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的语态变换
- 格式:ppt
- 大小:706.50 KB
- 文档页数:49
语态变换法这里说的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是很不相同的: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很少使用,即便使用,也不像英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一的构成形式。
譬如说,汉语的被动不是只用一个“被”字表示。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要经常变换语态,以使译文符合习惯用法,显得地道而自然。
试看译例:1.The coming physics examination is said to be rather difficult,so we must get well prepared for it.即将举行的物理考试据说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2.If bad weather is expected, the forecaster must be able to suggest another airport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aircraft where the weather will be suitable for landing.如果预计天气恶劣,天气预报人员必须能够在该飞机航程内提出另一个天气适合着陆的机场。
3.How can a series of motionless,or still,pictures be blended on a screen to produce motion pictures?一组不动的即静止的图片是怎样在银幕上连到一起合成电影的呢?4.Such liquid fuel rockets as are now being used for space research have to carry their own supply of oxygen.像现在用于宇宙研究的这类液态燃料火箭,必须自己携带氧气。
5.How long will it be before black and white television sets are found only in museums?还要过多久黑白电视机才会被送进博物馆呢?6.The oil of the world will have been used up,and man will be using the more convenient power obtained from the splitting of the atom.全世界的石油将会用尽,人们将使用从原子分裂获得的这种更为方便的动力。
关于汉译英的译法总结英译汉与汉译英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增词/减词;词性转换。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翻译首先要搞清英语与汉语的语言差异,这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完全掌握西方的文化背景,在这里总结了一下在汉译英时所翻译出来的英语应具备的特点:1、句式结构为:废话+主语+主要的话+废话,所以在汉译英时,当多个分句进行组合时需要找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2、善用长句,不用标点。
在进行汉译英是多为合译,中文短句通过一定的介词连词进行句子组合;3、善用连词,英语为形合式语言,句与句之间善用连词连接,句子多为长句;4、善用名词、形容词。
英文属弱势语言,善用弱势动词,因此汉译英的关键点在于找出最重要的动词,将中文中的强势动词进行弱势动词的过渡,一个地道的英文句子中动词越少越好;5、善用代词。
中文中善用名词或者名词省略,而英文中多用代词指代;6、常用标点符号:“; : -”7、评论性语句顺序为先评论再事实;8、语言结构为先总后分;9、善用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而中文善用宾语从句。
如,我记得:the memory of….(表语从句);what I remembered is th at…(主语从句)汉译英翻译步骤:1、断句。
中文句子较短,首先判断哪些句子应该放在一起翻译。
2、找动词(核心谓语动词)。
判断句子中哪个动词重要,哪个不重要。
3、找连词(在多个分句同时存在时使用);4、翻译;5、重读。
英文句式特点:1.主谓搭配问题(平衡)中文由于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主语较长,谓语、宾语较短,而英文的主谓宾分配比较均匀,没有固定的强调结构。
我们也称中文为“非平衡性语言”,英文为“平衡性语言”。
如,中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译为:China is rich in marine resource.而不是译为:China’s marine resource are very rich.2.评论与事实(先评论后事实)翻译时,英文是先评论后事实。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态转换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在英译汉时,人们常常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按照原句的语态处理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
如果一味按照英语的语态来翻译,往往会使译文显得十分别扭,带有明显的翻译腔,甚至出现文理不通的情况。
一、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There are now more than60,000prosecutions a year for shoplifting.译文:每年有六万多人因在超市偷窃而被起诉。
二、被动句转换成主动句转换成含被动义的主动句汉语译文的句型从形式上看是主动语态,但其中被动的含义不言而喻。
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一般不用改变原句的结构,直接译出即可。
(1)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UNCTAD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it cannot be put off.(2)Most of the questions have been settled satisfactorily,only the question of when the transplanting will take place remains to be considered.译文:(1)若能普遍形成谅解,联合国贸发会议就能用协议取代对抗;这项工作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2)大部分问题已圆满解决,只剩下何时进行该移植手术问题有待讨论。
转换成带表语的主动句英语中许多表示某种结果或状态的被动结构一般应转换成汉语的系表结构,把原句中的有关状语或施事方移到汉语的表语之中。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译文:有一种方言是在座的每一位语言学家都懂得的。
转换成无主句无主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子形式,其作用和效果相当于英语中无施事方的被动句,因而可以用来翻译某些英语被动形式。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英汉互译时,译者经常要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实现高质量的译文。
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world这篇文章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典型。
本文以此为例,列举了英汉语态差异产生的原因,重点从语篇功能角度对被动语态的选择进行了解释。
分析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能够实现不同的语篇功能,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态转换;语篇功能引言在语法中,语态是描述句子中动词和参与此动作之主语之间关系的一个术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主,被动语态,这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
语言的共性是互译得以实现的基础。
但是由于思维文化差异和语言类型差异,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不同。
语篇功能也是语态选择的一大制约因素。
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及原因思维文化差异西方思维方式是客体型的,区分主体和客体,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多用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而东方注重主体和客体相混融,以人为中心,多以有生命的名词即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作为句子的主语,主动动语态使用频繁。
此外,汉语中“被”常有遭受之意,因此使用时受到限制,而英语中则无此禁忌。
语言类型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多样的语法结构和灵活的语序;汉语是意合语言,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依据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先后,缺乏形态变化。
功能语法学家除了考虑上述被动语态使用的情况外,还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主动语态及被动语态选择的不同。
尽管主动句和相应的被动句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是相同的,二者在语篇上侧重点不同。
语篇功能视角下被动语态的作用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作语篇功能。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一)常用的翻译技巧1. 增译2. 减译(省译)3. 重复 4. 转译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 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2.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第五讲英汉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转换一、英语被动语态使用普遍;被动语态是英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其使用围之广,数量之大都是汉语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英语的信息性文体(如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以与论说性文体等)中,被动语态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因为在这样的文章中使用被动语态,会显得客观、翔实、公正、正式,避免给人以主观臆断、啰嗦冗长的感觉。
从句子层面看,具体说来,英语中以下情况会使用被动语态表达:1.强调受事者,而施事者并不重要例1:At the tea party only tea and cake were served.茶会上只供应茶和点心。
例2:The happy man cannot be harried.吉人自有天相。
例1和例2中“谁”发出serve和harry的动作并不重要,所以不用说出,而使用被动语态。
2、不需要说出施事者,或施事者隐含其中例3: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 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凶手已于昨日被捕,据说他将被绞死。
例4:Individualized tuition and assessment are carried on to help the students.继续实施个性化收费和评估以帮助学生。
上述两例施事者已隐含其中。
3、不愿说出施事者、甚至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例5: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aid.今晚有人说了不该说的话。
例6:It is suggested that each speaker is allotted five minutes.建议每位发言人的讲话不要超过五分钟。
例5显然表达了一种不满的情绪,但又不能说出动作的发出者,否则就会“冒犯”他人,而例6表示建议,如果直接说出“谁”建议,显然有强加给他人自己的意愿之嫌,所以使用被动语态,是语气更为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