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7.44 KB
- 文档页数:2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在癌症病人中发病率在15~30%,占颅内肿瘤的16%左右,我中心在应用伽玛刀治疗的各种颅内肿瘤中占23%,所以脑转移瘤在当今人类社会中,不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已成为对生命构成严重危险的主要病种。
脑转移瘤好发于40~60岁,脑转移瘤以幕上额、颞、顶、枕叶居多,次为幕下小脑半球。
转移瘤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性三种,以多发常见。
脑转移瘤生长快,组织反应出现早且重,病程短,临床表现呈急性进展,未经治疗的病人自然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
脑转移瘤的原发癌灶,以肺癌最为常见,次为乳腺癌、胃肠道癌、泌尿系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
一、治疗效果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一般治疗2周~4周症状缓解,3月后肿瘤减小或消失,对肿瘤的控制率在90%以上,平均生存期为10~14月。
二、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放射外科(伽玛刀)对脑转移瘤治疗适应证的把握为:1.转移瘤的直径≤30mm,多发性转移灶,可首选伽玛刀治疗;2.转移瘤直径≥30mm的单发灶/或多发灶,可先行外科手术解除占位效应后,再行伽玛刀治疗;3.弥漫性转移瘤,首先行伽玛刀治疗,之后辅以全脑放疗;4.手术、放疗后复发的病例,一般选择伽玛刀治疗;三、治疗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脑转移瘤在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中占最大的百分比,我中心约为66%左右。
由于脑转移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具良好的靶向肿瘤治疗要求。
同时,脑转移瘤对射线剂量的要求不高,治疗后产生的放射反应/或损伤小。
弥漫性瘤灶,尤其是转移瘤呈现大小不一者,适宜于伽玛刀肿瘤后加用全脑放疗,以解决伽玛刀治疗的局限性。
伽玛刀非常适宜于治疗直径在30mm,肿瘤位于组织结构敏感区(功能区)者。
伽玛刀受每次照射总剂量的限制,否则组织反应严重,不利提高生存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须加用全脑放疗。
脑转移瘤并非都须行全脑放疗,全脑照射应尽量避免,保护大脑,尤其是敏感组织,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
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脑部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
一般认为,脑转移的中位生存期在未作正规治疗的患者是1个月;单纯皮质激素治疗的是2个月;接受放疗的是5~6个月;综合治疗可望达6个月以上[1]。
随着全脑照射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对肿瘤控制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在脑转移瘤中原发灶是肺癌的比例为40%~70%[2]。
原发性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50%[3]。
肺癌脑转移预后不佳自然生存期为1~3月[4]。
作者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0月间应用全脑照射的45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转归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在进行全脑照射的45例肺癌脑转移病例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37~75岁。
按1997年国际TN M 的肺癌分期标准,Ⅱb 期6例,Ⅲa 期15例,Ⅲb 期14例,Ⅳ期10例;组织学诊断原发于肺鳞癌18例,肺腺癌14例,小细胞癌5例,细胞学诊断8例;单发灶8例,占17.8%,多发灶37例,占82.2%,同时有其他部位如肝、肺内、骨转移者20例。
脑转移灶均经CT 或M RI 证实,33例有脑部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表情淡漠、嗜睡、记忆力下降等,25例有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4例因突发脑部症状或体征行全身检查而被临床确诊。
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不影响治疗进行。
1.2治疗方法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射线能量6M V -X 线。
予患者行全脑放射治疗(W BRT)。
定位和照射均使用热塑面膜固定头部,模拟机下定位,照射野为两侧平行对穿野包括全脑,水平照射方式行放射治疗,全脑照射野上界在头顶,下界沿眉弓上缘至眼眶后连线下拐至外眦水平,由外眦经外耳孔水平连线至后颅凹底部。
定位时将两侧激光灯“+”字标记和射野中心标记在头罩上作记号,留作校野和摆位时使用。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48~70岁,平均60岁,卡氏评分40~80分。
脑转移病灶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为单发病灶。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肺癌,其中鳞癌10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5例。
1.2 治疗方法23例均用热塑面膜固定,应用6 MV—X线行全脑两野水平对穿照射,总量DT 30~40Gy,2GY/次,5次/周。
在全脑放疗结束后行CT检查,对残留病灶行三维适形放疗。
患者取仰卧位,继续佩戴原面罩,在面罩上做好摆位标记点,在螺旋CT下定位增强扫描,扫描层厚5m m,扫描范围从颅顶至颅底线以下5cm。
然后将获得的C T图像资料输入三维T P S计划系统进行处理。
医师参照放疗前CT图像勾画靶区GT V,GT V外放20m m为PT V,物理师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放疗计划,用3~4个非共面野照射,95%以上的剂量曲线完全覆盖PTV,并将脑干、视神经和晶体的受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单次剂量2GY/次,5次/周,总次数为10次。
1.3 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指病灶体积缩小50%以上;稳定(NC)指病灶缩小不到50%或增大在25%以下;进展(PD)指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为CR+PR。
2 结果2.1 近期疗效放疗结束后本组23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缓解率达100%。
其中CR 4例,PR 17例,NC 2例,有效率为91.4%。
2.2 生活质量治疗最后根据卡氏评分标准予以计分:治疗前后计分提高10分者为提高,减少10分以上为降低,提高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
本组提高、稳定、降低者分别为20、3、0例。
3 讨论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观念和手段的提高,肿瘤治疗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生存率的延长远处转移的相对发生率进一步增加。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74例脑多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74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观察组:全脑常规放疗剂量DT30Gy/10f,缩野加量10Gy/5f。
联合应用替莫唑胺胶囊75mg/m2,于放疗第1d开始至放疗结束。
对照组单纯给予放疗,方法同前。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近期有效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2.4%及59.5%),P<0.05。
观察组1年总体生存率为60%,2年为25%,与对照组的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治疗血液学毒性相似,治疗中脑水肿严重程度相似。
