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5《和同为一家》【评测练习】.doc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5课“和同为一家〞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______________一带,回纥是___________的祖先,生活在HY一带。
2.白族、彝族的祖先是____________。
3.以下事件与松赞干布无关的是〔〕A.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B.创制了吐蕃文字C.为汉藏交往做出了出色的奉献D.几次向唐求婚并迎娶了金城公主4.以下少数民族领袖由唐玄宗册封的是〔〕①颉利可汗②怀仁可汗③渤海郡王④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唐玄宗时,封南诏领袖____________为王,封回纥领袖_______________为怀仁可汗。
2.唐太宗时,俘获了东突厥的领袖是〔〕A.大祚荣B.颉利可汗C.冒顿D.骨力裴罗3.表达了南诏建筑艺术最高程度的是〔〕A.大雁塔B.千寻塔C.布达拉宫D.渤海石4.以下人物中,哪一位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A.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C.尺带珠丹D.金城公主5.穿过光阴隧道,回到唐朝,假设你是跟随文成公主入藏的其中一人,你到吐蕃后能做哪些有利于当地的事情?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历史兴趣小组要考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所要考察的地点应是〔〕A.长安B.C.D.2.唐朝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络的方式包括〔〕①和亲②册封③战争④设机构管理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你能识别出下面两幅建筑图分别属于哪些民族的杰作吗〔〕A.突厥吐蕃B.回纥南诏C.突厥回纥D.南诏吐蕃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的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皮罗阁D.骨力裴罗5.主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那么天D.唐玄宗6.除了文成公主入藏外,你还知道哪些汉族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故事?联姻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第5课“和同为一家”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与尺带珠丹和亲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吐蕃B.突厥C.黑水靺鞨D.回纥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A.皇帝B.国王C.可汗D.赞普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展子虔B.顾恺之C.阎立本D.吴道子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A、左起第一是译员 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
和同为一家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中这个民族就是今天______________族的祖先()A.藏族B.回族C.维吾尔族D.满族2.嫁到吐蕃去的两位唐朝公主分别是()A.文成公主、太平公主B.文成公主、银城公主C.文成公主、金城公主D.太平公主、银城公主3.唐朝时期,中原地区同周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不包括()A.唐王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B.唐朝同少数民族政权通婚C.中央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D.长期的武力征服4.下图中的三塔是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与唐塔风格类似。
这一建筑反映的是唐朝时,中原文化对______________民族产生的影响()A.吐蕃B.回纥C.靺鞨D.南诏5.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皇帝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中宗二、论从史出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却一样地爱护他们。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这段话表明了唐太宗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你能举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例子吗?(3)两种不同的政策产生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三、填图与思考7.(1)请将吐蕃、回鹘、渤海(粟末靺鞨政权)、南诏填在下图相应的位置上。
(2)你能举出他们受中原文化影响或象征唐时两民族友好的建筑吗?四、联想空间8.假如你是文成公主入吐蕃时的一名送亲使者,当时的吐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十几年过去了,你再次出使吐蕃,唐王朝因与吐蕃的联姻使唐蕃交界处有什么变化,你要向文成公主汇报,吐蕃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变化,你还要向唐朝皇帝上奏。
这些请你写成回忆录的形式,留给后人吧。
9.唐朝是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这与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比较融洽有关系吗?请大家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有关唐文化昌盛与民族政策的关系的论文,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一、1.C 2.C 3.D 4.D 5.A二、6.(1)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平等、和睦相处。
第5课“和同为一家”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虽曾多次派兵反击少数民族的侵扰,但他主要还是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政策。
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以朕为父母。
”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
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
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信任有加,不少人被授以高级官职,册封爵位。
他注意安置归附的少数民族,助其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
开通通往西域和北方边疆地区的大道,以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建立了声望。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良好关系,首先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央政权的强盛为前提。
其次,汉族制度的先进为少数民族所敬仰、模仿。
如回纥国家制度兼采用突厥和唐官制;吐蕃的官制、兵制都受到唐官制、兵制的影响。
第三,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少数民族所向往。
第四,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各族的少数分裂势力起到了威慑、遏制作用。
如对东突厥用兵,巩固了西北边疆。
第五,唐朝的统治者虚怀天下,恩威并施,营造了一个海纳百川的环境。
联姻、册封等使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更加尊重。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吐蕃人饲养牦牛,种植青稞,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的政权。
松赞干布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为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以及发展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2)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
文成公主入藏为促进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尺带珠丹曾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3)吐蕃与唐朝会盟。
第5课“和同为一家”4.(2013·娄底)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D)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17.(2013·十堰)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
