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知识_心灵图景与自然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401.46 KB
- 文档页数:21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在这次报告中我主要结合休谟的认识论来着重讲述他的思想论证的脉络。
1关于休谟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母都是有学之士。
休谟一家对宗教非常虔诚,尤其休谟的母亲是个笃信宗教的人,这对年青的休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休谟后来抛弃宗教信仰,大胆怀疑和抨击宗教神学的理论,主要得益于这位思想家对宗教所做的理性思考。
休谟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书,选修了希腊语、逻辑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基本课程。
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对笛卡尔哲学和牛顿学说的了解就是在这里获得的。
在学习期间,主要受洛克和克拉克学说的影响,他对宗教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这是他后来最终抛弃宗教信仰的开端。
后来因家庭原因辍学回家没能获得学位,但却没有停止学习,回家后专心于自学,主要学习法律和文学,后来转向系统地学习哲学和批判学(即后来的美学)。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以及后来从中拓展出来的《人类理智研究》(或者说《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则研究》,还有《自然宗教对话录》和《宗教的自然史》,以及为我们所熟知的刘仲敬所翻译的《英国史》等。
需要注意的是,休谟的历史是从后往前写的。
2认识论与思想论证的脉络《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第二卷“论情感”,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作用的研究;第三卷“论道德”,是他的道德理论。
在这部著作中,休谟提出和论证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怀疑主义的哲学态度,并从那些基本原则出发,广泛讨论了伦理、审美、政府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性论》有一个副标题:“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
它表明了休谟力图将“实验的推理方法”引入到精神科学中来,以建立一门为所有学科奠基的新科学,即“人性科学”。
关于休谟哲学我大体上提炼几个理论,讲清休谟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个是观念论;第二个是怀疑论;第三个是因果关系理论论证;第四个是自然论;之所以提出这四点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对于理解休谟哲学来讲最有裨益。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它推崇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达到教育目标。
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总结:1.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达到学习目标。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以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兴趣为基础,而不是只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层面上。
2. 这种理论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交互式的教育方式。
它鼓励学习者采取主动的行动来探索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是评估教学成果的指标之一。
3.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教学方式也体现了这种理念,它通常是非传统的、自然的和有趣的。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模拟等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由探究,同时也会更容易地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
4. 相较于传统的基于课本和PPT型的教学方式,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学,这也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式的时代,传统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跟上社会的变化和变革,只有不断的探索,实验和创新才能适应和适应改变的需求。
5. 同时,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也不是一种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方法,两种教学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在不同的课程和情境中,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例如,传统的课本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实践型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总之,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和自由探索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更加体现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名词解释1.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把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连成一个有机整体采用的方法之一,即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
“人物再现法”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的内部联系,深化了其主题。
2.唯美主义(福楼拜):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运动。
主张为了艺术而艺术,突出艺术的无功利性。
注重形式美,强调艺术超越市侩气和污浊的现世,认为艺术并不源于生活,艺术不模仿生活,而是艺术为生活提供典范。
代表作品有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剧作《莎乐美》等。
3.自然主义(福楼拜):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夜兴起于法国,进而延展到欧美各国的重要文艺思潮。
其思想受达尔文进化论、哲学家孔德实证主义及当时遗传学、病理学的影响。
理论上的旗手是左拉,文学上以左拉、莫泊桑为代表。
自然主义重视外在自然真是,着重对现世生活中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作照相机式的记录和描写。
4.包法利主义: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行被称为包法利主义。
与爱玛形象结成一体,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是平庸卑鄙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冲突的产物。
平庸恶浊的社会风气,包法利就是代表。
其他代表还有郝麦,一个没有开业执照的药剂师,为孩子取名为拿破仑和富兰克林,写信还假惺惺的洒上几滴水表示流过眼泪。
“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5.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许多小说,都以故乡多赛特郡及其附近地区为背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侵入使得这个地区的宗法制农村经济关系崩溃瓦解,引起了该地区的社会秩序、道德风尚和人们心理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哈代的作品描写了这一历史性彼岸花及其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由于多赛特郡以及附近地区在古代又叫做“威塞克斯”,所以他的这类作品通常又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拉斐尔前派郊外画作中的自然主义饱含人情味的郊外自然主义图景。
