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1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思想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它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核心思想有哲学是人类本性的爱好、真理与智慧的重要性、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形而上学等几个方面。
首先,古希腊哲学认为哲学是人类本性的爱好。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意识到了对人类本质的探索和思考,他们通过哲学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这种人类本质的爱好也许是古希腊哲学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根本驱动力。
正因为哲学家们深深体会到人类本性的本质,他们才会从中汲取创作的动力,不断探索思考,不断寻找真理。
其次,古希腊哲学强调真理与智慧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古希腊文化强调理性,哲学家们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将理智完全揉进了自己的思考和问题解决中,将理性视为道德、知识和理智阐述的重要基础。
当我们思考那些已经定式化的古希腊哲学思想,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其中那种理智的高度调动力和力量,它们造就了无数伟大思想和行动上的成功。
第三,古希腊哲学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看来,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和社会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哲学的目的不是单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价值论,提供关于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合理组织维度的建议。
最后,古希腊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探索有着很深的理解。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它探讨的是关于存在的本质、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等问题。
在古希腊哲学的文化传统中,形而上学的探讨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彰显出强烈的理性,而且是哲学体系的基础之一。
许多古典哲学家都如此认为,形而上学探讨的是对现实及其本质的思考,因而形而上学既具有理性洞见,又充满人性的真实性。
这时,古希腊哲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哲学对生命本质和文化维度的理解。
在古希腊哲学的历史传承中,哲学一直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人类探索和思考,代表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伟大价值的古代文化的高点。
因此,深刻理解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于促进人类文明、拓宽人类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古代希腊是一个拥有广泛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文明古国。
这个强大的城邦文化在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希腊哲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希腊哲学是欧洲思想和文化的源头,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探索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当代文化和世界。
一、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家们探索了形而上学、伦理、政治、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问题。
这些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泰勒斯、埃皮米尼德斯等等。
这些哲学家提出的思想是希腊哲学的核心,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以他的理念论闻名于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实物或现象只是一个理念的阴影,这一理论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中庸之道”、“因果律”、“学习之道”等思想,这些思想都在当今的哲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不停地不断变化着,他提出了“无常深奥”和“虽有曲折但无扭转”等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观的发展。
由此可见,古代希腊哲学是思维深刻的精髓,激发了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同时也为当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基础。
二、古代希腊的文化古希腊不仅是哲学的发源地,还是艺术、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先驱,其文化是它赖以成为世界级民族的关键之一。
文学方面,希腊人创作出了伟大的史诗诗歌《荷马史诗》。
这些史诗以战争、爱情、命运等为主题,文笔优美,气势恢宏,对欧洲的文学创作影响至今。
艺术方面,希腊人开创了戏剧及雕塑艺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雕塑是公认的卫城雕像,这些雕像展示了希腊人对人体的理解,是欧洲文化中的杰作。
由此可见,古代希腊的文化是由深度的思考和对人类本质的探索所滋养的,不论是在文学、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影响。
