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报道更精炼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新闻报道写作技巧新闻报道是一种传递信息、揭示真相、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手段。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需要准确、客观、有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使其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新闻报道写作的技巧,帮助记者们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首先,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石。
记者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对事实的敏感和求真精神。
在采访对象时,要多方求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调查手段,如实地踏访、查阅资料、采访专家等,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其次,新闻报道要有深度。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简单的事实报道而言的,它要求记者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记者可以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多个相关方面的人士、分析数据等方式,挖掘事件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故事,使报道更具丰富性和观点性。
深度报道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提高报道的阅读价值和影响力。
此外,新闻报道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清晰。
在有限的篇幅内,记者要尽量突出核心信息,避免冗长的叙述和重复的内容。
同时,要注意用词准确、简练,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报道的意思。
另外,记者还可以通过运用引语、事例、对比等手法,使报道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此外,新闻报道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记者在报道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声音。
同时,记者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报道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
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能够使报道更加接地气和具有温度,增加读者的共鸣和信任。
最后,新闻报道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和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变化。
记者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将新闻报道更好地传递给读者。
同时,记者还要关注社交媒体和公众平台的发展,及时获取读者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报道的方式和内容。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写作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技巧。
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原则和技巧电视新闻剪辑制作是一项高度技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剪辑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想象力,才能将成千上万的素材剪辑成精炼的新闻报道。
在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有一些原则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剪辑师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新闻质量,赢得观众的认可。
关于新闻报道的立意和主题确定是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基本原则。
在剪辑新闻报道之前,剪辑师需要对新闻事件本身有清晰的理解,明确新闻报道的主题和立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报道的重点和逻辑。
剪辑师还需要对新闻拍摄的素材进行筛选和分类,确定哪些素材是有利于突出报道主题的,哪些素材可以帮助提高报道的新闻价值。
新闻报道的剪辑需要有节奏感和紧凑性。
电视新闻报道的时间有限,观众的关注点也是有限的,因此新闻剪辑要做到信息量大、语言简洁、剪辑紧凑,这样才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最重要的信息。
剪辑师需要根据报道主题和观众受众群体的特点,灵活运用镜头切换、音频剪辑、图像处理等手段,调整报道的节奏和变化,使报道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
新闻报道的剪辑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烘托。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传递客观事实,还需要表达一定的情感,唤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剪辑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运用音乐、镜头语言等手段,让报道更加具有情感色彩,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人物访谈和专题报道中,特别需要突出人物的情感表达和故事性,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则外,电视新闻剪辑制作还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剪辑师更好地处理各种素材,提高制作效率和报道质量。
音频的剪辑技巧,可以通过降噪、混响、音量调整等手段使得音频更加清晰、贴合画面;图像的处理技巧,可以通过调色、特效、动画等手段使得图像更加生动、有趣;镜头的运用技巧,可以通过剪辑不同角度、不同焦距的镜头,使报道更加丰富、多样化。
剪辑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剧情构建和节奏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剪辑的顺序和布局,让报道更加连贯和富有张力。
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则与技法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客观公正是最基本的原则。
新闻记者应该摒弃个人情感和立场,真实、准确地对待新闻事件。
他们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客观的措辞,避免主观的评价和臆测,让读者自行判断。
2.全面准确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全面、准确地呈现所报道的事件。
记者需要通过多个渠道收集信息,不只听取一方之词。
同时,记者还应该在发表报道前,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核实,杜绝错误的报道。
3.追求新闻价值原则新闻报道应该追求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和公众利益。
记者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和观点来突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尊重事实,不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曲解报道。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技巧1.标题的撰写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门面,它应该简洁明了、具有吸引力。
