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7.菩萨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露,种,挨,朝”四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能正确书写“藏,怨,耕”等字。
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写故事的提纲,练习复述故事。
3.围绕课题,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爱护,感悟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写作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做到以学定教,顺应学情。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3.借助扩展训练,训练学生编写故事提纲,复述故事。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认识一个人。
(课件出示朱德图片)2、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交流)3、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他名叫朱德,是中国十大杰出元首之一,抗战时期任八陆军总司令,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司令。
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他。
(课件出示朱德简介)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参加革命70年,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菩萨兵》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设计者城关希望小学孙秀珍一、概述·本节课题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一、教学内容·本篇课文需要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菩萨兵》是一篇描写朱总司令带领红军队伍在藏族地区为藏胞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藏包们的心,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体会藏民与红军的浓浓的鱼水情二、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能够准确听写课文的生字词;·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词语进行场面描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故事。
·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口语能力,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准确地朗读6~8篇拓展阅读材料,并把故事在小组内汇报或全班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用“热火朝天”等词进行场面描写。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复述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军民鱼水情。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学习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这个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个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有很浓的阅读兴趣,表达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我国革命老前辈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对长征中发生的故事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教材的更新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而在小学课本中,不少故事短篇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在快乐的故事体验中感知文化精髓,理解道德伦理。
其中,小学三年级的《菩萨兵》故事更是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民间故事的力量和文化价值。
一、故事梗概《菩萨兵》是一则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故事。
一只母鸡嫌鸡窝不够宽敞舒适,就想要孵蛋时,不偏不倚地选择了一只菩萨形状的铜战车,将自己的蛋放入战车内,静待孵化。
战车外的蚊子会不停地来叮咬母鸡,想要品尝到鸡蛋的味道。
但是,母鸡都不为所动,静静地坚守岗位,直到蛋孵化为止。
而孵化出来的不是鸡蛋,而是一支神奇的菩萨兵。
二、故事解读1、孝敬父母整个故事都是在孵蛋的过程中展开的。
母鸡为了孵出自己的后代子孙,毅然把自己的蛋放在了菩萨战车里,一心一意地为打下良好的孵化基础而努力着。
母鸡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母爱,可以引导学生懂得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家庭情感水平。
2、保护自己的宝贵财产在故事中,母鸡为了确定自己的一蛋尽快完成孵化,选择将自己的一蛋放置于了菩萨战车内,这样一来,就露出了她的宝贵财产。
面对战车外来攻击的蚊子,母鸡表现出了自己的坚定,教育了小学生们要珍惜自己的宝贵财产不被外界侵犯。
3、菩萨的智慧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仅是母鸡,还有那位静默的菩萨战车。
这凸显了传统文化中菩萨的增益和扶助作用。
母鸡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菩萨的灵力 successfully 完成了孵化的过程。
可以启发小学生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树立了勇敢追求的信念。
4、集体的力量故事中展现了蚊子试图进攻母鸡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守护珍贵财产的力量。
若没有这群“眼红”鸡蛋的蚊子,母鸡的道德品质与勇气也就展现不出来。
通过故事的情节,足以提醒人们及小学生,需要珍爱友情和靠伙伴的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三、思考与启示通过《菩萨兵》的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多层次的思考与启示。
《菩萨兵》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
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
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
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扣题质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齐读课题:菩萨兵)
2、课文中的生字都会写了吗?
听写词语,互评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菩萨兵指的是----(板书:朱德、红军) 对
藏族人来说,菩萨是他们最尊敬和崇拜的,一支部队被称为菩萨兵那可是无尚的
光荣,那么,藏族同胞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板书:?)
想知道答案吗?有什么方法?(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这篇课文以人物的语言为主,所谓“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我们可
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想法。朱德总司令作为红军的领导,在文中说了三段话,这
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这三段话,感受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菩萨般的心。
出示活动一: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快速读课文,画出朱德总司令说的三段话;
2、)默读朱总司令所说的话,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
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并作上标记;
3、)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交流第一段话,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
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这是个反问句,换个说法怎么说?
藏胞在山里会受不了什么呢?
(朱总司令急藏胞们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
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⑵一想到这些,朱总司令真是急坏了,哪里可以看出?
抓住“这么多天了”“还在”“赶紧” 好,你来读一读
⑶指名读,评价:
A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
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B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
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谁再来读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出示: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我们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这也怨不得他们?”
怨不得他们什么?(出示翻译的话)指名读。
藏族人说话很有特色,他们总喜欢用自然事物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
觉得“乌云”指什么?(反动军队)藏胞为什么把反动军队看作“乌云”呢? (出
示: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早就—谁也不敢、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害怕
了不起,能联系上下文。你在电视上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的?
学生说(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
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以为所
有的军队都是一样的,对红军有误解、偏见。)评价: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很
会动脑筋。
⑵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
有责怪的意思(没有,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
⑶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评价:你读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⑷朱总司令还想到了什么?(出示并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一句。)
同学们,你们知道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指名说
是啊,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不抓紧时间春耕,到了秋天藏
胞们将颗粒无收,此刻藏胞们在深山里一定急坏了。
朱总司令和他们一样着急!谁来读好这句话?评价:
1、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谁再
来读。
2、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
句话吗?
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
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⑸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
心。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
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
肠。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交流第三段话:“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
尽
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⑴“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
人一样看待)
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指名读词
你有没有尽心尽力做过什么事?(说话练习)
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那
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些词把
感情投入进去读,试着读读看,谁来读。
⑵红军播下的种子仅仅是指庄稼的种子吗?还指什么种子?(友谊的种子、
信任)“要让红军??”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
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红军的优良传统,要发扬光大并永
远流传下去,不会消失)
你理解得真深刻,这句话是《毛泽东语录》里的,(出示)当时还谱写了一
首歌,一起来听一听。(歌曲)
⑶你觉得在动员大会上朱总司令该怎样讲这段话?(有激情、振奋人心) 谁
愿意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评价:很有激情、振奋人心) 从刚
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
⑷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感受红军对藏胞的拳
拳之心、浓浓之情。引读: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开完会----(引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当时的劳动场面是怎样的呢?
(出示)看图,红军们在干什么呢?句式练说
瞧,大家干得多起劲哪,这就叫做----“热火朝天”,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
吗? 红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就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真
是一群菩萨一样的兵哪!
三、藏胞返家,表达感激
1、引读:几天以后,----
现在你们就是那些藏民,你得知了什么消息?
你不是到深山里躲起来了吗?是怎么得知这一消息的呢?(虽然躲在山中,
其实是很关心春耕的,暗地里一直在关注红军的一举一动)
那你为什么悄悄地返回呢?(朱总司令和他领导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
队好像是不一样的,悄悄地回去看看—还不怎么相信红军)
那么请看(图)红军把你家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会说----
当你看到土地整治得平平整整的时候,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