1.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
3.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严格落实劳动保护法和相关劳动安全规定,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六、责任追究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劝退以及法律追究等。
七、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全体员工。
10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4年 第2期生产管理PRODUCING AND MANAGEMENT规模化猪场产房细节管理翟志勇1,喻正军2*,陈基萍2(1.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扬翔股份研究院兽医研究中心,广西 贵港 537100)“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控”这句话说明了日常饲养管理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性。
考虑到产房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产房的细节管理工作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空栏清洗与消毒空栏彻底清洗与消毒、并且保证充足的空栏时间是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降低断奶仔猪次品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切不可轻视。
产房全进全出后,兽医需跟踪空栏清洗与消毒情况,确保清洗消毒到位,并做好空栏时间的记录工作。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做到空栏7 d 以上才转入重胎母猪。
如果做到以上几点,产房管理几乎就成功了一半。
清洗消毒流程如下: 1)清走所有杂物,将产床、墙壁、保温箱、垫板、卷帘、走道与粪道彻底冲洗干净;2)干后用1∶50全清低压喷枪进行喷洒, 20 min 后再用高压枪清洗,做到无粪尿残留、无污渍,不允许留有死角;3)干后用20%石灰乳消毒走道、粪道、产床底与水沟,之后用CID 薰蒸消毒,在进猪的前一天再用卫可(1∶600)喷雾消毒1次;4)产房的垫板、地毯与小猪料槽洗净,干后用CID-20(1∶1000)浸泡4 h 以上,直接晾干,最好太阳曝晒。
2 母猪产前的饲养管理1)做好母猪的产前免疫,确保仔猪出生后可以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
2)转重胎母猪时,应按预产期进行分批次放猪,并注意控制放猪间隔,放猪前做好猪体的清洗工作。
3)赶猪时不能急,更不能打猪,对*作者简介:翟志勇,湖北黄冈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现任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兽医主管。
邮箱:1012664483@通讯作者:喻正军,湖北襄阳人,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现任扬翔股份兽医总监,从事养殖生产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控。
规模化养猪场产房的管理细节规模化养猪场产房是猪场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产房的管理细节直接关系到猪群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房的管理细节。
1. 产房的建设:产房的建设应考虑猪群的数量和繁殖规模,以确保空间充足且合理。
建房材料要环保,保证猪群的健康。
同时,产房内的温湿度和通风要求也要合理控制,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产环境。
2. 温度管理:温度是影响猪群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时,可以采用电热器或热灯等加热设备来维持温度。
而夏季气温较高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通过调整产房内的通风设施来促进空气流通。
3. 照明管理:适当的照明可以提高猪群的繁殖效益。
在产房内安装适宜的照明设备,保证照明强度和光照时间符合猪群的需求,例如在母猪怀孕期和分娩期适当延长照明时间,可以促进其发情和繁殖效率。
4. 饲养管理:产房内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猪群健康和繁殖效益的关键。
要有规律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以满足猪群的营养需求。
饲喂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防止发霉和变质。
同时,要监测猪群的饮水量和水质,保证水源的清洁和无污染。
5. 疫病防控:产房内的疫病防控工作是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猪群的免疫力。
产房内要保持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猪群的粪便和废料,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如果发现猪群出现疾病症状,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6. 分娩管理:分娩期是猪群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
产房内要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如垫好干净的麦草或稻草作为分娩床,以提供舒适的躺卧环境。
产房内还要安装分娩监控设备,及时监测母猪的分娩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7. 数据管理:产房内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猪群的繁殖数据和生产数据。
包括母猪的发情情况、怀孕情况、分娩情况、断奶情况等重要数据,便于繁殖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8. 员工培训:必备了解猪群生理和行为特征,掌握繁殖管理、怀孕、分娩等技术要领的工作人员。
一、总则为了规范猪产房的管理工作,提高猪只繁殖效率,确保猪只健康,降低养殖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猪产房工作职责1. 猪产房主管:负责猪产房的整体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安排、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繁殖记录等。
2. 技术员:负责猪只接产、护理、疫苗接种、疾病防治等工作。
3. 工作人员:负责猪产房的日常清洁、消毒、喂料、饮水等工作。
三、猪产房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猪产房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3)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护猪只,不得虐待、打骂。
2. 设备管理(1)猪产房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设备损坏。