好的标题能够概括报道的重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标题要准确传递消息,不能夸大事实或引人误解。
2.倒金字塔式写作新闻报道倒金字塔式写作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它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逐渐降低重要性。
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到信息的核心,提高报道的效果。
3.直接叙述和间接引述新闻报道中,直接叙述和间接引述的运用非常重要。
直接叙述即采用直接引用的方式来呈现某个人的言论,有效传递其观点和态度;间接引述则是对某个人的言论加以总结和概括。
记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式,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和可信度。
4.图文并茂新闻报道中的图片、图表和插图能够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记者可以通过配图、配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5.时效性和紧凑性新闻报道需要具有时效性和紧凑性。
记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新闻信息,并及时发表。
同时,报道要言之有物,精炼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使读者更容易获取信息。
6.语言简洁明了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
记者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措辞,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报道内容。
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一、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报道是一种客观、及时、简洁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 及时性:新闻报道主要关注当下的事件和情况,追求第一手资料和最新信息。
它通常以“即时新闻”、“专访报道”等形式迅速传达给公众。
2. 真实性:作为信息传媒的媒介,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不添加个人情感和偏见。
3. 系统性:新闻报道往往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它应该通过标题、导语、正文等部分呈现一个完整的信息主题。
4. 精炼性:由于新闻报道通常被用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新闻报道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精确地传达信息。
5. 公众性: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广大公众,其内容应该符合大众的阅读、观看和听取习惯,也要遵循公众感兴趣和关注的话题。
二、写新闻报道的方法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记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1. 采访调查:新闻报道的第一手信息非常重要,记者应该进行实地采访和深入调查,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情况,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和观点。
2. 查证求证:记者在报道中要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查阅公开的资料、相关文献、互联网等渠道,确保所报道的信息没有错误。
3. 理性思考:记者应该透过事件的表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4. 角度选择:新闻报道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视角或角度来呈现事件,这要取决于事件的性质、影响以及读者或观众的需求和关注点。
记者可以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尽量避免主观色彩的介入。
5. 文字表达:新闻报道的语言要力求简练、准确。
采用直接、生动的表达方式,避免过于夸张或虚假的修饰。
6. 结构安排:新闻报道的结构要清晰有序,首先是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之后是导语,通常是在正文之前的一段,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部分则按照重要性和信息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放在前面。
如何写出深度报道的引人标题如何写出引人标题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指对一个事件、话题或人物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调查报道。
作为新闻媒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深度报道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深刻的理解。
而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则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报道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写出深度报道的引人标题。
一、抓住核心信息一个引人标题的第一要素是抓住核心信息。
深度报道通常涉及诸多细节和背景知识,在标题中要精炼地呈现出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通过概括报道的主题、亮点或突破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报道的重点。
二、突出新闻价值一个引人标题的第二要素是突出新闻价值。
深度报道往往探索问题的更深层次,揭示事实真相,或提供新的视角与观点。
在标题中要表达出这份独特性,让读者感受到新鲜感和难得一见的价值。
三、使用生动词和形象词语一个引人标题的第三要素是使用生动词和形象词语。
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词语能够给标题带来更多的感官刺激和视觉冲击力,使标题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采用形象词语,可以让读者在一瞬间就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望。
四、保持简洁明了一个引人标题的第四要素是保持简洁明了。
不管是在报纸、杂志还是在线媒体,标题的篇幅通常是有限的。
因此,要善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尽量用简洁有力的方式表达。
避免使用冗长的词组或句子,使标题更加清晰明了。
五、注重标题与内容的契合度一个引人标题的第五要素是注重标题与内容的契合度。
标题应当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报道的主旨和重点,与实际内容相符。
读者通过标题对报道内容产生期待,如果标题与内容的契合度不高,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失望和不信任。
六、避免夸大与误导最后,写出引人标题的深度报道还要避免夸大和误导。
虽然吸引读者是标题的目标,但报道的准确度和真实性同样至关重要。
如果标题夸大报道的实际内容,给读者带来不实感,可能会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
综上所述,要写出引人标题的深度报道,我们需要抓住核心信息,突出新闻价值,使用生动词和形象词语,保持简洁明了,注重标题与内容的契合度,并避免夸大与误导。
从新闻联播的报道中学习如何突出重点和亮点新闻联播作为我国重要的新闻报道节目,每天都向观众传递着大量信息。
在这样的报道中,如何突出重点和亮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报道中学习如何突出重点和亮点,探讨其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和实现的方法。