三、古代希腊哲学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在欧洲文化中,古希腊文化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奠定了现代文化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基本特点
1.理性主义: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倾向于用理性和逻辑去探究世界的本质和人的存在。
他们强调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感性经验。
2.自然主义:古希腊哲学家特别关注自然世界,试图从自然现象中寻找普遍的规律和原理。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最高级的存在,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人本主义:古希腊哲学家特别关注人的问题,探讨人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他们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存在,人的价值和意义是哲学探究的重要主题。
4.多元主义: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多种不同的元素和力量构成的,而不是由单一的力量或神灵支配的。
他们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认为各种不同的元素和力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世界。
5.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家特别关注世界的本质和本原,试图探究事物的起源、本质和最终归宿。
他们试图用统一的理论或原则来解释整个世界,特别是对于存在、真理、宇宙等问题有深厚的探究。
古希腊文化的思想与哲学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思想和哲学在今天仍然对人类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古希腊文化的思想和哲学。
第一,古希腊文化的美学思想。
古希腊是一个非常注重美的文化,这一点在古希腊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希腊文化赞美身体,赞美肌肉线条的美感,并将其用在神话体系和艺术作品中。
例如,古希腊雕塑的主题常常是裸体的男性或女性,体现了对身体美感的追求。
古希腊建筑的风格也常常是流线型的,非常注重美感和比例。
此外,古希腊诗歌和戏剧也是古希腊文化中重要的美学表现形式,它们通过语言和表演传达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第二,古希腊文化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一,它对今天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方面。
古希腊哲学家们常常尝试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人类的意义、道德的本质、宇宙的本质等。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
柏拉图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注重精神和理智的追求,他的作品包括《理想国》和《饶公说话》等。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另一位巨匠,他的哲学思想强调经验和现实,他的作品有《论逻辑》和《政治学》等。
第三,古希腊文化的史学思想。
古希腊文化对历史和记载历史的方式也有很深的思考和贡献。
古希腊历史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事实,尽可能在史料中寻找真相和客观性。
他们善于记载历史事件,并将其分析和解释,例如赫罗多德的《历史》和塔西特的《希腊史》,它们被称为古希腊历史学的代表作。
第四,古希腊文化的民主思想。
古希腊是一个非常注重政治和社会的文化,他们的民主政治模式对人类历史的政治体系影响深远。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最早起源于雅典,它是一种通过公民投票选出领导人和决策的政治形式,而非君主专制。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施为现代政治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国的民主建设。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和思想古代希腊和罗马是文明古国,其哲学和思想研究在当今世界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思想不仅仅帮助了当时的人民,也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指导。
本文将从古希腊和罗马的哲学和思想出发,论述其内涵和影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化和思想的价值所在。
一、古希腊哲学:理性铸就的智慧古希腊哲学主要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体系。
在古代希腊,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现象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因此哲学思想的发展也随之兴起。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思想是理性主义。
他认为,真知道来自于理性思考,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柏拉图还提出了“理念论”这个重要概念,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在理念的领域中才是真正的现实。
另一位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理论最完整的哲学家之一。
他强调变化和运动本身的本质,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
他的哲学体系也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几个方面,是古希腊哲学的典范。
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不仅停留在当时,而是对世界哲学思想史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为后世哲学理论提供了不竭的智慧资源。
