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 格式:docx
- 大小:13.86 KB
- 文档页数:7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姓名:系别: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4月On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 TheorybyZheng Peipei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April 2014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更加对外开放。
现如今,中国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越来越受到中外翻译家和广大游客的关注并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文首先叙述了旅游公示语的定义,分析了其主要功能,即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与强制性。
然后介绍了目的论及其三原则,最后基于目的论的三大法则,探讨中国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旅游公示语;目的论;英译,策略AbstractWith fasting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reform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becomes more and more wider. Nowadays,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transla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tourists and gradually becomes a heated and highlighting topic in society.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of tourism signs and analysizes their main functions namely informative function, instructive function, regulatory function and warning function. And then it introduces the skopos theory and its three rules and finally discusses strategies and skilles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the places of interest, based on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skopos theory.Key words: tourism signs; the skopos theory; 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Contents摘要 (I)Abstract (II)Contents (III)1Introduction (4)2Overview of Tourism Signs (4)2.1Definition of Tourism Signs (4)2.2Functions of Tourism Signs (5)3The Skopos Theory (7)3.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kopos Theory (7)3.2The Skopos theory is a method of translation which was proposed by HansJ. Vermeer and developed in Germany in the late 1970s. It is the core theory of functionalist approach which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and mak es translation more possible. The term “skopos”which comes from greece means goal, aim, purpose, intention,etc. The theory’s core concept is tha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humane action which always has purposes and intentions.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behavior is in order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goal, even to produce results and influences in the target purpose that the translation behavior reaches determines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ctivity, that is to say,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Rules of the Skopos Theory (7)4Transl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kopos Theory (9)4.1Borrowing (9)4.2Imitating (10)4.3Recreating (11)5Conclusion (13)References (15)1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oreign tourism, more and more foreign tourists come to China for sightseeing the places of interest, who take public signsas an important way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f scenic spots. The translation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areas has an inestimable value on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booming foreign tourism. As a famous translator says,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signs is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in two kindsof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with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purposes. ( Nord, Christiane. 200l:10-12 ) Besides, tourism signs own distinct language features which are concise and criterional and sometimes with graphic represen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basedon the analysis of tourism text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ourism signs so as to build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in scenic areas.2Overview of Tourism Signs2.1Definition of Tourism SignsTourism sign is “ the character and graphics symbol information open to and in the face of tourists in the scenic spots including all guide posts, the signs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services, practical tips, notices, the of tickets and amusement services and various tips and warning signs which are designed and set to ensure the visitors tour in a clean, safe and orderly environment”. [translation mine](Xue Xiaocong, Liu Xue and Gao Li. 2011)2.2Functions of Tourism SignsPublic signs “are usually short and brief, aiming to inform, instru ct, compel or warn something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production, and existence. Signs are anything from the simple ways of informing to technologically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of messages. Signs influence everyone—tourists, drivers, shoppers, etc, whether in the course of business or entertainment” .(WangYing, LüHefa. 2007)根据这个定义,公示语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发挥着管理、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作用。
“目的论”视域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1.引言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何自然,1997)。
而公示语就是社会用语中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设施以及具有公共意义的职务、职称等(北竹,2002)。
?オ?2.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背景及现状我国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一些文章散现于国内一些刊物。
