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
- 格式:docx
- 大小:33.15 KB
- 文档页数:6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_《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游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
第四至八自然段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的描写相对应。
文章语言明快洗耳恭洗炼,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
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部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应特别留意情节、人物、环境三个要素。
本文中,了解情节是认识人物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编列小标题、熟读课文、进行复述等多种形式,把握故事情节,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内在品格。
最后在教学要本篇课文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等,与特定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并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动作,对话及人物外表的精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划分]三课时[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时间]2008年12月5、8、9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林冲比武》的主要内容【精选】
《水浒传》林冲棒打洪教头概括如下: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主要内容:林冲因为高太尉的陷害,被发配到沧州,林冲受到柴进的厚待;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洪教头小瞧林冲,于是向林冲挑战;林冲被迫与洪教头比武,林冲轻松打败了洪教头,洪教头大露丑态,失败而归。
林冲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万夫不当之勇,因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人称豹子头。
林冲妻子张氏(又称林娘子)去东岳庙上香时,被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幸得使女锦儿告知林冲,将其喝止。
但高衙内淫心不死,又使高俅的心腹虞候、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其乘机对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
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
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
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
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林冲棒打洪教头》夏至一、说道教材1.主要内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
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2.结构精心安排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是《水浒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3.情节描绘从全文看,课文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描写细腻,重点突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忍让谦和、武艺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傲慢无理、盛气凌人、武艺差的洪教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4.文学创作特色(1)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用词精确直白、生动传神。
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词去描绘人物的动作,刻画出了洪教头急于获胜的心理,展现出了林冲战胜洪教头的精彩场面,注重了林冲深藏不露的高超武艺,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至了高潮。
5.题目解析文题“林冲棒打洪教头”高度归纳了本文记述的内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整篇课文就是通过林、洪两人的比武去刻画人物形象的。
6.教学目标(1)能够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读出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联系句子理解课文字词意思。
掌控“求解、弛、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7.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
感情朗读。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认知,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体会我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理念1、语文观语文就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到、说道、念、写下、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王玉文 修改人: 教学内容 第 七 单元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 共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练习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
浒传》的兴趣。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学友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三读设计
学生准备 预习,了解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程序 (要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 趣 导 入
一、简聊 《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3、请生对课题质疑 4、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1、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简单介绍一下。 齐读课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自 研 自 探
同 伴 互 学
交 流 展 示
板块一: 白昼 衣裳 推辞 较量 踉跄 押解 还招 灰溜溜 依草附木 骗吃骗喝 板块二: 躬身施礼 纵身跳出 往后一退 抡棒一扫 全不理睬 气势汹汹 措手不及 满面羞惭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 3、观察词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 4、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通,简单理解. (1)林冲遭遇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 .. (2)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 (3)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却来依草附木,冒充武师。 ...... 5、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习第1自然段 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3、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1、生按读书要求自读课文。 (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文章较长,速度可稍快一点。 (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 2、齐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
学友对子自学交流。 ①学生说课文的叙述顺序。(起因 经过结果) ②学生试着给课文分段。 起因:(1) 经过:发展(2—3) 高潮(4—7) 结果:(8)
巩 固 提 升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课时 程序 (要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 趣 导 入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水浒传》第八回——(生齐读课题) 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自己练说、指名说。
自 研 自 探
同 伴 互 学
交 流 展 示
一、朗读品味,感悟人物 1、《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我们阅读时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你读出了怎样的林冲、怎样的洪教头?用笔画出让你深有感触的词句,在旁边写上批注。 场景一:席间相遇 (1)品读相关语句,相机指导。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指导朗读,感受人物性格特点。(林冲谦卑忍让,洪教头嚣张跋扈) (2)相机拓展《水浒传》前面章节的内容,感受林冲因处境身份的特殊而谦卑忍让的特点。 (3)小结:作者抓住两人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对比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场景二:精彩打斗 (1)品读相关语句,相机指导。 (洪教头)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耍了一阵,喝道,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自读感悟,做好批注 2、组织交流:( )的林冲 ( )的洪教头
1、 师生交流感悟 2、 在教师指导下读好相关的句子。 3、了解写作特点: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林冲武艺高强,洪教头自以为是。 (2)小结:从这场精彩打斗的场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写动作用词精确贴切,字字珠玑。 3、补白说话。(选择一个说一说)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三、给出技巧,指导复述 1、今天我们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精彩吗? 2、引导学生发现复述技巧。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清楚;突出人物的动作、语言,抓住关键词句说生动;发挥想象,把概括的地方补精彩;语言流畅,绘声绘色,让人仿佛能看到画面。点评指导 四、借助课题,点明写法 1、再读课题。思考:林冲是课文的主角,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洪教头这个次要人物呢?
用词准确贴切、生动传神。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刻画出了洪教头急于取胜的心理,展现了林冲战胜洪教头的精彩场面,突出了林冲深藏不露的高超武艺,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练习复述课文。 点评指导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2、小结: 作者洪教头写得越蛮横就越能写出林冲的性格特征。(反衬)(古典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背面扑粉法)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用更多的笔墨描写洪教头,却很好地反衬了林冲的性格特征。
巩 固 提 升
五、激发兴趣,推荐名著 1、推荐读《水浒传》,了解更多的英雄好汉的故事。 2、精心准备一段水浒故事参加班级故事擂台赛,比一比谁讲得生动、精彩。
板 书 设 计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教 学 反 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段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三读”设计单
程序 内容 修改意见 初 读 1、熟读课文,自学字词。 2、做好阅读批注。 3、了解《水浒传》的相关资料。
精 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综观全文,整体把握: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3、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感受招式对比背后人物性格冲突。 4、相机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 5、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了解人物的性格。 6、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复述课文。
拓 展 读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施耐庵,并有罗贯中加以润色,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水浒传》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说,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对林冲和柴进的介绍评价。(见教学用书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