同时,这种思想还影响着其他领域的学科和文化,如美学、伦理、政治等方面。
二、罗马思想:权力与天道的较量罗马文化也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其哲学和思想也发展另具特色。
罗马思想以实效主义为主,强调人的实际行动和目标,注重权力、法律和功利。
很多哲学家都是政治家和法律家,他们的思想和实践密切相连。
在罗马思想中,最著名的哲学家是塞涅卡,他是罗马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塞涅卡提出了“自我控制”、“勉励信仰”等思想,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控制,以及勉励信仰和奉献精神来达到心灵的平衡和高贵。
他的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人们的品格和道德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卢克莱修,是罗马帝国末期最为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后人,他主张人类行为应是在自然法则与理性的基础上,通过社交交流和道德原则的指导,形成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裁决的人生态度。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涵盖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
6世纪后期,始于意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城邦,如米利都斯和西西里岛的城市,如阿卡迪亚和阿提卡的城市,诸如雅典(现在是希腊的首都)的城市。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被称为预苏格拉底学派。
这个时期主要由三个学派组成:自然哲学家,如希波克拉底斯和伊壁鸠鲁;伦理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和丢
尼桑德;以及苏格拉底的学生,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古希腊哲学家对伦理和道德的关注。
毕达哥拉斯
强调人们应该追求知识和公正,并提倡节制和智慧来实现内心的和谐。
柏
拉图则讨论了正义和合理的理念,并强调思想界的存在,并将人类社会组
织类比为一个理想的国家。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一个人最高的目标,并
通过追求德行和适度来实现。
古希腊哲学还以其批评和辩论的精神而闻名。
苏格拉底是这个时期最
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强调重视自我检查和批判性思维。
苏格拉底的方法
是通过对他人的提问来引发对他们思想的质疑,并追问他们的观点以推动
思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使用了诸如对话和辩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
此外,古希腊哲学家还关注知识理论和认识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
真理是存在于超越感知世界的灵魂中的永恒理念。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经
验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和感知。
总而言之,古希腊哲学具有对自然、人类和伦理的关注,以及对批判
性思维和辩论的重视。
这些特点影响了后来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并成为西
方文化的基石之一。
古代希腊的哲学与思想古希腊时期是西方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推行理性主义之后,对历史上的政治、道德和宗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哲学的历史长河中,托勒密、萨福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学说是最为著名的。
萨福克拉底开创了“否定自己的无知”这一既简单又深刻的哲学思想,他认为对知识的追求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核心所在。
此外,他还开创了一种以“对话”的方式来推进思想的方法,被后世称为「问答法」。
以此为基础,他的大弟子柏拉图不仅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萨福克拉底的思想,而且他创造了许多新的哲学范式,被称为“精神皇帝”。
柏拉图对哲学的初衷是要探究智慧、真理、美和善等方面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
他认为哲学需要以理性的方式达到智慧,并指出了思维知识和身体经验之间的巨大分歧。
对于柏拉图来说,结合思维知识和身体经验可能产生的悖论使得他不愿意接受现实世界,而是从预先存在的理念中重新发现了真正的智慧。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最广泛地记述为经验主义者。
他主张理解自然唯有通过感知经验。
亚里士多德强调身体和心灵不应分隔开来,而思维应仅限于体验,以避免从身体中脱离出来的知识和游离在身体之外的未知的干扰。
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人类本性(或所谓的灵魂)通过感受世界以获得经验,并因此得到知识,并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原则 - 它必须借助于“客观”判断,以确保可以达到价值上的最大自由和最大满足感。
关于古希腊哲学的其他分支,希波克拉底医学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及其避世的、不尽人意的生活方式,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科学和数学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总而言之,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们鼓动人们追寻智慧和真理,并提供了一种实现理性的新方法,这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受这些哲学家启发之人,持续了这些思想,并将其传递至今日,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家知识点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多个主要流派以及众多重要的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们对于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与一些知名的哲学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