当时的唐朝皇帝是(C)A.唐高祖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13.(2013·黄石)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B)A.回纥B.吐蕃C. 靺鞨D.匈奴14.(2013·黄石)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这个民族是(C)A.藏族B.满族C.回族D.白族27.(2013·孝感)2009年5月23—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此次诗歌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
”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A)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3.(2013·乌鲁木齐)唐朝在统一了西域后,设置了军政管辖机构。
下列发生在唐朝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D)①统一天山北路②设置安西都护府③统一天山南路④设置北庭都护府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2.(2013·乌鲁木齐)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D)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18.(2013·大连)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
第5课“和同为一家”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册封南诏首领的帝王是______。
(2)唐朝时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的是______人,7世纪时,统一青藏高原的是_______。
唐玄宗时,他们的首领______上书唐朝皇帝说已经与唐“_______”了。
答案:(1)唐玄宗(2)吐蕃松赞干布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2.“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思路解析:此题为材料解析题,首先要搞清说此话的人是谁,然后再判断是哪一个盛世局面。
这句话就出现在教材上,因而不难判断说话之人是唐太宗,他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
答案:B3.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
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
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
”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思路解析:此题是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迁移能力。
材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判断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
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
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A.鲜卑族B.突厥族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一定的地理知识。
隋唐之际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
答案:BA.苗族B.黎族思路解析: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
答案:CA.尺带珠丹B.皮逻阁思路解析:唐玄宗时被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南诏首领皮逻阁。
答案:B4.图1-7体现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是图1-7思路解析:矗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的是千寻塔,它是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第5课“和同为一家”基础达标1. 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突厥族C.回纥族D.吐蕃族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3. 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武则天4. 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藏族B.维吾尔族C.蒙古族D.彝族5. 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6.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D.会盟7. 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
这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8. 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9. 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知识空间渭水之盟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兵十余万人直逼长安。
大军驻扎在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四十里,京师大震,长安戒严。
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不久后唐大军赶至太宗背后。
颉利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便请求结盟。
于是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
突厥领兵而退。
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知识空间历史趣事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
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
”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单项选择题1.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唐朝皇帝是()A.唐高祖和唐太宗 B.唐太宗和唐玄宗C.唐太宗和武则天 D.武则天和唐玄宗2.下列事件发生在唐玄宗在位时期的是()①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②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③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④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⑤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3.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A.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设立北庭都护府 D.册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4.“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唆,那就是青藏高原,……”伴随着一曲《青藏高原》让我们走进唐朝,这时候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居民应该是()A.匈奴 B.吐蕃 C.蒙古族 D.羌族5.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一项议案,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
下图是天津红光中学藏族学生和西藏日喀则地区班久伦布村的藏族村民欢庆西藏设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场景。
藏族在唐朝时称为()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六诏6.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真正原因是()A.唐太宗本身具备“天可汗”的素质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国力的强大 D.唐朝是世界的中心7.《送渤海王子归国》一诗云:“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这反映了()A.西域各族人民对中原地区的向往和仰慕之情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D.回纥人与汉人的密切关系8.唐朝时期,吐蕃实力强大,南方六诏中有五诏依附吐蕃,只有哪一诏依附唐王朝,并在唐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二、列举题列举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三、材料分析题1.识读下图,请回答。
图一大昭寺图二渤海石灯塔图三千寻塔(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2)唐政府为了加强与图一有关的这个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了“和亲”政策。
