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

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新航路开辟影响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

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A. 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 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 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

D. 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3.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

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下列字体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4.如图是上海小校场木板年画《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描绘了1876年吴

淞铁路开通时的情景。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我国近代交通的开端

C. 反映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D. 表明新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

了发展的空间”。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6.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

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 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

7.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

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

8.1925年11月,毛泽东在《反奉战争宣传提纲》中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固,

国民党应积极准备实力。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是国民革命的生死关头”。为此,中共()

A. 倡导实现国共合作

B. 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推动开展北伐战争

D. 警惕国民党右派叛变

9.如图是1941年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创作并出版的《蜗牛的妄想》,此漫画的主

旨是()

A. “抗战到底”只在敌后战场宣传

B. 日军战略进攻优势明显

C. 正面战场“失败主义”甚嚣尘上

D. 中国抗战必将走向胜利

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

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11.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

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12.在国内,信息化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目标这一大背景下

出现的。关于信息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

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

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据此可知()

A. 中国信息化时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B. 信息化进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 信息技术产业兴起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D. 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

13.如图是2008年中国集邮总公司特别发行的一枚纪念封。作为直接证据,它说明海

峡两岸()

A. 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

B. 达成“一个中国”的基本共识

C. 打破民间交往的隔绝状态

D. 人员往来和经济交往更加便利

14.有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每个公民都深切地感到城邦不是异己的、外在的实体,而是

个人生活和权力在集体环境中的扩张和放大。在这些条件下,个人经历被广泛分享之后不仅未丧失其私人性质,反而扩展了人类个性的新天地,释放出新鲜的集体力量去缔造繁盛的古典希腊文化。”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中()

A.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 城邦是公民个人集合体

C. 人类个性得到无限扩展

D. 个人经历缺乏隐私保护

15.1783年剑桥大学学监约翰?米歇尔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中提出:“一个质量足够大,并且足够紧致的恒星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非常远的距离即被恒星的引力吸引拉拽回来。”这被现代物理学家称作黑洞。约翰?米歇尔的这篇文章()

A. 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 从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黑洞

C.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建构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16.“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

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议会负责。”这主要表明德意志帝国()

A. 实现了全民普选

B. 推行了议会共和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延续了专制主义

17.“尽管在1870-1917年间,煤和铁在工业原料中还占有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这个

时期结束时,化学家和冶金家们已经把早期工业化的这两位孪生‘大王’变成了大批种类繁多的全新物质。”这则材料的主旨是()

A. 科技进步推动了煤和铁的创新使用

B. 煤和铁的首要地位已经受到了冲击

C. 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缓慢的技术创新

D.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铁衍生物涌现

18.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

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A.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B. 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 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 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19.1961年11月8日,有关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正式开始,然而,1963

年1月,法国要求无限期搁置谈判。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理由有两个:英国加入共同体,就相当于美国在共同体内安插了一匹“特洛伊木马”;英美特殊关系和英联邦特惠区的存在让英国无法全心全意留在共同体中。法国的态度表明()

A. 法国谋求成为“世界霸主”

B. 美国主导的阵营内部分化

C. 欧洲共同体发展严重迟滞

D. 美英法之间矛盾无法调和

20.学者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他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材料中“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属于()

A. 古典主义流派

B. 现实主义流派

C. 浪漫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1.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国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昨,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

材料二: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

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所角度分析》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23.全球化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人类观念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争议说,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得构成200年前社会景观的全部文明扭曲了。这种结合使一个全新的“现代”国际性文化取代了一个陈旧的地域性文明残迹……纵观历史,激烈的动荡使得西欧以不同于欧亚大陆其他伟大文明的方式脱颖而出。从最近的世界史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革命性重组的长期趋向的事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西方人而且全人类都被卷入其中了。

--摘自【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材料二:“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已经成为了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象。

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学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这一文化认同问题与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空间观念上的巨变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

--摘自【美】萨斯基亚?萨森《全球化及其不满》之“都市与文化”译丛序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7世纪至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欧“脱颖而出”的经济因素。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等角度论证“全球化推动了人类时空观念的变迁”这一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24.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

没有完全瓦解。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由此引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西方的挑战还带来了幕府或藩无力承担的财政负担。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推动物价疯涨,给了业已存在的不满一个新的刺激和方向,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