一、前苏格拉底时期1. 伊奥尼哲学派伊奥尼哲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重要学派,主要集中在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地区。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塔利斯、阿那克西曼德、安纳克西曼尼、赫拉克利特等。
其中,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动"的观念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2. 感性主义学派感性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真实的事物构成的,人类可以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3. 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主要以米利都的达谟克利特为代表,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可以用物质的变化来解释。
二、苏格拉底时期1. 公众哲学(雅典学派)公众哲学是由苏格拉底开创的,他强调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来追求真理的认识。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是公众哲学的重要代表。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都是公众哲学的重要著作。
2. 赖斯学派赖斯学派以毕达哥拉斯的弟子赖斯为代表,他们主张万物皆有数字和比例关系。
三、柏拉图学派柏拉图学派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学派之一。
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想国》中。
他认为世界是由形而上学的理念构成的,形而上学的理念是真正的存在。
四、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公众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都是哲学的经典著作。
五、海洛伊学派海洛伊学派以爱皮库罗斯为代表,主张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科学方法来推导和解释宇宙的规律。
六、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以伊壁鸠鲁为代表,它强调快乐和享乐是人生的目标和最高价值,提出了各种减少痛苦、增加快乐的方法和道德观。
对哲学流派的认识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思考宇宙、人类、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哲学流派则是哲学思想体系的代表,各个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分别介绍古希腊哲学、东方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欧洲近代哲学、当代哲学以及其他哲学流派。
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其背景包括民主政治、商品经济、海上贸易等因素。
这一时期的主要哲学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和质疑来探寻真理和美德,柏拉图则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一个完美的理念世界所派生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哲学应该探究实在的本质和原因,并建立了形式逻辑体系。
2.东方哲学东方哲学涵盖了广泛的地域和文化,包括印度、中国、日本等地的哲学思想。
印度哲学的主要代表是佛教和印度教,佛教主张通过修行达到解脱,印度教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哲学则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强调“仁”、“礼”和中庸之道,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日本哲学则以禅宗和神道思想为代表,强调体验和超脱。
3.欧洲中世纪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发生在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之间,这一时期哲学家们主要探讨关于上帝存在、本质和作用的问题。
主要哲学家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奥古斯丁主张信仰与理性的统一,认为人只有通过信仰才能接近上帝。
托马斯·阿奎那则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主张通过理性和信仰的双重途径来认识上帝。
4.欧洲近代哲学欧洲近代哲学始于17世纪,这一时期哲学家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权威产生怀疑,提倡独立思考和创新。
主要哲学家有笛卡尔、尼采、康德等。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只有通过质疑和思考才能获得真理。
尼采则主张个人自由和超人哲学,认为人类应该超越传统道德和价值观。
康德则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以确立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当代哲学当代哲学指的是20世纪以后的各种哲学思潮和流派。
西方哲学史笔记张志伟主编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泰勒斯:水本原说:1、由经验证明,万物都由水滋养2、与远古推崇水的文化有关——万物的本原问题灵魂弥漫在整个宇宙中,因而万物都充满神——自然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动力问题。