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取得较好的近期有效率,但未能提高总体生存率。
标签:脑转移瘤;替莫唑胺;放射治疗脑转移是多种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虽起病慢却迅速出现进展,且多为2个以上病灶,临床症状重,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是近年来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即应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多发转移瘤患者37例并与单纯放疗者对照,观察其疗效及预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放疗科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多发转移瘤患者74例。
入组条件及治疗方案:①原发肿瘤有病理证实。
②无严重的心肺功能疾患。
③卡氏评分≥60分。
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
年龄27~78岁,中位值48岁。
病灶最大径10~46mm,中位24mm。
原发肿瘤:肺癌52例,乳腺癌11例,直肠癌5例,肾癌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組患者性别、年龄、全身情况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均应用直线加速器6MV-X进行全脑放疗40Gy/20f+局部加量治疗10Gy/5f。
观察组在放疗同时给予替莫唑胺口服75mg/m2/d,从放疗第1d开始给药至放疗结束。
1.3评价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给予头颅MRI扫描,根据2000年《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临床疗效。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脑转移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脑转移瘤是指癌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脑部的恶性肿瘤。
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脑部组织的损伤较大。
然而,近年来,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方法,展现出在脑转移瘤长期控制方面的潜力。
1. 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基本原理质子重离子治疗利用质子和重离子的特性,针对肿瘤靶位提供高精度的辐射剂量。
与传统放疗不同,质子重离子的辐射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质子重离子具有更好的定位精确度,可避免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2.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脑转移瘤中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放疗方式,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脑转移瘤的长期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质子重离子可以提供更高的剂量,使瘤细胞受到更严重的损害,从而降低了瘤细胞对治疗的耐药性。
其次,质子重离子的辐射作用更为局部化,减少了正常脑组织的受损程度,降低了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此外,质子重离子治疗的辐射剂量可根据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这些优势使得质子重离子治疗成为脑转移瘤有效且较为安全的选择。
3.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脑转移瘤中的长期效果许多研究表明,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脑转移瘤的长期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项研究回顾了多个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对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
结果显示,治疗后5年的局部控制率可以达到70%以上,生存率也有相应的提高。
而且,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质子重离子治疗并不会增加新的肿瘤发生的风险,暗示其在防治复发方面的潜力。
4. 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尽管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脑转移瘤中表现出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其次,质子重离子治疗的疗程较长,需要患者在短时间内多次接受治疗,对患者和医疗资源的投入较大。
此外,脑转移瘤的种类繁多,每种瘤型对治疗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脑转移放射治疗规范引言脑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到大脑的现象,通常是进展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脑转移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其中,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的控制,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脑转移放射治疗的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适应症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以下情况:1.单发转移:指在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发现的唯一的肿瘤转移灶。
2.多发转移:指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发现的多个肿瘤转移灶。
3.原发癌控制:指放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用于防止脑转移的发生。
放射治疗技术脑转移放射治疗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包括以下几种常用技术:1.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通过广泛照射全脑,用于治疗多发和广泛分布的脑转移。
2.局部鞭打放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通过准确照射脑转移灶,用于治疗单发和少量脑转移。
3.局部放疗(Partial Brain Radiation Therapy,PBRT):通过选择性照射部分脑转移灶,用于治疗单发和少量脑转移。
放疗计划设计在进行脑转移放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放疗计划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用于确定脑转移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
2.靶区划定:根据脑转移的位置和数量,确定放疗的靶区范围。
3.辐射剂量:确定每次放疗的辐射剂量,以及总体的治疗剂量和分次治疗的次数。
4.辐射技术:选择合适的辐射技术,如3D-CRT、IMRT等,确保准确的照射。
治疗期管理脑转移放疗的治疗期管理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管理措施:1.症状管理:对于脑转移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如休息、按摩等。
2.辅助治疗:放疗期间可以结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3.定期随访:放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发现潜在并发症。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有研究显示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颅内转移高达20%%~40 [1]。