一家叫《日本》的报纸宣称,“我们承认外国文化的优秀,我们珍视西方的权利、自由和平等的理论……首先,我们看重西方的科学、经济和工业。不仅仅因为它们是西方的而被采纳;它们之所以被采纳只能是因为它们能对日本的福祉作出贡献。”

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的自由,吸收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会损坏完整且独特的日本文化实体。日本人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这个国家最终将是一个能够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强国,日本走向了帝国和发展工业之路。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归纳明治维新中日本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

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25.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893年,为了修建唐胥铁路需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詹天佑临危受命,以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实地调查、测量研究,在我国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修筑桥墩基础获得成功,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京张铁路是国内首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投入营运的铁路干线。它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有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简析其时代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良好品质,并指出“人物传记”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 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

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政治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政治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j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 第工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有A与B两种生产原料可供选择。由于A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该企业在生产中减少了A原料用量,增加了B原料的用量。下列对该企业这一选择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②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③A原料与B原料是互补品,增加B原料用量会降低生产成本 ④A原料与B原料是替代品,增加B原料用量会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2016年出台的《苏州市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实施方案》,阳澄湖保护区实施面积从675平方公里扩展到2750平方公里,养殖网围面积由3.2万亩缩减为1.6万亩。2017年阳澄湖大闸蟹上市后,价格与2016年同期相比出现上涨。下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能够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图示是 A.

B. C. D. 3.针对有些公司大股东排挤、压榨小股东的现象,如公司不分配利润,但高级管理人员领取过高薪酬,或者隐瞒、转移利润等,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8月28日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公司股东滥用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司法可以适当干预,以实现对公司自治失灵的矫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股市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应保持理性 ②股份有限公司应以其经营利润作为股票还本付息的保证 ③股票是股东的人股凭证,股东有分享红利的权利 ④公司应当守法经营,不得滥用权利损害股东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消费者李女士同忆说,2008年刚结婚时,家庭消费支出主要是房租,网购的多是低价商品;2017年升职加薪后,家庭消赞在旅游、健身、教育培训等方丽支出较多。这一消费变化体现了 ①消费水平受收入预期影响 ②该家庭日用品消费在减少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该家庭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古希腊诗人所言与城邦相关,可以说明该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4. 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封神演义》 C.《尚书》 D.甲骨文 5.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6.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周 B.东周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7.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B.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高转筒车 C.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D.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9. 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p

江西省百所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数学(文)试题

江西省百所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数学(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全集U =R ,(){}ln 1A x y x ==-,()(){}120B x x x =+-<,则A B =( ) A .()2,+∞ B .(),2-∞ C .? D .()1,2 2.欧拉是科学史上一位最多产的杰出数学家,为数学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就有欧 拉公式:cos sin ix e x i x =+(i 为虚数单位) .它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间接关系,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结合欧拉公式,则复数43i z e i π=+的模为( ) A B C .D .2 3.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20x y -=,则C 的离心率为( ) A B C .32 D 4.在递增的等差数列{}n a 中,212,a a 是方程26061x x -=-的两实数根,则公差d =( ) A .12 B .35 C .1 D .2 5.空气质量AQI 指数是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指数,AQI 指数值越小,表明空气质量越好,其对应关系如表: 如图所示的是某市11月1日至20日AQI 指数变化的折线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20天中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的天数占14 B .这20天中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为10天 C .这20天中AQI 指数值的中位数略低于100 D .总体来说,该市11月上旬的空气质量比中旬的空气质量好 6.函数()2222x x x x e e f x e e --+=-的部分图像大致为( ) A . B . C . D . 7.下图是为了统计某班35名学生假期期间平均学习时间而设计的程序框图,其中i A 表示第i 位学生的学习时间,则判断框中可以填入的条件是( )

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英语试题

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15. B. £ 9.18. C. £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clothes store.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hotel. 2.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Neighbors. B. Employer and employee. C. Good friends. 3. What time will the woman leave? A. At 11:00 tonight. B. At 6:10 tomorrow morning. C. At 11:00 tomorrow morning. 4. What will the woman do for the man? A. Get him some fruit. B. Wash his clothes. C. Take him to the supermarket. 5. What will the speakers probably do this weekend? A. See a film. B. Climb a mountain. C. Play table tenni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玛雅文化 2.关于炎帝、黄帝传说的史料价值,说法准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可靠证据 B.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故可信 C.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D.在传播中经后人加工虚构无价值 3.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A.殷商社会 B.春秋战国 C.秦汉帝国 D.宋元时期 4.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文官体制D.科举制