进入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2002年起,“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立项,“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网站开通(吕和发,2005),《汉英公示语词典》发行,“全国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规范大行动”大会召开,中国翻译协会下发《关于开展“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活动的通知》,“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召开,“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开通,许多网站相继开辟专栏参与研讨,人大代表接连提交有关规范公示语的议案,继2007年6月青岛市发布《青岛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各城市也陆续把公式语翻译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方学者也纷纷从语用、美学、文化差异、功能特征等角度对公示语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展开讨论、发表文章。
究竟哪种理论对于公式语翻译更具有指导意义成为众家讨论的中心,这其中,目的论崭露了头角。
?オ?3. “目的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3.1“目的论”及原则目的论Skopostheorie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弗米尔在1978年发表的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成分。
核心概念是: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124)。
基于此“目的论”,曼塔利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目的论,她视翻译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复杂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一系列的参与者,包括发起人、组织者、原作者、译者、目标文本的使用者和接受者。
目的论论文公示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策略探讨摘要: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从公示语的语用功能、语言特点和交际目的,探讨公示语的英译原则和策略运用,以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英译一、引言随着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公示语的英译成为关注的热点。
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1] 双语公示语是对外沟通的窗口,是国际化大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但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状况不容乐观,翻译错误、蹩脚译文以及不规范现象触目可见,如“游客止步”译为“no visitors”,“禁止喧哗”译成“don ’t make noise.”。
还有一些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死译”“硬译”现象,如:“小心滑倒”;“先下后上,文明乘车”竟然译为“be careful with slippery ”;“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 ”令人匪夷所思。
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本意是展示国家和城市人文形象,使对外信息流通顺畅,而诸如此类的英译只会适得其反。
公示语用途广泛,涉及面广,“在规范社会行为,调整人际关系、威慑犯罪、激情励志、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2]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根据公示语的功能特点,语言风格和交际目的,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
二、目的论简述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其主要观点是: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该理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等值”的束缚,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
[3]目的论重视文本的功能性,强调文本的翻译目的。
提出为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译者可不拘泥于原文,可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删减或改写。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作者:赵越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内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整个城市的魅力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目的论的具体含义论述入手,分析了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供相关人士参考,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城市内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水平。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角度分析公示语是指面向公众的提示、显示及指示,其内部含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
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国人士的不断增多,公示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随着公示语在大中型城市的广泛应用,城市内部的公示语在某种情况下已经组成了我国留于外国人士的第一印象。
因此,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分析研究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公示语汉英翻译实际意义。
一、目的论具体含义目的论在整个功能派翻译理论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础性理论。
其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翻译学家雷斯与付米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等效翻译理论的对已英汉翻译的约束,以整个语言翻译的目的入手,将整个翻译工作放置于文化与理论相结合的环境当中,为整个世界内容各种语言之间全面地实现高效及准确的翻译起到了开辟性的作用。
在采用目的论进行翻译时,其将整个语言翻译的过程认知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整个翻译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准确地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的存在与翻译界意译与直译之间的矛盾。
在目的论翻译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翻译工作时应该严格握好语言翻译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的原则,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对方的语言习惯入手,不需要全面地按照忠实法则进行翻译。
2010年第3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39期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炬炬(—),女,山东泰安人,硕士。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王炬炬 赵旭(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3)摘要: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
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
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
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关键词:交通公示语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10)03-0064-031 引言因为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为了给在中国的外国朋友提供出游和生活的便利,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等处都大量采用中英两种语言的交通公示用语。
但是目前的公示语英译不容乐观,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实例比比皆是,其提示、指令、参考和限制的功能也无法实现。
以前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很多,如林克难提出的看易写理论,顶衡祁的ABC (the Adap t 2Borr ow 2Crea te)理论等都提到过公示语的翻译。
但是更多的集中在讨论公示语英译的空缺和错误分析上。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交通公示语介绍公示语是一种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特殊文体。
其应用范围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其或寥寥数词,或简单图示,抑或图文结合,均能表示与受众的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的重要信息。