(3)设备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维修、更换等情况。
3. 猪只管理(1)猪只进场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猪只无病、无伤。
(2)猪只接产过程中,技术员应密切关注产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猪只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剪脐、消毒、称重等操作。
(4)猪只生长发育期间,应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确保猪只健康。
4. 环境卫生管理(1)猪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消毒。
(2)工作人员应定期清理猪舍,清除粪便、杂物等。
(3)猪舍内不得有积水、异味,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5. 药品管理(1)猪产房药品应按照规定存放,专人负责管理。
(2)药品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剂量、用法使用。
(3)药品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药品名称、剂量、用法、使用时间等。
6. 繁殖记录管理(1)猪产房应建立完善的繁殖记录制度,包括猪只品种、繁殖日期、产仔数、死胎数等。
(2)繁殖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询和分析。
(3)繁殖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四、奖惩制度1. 对工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猪只死亡、疾病传播等后果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等处分。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例文尊敬的读者:管理制度对于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运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供您参考。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一、运营管理1. 管理目标:确保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正常运营和生产,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和质量。
2. 管理组织:设立管理部门,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运营和管理。
3. 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员工数量,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二、质量管理1. 兽医管理:请合格的兽医定期巡视生猪规模养殖场,确保生猪的健康状况和防疫工作。
2. 饲料管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生猪获得充足的营养。
3. 环境管理:保持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4. 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并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进行,降低风险。
三、生产管理1. 入场管理:对进场生猪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养殖环境和饲料适应期的监测。
2. 饲养管理:对生猪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定时喂养、疫病预防、环境控制等。
3. 生长监测:定期检测生猪的生长情况,包括体重、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4. 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猪生长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四、安全管理1. 安全生产: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2.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疫病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3. 安全设施:确保生猪规模养殖场内的设施和设备符合安全要求,防止事故发生。
五、文明养殖1. 环保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
2. 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和农业合作社的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3. 农民培训:定期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员工的养殖技能和知识水平。
以上是一份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模板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祝您的养殖场管理工作顺利!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例文(2)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制度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入场管理: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入场管理制度,包括对购进的生猪进行隔离观察,检查其疫情情况和健康状况,确保无疫情和传染病问题。
规模养猪场中产房管理的要领新生仔猪仔猪生出来后,先将其口、鼻上的粘液擦干净。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脐带切口上蘸上消炎药,然后再将仔猪置于仔猪区或暖床当中晾干。
或者也可让较大的仔猪先哺乳一小时,然后再限制两小时。
大个的仔猪第一个小时可摄取100ml以上的初乳,不会因短时间的限饲而影响生长。
弱小仔猪可留在母猪身边。
关进仔猪区之前可让它们占据充足的乳头,尽情哺乳。
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
换句话说,除死产之外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仔猪缺乏活力或出生体重过低,从而吃不上奶,造成死亡。
出生重对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
断奶前死亡率8-10%是很平常的,其中40%左右的死亡仔猪出生体重都不及1.0kg。
这些弱小仔猪面临的风险最大。
由于出生前母猪几乎无法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仔猪,所以仔猪出生后必须要摄入初乳,以便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要想仔猪存活,出生时就要将其置于温暖的环境当中,以便让它们保持身体里仅有的一点能量,并尽快找到母猪,安全地哺乳。