阿那克西曼德:1、万物的本原——无定,即无限定,无规定(事物的性质)2、万物生成的原因:本原内部的两种对立力量:冷、热、干、湿等对立物。
3、万物运动有规律性。
阿那克西米尼:“气”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因素,是万物的本原。
米利都学派的意义:1、坚持用自然本身的东西说明自然万物生成和存在。
2、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统一概念,自然事物有流动性,蕴含运动变化的原因。
2: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赫拉克利特:1、火本原说:世界本原是火,火转化万物,万物复归于火。
在过程中受一定原则限制和支配。
火本原说的两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活火,说明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中,不变的是“变”本身。
这种变化也有章可循(逻各斯)2、逻各斯:应理解为万物必须依据的尺度、普遍原则——规律,也指普遍性。
逻各斯永恒存在,万物依它生成,都是共同的。
意义:以逻各斯作为万物运动的尺度,使知识有了确定性。
创立二元论结构:始终处于生灭变化的自然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
3、从现实中概括出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并认为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斗争。
虽然更强调斗争的作用,但最终将和谐统一看作运动变化的归宿,把变化的总体趋势理解为平衡。
4、认识论问题:一方面,肯定通过感官得到知识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自然掩盖自己,所以主张正确理解感觉和语言材料,把握自然本性——逻各斯。
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目哲学毕达哥拉斯:1、数本原说:从获得知识的角度出发,强调本原的规定性或限定性。
认为数量关系是事物的共同属性,也是构成事物的质料。
因而这种抽象的、不具形体的数看作本原。
2、认为宇宙是天体的和谐。
而有秩序、和谐、规定的思想更有利于说明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
3、灵魂学说:具有宗教和哲学双重意义。
(把灵魂不朽、轮回观念引入,净化灵魂)。
认为同一灵魂可以流动于不同的身体,因而有独立性和个体性。
2: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重要性:从对本原的追溯到对存在的探讨,并使用逻辑论证的方法。
克塞诺芬尼:核心内容:神是唯一的、不动的、主宰一切的。
哲学思想三方面:关于神、关于万物的生成和关于真理的认识。
巴门尼德:《论自然》中两条研究途径: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真理之路——存在——本体世界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意见之路——自然万物——现象世界本体论:1、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存在的东西紧接一起,充盈一切,连续不断)2、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来源上看,存在无生成。
(存在不能由非存在生成,存在是唯一,上面设有非存在)时间上看,存在无生成。
3、存在是不动的,因为存在脱离生成与消灭,被禁锢在巨大的锁链里。
4、存在是完满的、无差别的。
5、存在是思想的对象。
思想对象只能是存在,不是非存在。
存在只能由思想把握,感觉无能为力,在感性认识中不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
6、没有哪种事物永恒不变(S是P)不变的唯有是,是不会因事物生灭而起变化,此乃事物存在之根据。
意义:1、两条道路,对两个世界的划分。
2、确立存在为研究对象。
3、用逻辑论证的方法。
4、确立了理论思维和思辨思维基本模式。
芝诺对巴门尼德存在论的辩护:1、论证存在单一,反对存在众多:从无限大无限小的角度论证从有限与无限的角度论证2、论证存在不动反对存在运动:二分法,阿基里斯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麦里梭:对“存在”的性质进行正面论证。
1、从存在的永恒无限性论证存在的其他性质。
2、修正巴门尼德存在体积的观点,如存在有体积,就证明有部分,不是单一。
第三节多元论哲学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恩培多克勒:1、四根说:火、土、气、水为万物之根,四种元素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
一与多的永恒循环:单一分众多,众多分单一。
2、友爱(亲和力)与争吵:处于四种元素之外的动力,使它们分离聚合。
3、流射说:所有的生成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进入适当的通道时会产生感觉。
4、“同类相知”说:知识与感觉同一,认知由相同类感觉而来。
5、灵魂轮回说:灵魂从别处来肉体寄居,就沾上了血液和罪恶,经历轮回。
只有洗涤罪恶。
阿纳克萨格拉的“种子”说阿纳克萨格拉:1、种子是永恒的,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中生成,所以无限多样性本原永恒。
2、种子是无限的,指数量上、种类上、分割上的无限。
3、种子是同类的,复合物由其他种子集合而成。
4、种子是混合而存在的,事物本性是由包含最多的那个成分确定的。
5、种子没有运动能力,需要另一种力量在外部起作用。
努斯(理智):特性:永恒的、无形无限的,独立自为的,知晓一切并支配一切的,与作为质料的种子共创万物。
异类相知:感觉由相反者生成,因为相同者不被相同者作用,是根据每一个的缺乏使之有感觉。
3: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虚空理论:1、主张充实和虚空都是本原,存在与非存在同样存在,都是万物质料的原因。
2、原子间的区别,是生成其他事物的原因(形状、次序)3、作为本原原子的特性:不可分割,内部充实坚固,数量无限,不能为感官感知,因形状次序上的不同而相互区别。
影像说:当影像从外部进入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若无影像对感官撞击就没有发生。
约定论:指呈现于感官的东西并不是真理,而是出于意见的约定俗成。
两类知识:通过理智得来,作为判断真假的尺度。
通过感官得来,没有能力正确判断真假。
灵魂观:认为灵魂由精细球形原子原子构成,它适合穿过一切事物,自己运动并使他物运动。
主张精神的愉快高于肉体的快乐,事物是灵魂的安宁。