一、重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在新闻报道中,重点是指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
突出重点能够使观众迅速理解新闻事件的核心,抓住新闻的焦点。
所以,新闻联播在报道时要善于发现和提炼重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二、突出重点的方法突出重点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参考。
1. 强调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来表达重点措辞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通常会通过重音、语气的变化来强调关键词或句子,以便引起观众的注意。
2. 突出画面对于视觉媒体来说,画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
通过合适的镜头切换、放大、缩小等手法,将重点内容置于画面中央位置,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3. 使用配乐和音效音效和配乐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的氛围和重要性。
在新闻报道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音效和配乐加强重点部分的氛围,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4. 信息的组织和排版在报道中,合理的信息组织和排版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方式。
通过采用标题、副标题、引用等方式,将重点信息突出显示,帮助观众更好地捕捉核心内容。
三、亮点是新闻报道的亮点亮点是指新闻报道中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内容。
一个新闻报道如果能够突出亮点,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新闻报道的记忆性和可读性。
四、突出亮点的方法1. 精选新闻素材要突出亮点,首先需要有突出的新闻素材。
新闻联播的编辑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挑选出最有价值、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精心筛选出能够引人注目的亮点。
2. 质疑和引用在报道中,通过提出质疑和引用专家意见等方式,可以帮助突出亮点。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Success is not about making everyone around you admire and praise you, but about making everyone around you need you and cannot do without you.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新闻稿的六大要素你知道写好一则新闻必备的是什么条件吗?你知道新闻稿的六大要素是什么吗?以下是关于新闻稿的六大要素,仅供参考!新闻稿的六大要素【1】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比如下面这条新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
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新闻稿的六大要素【2】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
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如何写好一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新闻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公开、准确、有力地传达消息,提供全面的信息,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
正确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详实的新闻资料,还需要一定的工作技巧。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如何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的小技巧。
一、准确性和传递信息的合理性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传递信息。
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绝不能胡言乱语或轻信谣言。
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发布新闻之前,必须对所有的新闻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实。
夸大事实或错误的信息会严重破坏新闻报道的信誉度,对人们的判断力和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注意传递信息的合理性,不要在传递信息的时候给读者带来误导,减少新闻报道带有情感性的词汇和内容,使得读者更能独立地思考问题。
二、新闻写作要力求简洁明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与其语言的简练性、透明性和易懂性有关。
因此,新闻稿必须保持简洁明了。
这样可以使新闻内容更加突出,更容易被读者接收。
新闻稿应该排除所有不必要的文字,简洁明了,内容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以提高新闻报道的阅读率。
三、构思思路要合理新闻报道应该遵循一定的模式,包含一定的构思思路,让新闻内容更有条理性、逻辑性和有机结合性。
在新闻报道中,应遵循新闻的五大要素: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
首先,确保谁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其次,描述具体的事件或情况。
第三,告诉读者事件或情况发生的时间。
第四,说明事件或情况发生的地点。
最后,说明事件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思路,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内容。
四、新闻用语要得体新闻用语是新闻报道的精华所在。
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环,更是保持新闻报道品质的一个方面。
在新闻报道中,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使用简短、简洁的语言。
避免废话连篇,使得读者更容易了解新闻。
对于报道某些犯罪事件需要冷静、客观,不能表露过多情感,但某些轻松活泼的新闻则可以增加手法,大幅提升阅读体验。
新闻中的用语不仅要得体,更要“亲民”,简单易懂,面向普通读者,让新闻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论述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与写作技巧深度报道是一种详尽、全面而富有洞察力的新闻报道形式。
它不仅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还深入研究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意义。
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和写作技巧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引人入胜的开头:深度报道的开头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使用引用、故事、引发争议的观点或相关统计数据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迅速展示报道的主题。
2.详尽的事实和证据:深度报道的核心是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作者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收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这包括采访相关人士、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数据等。
