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讲课定稿
- 格式:ppt
- 大小:8.73 MB
- 文档页数:28
统编版新教材《鸿门宴》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鸿门宴》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单元《史记》选读,第12课《鸿门宴》的全文阅读及解析。
详细内容涉及《史记》的背景知识介绍、《鸿门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点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背景知识,理解《鸿门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掌握《鸿门宴》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鸿门宴》中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理解,古文句式的解析。
教学重点:《鸿门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史记》的图片,简要介绍《史记》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鸿门宴》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进行标注。
3. 讲解:对《鸿门宴》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进行讲解,解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鸿门宴中的矛盾冲突,讲解人物形象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鸿门宴》中的重点句子,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鸿门宴》2. 主要人物: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
3. 故事情节:鸿门设宴、项庄舞剑、刘邦逃走等。
4. 重点词汇和句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鸿门宴》中的五个重点句子,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组织一次关于《鸿门宴》的辩论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鸿门宴(三幕剧)人物表:项羽、范增、项伯、项庄、刘邦、张良、樊哙、士兵甲、侍女。
第一幕旦日飨士卒,为破沛公军时:日地:鸿门项羽帐内人:项羽,项伯,范增,侍女,士兵甲。
旁白:公元前206年。
刘邦率兵攻入关中,秦王子婴系剑投降。
时项羽兵力四十万,驻军鸿门;刘邦兵力十万,驻军霸上,未与项羽相见。
【项羽、范增在帐内相对饮酒,侍女立于项羽后。
士兵甲立于帐外。
】项羽:(举酒杯)来干爹,咱爷俩干一杯,上等的青啤啊,我干了,你随意。
范增:(举酒杯叹气)哎……【项羽短信铃声响】项羽:(掏手机)谁啊,不约不约,现在的年轻人啊,哎……这啥玩意?刘邦?!范增:大王,怎么了,刘邦又给您发骚扰短信了?项羽:(将手机交给侍女)你看看吧。
刘邦军里有个叫曹无伤的么?【侍女递手机给范增】范增:(看手机)嗯,是有这么个人。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项羽:(打断)说人话!范增:刘邦那货要做关中王,把你赶回老家。
项羽:(怒发冲冠,起)什么!呵呵,没吃绿箭吧,好大的口气……范增:大王,我听说刘季以前贪财好色,如今进入关中,不取财物也不抢美女。
可见这小子野心不小啊。
昨个我还请我朝气象专家观察了一下刘邦驻地上的云,据说是五彩祥云,这可是天子的象征,不能再犹豫了,下手要趁早啊。
项羽:好!提早灭了他!士兵甲:左尹大人到!【项伯入】项羽:叔父,你来的正好,刚要去找你呢。
项伯:什么情况?项羽:刘季欺人太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叔父,明早发兵,通知食堂,做点好的,别再做那些暗黑料理了。
项伯:太好了,地沟油吃得我反胃了。
那好就先这样大侄子,我先去准备准备!项伯出帐,项羽范增于项伯反向下。
项伯:(走出帐外,语言缓慢,来回走动考虑状)我好基友张良还在刘邦那里做事,他对我有救命之恩。
我必须给他打个招呼。
要不然人家会骂我不讲义气。
第二幕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时:夜地:沛公霸上驻地人:刘邦,张良,项伯。
【刘邦进入帐中,时而坐,时而起身来回走,焦急不安。
】刘邦:这个张良,跑哪去了,约好了8点,就非要卡着7点59么!【张良欲入帐中,项伯入场。
[优选]统编优质课件《鸿门宴》公开课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统编语文教材中《鸿门宴》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鸿门宴》历史背景进行解读,分析文中涉及各类人物形象及其特点,解读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探讨作者通过此文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鸿门宴》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2. 分析并掌握文中各类人物形象特点,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3. 掌握文章语言特色,培养学生文学素养;4. 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鸿门宴事件所表达思想感情;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语言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鸿门宴》相关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鸿门宴》兴趣,导入新课;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鸿门宴》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3. 文本解读:详细解读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讲解文章语言特色;4.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典型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方法;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鸿门宴》2. 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3.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对比鲜明4. 重点句子:展示文章中经典句子,进行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鸿门宴》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2)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3)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特色理解,举例说明。
2. 答案:(1)略;(2)略;(3)文章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对比鲜明。
例如:“项羽力能扛鼎,英勇善战,但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刘邦机智权变,善于用人,但心机深沉,城府极深。
《鸿门宴》说课稿11 说教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生动地展现了楚汉相争初期的一场重要宴会。
通过对宴会中各方人物的言行描写,刻画了刘邦、项羽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楚汉双方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复杂斗争。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全文;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要善于洞察形势,正确应对危机。
1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历史命运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2 说教法12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培养语感。
12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123 情景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
13 说学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3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见解,共同提高。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引出《鸿门宴》这一重要事件。
142 初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143 文言知识讲解结合课文注释,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144 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14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46 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4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写一篇关于《鸿门宴》中人物的评价文章。
15 说板书设计在黑板中间书写课题“鸿门宴”,左边列出文言知识要点,右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下方总结文章主题。
新人教必修1《鸿门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必修1《鸿门宴》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文,通过对该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谋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鸿门宴》的基本情节,了解历史背景,认识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从《鸿门宴》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教学重点:分析《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内心活动,感受古人的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鸿门宴》。
2. 讲解:详细讲解《鸿门宴》的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读文言文句式。
3.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鸿门宴的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古人的智慧与谋略。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鸿门宴》的文言文阅读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鸿门宴》中的几个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鸿门宴》2. 主要人物: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
3. 重点句式: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4. 情节概括:楚汉争霸、鸿门宴、刘邦脱险等。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鸿门宴》中的五个句子。
答案:(1)项王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张良曰:“臣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4)项王乃疑范增,稍解其意。
(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关于《鸿门宴》的资料,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课后反思:1. 是否将文言文知识讲解透彻,学生是否掌握重点句式。
统编版新教材《鸿门宴》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鸿门宴》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史记》选读——《鸿门宴》篇,详细解析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人物及关系。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领会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准确翻译和解读《鸿门宴》的关键句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鸿门宴》的历史背景,解读关键句子,领会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史记》选读、《鸿门宴》注释、文言文翻译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鸿门宴》的背景、人物关系,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3. 例题讲解:选取《鸿门宴》中的关键句子进行解读,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鸿门宴》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鸿门宴事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七、板书设计1. 《鸿门宴》背景、人物关系图。
2. 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3. 人物性格特点。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鸿门宴》全文,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答案:见教材注释。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与鸿门宴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鸿门宴》,让学生了解了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技巧。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否到位,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是否准确。
在拓展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楚汉争霸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2.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1.3《鸿门宴》教学设计《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语言平实晓畅、情节张弛有致、人物刻画鲜明生动。
本节课在鸿门宴过程中刻画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活之感,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鸿门宴》这篇课文篇幅长且难度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减少对文言知识的灌输,注重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了解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司马迁的历史观。
理解刘邦的任人唯贤,上下团结一心的精神和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格。
1.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精炼的动作描写。
2.区分难句,准确翻译文中句子。
3.正确分析和理解项羽和刘邦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助读”,了解、背景、《史记》相关知识。
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
《鸿门宴》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