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油 整体课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9
电子燃油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燃油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燃油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电子燃油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并了解其与汽车性能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电子燃油泵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子燃油泵的工作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燃油泵的检查、维护和更换方法。
3. 学生能运用现代汽车检测设备对电子燃油泵进行性能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电子燃油泵在汽车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燃油泵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结合实际操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汽车维修感兴趣,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燃油泵概述- 电子燃油泵的定义、分类及发展- 电子燃油泵在汽车燃油系统中的作用2. 电子燃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子燃油泵的内部结构及各部件功能- 电子燃油泵的工作原理及泵油过程- 电子燃油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3. 电子燃油泵的安装与使用- 电子燃油泵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 电子燃油泵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子燃油泵与燃油系统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4. 电子燃油泵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电子燃油泵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电子燃油泵故障诊断方法及步骤- 电子燃油泵的维修、更换及保养方法5. 实践操作- 电子燃油泵的拆装与组装- 电子燃油泵性能测试- 电子燃油泵故障诊断与维修实操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燃油泵概述第二课时:电子燃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电子燃油泵的安装与使用第四课时:电子燃油泵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第五课时:实践操作(1)第六课时:实践操作(2)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燃油泵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加油站的电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加油站的电气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加油站电气设备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理解电气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操作电气设备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维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气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加油站安全意识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介绍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
2.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讲解加油站的电气设备的操作流程,包括启动、停止、切换等操作。
3.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介绍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气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操作。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气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气设备操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机加油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4. 提高学生对电机维护保养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方案适用于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时长2课时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电机实物或模型3. 加油工具(如加油枪、油壶等)4. 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教学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电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电机结构讲解:介绍电机的组成部分,如定子、转子、轴承、端盖等,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3. 电机工作原理:解释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磁路等基本概念。
4. 电机加油的重要性:阐述定期加油对电机性能和寿命的影响。
5. 加油步骤讲解:详细讲解电机加油的步骤,包括检查油位、选择合适的油品、加油操作等。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台电机和加油工具。
2. 安全指导: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防护用品、避免油品泄漏等。
3. 实践操作:- 检查油位:指导学生使用油尺检查电机油位,了解加油的必要性。
- 选择油品:介绍不同类型电机的加油油品,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油品。
- 加油操作: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加油操作,包括加油枪的正确使用、加油量的控制等。
4. 讨论与总结:各小组分享操作经验,讨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理论测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电机加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重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4.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根据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石油工程专业应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实习,这是串联知识,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方法和手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实习,可以使学生弥补课堂学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弥补毕业设计中因指导教师各异和毕业设计题目各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目的是综合检验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并配合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专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使毕业设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该指导书仅适用于大学本科石油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实习之前进行“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时使用,并且要求修完“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气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钻井工程”、“石油钻井液”、“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期4周。
该指导书于2003年2月初稿(复印使用),并于当年12月内部印刷,2004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原工区为河南双河油田IV油组,目前由于学生人数增多,同时也因双河IV 油组正常生产井逐年减少,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同时,也由于2005年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石油软件综合实习与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合并。
因此,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培养规模,本次为第二次修编,改换了实习工区,调整了实习内容和形式。
1.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1.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并编写出分析报告。
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尽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1.2.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包括:“油田开发地质特征分析训练”、“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分析训练”、“钻井工程专项设计”、“Surfer、Grapher 软件应用技能穿插训练”等。
电泵采油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泵采油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特性。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泵采油系统的参数计算方法,包括扬程、流量、功率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电泵采油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泵采油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出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电泵采油设备的选型与配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泵采油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泵采油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对石油工程领域的热爱。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泵采油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工程实践中的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泵采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石油工程基础,对电泵采油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泵采油原理及分类- 电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电泵的分类及适用范围2. 电泵采油系统参数计算- 扬程、流量、功率的计算方法- 电泵选型依据及注意事项3. 电泵采油系统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 电泵采油系统在各类油田的应用案例4. 电泵采油设备选型与配套- 设备选型原则及方法- 设备配套与优化方案5. 电泵采油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与维护策略6. 电泵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实际案例分析- 技术优化与创新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电泵采油原理及分类第2周:电泵采油系统参数计算第3周:电泵采油系统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第4周:电泵采油设备选型与配套第5周:电泵采油系统运行与维护第6周:电泵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教材《石油工程》中电泵采油章节相关,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柴油电力机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柴油电力机车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其主要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柴油电力机车的运行过程,了解其工作特点和性能指标。
3. 学生掌握柴油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柴油电力机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柴油电力机车的驾驶和检修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柴油电力机车的线路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柴油电力机车技术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柴油电力机车驾驶和检修的基本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铁路事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柴油电力机车原理及结构:包括内燃机、发电机、牵引电动机、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教材章节:第一章 柴油电力机车概述;第二节 柴油电力机车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2. 柴油电力机车运行过程及性能指标:分析机车启动、加速、制动等运行过程,介绍机车性能指标如功率、速度、油耗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柴油电力机车的运行过程;第三节 柴油电力机车的性能指标。
3. 柴油电力机车驾驶与检修技能:涵盖机车驾驶操作要领、检修流程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