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联系的水体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
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
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
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1.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
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
图中,相对于荒漠( )A .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C .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B .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D .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 60 年水量 变化显著。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
下图示意该湖泊 1961-2020 年 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引起该湖泊近 60 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量C .蒸发量D .地表径流量3.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 .1961- 1979 年B .1970-1989 年C .1980-1999 年D .2000-2020 年4.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 2000 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 B .灌溉面积扩大C .湖岸线较稳定D .绿洲面积增加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 广泛发育。
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乙丙甲6.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A.甲处降水量最多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C.乙处蒸发量最多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
奥赫里德湖面积 348km2,湖面海拔 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 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 275km2,湖面海拔 853m,平均深度 18.7m,湖水透明度 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填一填)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1)组成:气态、固态、液态的水。
(2)性质: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三态水体的特征3.水体的类型及特征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看一看)[教材P55~56活动](1)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与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而降水却逐渐减少等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与上中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等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通过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做一做)1.判断题(1)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冰川水。
(×)(2)井水不犯河水。
(×)(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选择题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B)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循环解析:塔里木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3.填图题在下图中,填出主要的水循环环节。
A蒸发,B降水,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主题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从空间分布看,长江水属于何种水体?提示: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
(2)哪些水体能够补给长江水?提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陆地不同水体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陆地上的不同水体之间有多种联系:
1.河流和溪流:河流和溪流是陆地上的流动水体,它们通常
从山脉、高地或其他水源地开始,穿过平原、山谷和其他
地貌形成水系网络。
河流和溪流扮演着将降雨和融雪带走
到海洋的关键角色。
它们在河口与海洋相连。
2.湖泊:湖泊是大量积水的区域,被陆地包围。
有些湖泊是
由降雨、地下水和河流引入的水源填充的,而另一些则是
融化的冰川水或地下水的结果。
湖泊可以与河流相互连接,水可以通过河流进入湖泊,也可以通过出流河流从湖泊流
出。
3.蓄水库和水库:蓄水库和水库是人工建设的水体,通过堤
坝或水闸等结构储存水资源。
它们通常用于供水、灌溉和
发电等目的。
蓄水库和水库可以通过引水渠道与附近的河
流相连。
4.地下水:地下水是位于地下的水体,通过地下岩石和土壤
中的孔隙和裂缝流动。
地下水与陆地上的湖泊、河流或洪
水平衡,并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
在沿海地区,地下水
也可以与海洋相互连接。
5.湿地:湿地是一种包含水体的特殊地球生态系统,如沼泽、
河口、湿地和泥炭地等。
湿地可以与陆地、河流和海洋相
连,通过水的流动和循环提供栖息地和水资源。
这些连接方式使得陆地上的不同水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交换水、能量和生物的能力。
它们对整个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笔记【导语】知识点就是掌控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笔记》,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笔记篇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情势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散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散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别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进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进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坚持全球水安稳,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解全球热量安稳,塑造地表形状2.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笔记篇二大气的受热进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进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进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进程中部分被大气吸取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取。
⑵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情势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取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由于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聚成雾滴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淡薄,大气吸取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3.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笔记篇三光照图的判读(1)判定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定根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定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年龄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肯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根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运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运算出地方时(4)判定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定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4.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笔记篇四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体和河流专题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2•固态水:分布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存在。
3•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二)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汽水,其中海洋水最主要,占全球的水量的96.53%。
(三)陆地上的水体: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冰川水为主体。
(四)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其它水体与河流的关系)(一)冰川水补给是单向的,冰川水可以补给任何水体,但是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二)其他水体可以相互补给(三)河流和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1.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2/3,人类利用的还不多。
1•大陆冰川分布:两极地区(南极和格陵兰岛)2•山岳冰川分布:高大山脉的山顶(五)地下水1.地下水的2•地下水的类型: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3)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③污染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坏。
(4)保护措施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防止水污染;②适量开采,防止过度,避免形成漏斗区;③及时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漏斗区;④有灌有排,科学灌溉。
三•河流(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的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时间集中不连续 氷童發it 丸(二)河流流量影响因素1•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流经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是地形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2•内流河主要看降雪量和温度决定下的冰雪融化量; 3•流域(集水)面积大小,面积越大,流量越大;4•根据水系是否庞大,判读支流的多少,支流多汇集水量大;(三)河流径流的变化变化特点:1•雨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水旱灾害也比较频繁;2•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t9时间性 潼续性 水里稳走本阳需肘 气谧震化职雪冰川諸星气温高祗识雪显多少地晩锐较稳定—股与河氓有互朴作用 时间性明显箜苛妙XI 多少 眸水率节分鲨 陽加年歸吏化邸决于湘汨与河流的狛对位逼和水检湖右水里丸小 IQjW 75IKJ补誥区弾秋里地下水位弓河凉水位关峯晉医、尢以 东部率凤区 巖與型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但流量的年际变化小3•湖泊水地下水补给型:径流量稳定而可靠,且与河流互补,即湖泊对河水流量有调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