(杨全红:2005)交通公示语即其中所说的路标,相比较其他公示语,它关系行人及机动车安全,所以其英文翻译的准确与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向士旭【摘要】Public signs are widely used in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signs in social activities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and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s more and more essenti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special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oints out thei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英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分析了公示语的语言特征及当前公示语英译的现状,并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使公示语英译规范化和标准化。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3)003【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公示语;语言特征;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作者】向士旭【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公示语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然而,目前随处可见的错误和不规范的英语公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也给外国朋友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对公示语英译规范化进行研究已是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示语的语言特征,针对当前公示语英译的现状,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中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使公示语英译更加规范。
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标、公告、警示等等[1],具有向人们传达提示、警告、请求等信息指令的作用。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的双语化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城市国际化的必要部分和重要标志,但是公示语译文却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有助于对公示语原文的正确理解,也有助于翻译出最恰当而简洁的译文。
标签:公示语;目的论;翻译失误引言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何自然,1997)。
而公示语就是社会用语中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设施以及具有公共意义的职务、职称等(北竹、单爱民,2002)。
一、公示语的功能特色及现状公示语是一种应用于公共场合的特殊语言现象,主要起到服务公众,规范公众行为的作用。
它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通常言简意赅,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示意功能。
(戴宗显、吕和发,2005)它是一个国际性的概念,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公共设施,小到大街小巷,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作为“城市面容”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正日益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二、翻译的目的论及应用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approach)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由两位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和雷斯(Katherina Reiss)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
(1)目的法则目的论将“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这即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the skopos rule)。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作者:陈瑛作者单位: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刊名:商场现代化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年,卷(期):2010,(29)被引用次数:0次1.戴宗显 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2.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张景华:广告翻译的目的论[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北竹 单爱民: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5.万华林 胡光磊:从目的性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翻译[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6.罗选民 黎士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1.期刊论文桂文泱功能目的论视野下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以海南省交通公示语翻译为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功能目的论兴起于德国,即目的决定一切,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交通公示语的功能目的是提供相关交通信息使交通顺畅快速.交通公示语翻译应该遵循在译文中以传递和保留原文信息为主的翻译策略的准则.海南省交通公示语的翻译现状非常不理想,文章给出了大致的交通公示语翻译范本,试图为交通公示语翻译提供一些借鉴.2.学位论文邹华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2009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公示语向来被称作“城市的脸孔”,是给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
然而,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比比皆是,这大大影响了公示语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 224-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及翻译策略——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为例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朱玉雨【摘要】公示语的应用是全球性的。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着重分析英汉语公示语的差异,并主要分析日照市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典型错误,据此概括公示语翻译的原则,提出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关键词】目的论 对比分析 翻译错误 翻译方法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公示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然而,如今的公示语英译死译、误译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影响对外交流,而且有损城市形象。
本文将立足于英汉语公示语的差异,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实例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角度分类探讨公示语翻译策略。
二、公示语的特点及功能公示语属于社会用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
粟长江(2003)按照英文公示语的习惯用法将公示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般全用大写,不用句号;多用名词短语及动名词短语;有时使用祈使句;有时还使用非常正式的文体等。
此外,公示语常见的句型为祈使句或省略句。
汉语公示语在语言上,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有些还注重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文化上,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
由于汉语形式多样,语言内涵丰富,汉语公示语英译时总会出现很多问题。
公示语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
其中,具有信息功能的公示语使公众生活更加便利,具有祈使功能的公示语旨在规范和约束公众行为。
三、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功能派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和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实际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的三原则中,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过程受翻译目的和翻译意图影响;其次是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连贯原则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必须达到语内连贯的标准,并且具有实际意义;忠实原则不是盲目地忠实于原文,而是要求原文与译文保持语际一致和语义对等。
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The Analysis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级别: 2008级同等学力硕士*者:**指导教师:***2011年 6月 1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撰写的或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手签):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齐冉(学号 2008同等学力硕士,论文题目: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完全了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提供网上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手签):导师签名(手签):日期:年月日致谢行文至此,本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两年的研究生课程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
