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7
自然主义教育的名词解释
自然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核心观点是将自然界作为教育的中心和资源,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来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自然主义教育强调直接观察和体验自然,通过亲身参与来学习和理解自然现象和过程。
在自然主义教育中,学生被鼓励去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被鼓励尊重自然并采取积极行动来保护环境。
自然主义教育还强调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学生有机会在户外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耐力。
同时,接触自然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和焦虑。
此外,自然主义教育也注重实践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学生通过参与农作、园艺和环保项目等实际活动,学习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自然主义教育是一种强调与自然互动和体验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
生的全面发展、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
它通过将自然作为教育的中心和资源,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环境保护者和全面发展的个体。
自然主义设计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自然主义设计是一种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为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主义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作品,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自然主义设计注重以自然为师,借鉴自然界的构造、色彩、材质等元素。
设计师在空间布局和装饰细节中运用自然的形式、纹理和颜色,使人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同时,自然主义设计也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与自然相融合,自然主义设计为人们创造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然主义设计强调用户体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舒适的布局,设计师让人们在室内可以自由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例如,在室内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线和绿植,营造一个明亮、清新的居住环境。
同时,自然主义设计也注重人们与室外环境的联系,通过大面积的窗户和户外空间的设计,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人们可以随时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自然主义设计的理念还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
它倡导使用天然、环保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竹子、石头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设计师运用材料的质感和纹理,营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的氛围。
同时,自然主义设计也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浪费。
自然主义设计不仅限于建筑和室内设计,它也可以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
在产品设计中,自然主义设计注重产品的人性化和环保性,追求与人体工程学的契合和低碳环保的生产过程。
在景观设计中,自然主义设计强调景观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通过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创造出一个自然、宜人的景观空间。
总而言之,自然主义设计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通过融入自然元素、尊重自然规律和使用环保材料,创造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作品。
它不仅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通过营造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主义解释自然主义是一种哲学论点,强调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由自然规律控制和解释的。
它假设世界上没有超自然的实体或力量。
自然主义也是一种科学方法,试图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证来理解宇宙。
自然主义的根基在于认为自然是唯一的存在,超越了科学实证方法的领域。
自然主义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它否认有关神灵、鬼魂或超自然实体的存在,并认为它们只是人类对无法理解的事物的幻觉。
自然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然法则来解释和理解。
自然主义关注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来获取知识。
它假设所有现象都可以被归因于自然规律,并且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解释和理解。
自然主义还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
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感知是受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所影响的。
自然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生物进化的产物,通过大脑的神经活动来实现。
它认为意识和灵魂是生理过程的结果,而不是超自然实体的存在。
然而,自然主义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它的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它可能无法解释或解释一些超越自然界的现象,比如道德、伦理和意义的问题。
自然主义也可能无法解释人类感知、意识和主观体验的本质。
尽管自然主义有其限制,但它在科学、哲学和社会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科学领域,自然主义的方法鼓励人们利用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寻找自然界的解释。
在哲学领域,自然主义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本性,并提供了批判宗教和超自然信仰的论证。