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第一节智者的启蒙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即对每个感知者来说,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社会生成论:城邦不是神和自然产生的,而是起源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
正义和其他政治德性人人具有,所以每人都有权参与发表意见2:高尔吉亚:批判巴门尼德的存在论,1:事物的三种可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存在,非存在。
1、非存在不可能存在。
2、存在不存在(永恒或生成——永恒,不能在任何地方——不是永恒。
3、前两种的结合,显然不能成立。
结论:无物存在。
2: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认识。
实质:思想与存在不同一。
1、我们思想的东西并不因此存在。
2、如若我们想到的东西真存在,那么不存在的东西思想不到。
3、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认识事物靠感觉,而告诉别人靠语言,我们告诉别人的只是语言。
第二节苏格拉底的德性论德性即知识: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发现本性才能算有知识;而知识则是由理性指导下挖掘出人身上潜在的“善”(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而得来的,就承诺了德性。
知识: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这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反讥、归纳、诱导、定义。
第三节小苏格拉底学派麦加拉派:欧克里德认为,善即存在,它是一种道德实在,与善相反的都是非存在。
善是不动的一,所以只有思想才能认识,感觉无能为力。
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1、快乐原则:认为无论何种形式,需求快乐都是人之本性。
幸福时一切快乐的总和,肉体快乐远大于精神快乐。
2、实用倾向:灵魂的状态可把握,但产生这些的状态对象不可知自然,一切事物的确定性都是约定俗成的。
犬儒派:安提斯塞尼:认为善是节制、禁欲,德性才是高贵的、可传授的,有智慧者都是自我充足的。
第四节柏拉图的理念论1:理念政治学说:1、国家三个阶层:统治者、武士、生产者。
三者各备德性,不可僭越。
2、主张平均式的共产主义原则,没有私产家庭。
3、按年龄实行严格教育。
4、晚年以法治代替德性。
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是绝对的自身存在而不能变为他物。
1、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2、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3、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理念派生事物的两种方式:1、分有,具有事物之存在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2、摹仿,造物主根据理念为原型来创造具体事物。
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可知世界)事物世界(可感世界1、可感世界——现象,处于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既是存在又是非存在,介于有无二者之间。
2、可知世界——本体,现象背后一定有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他们的根据。
3,不存在,它作为空无,是无声的对象。
2: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日喻:即形容可感事物世界由太阳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的理念所统治。
线喻:说明两个世界及其关系,最高理念为善。
第一部分:可见世界:影像可知世界:数理理念第二部分:可见世界:影像的原本(具体事物)可知世界:伦理理念洞喻:3: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回忆说:1、我们的灵魂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它具备一切知识,但灵魂附着于肉体,受肉体污染,遗忘一切,只有经训练(学习)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
2、回忆产生的方式:由看。
摸等感觉引起,感觉有诱导作用。
3、灵魂对理念回忆的方式:突发,表现为疯狂——忘我的直观状态。
渐进,表现为理性的进展。
人的灵魂的四种功能:由低到高,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猜想——影像——偏见相信——具体事物——感性认识推论——数理理念——依赖前提假设,无法判断逻辑推论的正确性理念——伦理理念——以假设为跳板,超越假设通达第一原则,再回头把握它引申出的东西。
灵魂学说四方面:1、灵魂的本性;2、及其与物体的关系,3、灵魂的构成和等级;4、灵魂回忆和灵魂不朽。
1、从灵魂与运动的关系来看,自我运动即是灵魂。
2、灵魂先于物体,灵魂是统治者,二者相互作用。
一方面,灵魂支配统治身体,另一方面,物体在有益和有害的双重意义上反作用于灵魂。
3、灵魂的构成:由不同要素组成,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
当欲望支配灵魂,会毁灭。
等级:世界灵魂,神的影像,第一个创造物。
人的灵魂,理性。
动物灵魂,具有欲望和激情。
植物灵魂,欲望。
4、对灵魂不朽所做的理性论证:回忆说论证,必定是先前某个状态获得现在回忆的东西。
运动说论证,自我运动才能永不停止——灵魂是自我运动——灵魂永恒不朽神圣性论证,灵魂认识神圣性事物——后者不朽——前者不朽4: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理念论的反思:1、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不承认一些事物有理念。
2、关于理念的被分有问题,两种分有形式:整体分有和部分分有,前者,即导致理念同其自身的分裂。
(同时出现在不同的个别事物中)后者,破坏理念的完整性。
3、关于理念被等价问题:如果个别事物类似理念,理念也就类似个别事物,而这种共同性在万物中不胜枚举,任意几者之间的共同性无穷多。
4、关于理念、神和我们关系的问题:如分有说和摹仿说都不成立,那么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就会被割断——推论:理念无法被认知,神的认知不涉及我们的世界,与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