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第2章生命的物质基础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沪科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2.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难点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糖类问题1: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1、组成元素:C、H、O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半乳糖:乳汁中(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3、生理作用(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二、脂类问题2: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课题: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上课教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王晓婴上课班级:高二( 1)班上课时间: 2011-9-22 下午第一节一、设计思路:本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构成生物体构造的基本大分子||。
学好本节内容 ||,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对这一节内容的教课安排是: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两课时达成 ||,第三课时主攻“蛋白质”||。
本节课是第三课时 ||,氨基酸的构造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本节课的要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构造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 ||。
我所任教的是乡村一般高中的学生||,学生学习能力广泛较弱 ||,关于蛋白质这一微观抽象的内容 ||,我采纳“自然分材教课” 模式 (四个环节:自学—互帮—释疑—练习)展开教课 ||,该模式特别着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足调换学生的踊跃性 ||,让学生转变看法||,知道学习是要靠自己参加、实践、体验的一项活动||,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围坐的地点安排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 ||,使学生可以经过互帮相助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
本课的设计思路:利用恩格斯名言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在学习“氨基酸分子构造通式”时||,以指引学生自主对照察看几种氨基酸的构造为主要学习方式||,初步概括氨基酸分子的构造通式||,为理解氨基酸形成多肽、再形成蛋白质确立基础;在教师指引下组织学生察看氨基酸分子互相联合的方式、肽链的形成||,让学生借助于教具着手模拟演示肽链形成的过程及蛋白质空间构造的多样性||,进而加深理解脱水缩合过程||,特别是理解肽链的多样性 ||。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指引学生明确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理解蛋白质分子构造的多样性 ||。
本节课利用图解、课件和游戏等增强教课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利用教师精心编制的自学指导书达成要点、难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能力||,形成相应的看法 ||。
沪科版高中生物-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1(第4课时)一、设计思路生物体的化合物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内容了解甚少,因此在教学中又是难点。
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基础知识,也是新陈代谢、遗传等章节的基础知识。
通过比较水、葡萄糖、几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使学生感受到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引导学生了解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方法,从有关元素、差不多单位──氨基酸、肽、肽链间的结合和卷曲、折叠而成的空间结构等几个层次逐步深入。
通过学生观看一些氨基酸的结构式分析,在讨论归纳出氨基酸的共同点和区别的基础上,再探究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明白得缩合、肽键、二肽、多肽和肽链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教材中蛋白质空间结构示意图的观看、讨论与分析,了解蛋白质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依靠于自身特定的空间结构。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胰岛素的资料,从胰岛素的功能动身,逐步概括出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和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我国科学家研究胰岛素的成果及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同时,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强化。
二、教学目标1.明白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和化学元素组成。
2.明白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的形成过程。
初步具备分析、推理、归纳、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明白蛋白质的功能和蛋白质多样性的缘故。
4.通过课前胰岛素资料的查找,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交流、感悟信息的能力。
通过了解我国科学家研究胰岛素的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的形成和肽键的结构,蛋白质的功能。
难点:肽的形成和肽键的结构,蛋白质多样性的缘故。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查找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复习提问,引入情形: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水80%~90%,蛋白质7%~10%,脂类1%~2%,糖类和核酸1%~1.5%,无机盐1%~1.5%;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仅次于水的化合物是什么?观看、摸索、回答。
第二章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核酸和蛋白质共同构成生命的重要成分。
在后续课程中有重点介绍,这里只作一般介绍,主要说明核酸分为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核苷酸分子的不同。
在以后的章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有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即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
它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维生素种类很多,作用机理复杂,故教材以科学普及形式介绍了维生素。
着重介绍维生素的溶解特性,即水溶性和脂溶性,旨在告诉学生,食用适量的脂肪有助于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合理膳食是避免维生素缺乏症的有效途径。
教材在“想一想、做一做”栏目中,要求学生能建立班级“生命科学”网页。
现在有关生命科学成果的新闻报道几乎每天都有,有关医学、保健知识的介绍更多。
建立班级“生命科学”网页,意在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对生命科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努力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三、课时安排:3课时,本节为第3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比较两种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能说出各种维生素的来源、功能和缺乏症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习两类核酸——DNA和RNA的区别。
通过关键词检索,收集并整理各类维生素的发现史、缺乏症和常见食物中维生素的主要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意识到偏食的危害而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与RNA的比较难点:DNA与脱氧核苷酸、RNA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七、教学过程:八、板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二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四、核酸1、组成元素:2、核酸的种类:3、RNA和核糖核苷酸:4、D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5、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6、核酸的功能:7、DNA和RNA的比较:五、维生素1、水溶性维生素2、脂溶性维生素3、各类维生素来源、功能、缺乏症比较表九、评价:1、已知一个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该蛋白质的mRNA中有A和G 共200个,则该mRNA中的C和U不能少于()A、200个B、400个C、600个D、800个2、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2/3ab-6b+18nB、1/3ab-6bC、(1/3b-a)×18D、1/3ab-(1/3b-n) ×183、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谁对人体重要性的是()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类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第1节 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化合物的种类三、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四、水1、含量:占细胞鲜重85-90%2、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水化合物 脂质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盐糖类核酸结合水 自由水新陈代谢加快生命活动旺盛新陈代谢降低生命活动缓慢生物体内的结合水和自由水,能够随着生物体新陈代谢活动的进行而互相转化。
当自由水的比例上升时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就旺盛,生长迅速;相反,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新陈代谢就缓慢。