在社会领域,自然主义鼓励人们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来制定决策和。
自然主义是一种强调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哲学观点。
它试图通过科学实证来解释和理解宇宙中的现象。
自然主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实体或力量,并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然而,自然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它可能无法解释一些超越自然界的现象和意义的问题。
不过,自然主义在科学、哲学和社会领域都有其重要作用。
自然主义课程
自然主义课程观是指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的课程观念。
自然主义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按自然进行教育的观点,他认为可以用与人有关的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来推测或类推人的教育规律,并强调直观学习,认为直观感觉是自然学习方法的线索。
- 卢梭进一步提出自然教育论,他将重点放在儿童的自发冲动上,强调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三:自然、人和事物。
他认为对完善的教育来说,自然是主要考虑因素,另两个因素应从属于自然,他还提出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发展靠的是自然的教育。
- 温十六幼独创的野趣创玩“梦想生态乐园”和“三生五场”自然游戏生态课程,赢得了嘉宾们的点赞。
该幼儿园秉承自然主义、生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办园理念,探索在城市幼儿园开展自然生态教育,并致力于示范引领和辐射帮扶。
自然主义方法
自然主义方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被对待,不应该对自然进行干预或改造。
自然主义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英国哲学家穆勒和奥地利哲学家萨特等。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主义方法也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认为人类应该对自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维护,而不是对其进行破坏和征服。
自然主义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领域。
自然主义方法的核心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除了对环境问题的应对,自然主义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自然主义方法强调学生应该学习和理解自然的本质和意义,而不是仅仅学
习和应用知识的表面上的意义。
在医疗领域,自然主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例如疾病的本质和自然发生机制,而不是仅仅关注疾病的症状
和治疗方法。
自然主义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注重自然的教育理念,它提倡教育应该以自然界为基础,以自然的时序、规律和法则为依据,培养人们的自然观念、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生态性和实践性,它对当代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哲学、进化论和生态学。
自然哲学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观点是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种存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以适应自然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自然哲学认为,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受到启示,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进化论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提出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原则。
这种进化原则是自然构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生物种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主要归因于适应性选择。
因此,要培养健全的环保意识和永续发展思维,需要通过遵循自然法则来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学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实践的重要领域。
生态学是系统地研究生物、环境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强调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不断变化。
因此,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生物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培养学生生态保护、环保意识和永续发展能力。
以上三个理论基础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注入了科学性、生态性和实践性的元素,使教育更加科学、实践、自然和生态。
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中,教育者应该将这些理论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例如通过野外教学、展览、垃圾分类和水资源管理等生态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自然,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教育应当以自然界为基础,以自然的时序、规律和法则为依据,培养人们的自然观念、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自然主义小说的名词解释自然主义小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文学中的一股重要流派,它以客观、冷静的观察方式刻画社会现象和人性,揭示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自然主义小说进行解释:其定义以及其特点。
自然主义小说的定义首先,自然主义小说源自法国,特别是由代表作家艾米尔·左拉(Emile Zola)创立的自然主义运动。
这种文学流派试图通过科学方法和观察力揭示人类的本性,呈现社会现象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自然主义小说强调人类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环境及遗传等因素对于确定人物命运和行为举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自然主义小说的创作也受到19世纪科学进步的影响。
进化论、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使作者能够更为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分析个体行为。