3.多角度的观点和分析:深度报道应该考虑到事件的多个角度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作者可以采访各方代表,收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
通过呈现不同的观点,读者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4.人物故事和案例分析:为了使报道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作者可以选择适当的人物故事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个人经历和具体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影响和背后的问题。
5.逻辑清晰的结构:深度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追随报道的逻辑线索。
一种常用的结构是:引言部分介绍主题和问题,中间部分提供详细的背景信息、事实和分析,结尾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和得出结论。
6.使用多样化的写作技巧:为了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可以运用一系列写作技巧。
这包括生动的描写、对话的运用、比喻和类比的使用、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等。
此外,作者还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元素来丰富报道的呈现方式。
7.编辑和校对:深度报道的写作过程中,编辑和校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应该仔细检查文本,确保逻辑清晰、表达准确,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此外,编辑和校对还可以帮助作者进一步提炼和精炼报道的内容,使其更加简明扼要。
总之,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和写作技巧需要结合充分的调查研究、多角度的分析、生动的故事和清晰的结构。
如何让报道更精炼
作者:施丽君
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6期
【摘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定人们需要简洁精炼的信息。
本文就广播新闻信息如何做
到精炼作一探讨。
【关键词】广播新闻信息报道精炼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大家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丰富的信息。
广播作为一种线形传播,听众收听时,只能是被动地听下去,假如听到长篇累赘的新闻报道,恐怕早就换频率了。
所以,广播的新闻节目信息越精炼越好。
浙江丽水广播新闻综合频率的主打综合新闻《丽广新闻》就在精炼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去粗存精,沙里掏金,突出新闻性
我们写新闻报道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新闻性。
在《丽广新闻》中新闻
性相对比较差的就是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
记者写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形成一种八股文的形式:某月某日在哪里开了什么会议,某某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布置了什么工作。
某某领导在会上说,然后他还说,他强调,他希望。
这种报道篇幅长,内容抽象,新闻性差,听众不太愿意听。
可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是新闻的重头戏,位置也往往放在头条或者前面,假如这类报道写得不好的话,听众就要换台,下面内容再好听也无济于事了。
所以写好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尤其重要。
《丽广新闻》写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尽量去寻找新闻点。
即集中报道会议、领导讲话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一个事实或一个方面。
或者说,把会议所颁布和披露的、领导讲的,听众关心和感兴趣的事实报道出来,抓住重点或主要问题,再加上简洁的文字,精短的稿件也就出来了。
比如有一次市长调研菜市场,记者跳出平时报道的俗套,而是摘取了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在这次调研中,市长提到市区要再建两个大的菜市场,同时扩大菜市场边的停车厂。
于是记者捕捉到这点,写了篇题为《今后市民买菜不再远》的报道,信息量大,可听性强。
二、用好音响,简洁明快,突出鲜活性
广播的优势和亮点在于带音响报道,各台都大力提倡带音响的报道。
可是有些记者为了应付,采制的一些音响质量不高。
有些是文不对题,有些是录音效果不好,不清晰;还有一些是洋洋洒
洒一大段录音,不加剪辑,听了让人反感。
这些录音《丽广新闻》尽量不用。
比如记者写了一篇一场歌唱比赛初赛的报道,中间穿插了一段一个评委对一个歌手的评价录音。
这段录音不突出主题,虽然现场感很强,我们还是舍弃不用。
录音的内容要求紧扣报道的主题,并且富含时代特征、充满生活气息,能反映人物的心理,能使听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
在记者连线和记者口述中,我们也做好事先的策划,练好功底,简洁、扼要地对现场新闻进行叙述。
三、化整为零,滚动播出,突出时效性
新闻是动态的、前进的,要化整为零,《丽广新闻》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动态地滚动报道,这样既精炼又有时效性。
比如2009年云和“2·17”火灾,造成了四死四伤,我们在《丽广新闻》中连续地报道了火灾最新的动态消息、伤员救治情况、火灾原因、云和县整顿火灾隐患点的举措、火灾引发的思考等。
整组报道时效性强,有连续性,并且层层推入,能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
四、开门见山,顺畅自然,突出简洁性
在我们的新闻中,往往开头一句或一段是目的性、必要性的话,然后再引出正文。
笔者认为有些时候没有必要交代目的、原因和意义,因为正文事实的讲述,已经隐含了这些内容。
比如记者写的一条新闻,题为《市经济开发区消防大队成立》。
记者原本写道:“近年来,随着丽水经济开发区内入园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能的不断扩大,消防安全工作也成了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园区广大企业的消防安全有更为稳定可靠的保障,今天上午,丽水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正式在水阁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
”这段话放在新闻的开头太冗余了,违背了新闻开门见山的规律。
新闻也不要画蛇添足。
我们往往在报道的最后要发表一些议论。
议论得好,当然可以使主题更加透彻,可是议论不好,不仅会影响主题,而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比如有位记者写了一篇报道,说因为电力人员施工不小心,接错了电线,导致某社区一整栋楼断电。
记者在报道的最后发表议论说,这大热天的没有电该有多难受,电力人员施工的时候怎么不小心点,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故,你们的责任心何在?你们把百姓放在什么位置?电力人员接错电线,当然是一个责任事故,可是他们也不是故意的,顶着烈日在施工的电力工人听了这些议论,恐怕会有抵触情绪。
所以记者在发表议论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为让报道精炼,《丽广新闻》工作人员还学会炼字、炼句,多使用群众语言;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复杂句;多用短段落,少用或不用长段落。
曾经有人问过一个作家,准备1个小时的发言稿,需要多少时间?作家说20分钟。
那人又问,半小时的发言稿呢?作家说40分钟。
那人又问,10分钟的发言稿呢?作家说1小时。
同样道理,要使报道更精炼,信息量更大,需要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责任心,需要记者、编辑、审稿人员的层层把关,为短新闻的繁荣创造舆论环境。
《丽广新闻》将在报道的精炼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综合频率)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