拉斐尔前派的风景画在马多克斯·布朗手中得到最完满的诠释。
然而这位画家早期却热衷于象征画和历史画.这恰恰和罗斯金的主张背道而驰。
直到19世纪50年代,布朗才开始萌生出创作风景画作的兴趣。
并且布朗提出要将修道院、城堡、河流、高山以及瀑布等题材排除在外。
这些也是罗斯金在《现代画家》中所提倡的艺术家应该关注的事物。
由此看出,布朗同罗斯金的美学观点有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布朗在艺术创作理念上也没有将罗斯金的风格倾向和美学理论奉为神祗。
在1852创作的《英国秋日下午》中,布朗描绘了伦敦北部的近郊汉普斯特得等地的风光。
这是一幅直接取材于自然的乡村风景画。
尽管近景安排了一对情人在享受安闲宁静的时光,但是从整体看,这实在还是应被看作是一幅描绘令人向往的郊区风光的风景画。
布朗后来谈到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他说道:从汉普斯特得望出来.这是伦敦周边原滋原味的风景。
伴随着特别好的天气。
那些遥远的、形状古怪的小氤氲升上半空。
形成了伦敦的烟气。
上方的天空是那么地蓝,可以从那位年轻人的帽子上反映出来:秋天的灰色薄雾只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时间是下午三点,在10月底太阳下的影子已经拉长了。
太阳光线异常地亮.在树叶上争相辉映。
这幅作品似乎想通过椭圆形暗示眼睛的观察视角,并且强调了光线的效果,但布朗的用意显然已经超越了罗斯金对植物学、气象学和地形学意义上关注,他的画面中还流溢出一股浓重的人情味道。
观者似乎通过近景的情人的眼睛来放眼整个风景,秋日的寒意、泥土的潮湿气息,以及遥远的篝火上升起的袅袅青烟。
此外还有许多的其他人类活动,花园和菜地中的小人物的日常工作,如喂鸡、摘苹果等。
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一种更贴近人世的一种自然。
这种自然是让人摆脱了恐惧和孤寂的自然,更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之音。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自然主义文学名词解释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在法国和美国兴起。
自然主义文学强调描写真实生活中残酷的社会现实,探索人类行为和情感背后的自然因素和动物冲动。
以下是对自然主义文学相关名词的解释:1. 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是一种文学和哲学观点,认为人类行为和经验受欲望、遗传和环境所决定。
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方法描绘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中的客观真实性。
2. 写实主义(Realism):写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主张通过准确描写现实生活来展现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包括人物、场景和情节。
自然主义文学通常与写实主义相结合,通过真实而详尽的描写来呈现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冲突。
3. 社会派(Social Darwinism):社会派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思想基础,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也存在着“适者生存”的竞争和进化。
社会派思想认为个体的品格和行为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经验的塑造作用。
4. 经验主义(Empiricism):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知识来自于感觉经验,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来获取真理。
自然主义文学借鉴了经验主义的思想,试图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记录来展现人类行为和情感的本质。
5. 内疚与权力(Guilt and Power):自然主义文学关注社会中的阶级与权力关系,并以此来分析人类行为和心理。
文学作品中通常呈现了社会等级和阶级冲突对个人的约束和压迫,这种压迫往往导致了内疚和恶名。
6. 生物决定论(Biological Determinism):自然主义文学认为人类行为和个体能力主要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生物决定论强调了自然界的冲动和欲望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人类行为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解释和理解。
7. 世界性的方式(Universalizing Tendency):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描写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情感来展示人类共性。
第 八 章 十 九 世 纪 自 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第 一 节 概 述1、十九世纪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加深了人们对理性的失望、对人性的怀疑;2、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促成了各种弘扬科学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遗传学、医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人的认识的变化:①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都必须探讨其特征和环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以法国遗传学家吕卡斯医生为代表的“自然遗传论”则认为一切肉体的精神的病都跟遗传有关,酗酒、纵欲、犯罪、疾病等都会遗传;② 孔德(1798一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主张科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的社会性取决于生理条件,应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
【实证主义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 ③ 泰纳(1828一1893)把孔德的观点引入文学研究,提出了决定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理论,主张文学综合研究人所受到的各种影响,特别是种族影响。
【种族包括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影响等因素;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时代包括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将客观性、真实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但反对选择、提炼生活,而是 “照相式”地实录社会生活;2、全面反映时代面貌,让底层人的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3、写人时注重表现人的生物属性(用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的性格),排斥典型化原则;4、淡化情节,铺陈日常生活琐事;5、使用平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文体。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自然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福楼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龚古尔兄弟是自然主义的建构者,以他为首的“梅塘集团”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