自然主义小说着重描述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物,重点展现他们的困境和压抑的现实生活。
自然主义小说的特点一、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揭示在自然主义小说中,作家通过面对现实的揭示,展现出社会问题的不可回避性。
艾米尔·左拉的代表作《地下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说引人反思工人阶级所承受的苦难以及社会剥削的现实。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刻画为读者提供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更全面的认识。
二、真实的人物刻画自然主义小说强调对人物的真实描写,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在作品中,作家会通过描绘人物的举止、语言和思想,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展示人物的多维度面貌。
通过真实的人物刻画,自然主义小说试图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三、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主义追求逼真的社会再现,因此对环境的描写非常重要。
作家会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环境包括经济、道德、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它们与人物的性格、行为息息相关。
通过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主义小说将个体置于社会整体的背景中,强调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压迫和条件决定的。
四、对人类欲望的揭示受到达尔文和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自然主义小说试图揭示人类深层次的欲望,如性欲、权力欲、贪婪等。
自然主义1“自然主义”这一名词术语。
当有了“内在自然”的涵义后被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作为哲学术语,“自然主义”早在16世纪的西方哲学文献中便已广泛使用。
那时,它作为一个贬义词,被用来指称某种享乐主义者或无神论者的生活信条。
而到了18世纪,“自然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哲学体系:“它认为人仅仅生活在一个可被感知的现象世界即一种宇宙机器之中,它如同决定着自然那样决定着人的生活。
简言之,这是一个不存在超验、先验和神力的世界。
”而相应的“自然主义者”,则是指那些一味关注外部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人。
至浪漫主义时代,随着“自然”一词被添加了“内在自然”的含义,“自然主义”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在文学领域,早在1848年,查理·波德莱尔即已用“自然主义者”这样的称谓来评论巴尔扎克。
正如A·O洛夫乔伊所说,此时“自然”这个词在与“艺术”相对的意义上,事实上用于两个主要的区域:当用于指称外部世界时,它指的宇宙中未经人类苦心经营而自动形成的事物;当用于描述人的心灵时,它指称的则是那些人与生俱来的特性,这些特性“最为自发,决非事先考虑或计划而成,也丝毫不受社会习俗的束缚。
”显然,在浪漫主义时代,随着内涵和外延均悄然发生的变化,“自然主义”及与之相关的“自然主义者”已经不再是过去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语汇了。
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左拉等人开始用其来命名他们所主导的文学运动时,“自然主义”一词进一步摆脱了浪漫主义时代尚有的内涵飘忽与外延游移,成了一个专门意义上的文学术语。
值得指出的是,在“自然主义”进入文学领域并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之后,该词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哲学领域。
在20世纪,人们常常将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之为哲学上的自然主义。
(《外国文学史》自然主义一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最早它指的是学者从事的博物史工作,然后又指自然科学和生物学。
在17世纪,这个词具有了哲学意义,富尔蒂埃尔的词典(1727)的解释是:“通过肌理法则解释现象,不去寻求天生的原因。
”在19世纪,这个词进入美术领域,用来指再现真实的现代绘画,这种绘画上的现实主义从1855年起,具有粗俗的内涵。
卡斯塔尼亚里在1863年的《画评》中写道:“自然主义流派断定,艺术是各种形态和各种程度的生活的反映,它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将自然引导到最高度的力量和最强烈的程度来再现自然。
这是同科学达到平衡的真实。
”1865年,左拉接受了这个词。
1866年,他称泰纳为“自然主义哲学家”。
60年代龚古尔兄弟的创作已经显现自然主义的端倪。
自然主义理论的确立是在左拉发表了《实验小说》(1880)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两部论文集之后。
自然主义文学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
)自然主义所说的两种自然不仅指外在自然,也指内在自然。
更主要是指内在自然。
“正因为如此,左拉才将‘真实感’(The Sense of the Real)标举为现代小说家的最高原则和现代小说的最高品格。
”理解自然主义的关键在两个关键词的把握。
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左拉自然主义诗学中的核心观念“真实感”的理解。
2:左拉《论小说》:“文学自然主义就是要返回自然,返回生活,返回人本身,即在对现实的接受中,经由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剖析达成对人世真相的描写。
就此而言,文学家和科学家所面对的任务是相同的;两者都必须以现实来代替抽象,以严峻的分析打破经验主义的公式。
只有这样,作品中才会有合乎日常生活逻辑的真实人物和相对事物,而不尽是抽象人物和绝对事物这样一些人为编制的谎言。
一切都应该从头重新开始,必须从人存在的本源去认识人,而不要只是戴着理念主义的有色眼镜一味地在那里妄下结论,炮制范式。
从今往后,作家只需从对基础构成的把握入手,提供尽可能多的人性材料,并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而非观念的逻辑来展现它们。
质言之,自然主义起源于第一个在思考着的头脑。
”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自然主义与文学浪漫主义:作为新兴的文学思潮,在西方文学展开的链条上,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直接对接。
但关于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问题的关键似乎还不在这里,——与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国人常常拒绝承认自然主义以激烈反叛的方式与浪漫主义直接对接相比,基于美学观念上的僵化拒绝承认自然主义对前者的继承则更为普遍。
自然主义以降,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越来越诉诸激烈的“革命”“运动”的方式,但如果我们由此认为以“反传统”相标榜的后起思潮真的与其所激烈反对的对象完全断绝了关系,那文学史也就真的只能永远归诸“断裂”了。
事实上,不管处于“运动”中的后起作家如何尖叫“反传统”,由“运动”所构成的西方现代文学的任何发展都只能是反叛传统与继承传统的综合体。
