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形成的人文环境及发展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动画70年2019年注定是中国动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达到49.74亿的票房,位列中国影视票房第二位,中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肯定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如今国漫崛起从口号喊成了进行时。
动画的发展和历史自然、国家实力的进步息息相关。
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中国动画史。
上世纪20年代,法国和美国的动画电影陆续传入中国,启蒙了中国第一代动画人。
1926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在上海绘制出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动画片《大闹画室》掀开了中国动画的第一页,光说1926年大家可能对那个年代缺乏带入感,让我们翻开历史课本,1926年1.1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月12日大沽口事件发生,中国主权遭到践踏.7月9日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这样常年动荡的战争局势下,中国动画倔强的开始萌芽。
1931年中国动画进入发展史上第二个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动画,期间万氏兄弟的动画创作收到战争的影响,题材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段时间的动画是为抗日战争服务的,短短五年诞生了16部抗日宣传和教育动画。
万氏兄弟的名号从此再电影界彻底打响。
但很可惜,由于战争动乱,中国早期的动画没能保存下来。
只有当时报纸上几张照片能像我们描述那时候中国动画的一丝身影。
1935年万氏兄弟在已完成的十几部实验动画短片的基础上,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中国动画从此进入有声时代。
1940年收到迪士尼动画片《白雪公主》票房大卖的影响,中国动画的长篇计划被跃跃欲试的中国资本家提上日程。
1939年返回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作为当时上海最资深的中国动画人,是制作的不二人选,同时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5月1日枣宜会战爆发,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中国第一部长篇制作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1941年11月19日,铁扇公主拍摄完成。
这部耗时18个月,全长近9760尺、可放映90分钟的动画长篇,取材自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
与技术
第18卷第2期(2022年1月)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数字媒体技术E-mail:*************.cnhttp://www.dnzs.net.cnTel:+86-551-6569096365690964
ISSN1009-3044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
与技术
Vol.18,No.2,January2022
中国传统文化及动画技术的发展研究王艳,叶琳(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抚顺113122)摘要:动画起源于19世纪,从刚开始的不成熟到如今的娴熟走向顶峰,动画技术已经越来越好,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形式多样化,视觉艺术的呈现越来越精湛,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动画电影也属于一种艺术综合类的电影展现艺术形式,它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了很多种动画艺术和各门类动画为一体,动画里的各种艺术人物造型也是根据人物脚本的造型设定,角色的性格描述和表现情景等进行艺术设计。如果在一部动画电影或者故事片里,其各种的角色人物是通过导演根据动画剧本里的角色人物形象进行打造,从中寻找一个适合的角色表演者然后去进行表现,那么动画片里的各种角色人物形象其实就是通过导演在动画脚本里找到一些灵感后再去进行设计打造出来的各种角色,从而表达出自己想要设计出最符合剧本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定格动画;叙事动画;剪纸;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2-0100-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创意构思方案设计传统剪纸艺术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术工艺,是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艺术收藏中的珍贵宝藏,成为很多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珍贵收藏。剪纸绘画艺术的作品风格活泼,造型绰约多姿,有着独特的传统艺术文化魅力。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对空间科学观念的具体展现,从多个角度体现剪纸的艺术感,线条设计和装饰,都有着许多方面的寓意。通过用剪纸的形式刻画出年兽的样子,使其剪纸形式更给人鲜明的印象,再结合定格动画的形式完美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方式。2定格动画背景调研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
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
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
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
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
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
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
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第三节中国动画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
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
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
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第三节中国动画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中国第一部<a name=baidusnap0></a>童话</B>题材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1950)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1963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1980年)中国第一部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1987年)中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科教动画片《遗传工程初探》(1985年)中国动画之最(一)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
中国动漫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但是我国动画也曾有过辉煌历史。
起源: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发展: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国动画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中国传统动画,应该包括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的四个阶段。
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的成功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产生和成熟较之其他艺术门类都最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便综合地体现了中国的艺术审美意识。
它的成功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动画从创作题材、表现形式到情感表达,都汲取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独树一帜。
一、动画题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经由各种媒介和艺术样式留存,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留存了浩瀚丰富的创作素材,当电影、电视成为传播媒介时,自然而然地会从以往的媒介留存中寻找文化的血脉和创作的素材。
中国传统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影视形式,影片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文学、寓言故事等。
如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西游记》原着是一部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伟大作品,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之一,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可谓家喻户晓。
又如:王树忱导演的动画片《天书奇谭》,选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
《平妖传》是一部明代的章回体小说,是由民间神异传说故事收集整理而成,民间的传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演绎出的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往往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题材。
再如阿达导演的动画影片《三个和尚》,便是取材于中国民间的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并在此谚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颠覆了原来的结局,创作了全新的立意。
中国传统动画影片的题材,总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故事在一起。