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本篇论文的指导老师宿荣江副教授和程维副教授,本论文是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
两位老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此外,我还要感谢翻译学院的所有教师们,特别是汪福祥教授、专业课沈小燕老师及教学管理处衡立荣老师和石荟颖老师,感谢您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愿我们师生缘分在,共享美好大未来。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共场所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作者:陈琛来源:《商情》2013年第21期【摘要】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面向公众,承载着必要和有效信息的语言。
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许多误翻随处可见,无论是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应用层面上。
公示语有很强的功能性和显著的目的性,公示语的中英翻译研究有着实际研究价值。
德国的功能主义,以目的论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左右被引进中国,由此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目的论正是适应了实用翻译的要求,因此,如何把目的论在实际公示语翻译中应用值得探讨。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中英翻译1 引言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经济实力的提升,贸易往来、科技协作的增加,文化交流、体育活动的兴盛,双语公共标识现象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地上一道亮丽的语言风貌。
公示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着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文明程度。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违反习惯说法等问题屡见不鲜,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微观层面上的数据收集和标示纠错阶段,而没有深入到从宏观高度上用一个可行的理论系统去指导公示语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目的论为导向,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公示语的英译。
2 目的论2.1 目的法则目的法则,就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结果和方法。
一般说来,翻译的目的由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
通常,发起者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的接受者是谁,译文的使用环境如何,以及译文要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等细节,所有这些形成翻译的要求。
译者根据翻译的要求决定翻译的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可能跟发起人的目的相同,也可能不同。
根据目的论,任何翻译,其最高的法则都是“目的法则”。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摘要】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面向公众,承载着必要和有效信息的语言。
然而,公示语误翻随处可见。
本文将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分析公示语误翻,进一步阐述公示语英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方法1. 引言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经济实力的提升,公示语即赶上时代潮流,城市双语公示语更是“城市的脸孔”,是给所有到来华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名片,公示语英译水平的高低作为文明标志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误译,漏译随处可见,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在此情况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可谓当务之急。
2. 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和凯瑟琳娜?赖斯于20 世纪80 年代共同创立的。
其主旨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是以目的语文本及其所在的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一种翻译行为,强调译文预期目标的实现。
因此,笔者从目的论角度出发,来阐述公示语误译及解决办法。
3. 公示语简而言之,公示语就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即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4. 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分析4.1拼写错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公示语拼写错误随处可见,尽管这都是一些很小的错误,但是却很容易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比如在某海洋水族馆,海洋水族馆被译成“Ocean Aqurrium”。
但是很明显应该是“Ocean Aquarium”。
又比如在博物馆里,“清朝”被译成是“Qing dynasty”,正确的译文应该是“Qing Dynasty”。
虽然这只是大小写的错误,但是同样也不容忽视。
4.2词汇误用语言讲究严谨,有时一个小字符都能造成歧义,如某火车站的公告牌“开车前五分钟停止检票”,其对应译文是“Check in Stops 5 Minutes Before Train Departure”,粗略看一下译文,觉得问题不大,其实不然。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即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吕和发:2004)。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召开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境内外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从而,公共场合中英双语公示语也越来越有必要。
然而,尽管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早在十年前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经过十年的发展,该领域翻译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我试运用“翻译目的论”理论,主要以南京地铁内公示语为例,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一、“翻译目的论”简介由弗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倡导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必须遵循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居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采用翻译策略,有权根据目的决定保留、调整或修改原文内容。
“目的论”一个多元化的翻译评价标准,强调译者的能动性。
二、目的法则此处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译者目的、译文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译文交际目的最重要,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公示语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发挥语言告知、宣传和呼吁的功能,使其达到与原文最大限度的语言功能相似,以及文化、交际方面功能对等。
所以,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译者更要关注交际意图的阐释和传递。
例1:原文: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译文:A small step forward,a big step for civilization.这是国内公共厕所经常使用的公示语。
中文通常比较一致,而英文五花八门,这里选取的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译法。
这种译法的特点就是直译、死译,还滥用“civilization”一词,英文本族语使用者不明白,完全起不到原文交际目的。
其实,国外公共厕所也有类似公示语,提醒人们保持厕所清洁。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摘要:英文公示语的使用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
标志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公示语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和交际性,现实中的公示语翻译必须立足于这一特点。
本文旨在运用目的论来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必须尊重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
关键词:公示语目的论文化
1.引言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出现的起提示、指示或者警示等
作用的符号或者文字。