【思考】血液与心肌的比较形态含水量%血液液态83心肌坚韧的固态79(1)血液是流动的,心肌是坚实的,为什么两者含水量这么接近?血液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心肌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2)农民晒干葵花籽与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什么形式的水?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炒干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
(3)比较新鲜种子和干种子谁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一般而言,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高,新鲜种子新陈代谢旺盛。
(4)同体积的水和同体积水的果汁放入冰箱中谁最先结冰?水(5)根据问题(4),自由水多还是结合水多生物体的抗旱、抗寒、抗热能力强?结合水含量越高,抗性相对较强。
3、功能:①水是化学物质的良好溶剂,是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②水能帮助运送物质(运送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
③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④是生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4、需要量:每天至少补水2000mL。
①几种不同生物体内水的含量水母97% 鱼类80-85% 蛙78% 哺乳动物65% 藻类90% 高等植物60-80% 休眠种子<10%结论: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2章生命的物质基础2.2.2 蛋白质学案沪科版2、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一、知识梳理蛋白质⑴基本单位:___________。
①其通式为____________。
②天然氨基酸的种类________。
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____________。
④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____________。
⑵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从小到达依次是:氨基酸 _______ 多肽 _______ 蛋白质⑶蛋白质的功能:①是构成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物质。
②也是形成酶、抗体、激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关计算: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18*(N-M)几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三、基础训练1、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蛋白质B、无机盐C、糖类D、水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氨基酸B、葡萄糖C、胆固醇D、脱氧核苷酸3、细胞内20种氨基酸在分子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氨基的数目不同B、羧基的数量不同C、氨基和羧基与碳原子连接位置不同D、R基结构不同4、下列物质中,不是氨基酸的是()COOHNH2(CH2)4CHNH2 NH2COOHCH2A、B、COOHCH3CHNH2CH2COOHCOOHCH2CHNH2 CD、5、下列结构属于肽键的是……………………………………………………………( ) O O HA、-C-OHB、-C-N-C、-NH-C=OD、 NH2-COOH6、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确切地说,属于…… ……………………………………………………………()A、化合反应B、缩合反应C、聚合反应D、缩聚反应7、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A、羧基B、氨基C、氨基和羧基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8、一条由10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的肽链中含有—NH2和一COOH的最小数目是DA、l1和11B、l0和10C、9和9D、l和19、下列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中主要是答案:D 。
2019最新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教案1. 本章核心概念(1)从物质角度看生命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2)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是生物体基本化合物(3)检测生物体中主要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2. 学习过程:(1)通过对人和玉米的主要化学元素组成的比较,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来自于自然界;这些元素在动、植物体内的组成和含量是有差异的。
(2)通过对实验例子的分析,了解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的含义。
(3)了解生物体内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理解何为营养成份。
(4)学会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生物大分子,并应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对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鉴定。
(5)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班级的“生命科学”网页,并将与第1、2章相关的内容作为第一期。
3. 教育价值:(1)理解自然界一切物质包括生物体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不存在特殊的“生命元素”。
(2)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学会生化检测方法,并初步学习如何探究。
4 修改说明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该章内容为原教材(实验本)中第二章的一部分。
编写组根据试验阶段反馈的情况,将“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分析”实验进行了修改,分为生化检测技术的学习(必做)和应用技术检测营养成(选做)分两部分。
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让有条件的学校强化实验技术和应用的训练。
5 修改纲要第1节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1,1+0)关键问题生物体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1.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2.生物体需要适量的化学元素人体的必须元素是否可以无限量地摄入?检查自己的食谱,了解各种元素的摄入途径。
第1节生物体中的化合物(5,3+2)关键问题生物体由哪几大类化合物构成的,各有什么作用1.无机物(水、无机盐)2.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的种类和作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2.1 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鉴定实验2.2 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选做)统计每天摄入的糖类量并与推荐标准比较阅读与思考食物与营养人工合成胰岛素。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科版第一册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通过激素的调节》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态度观念方面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3.能力方面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策略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关于激素调节,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已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激素调节的发现前,先让学生回忆激素的概念;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也可先让学生回顾;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也可先由学生分析。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例如,促胰液素的发现、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可由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活动由学生先阅读理解,然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和讨论;激素调节的特点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的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详见教学案例),也可以事先从媒体上收集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3.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本节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例,这些材料是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很好的素材。
“问题探讨”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马拉松长跑中血糖的平衡问题,如果能将它与实例一中血糖代谢途径相结合,可以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创设联系实际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
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2.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难点
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糖类
问题1: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二、脂类
问题2: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三、蛋白质
问题3: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
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四、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
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名称RNA DNA
分布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