在将“真实感”高标为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高准则的同时,自然主义还将作家的“个性表现”界定为文学的第二准则。
对任何个体的人来说,生命都是其最本己的存在,因而自然主义作家所强调的生活体验便首先表现为个体的生命体验。
“体验”只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因而自然主义所倡导的“个性表现”就坚实地立在了“真实感”的基础之上。
左拉所谓的“真实感”本来就建立在作家自我特有的“主体意识”之上;当然,这种“主体意识”,并非浪漫派那种纯粹主管的主体情感意向,即既非绝对情感的意向,也非绝对意向的情感,而只是最终统一于“真实感”的、主体与世界融为一体的“真实”的情感意向。
这样,在自然主义诗学中,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说”那种绝对主观的“情感主体”才一方面被吞没了半侧身子,另一方面却又被保留了半侧身子。
“革命的冲动使浪漫主义戏剧走向了古典主义戏剧的反面;它拿激情置换旧戏剧中的责任观念,以情节代替沉实的描写,用色彩充当心理分析,高扬中世纪而贬抑古希腊。
但就是在这种剑走偏锋的极端行为中,它才确保了自己的胜利。
”(左拉)在比诗学观念更为具体的方法论和文本构成层面,自然主义与19世纪中叶的浪漫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内部: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他们两位都摆脱了浪漫主义的狂热冲动,巴尔扎克是出于本能,而司汤达则是做出了超人的选择。
当人们为抒情诗人的凯旋而欢呼时,当维克多·雨果在一片吹捧声中被奉为神圣的文坛之王时,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却都潦倒不堪,最终他们几乎都是在公众的轻蔑和否定中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
”(左拉)显然,这些作家的存在,仅仅表明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渐趋尾声的时候,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内部自发地产生了一种自我修正。
这种修正,在创作上带来了原先激进的浪漫主义精神向作为西方文学传统的写实精神的回归或妥协。
应该强调的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西方文坛并没有一个国内学人多少年来一直在描绘的作为文学思潮存在的“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
国内学界普遍声称从1830年开始,作为文学思潮的“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就取代了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开始主导西方文坛,这或许只不过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元素发酵出来的一个谎言。
这个谎言,扭曲了19世纪西方文学展开的基本脉络,构成了对基本史实的虚假叙述,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
窃以为,作为文学史对某个时代文学—诗学特质进行整体描述的概念,一种“文学思潮”,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在新的哲学文化观念—尤其是其中的人学观念的引导下,通过文学运动(社团/期刊/论争)的形式,创立新的诗学观念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新的文学方法,从而最终创造出新的文学文本形态。
左拉对巴尔扎克夸张无度的想象颇有微词,而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则是后者作品中“观念化”的意识形态倾向:“对于我,最重要的是做一个纯粹的自然主义者,纯粹的生理学家。
我没有什么原则(国王、政权、天主教),而只有公律(遗传性、天赋性)。
我不想像巴尔扎克似的要决定哪一种制度应当是人类生活的制度,我不要做政治家、道德家、哲学家,我只要做一个学者就满意了。
我将要表现现实,而且寻找现实内部隐藏的基础,而结论我是没有的。
”(左拉P16)传统文学的立足点或在于理性观念或在于情感自我,而且两者有时候会构成合流——19世纪中叶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所代表的文学创作大致即属于这种情形。
因其主要并非内在的融合而只是外部的叠加,因其始终难以摆脱宏大理性观念的内在统摄,这种合流并没有有效地避免作家的观念与情感逸出生命本体而流于空泛、矫饰、泛滥乃至虚假;而一旦失却与本真生命的血肉联系,那种统辖叙事的观念也就只能流于粗疏、外在、干瘪乃至虚妄。
自然主义文学之最直接的文学背景大致如此,其作为文学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历史使命也就在于达成这种现状的改变。
既反对浪漫主义的极端“表现”,又否认“再现”能达成绝对的真实,自然主义经由对“真实感”的强调,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文学天地。
自然主义与作为“常数”的现实主义基于当时文坛的情势与格局,左拉等人在理论领域反对浪漫主义、确立自然主义的斗争,除了从文学外部大力借助当代哲学及科学的最新成果来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外,还在文学内部从传统文学那里掘取资源来为自己辩护。
而两千多年以来基本始终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学传统,便是由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模仿说”(后来又常常被人们唤为“再现说”)奠基的“写实”传统,对此西方文学史家常以“模仿现实主义”名之。
这是左拉等自然主义作家将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术语“捆绑”在一起使用的基本出发点。
虽然为了给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提供确凿的辩护曾将自然主义的外延拓展得非常宽阔,但在要害关键处,左拉与龚古尔兄弟等人总是不忘强调:“自然主义形式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模仿前人的文学手法,而在于将本世纪的科学方法运用在一切题材中。
”“写实”乃西方文学的悠久传统,但这一传统却并非一块晶莹剔透的模板。
不管是在理论观念层面还是在具体的创作实践当中,西方文学中的所谓“写实”,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总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历史过程之中。
具体来说,这不但涉及不同时代,人们对“写实”之“实”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且相应地对“写实”之“写”的如何措置也总有着迥异的要求。
就前者而言,所谓的“实”是指什么?——是亚里士多德之“实存”意义上的生活现实?还是柏拉图之“理式”意义上的本质真实?又亦或是苏格拉底之“自然”意义上的精神现实?这在古代希腊就是一个争讼不一的问题。
《诗学》之后,亚里士多德“实存”意义上的“现实说”虽然逐渐成为长时间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但究竟是怎样的“实存”,又到底是谁家的“现实”却依然还是难以定论;——是客观的、对象性的现实?还是主、客体融会的,现象学意义上的现实?又抑或是主观的、心理学意义上的现实?在用那种体现着写实传统的“模仿现实主义”为新兴的自然主义张目的时候,左拉显然是意识到了如上的那一堆问题;所以,在将自然主义的本原追溯到远古的“第一行文字”的同时,左拉有说:“在当下,我承认荷马是一位自然主义的诗人;但毫无疑问,我们这些自然主义者已远不是他那种意义上的自然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