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高职二部高一语文寒假名句与文常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语文常考名句名篇汇总必修一1.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解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注意“觞”字的书写)2.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兰亭集序》【解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注意“殇”的书写,“固”不要写成“故”)3.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解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要求对全文都能了熟于心)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解析】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注意不要将“粟”写成“栗”)5.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解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注意“奇伟、瑰怪、非常”的顺序不能颠倒)6.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解析】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注意“谬”字的书写)必修二7.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解析】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注意“匪”“愆”的书写)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氓》【解析】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 ,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解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10. ,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解析】高余冠之岌岌兮11.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解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2.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解析】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必修三13.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蜀道难》【解析】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1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道难》【解析】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注意“豗”“砯”的写法)15. 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孤舟一系故园心16.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其三)【解析】独留青冢向黄昏(注意“冢”的写法)17.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解析】艰难苦恨繁霜鬓。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总结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沉默呵,沉默呵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0)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11)既来之,则安之。
(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1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荀子《劝学》 )1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劝学》 )1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荀子《劝学》 )1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荀子《劝学》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荀子《劝学》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荀子《劝学》 )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劝学》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荀子《劝学》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键入文字]
2014高三必修语文知识背诵名句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三必修语文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1。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结在人境,。
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5、,鱼翔浅底,。
6、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7、,,粪土当年万户侯。
8、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9、此中有真意,。
10、? 心远地自偏。
11、冯公岂不伟?!
12、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13、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14、,七叶珥汉貂;
1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16、,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17、以彼径寸茎,。
18、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19、采菊东篱下,。
20、,飞鸟相与还。
2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3、悍吏之来吾乡,,,,虽鸡狗不得宁
焉。
24、长恨春归无觅处,。
25、大音希声,。
26、《沁园春*长沙》作者,沁园春是这首词的。
27、我们所学的有关居里夫人的文章是,作者。
28、《边城》作者,《合欢树》作者,代表作。
29、诗经六义是指:、、、、、。
课文学过篇目,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30、柳宗元,字,世称,曾任柳州刺史,又称,高中
课文有,主要写作手法是、。
31、龚自珍字,号,近代杰出的、。
《病梅馆记》采用
了的写作手法。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2、既来之,则安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8、曲则全,枉则直。
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有志者,事竟成。
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1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6、言必信,行必果。
1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1、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2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9、欲加之罪,何患辞。
3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2、朝闻道,夕死可矣。
3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3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0、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4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尽信书,不如无书。
4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45、将欲取之,必先之。
4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5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5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60、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6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高中语文名句名言总汇【编辑方毅】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既来之,则安之。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1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18.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2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潜《归去来兮辞》)2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集锦同学们在写作时往往喜欢引用名言名句,其目的是能更有力地说明道理,论证观点,抒发强烈的感情。
那么高中语文有哪些名言名句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名言名句集锦,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集锦(一)(一)哲理诗句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三)读书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问渠那得清如许,( )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相见时难别亦难 ,( )
6.大漠孤烟直,( )
7.( ),江春入旧年
8.山重水复疑无路,( )
9.( ),夜泊秦淮近酒家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11.锲而不舍,( )
12.漫江碧透,( )
13.长风波浪会有时,( )
14.故木受绳则直,( )
15.孔雀东南飞,( )
16.出师未捷身先死,( )
17.抽刀断水水更流,( )
18.( ),似曾相识燕归来
19.海内存知己,( )
20.人生得意须尽欢,( )
21.长风破浪会有时,( )
22.( ),铜雀春深锁二乔
23.黑发不知勤学早,( )
24.业精于勤荒于嬉,( )
25.( ),秋水共长天一色
26.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27.落红不是无情物,( )
28.夜阑卧听风吹雨,( )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锈啄春泥4.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大漠孤烟直,江春入旧年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1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1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4.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25.落霞与孤傲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6.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2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语文三
二、文学常识
1、《诗经》本只称《诗》后有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
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
之一。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儒家„四书‟。
语文四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
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
30世家、70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
被屈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
„志‟是记述,„异‟是奇怪的事情。
语文五
二、文学常识
1、屈原是我国早期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
格。
2、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合称„初唐四杰‟。
3、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语文六
二、文学常识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语文七
二、文学常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我国书法四大家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语文八
二、文学常识
1、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语文九
二、文学常识
1、„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徹,曾巩,欧阳修,王安石。
2、《激情人生》的作者是黎洋,文章的语言精彩在于:饱含深情,如诗如歌。
语文十
二、文学常识
1、《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本文语言的特色是精炼准确,作者用手法,描绘荷塘的
幽静、素雅和月色的朦胧、柔美,在情景交融中,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寄寓了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保持正直人品格的情怀。
2、北宋时期词大量涌现。其影响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与北宋时的柳永、南宋时的女词人
李清照,成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则以„慷慨悲壮‟的词风
成为„豪放派‟词人的领袖。并称„苏辛‟。
语文十一
二、文学常识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领导了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何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名著《长恨歌》、《琵笆行》、《卖炭翁》等,广为流传。
2、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
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史‟:《潼关史》、《石壕史》、《新安史》、;„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语文十二
二、文学常识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
列子;墨家:墨子。
2、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
问——“红学”,现以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