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与习作 二 习作讲评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培养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只看分数和评语”的现象。
要更新作文的评改观念,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为多渠道批改、多功能批改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互批互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批自改中悟出一些写作规律,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还提高了阅读鉴赏水平,互评作文是送给学生一双慧眼。
培养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论文学生自我批改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
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
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坚持着培养着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以课本为范例,咬文嚼字,分析写作方法通过阅读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每讲一课,把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的写作思路尽量和学生讲透彻,让学生学以至用,举一反三,把阅读教学这个是语文重头戏发挥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作文,提高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这样,学生了解了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使学生以课本为范例,咬文嚼字,分析透了写作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作文中来,他们自我修改作文能力就大大提高。
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互评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不光是爱看别人的作文,还爱改别人的作文。
就是平时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提出不足。
我常常看到在课间学生们聚到一起改作文,不时听到:“他的这个词用得不恰当,这个句子不通顺,应该这样改……”。
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自改作文”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材料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教学过程一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1.演讲稿导入。
老师把一段演讲稿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但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她那宽大而慈爱的胸膛,是青藏、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把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揽在怀中。
啊,母亲!您的胸膛埋藏着多少灿烂的文明史和屈辱的血泪史。
曾经,您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您黯然神伤过,愤怒过。
在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流的江水,也养育出千千万万的好儿郎。
2.听了刚才这段演讲稿,你有什么感觉?(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
)3.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
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
接下来,大家再读一篇演讲稿,比一比,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二下发演讲稿供学生阅读爱我中华情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
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观,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
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
李白看见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难点: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
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过程与方法:(1)指导选材。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自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实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人教版语文书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语文书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范文篇1【交际内容】我们能做点什么。
【交际指导】1、明确交际内容:这次口语交际主要是围绕改善环境,我们能做哪些工作。
2、过程:⑴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了解家乡的环境。
⑵汇报情况:①环境受到哪些污染?②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做了哪些工作?⑶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交际范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话题是: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当我说出环保这个题目,你可能马上联想到一大串数字:每天向大气排放的煤炭粉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超过5亿吨!每年排放的使人们致癌的重金属铅、砷、汞、镉达多万吨;每年排放的垃圾和粪便,仅我国个城市就有万吨。
不错,这些正在加大的天文数字,怎能不令人闻之生畏呢?它们在破坏我们的环境,它们正挑战我们的生存。
所以,快快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倡仪:1、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2、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龙头开小,人走关灯。
3、请少用塑料袋子,不用一次性的碗筷杯盘。
4、请拒绝吃野生动物。
5、请一年至少栽一棵树。
6、请一年至少做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7、请爱清洁,从而减少衣服和被子的清洗频率,因为排放到江河湖海的洗衣粉水是有污染和毒害的。
最后,我还要倡议的是,请刻苦学习知识吧,以便将来运用这些知识,发展环保科技,改善和美化我们的家园。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这是一次加强同学们环保意识的语言训练。
在交际之前,让同学们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身体会等,对家乡的环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具体活动时,先在活动小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商量怎样在班上汇报,然后推举代表汇报。
汇报内容可以自由掌握,可以是环境受到了哪些污染,可以是人们为了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等等。
最后,让全班同学讨论:我们能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点什么。
人教版语文书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范文篇2一、教学目标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1.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材料、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的写作习惯。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充分表达真切感受。
2.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将已学的语文技能使用到实际习作中,引导学生灵活地使用已学到的语文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1.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畅。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写民族特色。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1.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
2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一、激发习作兴趣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哇!我国有 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我们更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得很好!1确定习作对象,形成初步设想。
让学生独立确定自己习作的对象,想清楚准备写什么。
之后引导学生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使自己在头脑中有个初步的设想。
2交流构思。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实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其次,回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也能够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1)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是什么?(2)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准备从几方面来写清楚民俗的特点?(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实行具体介绍?(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5)采取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3书写草稿。
口语交际习作二一、教案目标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案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三、教案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四、教案时间:2课时五、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出话题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
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
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
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课时(习作)一、明确习作要求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学校先周课时备课
年 级 六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使用人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备课时间 2、21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点评学生写的习作片段,学生完成习作初稿,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教 学
重难点
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充实。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
的习作。
教 学
准 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 学 预 设 个性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开心点评
教师根据上节课学生写的习作片段,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优点,
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点评时注意语言艺术,以褒扬和鼓励为
主。
二、实践练习
学生开始动笔完成习作初稿,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指导修改
这一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相当重要,教师应在时间和精力上适
当倾斜。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时,建议学生从以下方面入手:
1、题目和内容是否符合习作要求。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
3、是否表达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4、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
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全班评议
1.各组合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哪些句子写
得优美,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喜欢的感情,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
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六、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写评语。
2.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3.根据全班的细做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4.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板 书
设 计
习 作 二
写民风民俗
是否突出民俗特点,
是否清楚具体,
哪些句子写得优美,
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喜欢的感情,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 后
札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