5.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强调集体议政重要性的中央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皇帝B.隋唐的三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军机处 7.右图白底部分是某王朝的局部疆域图,该王朝 是 A.秦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8.右图漫画反映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闭关锁国 B.榷场贸易 C.丝路贸易 D.朝贡贸易 9.“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0.表明法国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奴宣言》 11.“在战争中联邦得到维护和改造,维护了合众国的存在”,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

江西省百所名校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江西省百所名校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佝.偻(gōu)信笺.(qiān)声势煊.赫(xuǎn)锐不可当.(dāng)B.咆哮.(xiào)胡诌.(zhōu)戎马悾惚.(zǎng)暴戾瓷睢.(suī)C.蓓.蕾(bèi)隽.永(juàn)呱呱.坠地(guā)悄.然无声(qiāo)D.妊娠.(chén)裙裾.(jū)封妻荫.子(yìn)唾.手可得(chuī)2.下列词语中,测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缄默绩优股险相环生目不暇接 B.糟糕消声器嬉笑怒骂金瓯无缺 C.澜言圆舞曲不蔓不枝芸芸众生 D.蛰居耍笔竿步履蹒跚真知灼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治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他,任他自己在那里穷形尽相 ....,都不搭理他,让他知道丑人多作怪是根本没有市场的,他也就消停了。 B.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清新自然而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 气息,他作画信笔涂鸦 ....,振迅天成。 C.我们曾经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现在看来,“看客 们”的堕落实在不足为训 ....,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现实对人性和良知的戕害。 D.2月20日,春间阑珊 ....,南昌八一广场四周围成了一片鲜花的海洋,用近10万盆鲜花组成的 “喜迎‘七城会’,吉祥庆新春”的大标语点缀其中,让人赏心悦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儿童选透活动的筛选标准通常由成人来制定规则,为了达到成人的标准,儿童必须迎合成人的趣味,竭尽所能地展现成人世界所认同的价值标准。 B.实施“两弹一星”这样具有世界高精尖科技含量的伟大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是否强盛和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意义无疑是历史性的。 C.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外籍教师的数量、聘期、培训没有作出硬性规定,证书的审查不严,致使来华外教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I)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能全面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工艺水平的是 A、冶铁业 B、青铜铸造 C、煮盐业 D、《考工记》 2、《秦律?法律答问》中规定“盗徙封”(私自移动田界)要处“耐”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朝严格实行法治 B、《秦律?》详细而完备 C、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 D、秦朝刑法残酷 3、唐政府实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 A、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放松对农民的控制 C、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4.元朝在中央设立的宣政院 ①统领宗教事务②管辖西藏地区③行使宰相职权④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6.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益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做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作出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7.太平天国运动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B.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C.提出了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8. 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和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9.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11.世纪30年代,英美对蒋介石有时支持其抗日、有时劝降,其目的是 A.削弱中国革命力量 B.避免日本南下太平洋 C.维护英美在华利益 D.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12.《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B.揭穿了美蒋发动内战的阴谋 C.教育了全国人民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13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2017年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历史文献记载:殷人上下“率肆于酒”。下列与之可以相互印证的文物是 2.在古代世界的众多文明成果中,能够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B.二里头宫殿C.金字塔D.帕特农神庙 3.《千字文》中“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B.公元前二世纪晚 C.公元前三世纪初D.公元前三世纪晚 4.“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直接反映了 A.实力竞争 B.社会变革C.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 5.古代某法典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债务人只能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低押。其目的是 A.区别不同的种姓B.维护高等的种姓 C.维护债权人利益D.强调法律的权威 6.某历史文章中描述“其版图西起不列颠,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起埃及和撒哈拉沙漠以北,北至莱茵、多瑙河一线,统治的人口可能多达6千万,常备军队不过区区25万人左右。”文中指的是 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东罗马帝国D.奥斯曼帝国 7.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出土了大量文献,其中包含一批唐代长安宫廷写经(抄经)。右图是敦博第55号《妙法莲华经》卷六卷尾文字,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A.写经可作为唐代中外交流的证明B.详细罗列了唐代宫廷抄经的流程 C.反映了唐代宫廷热衷佛教的史实D.唐代宫廷抄经有严密的制度保障 8.观察左图,其中建立政权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 9.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制度创新。下列制度中创设意图与众不同的是 A.刺史制度B.内外朝制C.内阁制度D.金瓶掣签制 10.直接反映我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B.火药技术的西传 C.传教士的东来D.《几何原本》的翻译 11.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都会犯错误。”这个观点最可能出现在A.1492年是否支持远洋探险的西班牙宫廷辩论中 B.1519年探讨神权是否神圣的德意志宗教辩论中