它属于社会用语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交际场合,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物、旅游景点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许多城市都在迈向国际化,
公共场合使用英文公示语的现象日益频繁。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公示语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通常情况下,公共标志的语言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发达与否。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或多或少存在这
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相继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同时也建立了“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
作网”等网站,目的在于指导如何规范公示语翻译,因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不仅会给外国人带来不便利,还会给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的指导,采取文本分析的方
式,例举并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尝试性提出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2.目的论
作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一大译学流派,目的论于20 世
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代表人物-- 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的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翻译不能只看重形式,而应该注重文化与交际功能的目的论。
目的论学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
种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因此,有别于传统翻译理论对原文本的注重,目的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目标文本。
目的论有三大法则:
2.1目的法则根据“目的决定手段”原则,翻译活动很大程度
上受制
于目标文本用户的情况和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进行任何项翻译活动之前,译者都必须立足于客户或者目标文本使用者的感受,也就是说,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不是参照原语环
境,而是必须依据目标文本的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定。
2.2 连贯法则
目标文本必须有足够的连贯,使使用者能够理解它,连
个“模仿”指的是译文必须与原文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 保持一致。
2.3 忠实法则 忠实法则是对目的法则的补充,翻译是原文化与目标文
化的一个沟通的过程,译者翻译时不能寻求简单、机械的
对等,但是首要的,译者必须要忠实于原文。
3.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分析
面我们运用目的论来分析常见的公示语翻译错误,我
们发现了公示语汉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公示语翻译缺乏“统一性”
就拿广州地铁的站名为例, “陈家祠”是其一,它曾被
称为“陈氏书院” ,现在,它仍然是“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 在它前面还有一个广场。
因此,统一地名就出现了四个译名:
The Ancestral Temple of the Chen Family; The Chen Clan Academy; Guangdong Folk Art Museum; Chenjiaci Square ;另外 中山大学” ,在地铁站名上,我们可以看到两 种
译名: Zhangshan Universit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这两个
贯法则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对原文本忠实的“模仿”
,这
个例子是
站名在亚运会后依然存在,而这种“一名多译”的情况在许多城市并不少见,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这样的地名还不如没有,因为起不到任何指示作用,还会使人云里雾里。
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交通与路标翻译的不统一性,
虽然,亚运会期间,广州市政府为此做了专门的整治,但问题依然存在。
其他城市在没有举行大型国际赛事和活动时,是否意识到标志翻译的混乱所带来的不便呢?公示语的翻译似乎完全是为了翻译而翻译,忘记了公示语的最基本指示功能,忘记了翻译的目的所在,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3.2 公示语译文忽视原语文化
在许多城市,如果你要找公共厕所,就会发现“WC”无
处不在。
这样的翻译本身没有错,但在西方国家,“WC” 表示厕所已经是很遥远的故事了,外国人大多不知道这个词
“WC”代表的意思。
使用“ WC”,不如用“toilet ”更恰当广州陈教授还建议也可使用“ Man ' S”和“ Women ' s”。
这
样,尊重了英文文化,最重要的是,外国游客会觉得符合他们的表达习惯。
对目标语文化的无知或背景知识的缺乏,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公示语翻译“死译” 、“硬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例如,“出口” 不是“ Way out”,而是“ Exit”;“宾客止步”不是译成“ Guest go no further ! ” ,而是“ Staff only ”;
些公共巴士站写“老年人优先上车”的牌子,上面的英译是
“ 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 on first ” 的翻译,“ Old people ”
在西方文化中不是一种礼貌的说法。
因此,用“ Senior Citizens first ”更符合他们的文化习惯。
3.3 公示语译文忽略功能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公示语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用
途,因此,在翻译公示语时,我们应该在脑海中有一个明确
什么是你的目的。
如道路上的标志、引导和说明,
是为司机和路人应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保证使用者能立
即采取行动,因此,这样的公示语翻译必须简洁明了。
例如,开慢点),这不仅让人误会,还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正确的译文应为
“ Slow”。
另外一个例子为“禁止车辆通行”,有些
如果我们把“慢速行驶”翻译为“ PIease drive slowly”(请地方的译为“ Prohibit Vehicle passing through ”,但在一些英语国家,这是“禁止通行”的意思,正确的译文为“ No
Thoroughfare ”。
黄友义曾提出过:要以“适应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原则。
我们应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尽力克服的语言上差别,不能仅从字面上进行翻译,忘记公示语本身的功能。
从上述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来公示语翻译中主要的问题
在于忽略其功能和文化的缺失,翻译只是语码的转换,忽视了原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的翻译完全无视了公示语基本的提示、指示或者警示等作用,让使用者无法产生行为。
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应以目标文本的使用者的感受为导
向,尊重文化,采用借用、创新的方式。
4.结论
作为一个城市的面貌,公示语的翻译必须遵循一定的理
论和一定的标准,译文必须统一、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随着中国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公示语的翻译吸引更多翻译工作者的关注。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翻译理论来规范的汉语公示语翻译。
从功能主义出发,目的论可以用来指导公示语翻译。
从以上的错误例子分析中可以看出:公示语翻译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文化的缺失。
翻译的目的不是用一种文字代替另一种文字,而是应该重视原文本的交际功能,需要采用目标文本使用者所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采取模仿- 创造的方式。
总之,公示语翻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应该更加重
视。
只有公示语翻译实现了其最初的目的,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公示语翻译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2001.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Express.
[2]郭红.从功能翻译理论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一)
[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9,(7).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
中的难点问题.中国翻译[J].2004.
[4]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外语
与外语教学[J].2008,(2).
[5]谭碧华.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角度论公示语的汉英
翻译.硕士学位论文,2009.
[6]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朱琳.汉英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J]. 语文学刊(高
教外文版),2006,(12).
[8]杨芳.北京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研究[J].东莞理工学
院学报,2006,(5).
[9]周爽.功能主义语域中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硕士
学位论文,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