供暖仔猪初生头一周的死亡率可高达20%,其中大部分不是冻死的就是压死的。
新生仔猪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
它们的皮肤很薄,体内的脂肪很少,体重相对于皮肤表面积的比例很低。
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非常弱,其调节系统直到3周龄时才能发育完全。
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至40℃。
仔猪出生后,体温在半个小时内就可能下降1℃,视环境条件而定。
如果条件适宜,24-48小时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同时,仔猪出生时体内可供随时动员的能量非常有限,出生后需及时哺乳才能维持血糖水平。
如果血糖水平无法维持,仔猪就会陷入休克,进而死亡。
寒冷的环境会迅速耗尽仔猪的能量储备,使仔猪衰弱,存活机会降低。
对5kg的仔猪来说,普遍认为,环境最低临界温度为29℃。
随着仔猪长大,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增强-体重10kg仔猪的环境临界最低温度是24℃。
(上述为低气流速度下的温度要求)。
在仔猪感到舒适的温度下,母猪会感到不舒服。
为了保证仔猪适宜的出生环境,产房的温度应准确控制在18至20℃范围内。
规模化猪场产房细节管理张欣赵仁增(烟台龙大养殖有限公司)产房工作重在细节管理,与工人的责任心密切相关,如何将产房工作落实到位,除了技能培训之外,狠抓细节上的管理,做到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管理中主要包括:母猪管理、仔猪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产房人员管理,良好的细节管理对产房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1 母猪管理1.1 进产房母猪洗澡母猪进产房前,产床、保温箱等都已彻底清理消毒,通过母猪带来疾病是最主要的感染渠道,清洗干净并消毒上床前母猪显得更为重要。
具体做法是在种猪舍将母猪身上脏物冲洗干净,然后用药液消毒一次,到上产床后第2天再连猪带床进行一次消毒,尽可能减少从种猪舍带来的病原体。
1.2 分娩母猪的护理母猪分娩后,生殖道仍处于开放状态,体力衰弱,疾病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致病,应采取必要的保健。
常用的保健方案如下:输液:鱼腥草20mL+地塞米松15mg+阿莫西林3g+5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在产出第1头仔猪后进行,恢复母猪体力;为缩短产程,防止产程过长,可在输液后半程加入缩宫素20单位。
药物保健: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2g/kg,预防母猪产后感染和防止疾病垂直传播。
1.3 产后母猪的饲喂母猪分娩后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仔猪的成活率、断奶重和母猪断奶后发情,一般情况下根据母猪食欲、膘情、胎次进行,采用湿拌料,夏季可以增加饲喂次数,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减少泌乳期失重。
泌乳期采食量控制在6kg以上,分娩后的母猪每天饲喂红糖200g,每天2次,连用10d,有利于母猪体力恢复和恶露的排出,为下个繁殖周期奠定基础。
2 仔猪管理2.1 接生备齐各种工具(接生布、保温灯、碘伏、消毒线、剪刀、剪牙钳、保健药物等),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房,对产床进行消毒,最后清洗母猪会阴部。
当仔猪娩出后,先把口鼻内的黏液清理干净,再把全身擦拭干净,然后结扎脐带,在离脐部2~3cm处结扎,离结扎处1cm剪断脐带,擦碘伏消毒,消毒要彻底。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文一、场地管理制度1.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选址于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2.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场地隔离措施,确保生猪与其他动物及周边环境的有效隔离。
3.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围栏和门控制系统,确保场内生猪的安全与防逃跑。
4.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场地清洁和消毒,保持场地的卫生与环境整洁。
二、猪舍管理制度1.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符合生猪生长生理特点的猪舍,保障生猪的生活与环境质量。
2.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对猪舍进行定期维修和清洁,确保猪舍的使用安全与场内环境卫生。
3.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猪舍通风与温度控制系统,确保生猪的舒适与健康。
4.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猪舍空间分配与栏位设置,保证生猪的活动和生活空间。
三、生猪饲养管理制度1.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生猪饲养管理制度,合理安排饲料、水源和饲养密度。
2.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采用合理的饲喂方式和饲料配比,提供健康合理的饲料,避免生猪的感染和疾病传播。
3.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定期检查和清洁饲喂设备,确保饲喂的卫生和有效性。
4.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定期监测生猪的饮水质量,保证生猪的供水安全与可靠。
四、生猪疫病防控制度1.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猪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对生猪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3.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做好疫病防控的记录和归档,提供有效的疫苗和防疫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记录。
4.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定期派遣专业兽医进行生猪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环境保护措施1.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废物处理系统,防止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废物清理和处理,保持场内环境的清洁与整洁。
3. 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合规处理猪粪、污水等废物,确保不对周边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