其中,取自古代寓言故事的还有《愚人买鞋》《猴子捞月》《南郭先生》等;取自民间传说的有《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九色鹿》《葫芦兄弟》《一幅僮锦》《蝴蝶泉》等;取自古典神话小说的还有《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来自西方的动画影片,如《米老鼠》和《小猫钓鱼》等。
这些影片激发了中国一批年轻人的兴趣,他们开始自学动画制作的技巧,并开始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片。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不顺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并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
在1956年创办的沈阳电影制片厂投资建立的“向日葵”动画片组,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专业化生产动画片的团队。
该团队在1956年至1977年之间,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动画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该时期,动画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许多优秀的动画师受到迫害,动画制作活动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推行之后,动画产业才逐渐恢复。
1980年代是中国动画产业的复苏期。
政府投资建立了多个动画制片厂,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
同时,一些个人独立制片人也开始发展自己的作品。
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为中国动画赢得了国际声誉。
1990年代是中国动画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市场对动画的需求增加,动画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相继问世,如《美羊羊与大灰狼》、《葫芦兄弟》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还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产业不断壮大。
政府加大对动画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优秀的动画作品参与国际比赛,并举办了一系列动画节和展览等活动。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动画作品更容易传播和推广,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动画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动画产业还与国际顶级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快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对动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原创和艺术性,而不仅仅满足商业化的需求。
中国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形成的人文环境及发展演变
【内容摘要】动画的创作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相应的美学特征,只有满足了这两方面,创作出的动画电影才能吸引,才能体现出动画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底蕴。
文章从中国动画传统美学风格形成的人文环境及发展演变角度对我国的动画电影进行探究,分析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结合动画电影创作的时代背景做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动画传统美学发展演变
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同的,在观赏动画片时,一般成人观众会被动画中的玄妙形式吸引,但是作为成人,他们更希望获得更深层次的趣味,同时也希望更深厚的情感体验来充实精神世界。
少年观众则是被其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面对生动的故事情节,他们就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动画电影中,这也是他们充实自己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他们都希望能够从动画电影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精神享受。
审美趣味会随着时代发生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趣味。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保持与全球化一致,是现阶段国产动画电影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艺术经验,这也是中国动画传统美学风格的探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了很多政治讽刺作品。
审美观念的形成一部分与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有关,还与社会文化因素有
关。
在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饱含激情,还要有艺术技巧和审美情感,并把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融入其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活力。
艺术家除了有高超的技艺和创作激情外,还要具备崇高的艺术情操。
在物质缺乏的年代里,他们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仍然饱含激情,用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操创作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尽到了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使国产动画电影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也受到了冲击。
传统的动画电影主要的文化元素以民间文化为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国产动画电影,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就是动画电影的素材,甚至有些民间故事直接改编成了动画电影,这样的动画电影很受影迷们喜爱。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产动画电影中融入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例如,国外一些浪漫主义文化就渗入到了国产动画电影中,有了这些外来文化元素的渗入,使原本显得有些单调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了新的活力,喜爱国产动画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它主要是满足国内影迷的需要,这就需要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有所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观念在发生着转变,与此同时,影迷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艺术家在寻求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影迷们会随着年代的不同,欣赏动画电影的趣味也会发生转变。
早期人们只是追求最低标准的视觉享受,不会从深层次的趣味方面去欣赏一部动画电影,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享受,对动画电影的艺术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今后的国产动画电影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发展方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首先,一部动画电影要想更好地吸引观众,就需要在艺术效果上有所创新,不仅在动画电影中要有创新精神,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创新精神,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动画电影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上,因为人们在观看动画电影时,是用审美的心态去观看的,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动画电影的创作就需要在审美效果上有所创新,现今主要是采用3d动画效果,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
在未来的发展中更需要注重这方面的创新。
其次,现今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了很快的发展,不仅在题材上有了改变,而且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转变,传统的动画电影主要采用民间文化元素,很少有外来元素,比较保守,不像国外的动画电影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然而现阶段的国产动画电影逐渐与世界动画电影挂钩了,有很多的外来元素和先进的技术,这就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更能够受到国内动画影迷的喜爱,也能够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国产动画电影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国产动画电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将会在世界动画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
课题名称:中国动画艺术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c023)
参考文献:
[1]段运冬.动画文化的品格探讨[j].装饰,2004.
[2]宗白华.意境——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小林.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5]万然,左珂.中国动画与国外动画色的色彩研究[c]. 2007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
[6何臻婵.试谈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化[c].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7.
[7]张松林.再谈振兴中国动画业[j].电视研究,2003.
[8]路盛章.动画艺术要发展创新[j].电视研究,20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