2020届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联考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百所名校 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联考质量检测 文综-地理试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工业化和城市化前、中期人口爆炸性的增长,往往会对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后期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图为人口储备与工业化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 1.工业化后期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②生育观念改变 ③社会养老及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④抚养、教育费用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后工业化社会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C.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3.工业化和城市化前、中期人口爆炸性的增长是后工业化和后城市化社会的一种资源储备,其主要原因是后工业化和后城市化社会() A. 劳动力不足 B. 消费市场萎缩 C. 财政收人低 D. 社会赡养能力低下 福建泉州在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现在不仅GDP总量居福建首位,人口规模也

是全省第一。然而,泉州市(如图)是一个典型的“弱区强县”的城市,泉州市区的辐射力不强,城镇基本是各自发展,目前仍存在城镇格局小、散、弱的现象。据此完成4-6题。 4.宋元时期泉州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现代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政策 C. 经济腹地 D. 河流流量 5.据图推测,以下四县(市)人口最少的是() A. 安溪 B. 惠安 C. 南安 D. 德化 6.今后,泉州市要() A. 平衡各县区的人口和经济 B. 促进低端产业向泉州市区转移 C. 降低部分县区的工业化速度 D. 推动县区一体化、协调区域发展 读亚马孙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图,完成7-9题。 7.与长江下游相比,亚马孙河下游() A. 气候更适宜 B. 人口密度较低 C. 航运量较大 D. 经济更发达 8.两河干流水能资源相比较及原因正确的是()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温馨提示:考试用时1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的。 1.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 取得重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 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这是指 A. 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 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 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 D.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2.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 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 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 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 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 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 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 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 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 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 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材料所述风格 类似的作品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2分)“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从空间看,孔子所集的文化,主要集中于() A.西北B.中原C.江南D.东北 2.(2分)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 A.夏启B.商汤C.周武王D.秦始皇 3.(2分)图是东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帝国发行的金币。以此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东魏时() A.东西方有官方交往B.东西方有商旅往来 D .佛教与基督教并立C.东正教已传入中国4.(2分)作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机关,见证了宋元明初海上贸易繁荣的是() A.市舶司B.宣政院C.巡检司D.江海关 5.(2分)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13世纪下半期B.14世纪上半期 D.16世纪下半期.C15世纪上半期 6.(2分)因下列事件而导致宋朝迁都和重建的是() 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绍兴和议 7.(2分)刚独立的美国就派遣“中国皇后号”来华,开启了两国的首次通商。此船应驶靠()A.大都B.广州C.上海D.泉州 8.(2分)张学良在台参观某祠堂时曾赋诗“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他赞的是() .林则徐D .郑成功C .岳飞B .张骞A. 9.(2分)1803年,英国所使用的棉花中,来自本土的不到8%,其余的全部来自新世界。这里的“新世界”是指() A.亚洲B.非洲C.美洲D.大洋洲 10.(2分)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文中的“花旗邦”是指() A.美国B.英国C.法国D.荷兰 11.(2分)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其中,“盲目批孔”的时代是()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12.(2分)在经济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部门是()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3.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 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 6.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8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一卷分叉部分 考生注意: 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 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铲形门齿是炎黄子孙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记之一。持有该特征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解析:A 2.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 A.母系氏族社会 B.商朝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 D.西周时期 解析:A 3.观察下列图片,其中所反映的历史朝代最早的是( )

解析:C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解析:C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D 6.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对当今最有影响的是(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促进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促使中国丝绸走出国门名闻天下④推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扩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D 7.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原因的渊源是( )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B.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C.统治者偏安一隅,无心统一全国 D.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解析:B 8.封建国家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下列哪些历史现象中( ) 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