初一历史和同为一家试题1.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丰富了藏族人民生活B.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D.改变了吐蕃民族习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二子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中的内容:“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可知,ABC都是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D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
【考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的时间、情况和影响。
2.曾经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的人物是A.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C.尺带珠丹D.金城公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二子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中的内容:“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
”可知,“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尺带珠丹,故选C。
【考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的时间、情况和影响。
3.唐朝初年,尚未出现的少数民族是A.吐蕃B.回族C.突厥D.南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二子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中的内容:“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势力最为强大。
”可知,C选项突厥已经出现。
依据“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吐蕃民风骁勇,以战死为荣。
第5 课“和同为一家”课时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唐朝时,奠定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事件是【】A.松赞干布基本统一各个部落B.松赞干布派使者去唐朝求婚C.文成公主入藏D.金城公主出嫁吐蕃2.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正确的是【】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B.使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3.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是【】A.吐蕃B.突厥C.南诏D.汉族4.唐朝时,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6.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二、非选择题7.连线题A.回纥大祚荣a.“和同为一家”B.粟末靺鞨骨力裴罗b.渤海郡王C.南诏皮罗阁c.怀仁可汗D.吐蕃尺带珠丹d.云南王8.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人?(2)图一的人是哪个民族的首领?他对该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图二人物的重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9.阅读下面材料:通过朝贡、官方、民间直接的贸易,中原精美的物品惠及四夷,少数民族地区的特产,在中原也随处可见。
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钟爱的共同作用下,中原的书籍、典章,传到渤海、吐蕃。
汉字为少数民族所使用,“儒风”盛行于渤海、南诏。
与此同时,长安的衣食住行,也都打上了少数民族的烙印。
中原的绘画、舞蹈,也深受“胡风”的影响,纵观始终,唐与少数民族之间,时而战争,时而和平共处,在斗争和共处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评测练习】
一、课前预习练习
1. 通读本节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2)吐蕃概况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3)回纥、靺鞨、南诏概况及唐玄宗对其首领的册封。
2. 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二、课内针对性练习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 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期称作_________,他们生活在__________一带。
以_____和______为生。
2. 7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
他仰慕中原文化,向唐朝求婚,_______把__________嫁给他。
3. 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___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了。
(二)、回纥的勃兴
回纥是________族的祖先,游牧于___________一带,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后来,回纥改为________。
(三)、“车书本一家”
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_______、________流域,生活着靺鞨族。
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_______靺鞨建立政权,后来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__________,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______为号。
(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_______,他们是_______和________的祖先。
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练习
1. 阅读教材填表:
2. 找一找:唐朝的衣食住行中能反映出“和同为一家”的史实有哪些?
四、课后提升练习
(一)、1. 唐朝初期为了增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这位公主就是()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太平公主 D.阳城公主
2. 8世纪初期,给唐朝皇帝上书,称两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南诏 B.回纥 C.靺鞨 D.吐蕃
3. 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A.白族 B.彝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4.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与南诏
B.匈奴与回纥
C.彝族与突厥
D.汉族与吐蕃
5. 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中宗
6.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
7. 唐朝时期第一位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做出贡献的女性是()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武则天
D.文成公主
8.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什么地方()
A.阿尔泰山一带
B.青藏高原
C.松花江流域
D.苍山洱海一带
9. 唐朝初年,下列名称还没有出现的是()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靺鞨
(二)、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
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及与公主回国,谓所亲曰:“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视后代。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习《诗》《书》。
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_____《旧唐书》卷196上
材料二“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想自送于郊外。
”
①材料一中的“弄赞”指的是谁?“当为公主筑一城”指今天的哪一城市的什么建筑?
②材料二中的“朕”是哪个朝代的皇帝?文中的“吐蕃赞普”是谁?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③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吐蕃和唐朝关系日益密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