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335.26 KB
- 文档页数:33
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包括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支付、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的发行与流通转让,信托和货币结算等。
国际金融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交往而产生的跨国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它包括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等。
MV=PY M代表货币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商品总量。
P=MV/Y假定流通速度不变,一个经济体内的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与商品总量成反比。
外汇和外币的概念外币是指外国货币,像美元、英镑、法郎、日元等等。
外汇的概念包含外币,除了外币是外汇之外,还有外国有价证券、外国存款凭证和其他外国资金。
金块论战以李嘉图为代表的金块主义者:衡量货币是否贬值的尺度始终是黄金,汇率也是由货币的含金量来决定的。
以博赞克为代表的反金块主义者:汇率取决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
学习国际金融的现实意义1.国际金融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
2.国际金融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更多企业会倒闭。
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亏损,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会倒闭。
(2)企业再掀裁员潮。
企业生意难做,就会想办法压缩成本,减少生产,就会在裁减员工上打主意,而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位成员被裁员,就会影响到家庭生活。
(3)工作越来越难找。
企业都在倒闭,在裁员,所以找工作会越来越困难。
(4)工资难再提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加薪会逐渐变成很难的事情,工资收入可能会降低。
所以如果是靠工资的消费人群那就要注意减少开支了。
(5)百业萧条钱是宝。
包括投资,消费,贸易都会变冷。
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现金。
现金会越来越珍贵,钱会越来越觉得是钱了(6)商品价格会下降。
随着需求减少,各类商品价格会下降。
(7)“量入为出”为上招。
一个“美国老太”和一个“中国老太”的故事几乎是尽人皆知。
媒体的渲染和引导,让不少中国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十分羡慕美国人“潇洒一挥”的消费模式,贷款消费、提前消费的观念几乎深入人心,“卡奴”、“房奴”、“车奴”大量涌现。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汇率传导机制与汇率政策理论汇率传导机制是指汇率变动对经济体内外部分的影响程度和传播速度的机制。
而汇率政策理论则是指各国通过采取不同的汇率政策,来影响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理论体系。
下面将分别对汇率传导机制和汇率政策理论进行详细阐述。
一、汇率传导机制1.短期汇率传导机制短期汇率传导机制是指在短期内汇率的波动对经济体内外货币市场、利率、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a.资本流动与货币市场: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外国资本持有者将减少对本国货币的投资,转而投资外国货币,导致本国货币市场出现资金外流的压力,进而加剧本国货币贬值。
b.利率与货币政策:当汇率贬值时,本国央行可能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吸引资本流入,从而抑制本国货币贬值。
c.进出口贸易: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降低,有利于出口,同时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对进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长期汇率传导机制长期汇率传导机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汇率的波动如何影响经济体内部和外部的物价、国际竞争力、产出、就业等方面。
a.物价:本国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对通货膨胀造成压力;而本国货币升值则会对商品价格进行抑制。
b.国际竞争力:本国货币贬值会提高本国商品价格的竞争性,有利于出口;而本国货币升值则会削弱本国商品的竞争力。
c.产出与就业: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将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促进产出和就业增长;而本国货币升值则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1.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央行手段,将本国货币与一篮子外币或以其中一外币作为锚定,使汇率保持不变的政策。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提供确定性,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同时减少货币市场波动。
然而,由于市场力量无法调整汇率的供求关系,固定汇率制度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和货币政策的束缚。
2.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国家不干预市场力量,汇率自由浮动的政策。
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实现自动平衡国际收支,同时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什么是浮动汇率有关浮动汇率制的
介绍
浮动汇率也称为延展性利率。
从理论上说,浮动汇率便是两国之间贷币中间利率的变化力度已不多方面限定,任随销售市场供需转变而左右波动,世界各国央行已不担负干涉外汇交易市场的责任。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自1973年推行浮动汇率制以后,世界各国都存有着多多少少的人为因素干涉要素。
现阶段,西方国家关键我国的央行一般都采用以下战略方针来保持浮动汇率制:各国货币中间的利率关键由销售市场供需情况的转变来决策,可是,一旦汇率变化很大,有损一国或多个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时,世界各国央行就务必独立或协同付诸行动,在各关键外汇交易市场上开展干涉,以求取利率的相对性平稳。
依照一国贷币与他国贷币的联络水平来区划,浮动汇率制有下列三种方式:
①独立浮动汇率制
即本币与国外贷币的利率依据销售市场的供需转变而独立
波动,不与某一种或某几类贷币的利率产生固定不动的联络。
现阶段,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行这类汇率制度。
②盯紧浮动汇率制
即本币盯紧某一种贷币或一篮子货币(指经选中的好多个乃至十几个我国的贷币),其对外开放利率依据所盯紧贷币的汇率变化,随时随地开展调节。
中东地区的一些产油国(如沙特、迪拜等)就选用这类汇率制。
③相互浮动汇率制
它是一种接近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中间的汇率制度。
其特性是报名参加相互波动的会员国中间的贷币要求有固定不动的利率和一定的起伏力度,而对会员国之外的贷币则推行独立波动。
欧盟(即欧洲共同体原名)就曾推行这类浮动汇率规章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