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差,自然病程的中位生
存时间仅为1~2个月[2]。
一直以来,全脑放射治疗(whole brainradiotherapy, WBRT)是主
要治疗方法。
它不仅可以作用于已经明确存在的病变,对于尚未发现的微小病变也有治疗作
用[3]。
显微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延长了部分患者的生存
时间[4]。
目前,WBRT 联合手术或SRS是推荐的治疗方案[5],但有学者认为SRS 治疗后毋需
行WBRT,甚至认为,SRS 可以取代手术治疗[6]。
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不同原发灶来源BM 的不同生物学行为,均可影响治疗模式的选择。
本文对近年来脑转移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
展作一综述介绍。
一、全脑放疗(WBRT)
WBRT作为脑转移患者的初始治疗手段已有50多年的历史。
目前WBRT仍是治疗脑转移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多发性颅内转移。
美国放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的随机对照研究中,WBRT的近期客观有效率近60%,1年生存率约10%~20%。
但对WBRT的最佳时间剂量
分割仍有争议,目前美国(NCCN)推荐给予的剂量是30~45 Gy,1.8~3.0 Gy/f。
增加每次分割剂量至3.0 Gy以上被认为会增加神经系统毒性。
[11]
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SRS因其高精确度、微创性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
尤其适用于肿瘤位
置较深无法行外科手术切除者,对WBRT后脑部再次复发时功能状态较好者和颅外病灶稳定
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Firlik等[13]报道30例经SRS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中
位生存期为13个月。
Serap等[14]报道49例经SRS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34例
以SRS为初始治疗,15例为经WBRT后再次复发后的补救治疗。
全组总中位生存期是19个月。
三、 SRS±WBRT
有研究表明,单独进行SRS会增加脑转移患者的颅内复发风险[15-16]同时增加了放疗的
并发症。
而SRS联合WBRT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但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无
显著差。
日本JROSG 99-1研究显示,SRS+WBRT组的6个月无新脑转移灶出现率和1年脑转
移灶局控率均显著优于SRS组。
也有研究提示,联合WBRT后生存受益者主要为预后较好的RPA预后分级为Ⅰ级者。
EORTC 22952-26001研究发现,SRS+WBRT与SRS的总生存(OS)期
相似。
四、 WBRT±SRS
对于WBRT联合SRS是否可提高疗效,RTOG进行了研究。
RTOG 9508研究对333例RPAⅠ
级和Ⅱ级伴1~3个最大直径≤4 cm的颅内转移灶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发现,WBRT+SRS组生存
受益患者主要为单发脑转移、RPA I级、年龄<50岁、鳞状细胞癌患者;对于多发脑转移患者,联合SRS既不改善生存也不提高局控率。
参考文献
[1].Sul J, Posner JB. Brain metastases: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 Cancer Treat Res, 2007,136:1-21.
[2].Nieder C, Norum J, Stemland JG, et al. A.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Managed with SupportiveCare,Radiotherapdand/SurgicalResection: A MarkoAnalysis[J].Oncology-Basel, 2010,78(5-6):348-355.
[3].Saito EY, Viani GA, Ferrigno R, et al. 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in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J]. Radiat Oncol, 2006,1:1520.
[4].Andrews DW, Scott CB, Sperduto PW, et al. 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boost for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brain metastases: phase III results of the RTOG 9508randomisedtrial[J].Lancet2004,363(9422):1665-1672.
[5].Gaspar LE, Mehta MP, Patchell RA, et al. The role of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newly diagnosed brain metast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J Neurooncol, 2010, 96(1):17-32.
[6].Chang EL, Wefel JS, Hess KR, et al. Neurocognition in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treated with radiosurgeryor radiosurgery plus whole-brain irradiation: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Oncol, 2009,10(11):1037-1044.
[7]. Andrews DW, Scott CB, Sperduto PW, et al.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boost for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brain metastases: phase results of the RTOG 9508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4,363:1665-1672.
[8].Firlik KS,Kondziolka D,Flickinger JS, et 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brain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J].Ann Surg Oncol,2000,7(5):333-338.
[9].Akyurek S, Chang EL, Mahajan A, et 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metastases arising from breast cancer[J].ClinOncol,2007,30(3):310-314.
[10]. Sneed PK, Lamborn KR, Forstner JM, et al. Radiosurgery for brain metastases: is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necessary?[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9,43:549-558.
[11]. Aoyama H, Shirato H, Tago M, et 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plus whole-brain radiation therapy vs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lone for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06,295:2483-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